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建军 《民俗研究》2009,(2):187-199
风筝艺术在中西方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轨迹。风筝在中国被看作是一种具有丰富精神内涵与艺术境界的民艺品物,它的普及伴随的是风筝与民间艺术、民间信仰的融合,而在西方则被视作是一种对大自然奥秘进行探索的物质力量,其普及是风筝与西方科学相结合的结果。这种社会功用上的不同使中西方风筝在艺术特色上也迥然有别。中西方不同的地域环境导致的哲学基础、思维方式及社会制度的不同,是中西方风筝发展轨迹和艺术特色产生差异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晓华 《世界》2007,(1):40-43
哈氏风筝祖传四代,已有160余年历史,享誉极隆,曾被列为清代贡品。早在1915年,哈氏风筝已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中获奖。如今,哈氏风筝的第四代传人哈亦琦又有哪些出色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阳江被誉为“中国风筝之乡”,阳江风筝是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南派风筝的代表之一。然而,据调查,阳江风筝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在传承与发展上面临较大困境。本研究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将阳江风筝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对阳江风筝相关人员的访谈稿运用NVivo 14软件进行三级编码,发现其在活动开展、宣传推广、文创产品、风筝教学4个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然后基于遗产活化理论和文化再生产理论,提出“非遗+”的双轮驱动模式,推动风筝深入校园、深入大众,走向全国和世界,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一桥 《环球人物》2020,(10):116-117
潍坊,山东省地级市,是中国风筝文化发祥地,国际风筝联合会组织总部所在地,也是国际风筝节的举办地。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离天空有多远? 潍坊人说:“一根线。” 一条龙突然冲入天空,头来回摆动,眼睛滴溜溜地转,前爪左挥右舞,嘴巴一张一合。  相似文献   

5.
唐建军 《民俗研究》2007,(4):265-272
风筝是一种集设计、造型、扎糊、绘画、放飞于一体的并具有观赏价值、社会娱乐和健身作用的反映民俗生活和民间审美情趣的民艺物品,它起源于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风筝属于民间文化、俗文化、下层文化的范畴,在古代中国数千年的发展中,长期被视为乳齿小儿的戏耍物品,登不得大雅之堂。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风筝  相似文献   

6.
风筝艺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远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即有风筝的记载,《墨子》中说:“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下。”到了明清,风筝已在城乡普及,并且出现了以北京风筝、天津风筝、潍坊风筝为代表的三大流派。  相似文献   

7.
风筝迷成风筝王 风筝有风才能飞,听说过不靠风也能飞的风筝吗?王赤峰就能做出这样的风筝来。沿着北京什刹海曲曲折折的南官房胡同走,你能看见一个挂着风筝的门口,这就是王先生的风筝店了。  相似文献   

8.
正今天我和妈妈大吵了一顿,所以我一时赌气跑出了家里,来到了小区。小区很大,我想:妈妈一定找不到我,让她急一急。我走着走着,看见小区里有许多人在放风筝,风筝可漂亮了,有喜羊羊的,有小燕子的,还有老鹰的……各种各样的风筝吸引了我。我从口袋里摸出妈妈昨天给的零花钱,买了一个彩色小鸟样子的风筝。我牵着风筝在草地上快乐地飞奔着。突然一阵大风刮来,把我的风筝线吹断了,风筝也随着风吹走了。我赶紧跟着风筝跑去。风吹得更大了,眼看风筝越吹越远,我已经快放弃了,这时,风停了,风筝也慢慢悠悠飘了下  相似文献   

9.
党明德  谢婕 《民俗研究》2007,(3):95-106
潍坊是风筝的四大产地之一,过去说潍坊的风筝,有"十个风筝九个蝶,九个蝴蝶九个新"的说法。在四大产地中,人们用"鲁蝶"来概括潍坊风筝的特点,现  相似文献   

10.
每逢秋天的时节,拉萨蔚蓝色的天空中,总是飘飞着大大小小的风筝。在那朵朵白云衬托下,这些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然交锋、忽然飘落的风筝,构成目光城特有的高空景观。放风筝是拉萨青年人最喜爱的活动,而风筝“打架”,是拉萨青年人普遍都爱参与的一项斗智斗勇的游戏,它吸引着许许多多看热闹的旁观者和来来往往的游客。笔者于六十年代末生活在拉萨,也曾积极地加入到狂热的放风筝队伍之中,亲自经历过风筝制作、风筝放飞、风筝交战等全部过程,充分体验了制作的艰辛、放飞的欢悦、胜利的狂喜、失败的沮丧。直至今日,斗风筝仍在拉萨市…  相似文献   

11.
资讯:国内     
《风景名胜》2013,(4):174-174
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山东省的潍坊市素有"世界风筝之都"的称号,4月20日至25日在这里可以见识到全世界种类最齐全的风筝,还可以见识到明清至现在的所有风筝佳作。整个风筝节期间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艺术活动,包括传统的民族花灯展览、展现历史戏剧故事场景的民族焰火、风筝音乐会、放风筝比赛、传统婚俗表演等。游客还可自制风筝,可以享受农家生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学农家活,  相似文献   

