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岳石刻     
安岳石刻精湛艺术,古、多、精、美、秀,蜚声中外。在中国石刻发展史上有着“上承云岗、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重要地位,不愧为我国又一伟大古代石刻宝库,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概括为“古、多、精、美”,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题写道:“安岳卧佛十分完美和俊美;紫竹观音很美;确实值得专程参观”。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版《旧唐书》卷四十一《地理四·邕管·贵州》有“乌浒之俗:男女同川而浴;生首子食之;云宜弟,取妻美让兄;相习以鼻饮”。其中将分号标在“云宜弟”之前,则“宜弟”乃“取妻美让兄”之谓.这种理解,笔者认为是不正确的.“宜弟”究竟为何义?《墨子·节葬下第二十五》云:“昔者越之东,有(车亥)沭之国者,其长子生,则解而食子,谓之宜弟.”《墨子·鲁问第四十九》云:“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后汉书》卷116《南蛮列传》载:“(交址)西有(口敢)人国,生首子辄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味旨则以遗其君,君喜而赏其父.取妻美则让其兄.今为乌浒人是也.”  相似文献   

3.
夏鳊 《贵阳文史》2008,(2):I0002-I0003
陈石喜欢写楷书和行书.他以行书入行草,体方笔圆,遒劲峭拔,既有以健为雄之态.又有灵动秀美之感,体势沉着,颇具“重、拙、刚、大、灵”之美。读者可从陈石所书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自提修便汲千古,且蹋飞鸿阅九洲”和“朴守”、“江山如此多娇”中,领略其书法于凝重之外所散溢出的灵健流美神采。  相似文献   

4.
《文史天地》2008,(8):68-68
20世纪初,我国稿酬制度已形成并且跟国际接轨。稿酬有三种基本形式:(1)稿费,又称为“润笔之资”、“润笔费”;(2)版税,又称为“提成费”、“版费”;(3)买断版权,又称为“作价购稿”。当时稿酬标准不一。在官办的北京报纸杂志和学术期刊上,稿酬可达每千字4圆-5圆。而上海的报刊大多是民办的,一般稿酬为每千字1圆-3圆。  相似文献   

5.
《中华遗产》2007,(4):70-79
“古、大、深、精、美”五个字 是九溪人自己对九溪的概括。 古,言其六百年历史; 大,指六个世纪以来一直是 最大的屯堡自然村寨; 深,指其屯堡文化的底蕴深厚; 精,指九溪人精于各种屯堡技艺; 美,指九溪村环境优美。 其实,九溪还应再加一“灵”字来说其神韵,因为,屯堡人信仰的神灵多,庙宇也多,仅九溪就有三座……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方孔圆钱,自战国秦兴“半两”钱以来,至北宋达于极盛。北宋钱币铸量之长、品类之多、工艺之精、书体之美,可谓洋洋大观,成为古代钱币收藏和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7.
安岳石刻     
安岳石刻精湛艺术,古、多、精、美、秀,蜚声中外。在中国石刻发展史上有着“上承云岗、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重要地位,不愧为我国又一伟大古代石刻宝库,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概括为“古、多、精、美”,  相似文献   

8.
《福建史志》2002,(4):25-29
民国30年(1941年)2月,日本决定封锁中国东南沿海。3月,制定“福州作战-C4号作战”计划,其兵力编成及任务区分:陆军为华南方面军所属第四十八师团、第十八师团之佗美支队和近卫师团第三联队之多贺大队,共12000余人。以四十八师团主力从连江登陆,夺取福州和马尾;佗美支队从长乐、福清登陆切断守军退路;  相似文献   

9.
《武汉文史资料》2008,(1):53-53
2005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揭晓。其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鱼纹。鱼纹隐含一“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淮上地方银号币是华中革命根据地的货币之一,存世实物仅见伍圆、拾圆和贰拾圆三种券别。其中伍圆券券幅155×56mm,面蓝色,上端为“淮上地方银号”和“流通券”名称,左石桥、村落、农田图景,右侧上方为面值,下方为“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印”;背桔黄,中间及四角各有“5”字纪值,右长城图景,下端有英文面值及“1945”年份。拾圆券是将“豫皖苏边地方银号”拾圆券上的“豫皖苏边地方银号”行名删去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方孔圆钱的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二个阶段:秦至唐武德四年前,钱币以重量单位铢两为名,称为铢两钱阶段;唐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起,直至方孔圆钱退出历史舞台。钱币以“宝”为名,称为宝文钱阶段。汉唐是二个阶  相似文献   

12.
倪瑞锋 《中华遗产》2021,(1):146-157
人们需要猪,又鄙视猪;一边把猪作为生肖,一边又对“属猪”的人,颇为嫌弃。这是一段亟需被纠正的关系。“猪”圆玉润右页这位珠圆玉润的“猪娘娘”,代表十二生肖最末位的猪。猪,曾经是中国人也中智慧、威仪、勇猛、刚烈的象征,而作为生肖的猪,则被赋予了支逸、有福的冀愿。  相似文献   

