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杂志》创办之前,陈独秀已经亲身经历了清末革命党暗杀清朝权贵、辛亥革命、清帝退位、民国成立、“二次革命”、袁世凯滑向帝制自为……短短几年时间里,走马灯似的政治剧目让他越来越看不准未来的时局。那时,大家都觉得封建专制推翻了,民主共和了,中国有希望了。可是现实的发展总是与期待的理想格格不入。就像鲁迅在《小杂感》里调侃的:“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革革……”  相似文献   

2.
李英铨 《安徽史学》2003,6(5):42-46,72
辛亥革命期间,汪精卫为了利用和影响袁世凯,做了一些工作,虽然取得一些结果,但反为袁世凯所利用。汪精卫力图对京津地区的革命活动进行控制,并坚持以政治手段来推翻清朝。汪精卫以双重角色参与南北议和,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袁世凯夺权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并使革命党人过快地失去革命领导权。  相似文献   

3.
宋教仁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卓越领导人之一,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政治家和宣传家。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宋教仁任法制局局长。他不仅在政治革命中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拯救民族作了百折不回的斗争,而且也是一位为建设共和新社会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他曾经发表了许多政党政  相似文献   

4.
纵观辛亥革命前后"中华民族"概念的演变过程,始终与当时的民族主义革命和政治革命的运行轨迹相联系。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现代民主国家,因而构建了"中华民族"概念,从当时的形势看,是必要的。改良派也把"中华民族"构建成汉族概念,并试图抹杀满、汉差异,目的是证明满族贵族封建统治的合法性。但无论是改良派还是革命派,其国家认同的基础都是"生物性的民族",然而从人类发展的趋势看,只有构建"超民族性"的公民国家,才能建立起牢固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5.
在中古盛期的英国,"市场"概念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就经济维度而言,市场是一种发育尚不成熟的商品交易场所,是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对立统一下的经济混合体。就法权维度来看,市场是一项法律特权,是普通法形成和领主法权参与的共同结果。就人为因素而言,市场是国王和领主获得经济利益和满足政治需求的一种互利工具。这表明,中古盛期英国市场其实是一种"特许"市场。  相似文献   

6.
王慧丽 《神州》2013,(10):205
封建土地制度是封建社会存在的基础,几千年来一直像枷锁一样套在中国广大农民头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反帝、反封建为革命目标,要推翻封建统治,就必须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1947年7月在西柏坡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它吹响了推翻封建统治的号角,为解放区土改运动的开展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它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次大会。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探讨施琅在清初统一台湾中的若干问题,并对其一生的功过评价发表了看法。认为施琅在康熙初年两次征台.时机并不成熟。"三藩"之乱平定后,统一台湾的时机才告成熟。此时他再度受命出征,多次流请专征之权.主要是为了确保征台的成功。而征台的胜利,除了清军政治、军事、经济上的优势,还应归功于施琅作战指导的正确。文章最后指出,施琅年青时代政治上尚不成熟.在民族矛盾极其关悦之时两度降清,虽事出有因,毕竟有亏大节。后经京师13年官宦生涯的磨炼,他政治上日臻成熟,因而在海峡两岸力量对比和战争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后、才得以充分施展政治和军事才能.成就其统台、保台、治台的光辉业绩而垂勋于史册。  相似文献   

8.
乾嘉时期,随着清朝对新疆的统一,中亚与清朝的贸易关系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贸易的形式主要有两种:朝贡贸易、民间贸易。文章认为,这种贸易关系对发展中亚的社会经济、中亚与清朝的关系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过对清朝而言,这种贸易也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年,辛亥革命的准备时期,革命派人物十分重视运用历史知识作宣传、教育工作。他们当时写的并不是历史著作,而是采用了通俗读物或政论文章的形式,以大量中外历史知识作有力的根据,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阴谋,揭露清朝政府对内残害人民、对外屈辱投降的本质,动员人民用革命手段推翻清廷,实现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理想。革命派做的是成效显著的历史教育工作,他们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所采用的通俗浅近的形式更利于广泛传播,因而有力地帮助民众提高觉悟,认清武装革命、推翻清朝才是唯一出路。这一时期,用历史知识宣传革命的出色代表是邹容、陈天华、章炳麟。  相似文献   

