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空间信息技术近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大遗址、运河遗产、长城资源等文化遗产调查、保护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茶马古道作为特殊的线性文化遗产,所经之处受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影响,对其保护和调查都存在很大的难度.而空间信息技术由于其全天时、全天候、覆盖范围广、信息化程度高、不需要人亲临现场的特点,在文化资源调查和管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可以适应这一特殊要求.本文通过对茶马古道在保护和规划中对空间信息技术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空间信息技术在茶马古道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保护、规划及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郑国穆 《丝绸之路》2011,(16):18-27
本文主要从文化线路遗产的视角对甘肃茶马古道及其文化遗存做了考查和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的考古遗存和地志文献所记载的人文历史相结合的方式,在探究甘肃茶马古道线性文化遗产走向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甘肃茶马古道沿线文化遗产的方方面面。甘肃陇南、甘南、临夏地区,历史上就是南下四川、陕西,西进青海、西藏地区必经的中间地带,是茶马贸易的主要地区之一,其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相对丰富。  相似文献   

3.
云南茶马古道文化线路的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以来,云南省组织开展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全省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5371处,其中新发现11446处,极大地丰富了云南省文化遗产的数量和类型。在普查中,大量新型文化遗产得到认定。文化线路、线性遗产受到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遗产》2010,(4):109-109
201O年6月5日至4日,由国家文物局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普洱论坛”在云南省普洱市召开。论坛围绕茶马古道的保护与研究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研讨,最终达成以下其识:  相似文献   

5.
作为仍然活着的文化线路,茶马古道在云南境内至今保留有大批相关文化遗产。包括古驿道与古道沿途的村寨、集市、城镇、桥梁、关隘、石窟、碑刻、题记、土司衙署、宗教建筑,以及沿线的少数民族非物质遗产等等。  相似文献   

6.
孙华 《四川文物》2012,(1):74-85
“茶马古道”的核心是古代中央政府用农区之茶换取牧区之马的茶马互市的道路,其在隋唐时期是马土互市之道,从宋代中期至清代早期是茶马互市之道,清代早期以后蜕变为茶土贸易之道.“茶马古道”的分布范围主要在四川(包括贵州遵义)、陕西、甘肃、青海和西藏地区,清代以后才发展到云南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雅安是世界闻名的南丝路茶马古道的起点,却始终无法借此进行成功的品牌延伸而打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文章利用西方经济学的“增长极理论”和市场营销学的“品牌延伸”的概念,着力提升区域旅游资源的品牌效应并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旅游产品品牌,以期获得大众旅游市场的认可。  相似文献   

8.
王丽萍 《南方文物》2012,(4):190-193
遗产廊道理念源自美国20世纪80年代,是日益受到国际遗产保护界关注的保护遗产的新思维与新战略。此理念以特定历史活动、文化事件为线索把众多遗产单体串联成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廊道遗产区加以整体保护。文化遗产廊道则是遗产廊道的一种更具体而细化的类型,是针对大尺度、跨时空、综合性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方法。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世界遗产保护领域中文化线路遗产的备受关注,以及我国大运河申遗、长城和丝绸之路这些文化线路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使茶马古道的研究与保护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本文对茶马古道从关联背景、跨文化的整体意义、动态性特征三个体现文化线路整体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系统阐述,对于茶马古道的保护、规划、申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部,是一个地貌、气候、生物、民族、文化等丰富多样的省份。全省国土面积59.477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4%,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边境线长4060公里,辖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总人口4571万,有25个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段已尘封的历史,一处甚至被遗忘的文物故址,一个文物保护功德碑、警世牌与文物破坏耻辱柱并存的地方:而这儿最应该成为的,是一方开展和进行爱护文物现场教育的遗址公园。  相似文献   

12.
剑门蜀道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境内,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典型的文化线路类型遗产。鉴于剑门蜀道文化线路遗存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内容丰富多样,对它的研究与保护对于我国文化线路类型的遗产具有较高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洛阳市西工区八一路东周车马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0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洛阳市西工区八一路发现和清理了一座车马坑,坑内残存二车一马,出土了陶、铜、铅、玉、蚌等质地的遗物27件套。依据出土器物的形制特征,该车马坑的年代应为春秋晚期。  相似文献   

14.
Roads have manifold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clud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social conflicts and habitat fragmentation. ‘Road ecology’ has emerged as an approach to evaluate the various ec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impacts of roads. This article aims to complement road ecology by examining the socio‐spatial processes of road building itself. Focusing on the Brazilian Amazon, a heavily‐studied context due to forest fragmentation by roads, the authors consider non‐state social actors who build ‘unofficial roads’ for the purpose of gaining access to natural resources to support livelihoods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They examine four case studies of roads with distinct histories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socio‐spatial processes behind road building in terms of profit maximization, land tenure claims, co‐operative and conflictive political ecologies, and constraints as well as opportunities afforded by the biophysical environment. The study cases illustrate the need for a multi‐pronged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road building, and call for more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non‐state actors in road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5.
云南、西藏两地间交易茶叶、马匹等商品的交通线,近代以来称为"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出现,与相关道路的形成演变、清代普洱茶的兴起及运销西藏有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清朝以普洱府、顺宁府为主要产地经营的大叶种茶,种植、生产获得迅速发展,同时运销西藏等地,西藏的骡马也赶到云南销售,"茶马古道"由此形成并趋兴盛。  相似文献   

16.
从褒斜道路况探"流马"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洁 《四川文物》2003,(4):78-81
在诸葛亮研究中,“木牛流马”一直是一个热点。目前学术界大多数人认为“木牛流马”是两种不同的运输工具,但对它们分别具有的功能还存在争议。本重点谈的是“流马”的功能。认为“流马”具备陆运与水运双重功能,是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依据褒斜道的具体地理环境与路况而设制的运输工具。  相似文献   

17.
夏天,青藏高原处处绿草葱茏,积雪的远山虽仍戴着白帽,沟壑里的冰凌却已融化,雪水汇成湍流,灌溉着广阔的牧场。草丛中摇曳着蓓蕾初绽的繁花,在清凉的微风中,荡漾着野艾、野韭的芬芳,还有一种叫做"尕吾均秀"的黄色野花的芬芳。这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强化建设是其重要内容和任务,辽宁省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将化建设作为全省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辽宁省有670万少数民族人口,少数民族化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区域特色,并且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因而,少数民族化建设在全省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关于怎样进行民族化建设,本对此提出了诸多建设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陈泽泓 《中国地方志》2013,(1):36-38,3,4
通过考证广州市黄华路一座清式建筑物究竟是清代广东钱局还是普济院的官署,表明正是通过查用旧志中的地图以及志书中的记述得到明确的答案,反映旧志中地图古为今用的可贵作用,更反映志书资料在历史研究、服务当代社会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in which to understand the new approach to the Israel–Palestine conflict that has been developing over the last two years. It discusses this new agenda: how it operates, and what arenas it operates in. It looks at the ways this new approach is being implemented through various processes and common understandings by the officials, experts, diplomats, and academics who make up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volved in the Middle East Peace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