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方 《北方文物》2012,(2):95-97
以鲁氏分家纸为例,结合文献、乡老口述和文物的史料,探析古代分家习俗中关于分家程序、分家原则、均分方法、赡养事宜等问题;对分家原因进行梳理,重点分析以婆媳矛盾为代表的代沟矛盾。最后指出阶级社会上层与下层截然不同的继承模式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利兵 《民俗研究》2013,(5):140-146
在传统的人类学研究中,有关分家方式的观点诸多,尤其是在关于分家原因上存在诸多不同意见。基于对闽南地区一个传统汉人村庄的考察,通过引入家庭策略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将分家看成是一个既受社会结构制约又内含行动者主体能动性和实践性的过程,突出家庭成员在这一过程中的社会主体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3.
张研 《清史研究》2002,(4):8-19
本文通过对清代徽州分家文书书写程式的考察 ,揭示了“分家”是中国传统社会家庭发展周期的起点 ;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在“分家”引起的聚散升降的反复进程中 ,整体上保持着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动态平衡 ;“诸子平分”的“分家”削弱了家庭 ,却强化了宗族 ,使小家庭成为宗族网络上牢固的“结”。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南农村分家行为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依据抽样调查资料和阶级成分档案资料,冀南农村的分家行为与传统具有很强的延续性。三四十年代的华北农村仍是传统色彩浓厚的社会,尽管合爨共财受到推崇,但在实际生活中要保持大家庭状态并非易事。兄弟婚后分家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差异只是从结婚到分家的间隔有长短之别。中国家庭财产的平均继承制度和观念不断侵蚀着大家庭的存在基础。当然在不同阶层中,家庭分合的力量是有差异的。贫穷阶层缺少维系大家庭的物质基础,各自谋生成为主流。富裕中农家庭对生产的协作要求较高,因而,容易维持不分状态;但若父家长去世,分家往往不可避免。有雇工经营能力的家庭,既有适于合爨的条件,也有便于分家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漫谈文史不分家编者按:文史关系,从古至今,争议颇多。本期“史学沙龙”发表一组笔谈,观点有的互异,有的互补。读者对此问题若有自己看法,欢迎来稿。漫谈文史不分家...  相似文献   

6.
正历史学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门古老的学问,有自己的方法、领域和适用范围。但到了充分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一切都在改变,一切不可能都在变成可能,各学科相互渗透,历史学不再是原来的样子。那么历史学的本质也会随之改变吗?一、重回混沌多少年来,人们一再强调"文史不分家",但是仔细斟酌这句话的含义,表明在历史学与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史不仅分家,而且分得很清楚。强调文史不分,只是期望历史学者在遵守历史学规范的  相似文献   

7.
从前有一家人,两兄弟和两个媳妇供养一个母亲,嫂嫂奸狡心狠,经常吵闹,闹得一家人鸡犬不宁。一天,嫂嫂办了酒席,请来亲戚朋友,趁大家吃得高兴的时候,她突然提出要分家,还提出了分家的办法:三间正房是土墙瓦房,归她家所有;侧边新修的草房分给兄弟。好田好地归她家所有;瘦坡瘦地埂埂分给兄弟。锅盆碗盏一家一半,各家私房钱归个人。说到私房钱,嫂嫂早就起了坏心,她早把家里值钱的东西,统统存私房啦,兄弟老实本份,弟媳贤惠善良,没有存着分文。这样不公平的分家,  相似文献   

8.
从秦汉家庭论及家庭结构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商鞅的“分异令”规定成年兄弟必须分家,并非只能形成核心家庭。“五口之家”以“父母妻子”组成的简单主干家庭为其标准形态。不能把汉代家庭锁定为“核心家庭”。汉代还有相当数量的一般实行“亲死分家”的成年兄弟同居家庭。研究家庭结构应该注意不同阶层不同地区的差别,注意它的发展变化。主干家庭、核心家庭、联合家庭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按家庭结构的动态变化,可区分为“分异”型和“同居”型,历史上不同时代家庭结构呈现的不同面貌,主要是这两类动态家庭结构的消长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琱生尊是近年新出土的重要器物,与原琱生簋形成三器联读,内容十分重要,深受学界关注。但对于其内容的具体理解,学者却多有分歧。本文通过对琱生三器中关键字"狱"、"刺"的考释,尤其是对《琱生六年簋》中琱生和伯氏行为的对比,认为两者皆是对土地、财产和相关法律文书进行清理,为分家的具体执行作准备。申述琱生三器无关诉讼,而是西周晚期的分家记录。琱生尊发现前,只有王玉哲等少数学者认为是族内事务而非诉讼,绝大部分学者认为是诉讼记录。琱生尊发现后,认同琱生三器是分家记录的学者增多,但大部分学者依然坚持与诉讼有关,主要原因在于对"狱"、"刺"等字的理解。本文对此二字作了专门的考释,将"狱"释为"要"或"约","刺"解释为文书。为以分家记录理解琱生三器内容增强了证据。对文字的解释虽然可通,但具体的考释步骤和证据,还需要加强,以增加可信性。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学术著作越写越厚的风气中,邢铁先生这本216页、实际字数只有15万的《唐宋分家制度》(商务印书馆2010年6月版)只能算是一本"小册子"。但这是一本有着真功夫的精微之作,作者自1992年开始围绕家产继承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其间又在张国刚教授的指导下撰写了博士论文《唐宋时期的分家方式》,做这个专题已经有将近20年的时间了。  相似文献   