13.
王世襄 《收藏家》2002,(8):27-29
漆器上的花纹图案和其他工艺品一样,有的有物体形象,如山水人物、花木鸟兽等;有的没有物体形象,但其纹饰却使人联想到行云、流水、松鳞、雨点、星空等。犀皮和洒金漆器等的纹饰,属于后者。明黄成《髹饰录·犀皮》条称:“文有片云、圆花、松鳞诸斑,近有红面者,以光滑为美。”杨明注曰:“摩窳诸般,黑面红中黄底为原法。红面者黑为中,黄为底。黄面赤,黑互为中、为底。”文字简练,但毕竟两家是漆工,毫不牵强附会,比古代几家有关犀皮的说法都切合实际(古代几  相似文献   

14.
徐渊 《钱币博览》2006,(3):22-25
“中华革命军义饷凭单”是辛亥革命时期以“同盟会本部”名义发行的筹饷票券。笔参与编的《辛亥革命时期货币》一书,收录有五元面值的该券一张。其正面居中为白日图案及交叉的青天白日旗和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其上方为“中华革命军义饷凭单”名称.下侧为“五圆”面值.右边为“同盟会本部发行”。左边为“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月日押”字样,外绕花框,四角分别有“5”及“五”字面值数。背面为发行“要则”五条.内容如下:“本部为接济各地义军军需起见.特发行此义饷凭单,分百圆、五十圆、十圆、五圆四种”;“新政府成立后,持有此凭单可向新政府银行照数取换国币”;“新政府成立后.持有此凭单在本国内无论何处均可通用”:“本凭单得由所有转让与他人”:“本凭单发行时盖有三印为据。如未盖印及印迹不符作为废纸”。  相似文献   

15.
Ⅰ、中国古代究竟有否白色人种生息,是我国考古学界和人类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过去学术界多持怀疑和否定态度。但肯定者也有,如唐善纯先生认为,古代西域地区的月氏人和龟兹人同为塞种人,因为在塞语中“龟兹”(Kutsi)有白色的含义;而“月氏”与“龟兹”来源于...  相似文献   

16.
邓里 《南方文物》2023,(2):298-300+297+2+301
<正>中国的陶瓷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体现出不同时代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各具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将诗、书、画、印,与陶瓷工艺完美结合,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大量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将中国的陶瓷艺术推向了新的顶峰。“珠山八友”,最初指的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八位陶瓷艺人。他们先后组成“景德镇陶瓷研究社”“月圆社”,借此抒发胸志,以瓷会友,以“画法惟宗南北派,作风不让东西邻”的创作手法,制作生产的瓷器作品受到当时社会的追捧。  相似文献   

17.
李本明 《南方文物》2001,(3):109-111
中国传统书画以墨、颜料、绢、纸为载体,然后通过装裱,将中国传统审美情趣的造型美、色彩美、线条美、材料美、结构美、实用美、装饰美融为一体,独创了中国书画材料、装裱形式华丽而沉静、高雅而精致的艺术美,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国粹”。中国传统书画材料墨与色的应用,在唐以前一般多以矿物质为主,其色彩艳丽、金碧辉煌;唐以后逐渐利用植物颜料,至近现代颜料的种类更为复杂,其所用的化学颜料,虽品种多,色泽艳,但不及古代天然色彩保持时间长久。因其时代特征变化不明显,尤其是明清时期各种材料并用,很难以它作为书画…  相似文献   

18.
中国钱币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国钱币学会会徽图案。会徽图案以中国古代的方孔圆钱图形为中心部分,图案中以“q”、“b”表示“钱”、“币”二字的汉语拼音字头,代表“中国钱币学会”。  相似文献   

19.
奥运会的金牌冠军——中国女排,谈起曾经勾起人的拼搏欲的“中国女排”精神。本文首次披露了“中国女排精神”的形成过程。 乡村难眠,城市难眠; 北京难眠,中国难眠。 尽管,中国姑娘仍将冠军奖杯丢在了玫瑰园体育场,但中国千百万因足球梦难圆而痛苦的足球迷,总算由姑娘们去帮着圆了半个梦,中国人总算可以像中国女排首次获得世界杯冠军那样,再扬一次眉。 ——当记者在北京看到鲁光先生为总结新中国体育成就的巨著《中国体坛大聚焦》写上的这段后记时,深深地被他的真挚和思想打动了。 鲁光是谁? 是中国女排崛起的见证人。 是以《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属于意象绘画艺术,这取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取决于儒、道、释对我们文化和心灵的培植;取决于中国人“天人合一”与“知行合一”的对宇宙整体性体验的自觉性;取决于中国哲学“中庸”以中和为美的中国古典艺术哲学:也取决于宣纸和笔墨的互渗性、流变性、偶发性、不确定性等特性。中国人特有的“天人合一”、宏观与微观贯通的观物取象法.即东方主客观辩证象形思维模式,铸就了中国画中特殊的表现技法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