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演论驳议》:科学与宗教视野中的进化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天根 《史学月刊》2007,22(7):92-101
进化论包含生物进化论与社会进化论,生物进化论主要源自达尔文。进化论在西方经由生物学界走向社会科学这一历程。就近代中国而言,进化论的社会反响远大于生物学界。严复译著《天演论》,将社会进化论本土化建构、诠释与救亡图存历史使命相契合,引起宗教界的反响。李问渔对《天演论》及进化论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学理性批判。从"物理"层面来看,李问渔"辑译"《天演论驳议》,关注自然科学试验及考古发现,并与宗教神学结合起来,对进化论证伪。就"政理"层面而言,李问渔从先验的神学世界观出发,检视社会进化论。严复、李问渔对进化论证实或证伪,还涉及进化论与科学、宗教立场等的关系。在"西方学术中国化"的近代学术转型中,李问渔的影响远不及严复,李的反诘虽有些学理深度却未能在全国激起波浪,商榷的力度愈大,愈发增添社会进化论的思想魅力。  相似文献   

2.
《周易》在西学东渐的文化氛围中被严复视作重要的本土思想资源,严译《天演论》将人性之善恶、生存斗争学说、进化论与易学精神相印证。解读《天演论》文本体现的社会兴衰史观,可从中西文化会通层面分析:就方法而言,严复将易学中逻辑思想与西学中归纳、演绎法结合起来,开启近代中国实证主义之先河;就文化精神而言,严复将易学忧患意识与西方关于社会盛衰史观,交融互释,为晚清社会变革提供学理上的合法性、可能性。严复是有思想的翻译家,中国近代救亡图存是其利用易学诠释西方历史兴衰论的社会语境。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受到严复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胜,后胜于今"的进化论影响,形成了鲁迅先生"后胜于今"的进化论治学方法,本文着重从进化论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以及对鲁迅先生的影响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严复对社会史观的建构颇有“西方史学本土化”、“中国传统史学近代化”这一近代史学转向的特征。以往学术界探究严复社会史观的理论建构的专文鲜见,笔者从思想与社会互动的层面对此作探索,既在横向层面关注严复社会史观的理论源头,即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甄克思宗法制度论、西莱政治史学等学术思想与本土学术资源中苟子的社群观、杨朱之自利、墨子之兼爱及佛教的“心境之说”等思想,又从中西文化会通的社会语境中分析严复社会史观的嬗变及其昭示的理论得失。  相似文献   

5.
宗法社会的讨论是中国近代社会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晚清学人研究这个问题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及政治语境;因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所驱使,近代学术与政治密不可分。康、梁的政教论既借鉴严复等介绍西方政治制度方面的学理,也糅合国学传统中的公羊三世说。就晚清参与讨论者而言,诸如梁启超、夏曾佑、严复等,大多兼有政治家、学者双重身份,他们议学兼论政,探讨西方社会的历史或中国古代历史等以探究学理,其话语中趣旨往往指向现实政治。  相似文献   

6.
严复<庄子>评点分别从研究范畴的转换、近代学术分科体系下对于科学思想和进化论的阐发、"科学方法"的宣扬三个方面促进了庄学近代转换.但是,范畴转换和方法学的局限性使其在促进庄学近代转换方面只具有初步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史学中的诸种"社会史",多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探究其演变特点,这反映了中国史学的政治史书写传统的社会化、世俗化转向。"社会史"书写的演变,既反映了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在近代中国史学界从进化论一家独大到日趋多元的演变特点;也反映了近代中国史家的历史书写理念,从以中国历史为西方理论作注脚,到回归历史学本位的趋向。与之相关的史学社会科学化,同样经历了从辅助"史料考订"到进行"历史解释"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着来自西方列强侵略压迫的形势下,维新派提出"变法维新"。作为维新派代表之一的严复,凭借着自己深厚的中西文化知识底蕴,在近代思想的传播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特别是他在《天演论》的翻译中,首次向国人宣传了西方"进化论"思想,鼓励国人自强不息,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来自西方列强的挑战,推动了戊戌维新运动的发展进程。本文从严复忧国忧民思想的奠定,戊戌维新时期在思想理论上的巨大贡献以及其历史影响诸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1905年,清廷颁布上谕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实际上,清廷决定废除科举制度,并非缘于科举的积弊难返,其预设的基本前提是,"泰西诸国"没有科举制度,而是通过学校培养人才;中国欲通过仿效西方走上富强之路,便必须废除科举以发展学堂。在科举与学堂之争中,二者之所以会被相提并论,是由于科举选拔功能的混淆及学堂教育功能的偏失,由此造成科举与学堂在功能方面的严重重叠和冲突。对于科举与学堂,官方与民间的态度出现分歧,致使清廷最终采取废除科举的方式,转移社会的重心所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考察近代方志学渊源与转变的历史,认为发源于"编纂之学"的方志学理论,在近代方志转型的背景下,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均有了新的变化;而受西学影响,"分科治学"大行其道,时人在修志实践中注重"科学方法"的应用,方志学重心亦由重视"编纂之学"向以"专门学问"为旨归转变,伴随着近代方志学学科体系的不断构建,方志学亦趋于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可以说,历代方志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对近代方志学渊源流变的考察,可以窥探方志学基本内涵衍化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从而为当前全国方志编修以及方志学学科建设,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