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25年1月20日,日苏两国在北京签订了《日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规定两国关系基本法则的条约》(简称《日苏北京条约》),宣布两国建交。日苏的建交,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反映了列宁提出的“……全力争取改变我们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使它从战争关系变为和平的和贸易的关系”的方针的正确。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倡导的“为争取和平而宣战”的苏维埃外交口号,到日苏建交之时,已获得卓有成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正一近代日本的对外侵略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侵台战争和"琉球处分"。不久后的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沦为日本殖民地。1905年日俄战争后,尤其是1910年韩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日本对"满洲"(中国东北——作者注)的侵略正式开始。随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意图就更加赤裸裸地表现出来。1915年日本驻华公使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史称中日"二十一条",正是日本妄图将中国变为自己殖民地的  相似文献   

3.
通商口岸与近代文明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辟“五口通商”算起,世界资本主义利用战争侵略和迫签不平等条约等手段,相继在中国开辟了80多个通商口岸,作为它们扩大侵略和掠夺中国的基地和跳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日庚子赔款述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中,日本充当了急先锋。战争结束后,饱尝了甲午战争索赔甜头的日本在列强各国中第一个提出了战争索赔要求,日本最后从中国庚子赔款的总额中得本利75944689 海关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效法英美等国,同意中国对日庚款缓付5年。战后,日本鉴于其他国家纷纷以各种形式向中国“退还”庚款,于是决定将中国对日庚款的剩余部分用于所谓“对华文化事业”。北京政府虽然与日本订立了《中日文化协定》,但实际上中国并不能自主掌握这笔赔款,庚款的处置权仍操在日本手中,庚款的去向也很少真正用于中国的文化事业,多数是投在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各种文化事业上。由于日本“退款”之举包藏文化侵略的野心,因此遭到中国各界的反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一方面废除了《中日文化协定》,另一方面照旧如数支付对日庚款,一直到1937 年9月。  相似文献   

5.
苏州博物馆资料部藏有一组函札,是光绪十一年(1885)沈家本、袁保龄、袁世凯等人致潘志俊的信件.当时的中国正值多事之秋.日本加快了侵略朝鲜的步伐,先后制造了1882年"壬午兵变"和1884年的"甲申政变".虽然由于清军的迅速行动平息了这两次事变,但日本还是趁此迫使朝鲜签订了1882年的<仁川条约>和1885年<汉城条约>,扩大了日本在朝鲜的侵略权益.与此同时,中国与法国间也于1884至1885年爆发了战争.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剧,海内外的中国知识分子通过英文撰述揭露日本侵略的真相、批驳敌人不实的战争宣传,向海外表达以“抗日御侮”为中心的民族主义思想。从徐淑希、桂中枢、孟治三人的著作来看,这一时期中国人撰写的有关中日冲突的英文著作,以中日条约、国际法原则及国际公约作为批判日本侵略的依据,以举证说理的方式驳斥日本的战争借口、澄清西方误解。这些著作既为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反映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理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发行货币即是其支撑侵略战争和实行经济掠夺的重要手段。《日本货币手册》显示①,日本帝国主义在出兵侵略中国51年期间,先后印制发行了“日清战争军票”、“青岛出兵军票”、“日华事变军票”、“东三省官银号券”、“满州中央银行券”、“台湾银行券”等,计110张,铸造发行“大满州国”等硬辅币26枚。现将该书所收上述货币的发行情况和历史背景分述如下。一、甲午战争时发行的所谓“日清战争军票”。日本侵略中国最初发行的军票。该券竖…  相似文献   

8.
为了侵略中国和朝鲜,争夺远东霸权,1904至1905年,沙俄和日本进行了一场强盗分赃的火并。这场战争,毫无疑义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霸权的战争,是沙俄远东政策与日本大陆政策矛盾斗争的必然产物。但是,苏联某些史学家却认为,在这次战争中只有“日本是真正的侵略者”,战争之爆发主要是由于“日本采取了发动战争的坚定方针”,而俄国是  相似文献   

9.
自日本军国主义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为反抗侵略,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牺牲精神,与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最终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沉重代价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按照国际惯例,交战国一旦长期开战,都会宣布断交进入战争状态而在抗日战争长达10多年的血战中,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竟然都长期没有正式宣布断交,也未宣布进入战争状态,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才正式向日本宣战。这种国际罕见的战争现象,究竟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内幕?一1931年9月18日,早已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初,日本文部省教科书审定变本加厉,把侵略改为“进出”或“进入”,对“南京大屠杀”加上“在混乱中发生的”,“和战争行为区别不开”等限制……引起了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的强烈抗议。1982年7月20日和24日,中国《人民日报》发表短评,指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也包括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日本的侵略不是它的内政,篡改日本侵略的历史也不是内政问题。并指出,承认不承认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个原则问题,要求日本政府纠正文部省篡改侵华历史的错误。日本各界…  相似文献   

