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科君 《神州》2013,(33):8-9
梁启超先生曾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提出小说的四种"神力"即"熏"、"浸"、"刺"、"提"四个概念是关于新小说的文学主张,从审美接受的视角描述了小说何以及人、入人、感人、化人。而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他们确立了"建安风骨"的美学典范。到正始时期,政治险恶令作家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隐晦曲折的批判现实抒发感慨,这两个时代更加能够清晰地体现梁启超先生说到的四个情感作用方式。本文主要以建安正始诗歌为例,说明其如何凸显"熏"、"浸""、刺"、"提"四个情感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2.
张丽娇  李文 《神州》2013,(17):32-32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二十世纪"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菲茨杰拉德的经典作品。小说通过盖茨比追求爱情梦想的破灭,表现了年轻一代"美国梦"幻灭这一主题。本文将从作品中三次出现的绿光所代表的不同象征意义出发,解读小说中独特的象征意蕴,进一步深化解读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3.
张勇 《湖南文史》2014,(7):50-51
达摩是否有其人 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让我们见识了少林功夫的厉害,但小说毕竟不是真实的历史,少林功夫到底是怎么来的还要到史书中去求证。 达摩又称"达磨""菩提达摩",被中国佛教禅宗当作开山祖师。但是,达摩是谁,生于何方止于何地、何时,却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4.
赵维娟 《丝绸之路》2011,(10):78-79
"80后"小说创作至今已经经历了1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10年中,小说创作出现了一次大的转型,本文主要对这次转型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吴静怡 《神州》2013,(17):23-23
在有关张爱玲作品的评价上,大多数人都推《金锁记》为经典之作,甚至连傅雷都曾著文《论张爱玲的小说》给予其最高的评价,并批评说《倾城之恋》"没有悲剧的严肃、崇高和宿命性;光暗的对照也不强烈。"的确,曹七巧这个人物形象独一无二,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作为张爱玲塑造的"不彻底人物"的典型——白流苏和范柳原。  相似文献   

6.
阴慧 《沧桑》2010,(5):241-242,249
在封建社会里男性的权威一直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明清两代小说中我们却看到了大量的"女尊男卑"现象,男权秩序面临崩溃的危险。一系列悍妇形象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男女两性关系,她们的反叛意识以及极端化的表现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包含解放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岩岩 《丝绸之路》2011,(10):76-77
在"十七年"农村题材的小说中,作家的叙事形态与富有权利色彩的政治话语通常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就使得"十七年小说"因其过强的政治性而缺乏可读性。在这样的文本世界里,是否保存了乡村民间的社会丰富、生动、复杂的面貌呢,本文就此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一个没有前途的领域,但如果不做,我们生存的环境、面对的系统将会更没前途。改变不仅需要围观,还需要表达和参与"  相似文献   

9.
"剪灯"系列小说是明代文言小说领域的重要作品,通过对其序跋的研究,可以透视明代初期洪武年间到明代中期万历年间小说的生态环境;四个阶段的序跋恰好体现了明代小说逐步突出困境,日益赢得受众的喜爱,同时又不能不受主流思潮制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高宇婷 《神州》2012,(17):4-4
迟子建笔下的各色人物似乎都呈现出一种不羁的个性张扬,而在这些人物身上所表现的轻快、逍遥的背后却也折射出了现实的憋闷与繁琐。本文在分析迟子建小说人物"真纯"的内在精神内核和"不羁"的外在行为表现的同时,指出作者借由小说人物所要传递的其对现代生活的忧虑和反思。  相似文献   

11.
汉娜的审判     
张湘萍 《神州》2011,(7):1-1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一次对纳粹女看守的审判中,意外地将所有历经战争的人推到了"审判席"上,他们统统负有罪责。不仅如此,小说更描写了战后第二代德国人因爱而卷入父辈纳粹历史的故事。米夏代表战后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女主人公汉娜则是上一辈的代言人。为减轻罪责感,米夏用一种"不作为"的"罪行"来惩罚汉娜纳粹的罪行,米夏不惜掩盖真相使纳粹犯受到惩罚的行为,不禁让我们反思什么是真正的正义。  相似文献   

12.
王潇潇 《神州》2012,(26):219-221
在"尚法"的唐代,楷书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然而进入宋代以后,擅楷书者寥寥。宋朝特殊的历史环境改变了宋人的心态,进而促成了宋人"尚意"的审美标准。从宋朝书法的代表"宋四家"的书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楷书较之行草的薄弱,进而对宋朝楷书式微原因的深入探讨就成为本文的又一重点。  相似文献   

13.
辛慧 《丝绸之路》2011,(8):82-84
《山乡巨变》是"十七年小说"中的代表作,作品中体现出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这些民间文化一方面使作品更富有生命力,但另一方面又使作品显现出一些裂痕,略显不完整。但总体来说,《山乡巨变》是一部很成功的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许准程 《神州》2013,(36):5-5
余华作为一个先锋作家的代表,经常出现在当代文学史中。而作为一位优秀的当代小说家,余华是"被研究得最充分的作家之一"。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说主题、思想意义、艺术特色、等等,但从叙事学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余华创作的论著还相对较少。因此,本文试图运用叙事学从余华小说的叙事艺术方面出发,来探讨余华小说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5.
蒋秀秀 《神州》2012,(17):7-7
在《被背叛的遗嘱》和《小说的艺术》两部理论著作中,米兰·昆德拉全面阐述了他的小说观:小说之灵魂、精神实质、智慧、结构等。本文结合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重点从不确定性、世界的荒诞性等角度解读他的哲学思考:对人类生存境况的多种可能性的探寻,对存在的关注,以免"存在的被遗忘"。  相似文献   

16.
申尚贤(笔名"寿生")是贵州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优秀的乡土小说家。他的小说以其"清楚明白说平常话的好文字"的特殊风格受到胡适先生的推介而连载于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其语言的特殊风格,是对现代白话文和黔北方言的娴熟运用,从而构成其语言的地域性和底层性,广泛性和社会性的双重文化表征,多种形式的语言运用形成其语言特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明清白话小说中有一个可以指称银钱的词语——"水手",现有的研究认为这是一种隐语表达。其实,这种用法是由"水手银"一词简缩而来,并非隐语。  相似文献   

18.
黄海娟 《神州》2012,(5):69-69
快乐博文:倾听孩子心底的声音 综观当前的小学作文,很多孩子因为怕作文而不喜欢写作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读到"千篇一律"、"虚假空洞"、"口是心非"的作文,从孩子的作文中难以看到孩子的童真童趣和真实自我。其实作文应该是"我手写我心",是孩子畅所欲言、自由想象的平台。在教学中,我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改变学生对作文是作业错误看法,而把作文当做表达思想、流露性情的阵地。  相似文献   

19.
说“卢怪李洵早年读明末小说《醒世恒言》中"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一卷,觉得对卢其人,虽然加上不少小说家的煊染、夸张,把卢的气质、性格与生活写得活灵活现,应是一篇好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在《明史》中有传。《醒世恒言》的作者写卢与史传,大致相同。《明史》卢传...  相似文献   

20.
晚清乱世"人才"辈出,即使身居宫中的太监们,也能随口举出几个有名的来。其中,像李莲英、安德海之辈,已被小说戏剧演绎得淋漓尽致了。但有的还不太著名,比如,那个"晚清时期太监群里的异类",堪称"愤青"太监的寇连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