12.
<正> 风筝的故乡在中国,中国风筝数潍坊,潍坊是中国风筝的发祥地。潍坊风筝以其古朴典雅、工芝精湛而誉满全国,蜚声海外。潍坊风筝的四大代表作为龙头蜈蚣、鹰、仙鹤童子和雷震子,其中"串式龙头蜈蚣"长百余米,由龙头、躯干、笼尾3部分组成。放飞时在空中蠕动腾飞、壮似喷云吐雾,蔚为壮观。潍坊国际风筝节是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盛会,每年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在风筝都潍坊举行。自一九八四年开始,迄今已连续举办二十二届,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和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竞技和游览。旅游看以四月二十日前抵达潍坊为宜。整个风筝节期间伴有丰富  相似文献   

13.
名人与风筝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个颇有名的“风筝迷”。他不仅爱放风筝,而且是一位扎制风筝的行家。著名的《南鹞北鸢考工志》是一部记录他数十年放风筝和扎制风筝经验体会的专著。这部书系统地介绍了风筝的扎、糊、绘、放等工艺的技法,并配有彩图和歌诀,堪称一部难得的风筝史料。戏曲家李渔,也是一位放风筝的高手。他不仅喜欢放风筝,而且还写了一部以风筝为题材的《风筝误》。写的是詹氏两女,一美而才,一拙且陋,却因风筝题诗各就姻缘。著名作家梁实秋是一个非常喜爱风筝的人。他说:“我对风筝有特殊的癖好,从孩提时起直到三四十岁,遇有机会从…  相似文献   

14.
达娃 《中国西藏》2010,(2):70-73
“甲比”(bya vphur)——即风筝,意为飞翔的鸟。我们的童年对其有着非常深刻的记忆。每到秋季,孩子们就沉浸在风筝之战中,久久不肯回家。拉萨的屋顶通常都是平的,且很多房屋建造时相互比邻,可以从这个屋顶走到另一个房屋的屋顶。因此在屋顶放飞风筝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地面上也可以找到许多空旷的地方放飞风筝。放风筝是老少皆宜的一项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15.
孩子像风筝,父母就是放风筝的人,手里牵着风筝的线。如何适度地牵纵这根线,是放飞风筝的关键。如果父母一直拽住这根线不放松,那么风筝一定飞不高。你必须慢慢松线,让孩子自由、自主地去发展,去尝试,去拼搏,这样才能让风筝越飞越高。  相似文献   

16.
朱工 《旅游》2005,(4):59-63
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 风筝和火箭。"中国人最开始做风筝的时候肯定没想这么多。墨子最初制造木鸢放飞上天,可能完全 出于好奇;后来老百姓觉得把个东西放上天,肯定能把身边的倒霉事带走。千百年演变下来,人们 越来越喜欢这个东西,因为他放飞天上。声音似筝,所以就叫它"风筝"。但是,山东潍坊人又把风 筝向前发展了一步,他们让风筝不但好玩,而且好看。从明代至今,一个个小小的风筝上融入了潍 坊人几代人的聪明和辛苦。  相似文献   

17.
吴若峰 《旅游》2006,(11):88-92
“鹞子口声急,明朝雨打壁;鹞子满天下,家家有得收” 临海空旷的原野,海洋季风时常吹拂而过,每到春暖秋爽季节,都是放风筝的大好时机。 放风筝的习俗早就成为南通人生活的一部分,喜爱风筝的人多了,自然做风筝的人也就多,因而风筝就越做越精美。久而久之,南通的风筝形成了自家独特的风格,与北京、天津、潍坊并称全国四大风筝之乡。  相似文献   

18.
拉萨风筝季     
在一洗如碧的天空中,两只风筝缠斗在一起,突然一只跌落下来,人群中爆发出阵阵喝彩声。 这就是西藏拉萨异彩纷呈的风筝季。  相似文献   

19.
正吃过晚饭,我去秦淮河边散步,刚走出小区大门,我就看见天空中有许多"星星"在围着月亮跳舞。我仔细一看,哦!原来是许多五颜六色的闪光风筝。这些风筝在夜空中向我们眨眼睛,它们忽隐忽现,由红变绿,再变蓝变紫,活像一个个调皮的小孩子在玩捉迷藏。这些风筝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高得用肉眼几乎看不见,有的似乎触手可及。一阵风吹过,所有的风筝都往东方飘去。我发现每只风  相似文献   

20.
关红  陈旭 《中华遗产》2006,(6):22-27
中国工艺美术家冷世祥把风筝的美推向了极致,他的风筝世界精致、唯美而又具有超现实的意味。看着他的风筝,你会发现,原来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依然有着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