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伟勋 《炎黄春秋》2003,(12):69-72
儒家历来有“以礼乐治国”之说。音乐在儒家政治中地位之高,是一般现代人难以想象的。“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史记·乐书》)把音乐与“礼”与“政”与“刑”相提并论,看作治国要政,而且持续了三千多年,这在世界各国中是独一无二的。一这里说的“乐”,虽有泛指所有的音乐之意,但主要指的是“韶乐”。韶乐,也叫雅乐,又称郊庙乐,是历代帝王祭祀天地神祗祖先的音乐。韶乐的名称来自“舜作大韶”。(《通典》)孔子在齐国听到的韶乐,就是陈完为逃避迫害…  相似文献   

2.
《石林燕语》是宋代叶梦得所撰的一部有名的笔记,书中不少资料可补史传之阙。中华书局出版的标点本,为读者提供了很大方便。总的来说,点校得是比较好的,但也有不少地方相当粗疏。今且就书中专名号、书名号误标、漏标之处,略举十例。(一)、卷一第3页:“东华门直北有东向门,西与内东门相直,俗为之誃门,而无牓”。按:东向门,指此门是朝东方向的门,不是门名,专名号应删。(二)、卷一第8页:“嘉祐初,欧阳文忠公知太常礼院,复请续编,以姚闢、苏洵掌其事,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议者病其太简。”按: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是具体的人,不是书名,书名号应改为专名号。(三)、卷一第2页:“贾文元罢相,知北京,未满万户,以出师佐平贝州功,特封安国公。”按:宋代的北京,是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  相似文献   

3.
1、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劝学》)梁启雄《荀子简释》:“分,疑本字之讹.”今按,梁说不察《荀》书同例.“《荀子》全书大恉,胥归于礼”,而“荀子谓礼之意义,一言以蔽之,曰“分”.其意义与作用,在建设一种分的制度,使其各守所分而不相逾越侵犯也”.(请参阅罗根泽《荀子礼论通释》,刊《女师大学术季刊》第二卷第二期).“分”既用来作为治国之制,所以,《荀》书有时便把“分”作为制的同义语.如,《荣辱》;“所谓大分,也就是重要准则.《荣辱》:“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  相似文献   

4.
(三)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最令我们重视的是司马迁所揭示出的《春秋》之义的最高层次的含义:即孔子把三代之礼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研究,并探讨了礼的发展的规律性。请读司马迁如下的一系列论断。他写道:“《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太史公自序》)。他又说:“[孔子]因史记作《春秋》……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甚至说:“[孔子]追迹三代之礼……观殷、夏所损益曰:‘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相似文献   

5.
849.7佛见众生,皆如孩子遇慈亲,乃似疾人逢妙药。 “乃”原卷作“(?)”应为“有”字草书。敦煌写本中“有”字或作“(?)”,如伯2133《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一聪明智惠(慧)人",是其例。原录作“乃”不确。下文:“又缘如来队仗入赴毗耶,众生忻仰。问如何队仗,念大圣维摩菩萨。” (页852)“如何”之“如”原卷本作“(?)”,亦当录作“有”字。 849.8 群臣舞蹈,天子除行。 “除”项校作“徐”。按:原卷本作“徐”。 849.8白毫五彩里礼如来,紫磨千光小瞧于(相)好。 “瞧”原卷实作“瞻”,应据改。下文:“金色光中瞻相好,玉毫香里礼千回。” (页855)亦“瞻”“礼”对偶,可参证。“于” (繁体作“於”)原卷作  相似文献   

6.
一、孔子的孝母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对这个古今中外有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他的思想的探讨,评价、众说纷纭。然对孔子的思想的核心部分是“仁”,“礼”,无多非议。“仁”是孔子思想中一切德行的根本。“礼”是仅次于“仁”的重要观念,是“仁”的表现形式,达到“仁”之境界的根本准则。那么“仁”之本又为何呢?有子(孔子弟子) 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 如此,“孝悌”乃仁之根本了。而在孝悌之间,能孝自然能悌,故孝亦可视为仁之本乃至一  相似文献   