11.
齐淑珍 《沧桑》2013,(3):55-57
由于代夫主政,寡母往往成为家庭的女性家长。在财产处分上,唐代法律给予寡母相当大的权力。本文从财产所有权、管理支配权、分家权、质举卖权四个方面论述了唐代寡母在家庭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两弟兄     
从前,有两弟兄,父母早死了,只弟兄俩过日子。弟弟老实,哥哥心鬼。哥哥心想:趁弟弟年纪小不知事,跟他分家,自己就好分牛、分好地。哥哥主意一定,便和弟弟分家,牛和好地都归他自己,单分给弟弟一小间破木板房子和一块山地。弟弟为人老实,也很勤劳。但他年纪小,劳动一天还不够他一天吃。哥哥呢,因为独占了父母留下的家产,人又很鬼,就一天天富起来。后来,他就成了富裕人家。  相似文献   

13.
斗鹌鹑     
国内外有斗牛、斗鱼的,还有斗鸡、斗羊的。徐州周围呢?却喜欢斗鹌鹑。 鹌鹑分家养的和野生的两种。家养的只能供生蛋和食肉,不能斗。只有野生中公的,经过一段训练才能斗。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徐水县新发现一批连氏家族契约文书,时间从清康熙至1952年,内容包括土地买卖契、分家契和土地房产等,共24件。这批材料对研究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契税制度和经济状况以及民间的土地买卖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中乾隆、同治、中华民国和建国初年的官制契纸,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为研究当时的契税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论普鲁塔克《名人传》的史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普鲁塔克《名人传》的史学意义郭小凌普鲁塔克的《名人传》①是西方史学和文学史上的名著,典型地反映了文史不分家的特征。本文仅就该书的史学意义略陈己见,以就教于方家。希腊史学著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目的明确。史家不像戏剧家、诗人.有时要掩饰自己的动机,把疑问...  相似文献   

16.
刘喜奎原名刘桂缘,祖籍是河北省南皮县的黑龙村。她家原来是官宦之家,她的祖父刘有铭官至工部左侍郎。刘有铭病逝后,他的三个儿子分家,家道开始中落。刘喜奎的父亲刘义文只身一人来到天津,在一家兵工厂当工人。  相似文献   

17.
古老的藏历历书可以说是藏族人民的生活伴侣、生产指南,与他们的日常生活不可分离。自古以来,西藏的传统文化认定医算不分家,医与算为“孪生姊妹”。2008年,走过上千年历史风尘的西藏天文历算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代表性传承人是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著名历算学教授贡嘎仁增先生。  相似文献   

18.
从前,有兄弟俩,父母亲都死了,留下兄弟二人相依为命,苦度时日。过了几年,老大慢慢懂事了,就产生了分家的念头。老二还年幼无知,一切听从哥哥安排,哥哥提出分家,他就答应了。但家里财产不多,只有一条牛和一只母鸡,怎么分呢?老大奸狡,便抢先说:“弟弟,你看养牛太辛苦了,每天要去放牛,下雨天还要割牛草,养鸡就比较省事,你要鸡我要牛好了!”老二听了觉得有理,便点头说:“好嘛,你就要牛,我就要鸡!”老大便兴高采烈地把牛牵走了。老二把鸡关在门外墙根脚,不久,就被一只野猫发现了。从那以后,野猫天天晚上来抓母鸡,吓得母鸡扑叫不息,弄得老二又  相似文献   

19.
土族人民能歌善舞,其歌曲种类繁多,有"安召"、"花儿"等,分家曲和山歌。曲调都有衬句,而且尾音拖长而下滑、深沉,回味无穷。家曲有赞歌、问答歌、婚礼曲等。民歌作为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透视人民社会生活的窗口,在土族人民中世代口头相传,生动地反映了土族社会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20.
唐代家庭形态的复合型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复合型家庭,主要有“同居共活”和“同籍别居”两种模式。号称“同居”者未必就是一家;分家异居之后仍然可能“同籍”。唐代家庭的二元性复合型特征,表现出“家户”与“家庭”的差异及家庭形态与功能的悖离。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中古转型时期家族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变化密切相关,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唐宋社会变革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