11.
戴逸 《北京文史》2002,(1):23-23
自中国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于公元一八九五年签定马关条约,割台湾,赔巨款,创深痛巨,举国震动。在京会试举人,义愤填膺,集会上书,要求拒签条约,迁都抗战,变法自强.史称公车上书。西方列强乘中国之危,  相似文献   

12.
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采用天皇制与武士道相结合的政体,为后来走上军国主义侵略道路埋下了祸根。丰臣秀吉等提出攻略台湾、朝鲜和侵占中国为主的“大陆政策”,遂不断发动侵华战争,日本靠侵华战争而成为“暴发户”。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而全面侵华战争,进而发动太平洋战争,企图以“南进”的胜利来压迫中国屈服,中国的持久抗战...  相似文献   

13.
1991年以来的30年间,日本关于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发生了显著转变.开始从长时段认识战争起源与战后和解,对战争责任的追究重点从国内战时领导者变为日本对亚洲国家的战争责任.“亚洲太平洋战争”史观强调日本对亚洲国家所发动战争的侵略性质.战争的叙述从只强调其“受害”转换为也关注“加害”.研究者不仅对中日两国的战争动员体制进行比较,还在中国开展调查,揭露日军对中国民众的伤害.军事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从军部与国家领导层转变为前线战场和普通士兵.当然,这里所说的转变并不是说历史观和方法论上的新旧更替已经全部完成,这只是一种转变的开始和新动向的出现.在日本,关于这场战争的错误观念依然顽固存在,需要继续清除.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抗日战争.发生了三次事变。第一次是日本拉开侵华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第二次是日本大举侵略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的“七七事变”:第三次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结束——“黔南事变”。  相似文献   

15.
1931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三个月之间,我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广大土地和同胞完全沦入日寇的铁蹄之下。“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垄断资本集团一贯坚持侵略中国的所谓“满蒙政策”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它灭亡中国的严重步骤,终于导致了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一场空前的浩劫。从战争进程和范围看,“九一八”事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抬头,右翼势力不断歪曲历史,否认或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行,很多学者和战争受害者纷纷发表文章,举证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暴行,如南京大屠杀、“731”细菌工程、随军慰安妇等等,这些历史事实举世公认,证据确凿,是不容篡改和美化的,更是抵赖不了的。最近,日本的一些右翼学者又以所谓的“经营史学”来研究历史,否认战争期间对中国进行经济的掠夺。众所周知,军事侵略总是以经济掠夺为目的的,任何一场侵略战争都不会越此窠臼。 哈尔滨商业大学钱币研究所多年来一直注意收集和研究日本历次侵华战争中对中国进行野蛮经济掠夺的物证,现将这些罪证公诸于世,让世人看看日本帝国主义从1894年到1945年半个世纪中,怎样对中国人民进行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  相似文献   

17.
围绕历史认识问题,中日双方不时地进行“争吵”。在中方看来,日方对历史的反省始终是不深刻、不彻底的;在日方看来,中方总是没完没了地纠缠历史不放。这成为自1972年恢复邦交以后双方努力协奏的“友好合作”主旋律中的不和谐之音,并干扰着双方关系的健康发展。 一、历史认识问题的焦点与双方的差距 20世纪30-40年代的中日战争,对日本来说是一场侵略战争,对中国来说则是一场反抗侵略的战争,日本是战争的加害者一方,中国则是战争的受害者一方,战争最终以日本侵略的失败和中国反抗侵略的胜利而告结束。这是举世公认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通过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由此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直到引发中国的全面抗日战争。这次战争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相结合,其结果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中国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时期,全盘接受了西方“国际法”的日本成功将其运用于甲午战争实践当中。借助签订条约,不但制造了侵华战机,还巩固扩大了战后其侵略成果。通过国际法上的狡辩,不但成功进行了危机公关,还给其侵略行为贴上“文明”标签。以史为鉴,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国际法心态,认识到强大的综合实力是法律战成功的保障,同时还要将法理论证与舆论宣传...  相似文献   

20.
1894年7月25日,日本为了实现侵占朝鲜,入侵中国的目的,用不宣而战的手段,偷袭中国驻牙山的海陆军,清政府被迫于8月1日宣战,战争正式爆发。在整个战争中,清政府都执行妥协投降的政策。当日军极力挑衅时,掌握清政府军事、外交实权的李鸿章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和地盘,极力主张妥协,乞求俄、英、美等国调停,致使中国陆海军遭到惨重失败.并于第二年(189)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卖国《马关条约》。消息传来,群情激愤,举国哗然,掀起了反对割地求和、拒签《马关条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