7.
王文东 《满族研究》2007,(2):91-98,121
乾嘉礼学在清代学术史上蔚为大观,形成了不同于往史的特色,其原因在于:一是乾嘉宋学(理学)和汉学两大学术潮流对整个礼经学研究产生了推动作用;二是乾嘉学者以“礼”分析、批判和革新理学之“理”的意义,促发了学术界议礼潮流的兴起;三是乾嘉两朝承续康熙朝,实施礼制改革,强化朝礼建设,这在某种意义上为推动礼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乾嘉礼学由博而精,专家绝学,并时而兴,基本特色在于三个方面,即:礼学注重经世,考据之风大行于新学与复兴的古学之间;礼经兼重义疏与通礼,且义疏于通礼既精且博;礼制典则的制作不仅精致,而且繁复。乾嘉汉学的求是研究法由礼经学扩大到多领域的研究,为后来洋务运动的展开以及科学救国等实学思潮的出现奠定了思维和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里奥和凯悦饭店宣布:“他们自今年年初开始试制的一项新技术获得成功”,标志着旅游饭店的登记入住系统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在马里奥使用“手持式终端机”为客人办理登记入住时。凯悦饭店则采用一种类似于银行自动取款机的“自助登记入住机”。位于赫士顿州际机场的马里奥饭店。拥有客房566间,有专门地铁往返于机场与饭店之间。地铁站就设在饭店大厅的地下二层,不断有客人乘地铁直抵饭店。针对这种情况,马里奥联络员可通过手持终端机,为事先有预订的客人办理登记入住。手持终端机重量只有2.5磅(约1.13公斤),一般人一只手就可以拿住。饭店的联络员只需把住客的信用卡在机器上划一下,就可以确认客人及其预  相似文献   

9.
正德元年(1506)十月,明武宗以刘瑾为司礼监太监,同时委任了一批刘瑾党羽。《明史》卷16《武宗纪》曰:“以刘瑾掌司礼监,丘聚、谷大用提督东、西厂……。”但同书卷304《宦官传》却说:“命(刘)瑾掌司礼监,(马)永成掌东厂,(谷)大用掌西厂。”是东厂提督有二说矣。按《明史》无丘聚、马永成传,《明武宗实录》不记各人职司。明朝中后期私家著述多持丘聚提督东厂说,如陈洪谟《继世纪闻》卷一:“令刘瑾入司礼监,兼提督团营兵马,设内行官校巡察,丘聚提督东厂官校巡察,谷大用提督西厂官校巡察。”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94《中官考》:“瑾既入  相似文献   

10.
梁方健 《民俗研究》2004,(2):182-184
古代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是我国古代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礼”的文化,中国政治就是“礼”的政治,中国历史就是“礼”的历史。传统礼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以现代学术视角对传统礼学进行探讨研究则是清理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丁鼎博士的新著《〈仪礼·丧服〉考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7月)就是一部对传统礼学进行现代阐释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1.
在清末时期,我亲身经历了清宫的有关逢年过节之类一些风俗习惯,这一切都为讨吉利。因此,都离不开封建迷信的小框框。(1)除夕说过节,首先讲一年之末的除夕。在当时,把这一天叫作“大晦日”或叫作“大年三十”。因为它是旧年之终和新年之始,一般家庭对于这个节是很重视的,当然清官中对此也不例外。在除夕这一天的下午,照例都要顶戴花翎、蟒袍补褂地装扮起来,先向天地四方、神佛祖宗上供烧香,还须各如其份地行“一跪三叩”或是“三跪九叩”之礼,然后就是对皇帝、太妃行“辞岁”之礼。皇帝在南府(掌管宫中演戏、行礼奏乐的内部单位)太监奏乐之下跪  相似文献   

12.
行伍出身的冯玉祥将军,对官场应酬非常反感,平日从不给达官显贵凑趣,但也有几次破例给他们送“礼”。一次是上世纪的二十年代初,在直系军阀吴佩孚(1874—1939,山东蓬莱人)“五十大寿”时,冯玉祥曾送过一次“礼”,是用大酒坛装满清水,并亲书封皮一张:“君子之交淡如水”。吴佩孚  相似文献   

13.
战国至汉初儒家对古典礼乐的传承,在“礼”的方面,可分为传承礼“义”、传承礼“仪”礼“容”。其传承方式是或着于竹帛,或直接传习“礼”的礼典和动作。在传承“乐”的方面,表现为《乐》的成书及亡佚。经过战国至汉初儒家的传承,宗周礼乐部分地保存了下来,但已不再是周代旧“礼”下礼的“义”、“仪”、“容”浑然一体以及礼乐水乳交融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关于清代礼学研究的状况,章学诚在《文史通义·礼教》中说:“近人致功于三礼,约有五端:溯源流也,明类例也,综名数也,考同异也,搜遗逸也。”(《章氏遗书》卷一)时至今日,研究者亦难以越出这“五端”。礼学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为深入发掘礼学的内涵,突破传统的研究领域,拓宽研究的视野,本文试图从史学史角度,就礼学和中国传统史学的  相似文献   

15.
《论语八佾》篇居多为有关礼乐的语录.其第三章云,“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把礼乐同不仁之人联系起来,如包咸(公元前6——公元65)所说,认为不仁之人不能行礼乐.《论语》这一章所说的不仁之人是泛指一般的人呢,还是具体地确有所指,专指某一个人或某一些人?  相似文献   

16.
拍公     
某公擅长拍马屁,说话圆滑乖巧,甜蜜中听,被人谑为“拍公”。一天,他请几位有些影响的客人到家来聚会。他笑容可掬地在大门口恭候,挨个问客人是怎么来的,准备施展自己的专长。第一位客人说:“我是坐专车来的。”拍公马上用赞叹艳羡的语调说:  相似文献   

17.
《元史》记载,宫廷烧饭之礼,是蒙古古老的风俗习惯。一些学者根据烧饭之礼的资料,论述其内容、形式、性质、时间等,但对元朝烧饭之礼是怎样形成的,还谈得不多,本文准备对此作一些粗浅释解。一释“烧饭”之名称元朝蒙古祭祀,有烧饭之礼。王国维指出:“烧饭本契丹、女真旧俗,……蒙古亦有此俗”。古代许多北方游牧民族,因信  相似文献   

18.
孔子思想中的“仁”与“礼”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然而,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还是礼?它们的涵义是什么?孔子“仁”与“礼”的关系怎样?学者们却是众说纷纭。本文力图对此问题阐发一孔之见,并兼论孔子“仁”“礼”思想对后世的作用和影响,籍以抛砖引玉。 (一) 孔子生当春秋战国时代,正值中国奴隶制趋于解体,封建制兴起的时期。周天子已失势,“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社会陷入“礼崩乐坏”的混乱境地。从社会变  相似文献   

19.
谈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礼是什么 礼是什么呢?《说文》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我认为《说文》以礼履二字音同,因用履,即践履来解释礼的本义,是对的,但不全面,不能作为礼这个概念的界说;至说“所以事神致福也”,则是画蛇添足,因为礼之为用,主要是对人的而不是对神的;说“致福”尤陋,殊不似出自“五经无双许叔重”的手笔。  相似文献   

20.
怪才黄侃     
蔡毅 《文史天地》2006,(10):27-30
他认为中国典籍只有《毛诗》等8部书“,八部书外皆狗屁”;他面对胡适骂其父为“混账王八”,竟引来满座客人哗然大笑;他可以从窗口尿尿流经国学大师章太炎的窗前,而后又拜师执弟子礼……这就是老北大诸多有名“疯子”之一的大学问家黄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