10.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从此,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国家政治体制发生剧变。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在这场革命中,海外华侨捐财输力,功勋卓著,赢得了声誉。因此,在1912年8月颁布的《国会组织法》中规定,华侨有参政权,得选参议员8名,参与讨论国务和管理国家。本文就第一届国会华侨参议员的设立及其历史地位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11.
菜茵邦联改革是19世纪初德意志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鲁士等其他德意志邦国一样,莱茵邦联诸邦之所以选择改革而非革命道路,缘于德意志的独特历史传统、客观条件和思想意识,但就改革动因而言则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莱茵邦联的改革涉及建立现代宪法国家的努力、行政管理改革、职业官员制度改革、司法制度改革、财政和经济改革、农业改革、教育和宗教改革等多个方面,相关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为南德诸邦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巨大的推动力,也对整个德意志的政治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必须看到,莱茵邦联诸邦的改革运动毕竟是一次统治者进行的"上层革命",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保守色彩。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流传着一种观点,即巴黎公社革命的客观条件不成熟,失败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历史发展》(求实出版社1984年版,以下简称《发展》)一书关于公社革命客观条件和失败原因的论述,集中代表了这种观点。笔者认为,这一观点似可探讨。现就《发展》的有关论述,提出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论政党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论政党政治林启彦自同盟会时代始,孙中山对于如何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早已有了相当明确的步骤和方案。他制定了《革命方略》,为民主政治的推行规划其程序。他主张应由先知先觉的革命党人以激烈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民国,然后再以其所信仰的主义──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14.
在清初史学史上,《明史》的纂修是一桩不容忽视的重要事件。一方面,从学术价值来说,由干它集中了以万斯同、王鸿络为代表的众多著名学者的智慧和心血,又经过较长时间的纂辑、修改、审定,因而成为历代正史中继前四史之后最受好评的一部史籍;另一方面,就政治影响而言,它则以官修前代历史的形式,说明了清王朝继统的合法性,同时,作为清王朝推行的文化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也给清初盛行一时的私修明史之风,打上了一个沉重的句号。(一)公元1644年.清朝统治阶级利用农民起义推翻明朝政权的机会,举兵南下,进占北京,初步建立了对…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从历史学长时段的视角,探讨华侨华人的政治参与行为,认为"政治冷漠"不是海外华人固有的特性。自15世纪有华侨社会以来,就有华侨政治活动,他们并不回避政治,而是积极参与政治以维护自身利益。华侨社会备有自身特点的政治组织,政治活动相当活跃,利益斗争也颇为复杂、激烈,但华侨社会是通过"个别接触"的方式来向官府表达其诉求或影响官府政策的。近代华侨社会本身的发展变化及其所在国政治体系的发展变化,造就了近代华侨社会"政治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华侨社会在侨居国形成独特而鲜明的大团体政治。20世纪上半叶,华侨政治发展到高潮,在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作用下,近代华侨政治活跃的表现是普遍性和整体性的,它超越社会阶层、经济能力和教育程度的一般规律,而且政治诉求、议题和目标也趋于多元化。华侨政治活动的多层次并不局限于华侨社会之中,而是跨越了民族和国界。  相似文献   

16.
海疆治理政策是清朝边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别于前朝边疆治理的主要特色之一.在几代统治者的悉心经营之下,清朝前期海疆的治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海疆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疆域的稳固奠定了基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环境的变化,清廷在海疆决策层面也出现了诸多失误,落伍于世界大势,从而使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不断拉大.客观而言,这其实已不仅仅是清王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较量,而是两种文明和两种截然不同的体制长期博弈的结果.这其中既有清朝自身的因素,也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论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是当今世界的政治主流。民主政治相对专制政治而言,它能使社会治安形势长时间地获得好转以及使社会获得持续发展。要实现民主政治必然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的相对稳定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先决条件。要实现民主政治,必须反对超然至上的政治权力,从而使各种政治权力趋向均衡。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次,也是最大一次的革命高潮,其成功与失败,均与国民政治心理的变化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拟从辛亥革命前后国民政治心理发展变化着手,浅析辛亥革命推翻清封建王朝的亚然性和资产阶级共和国失败的不可避免性。一、共同的“反满”情结导致清王朝的复灭。从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满洲贵族掌握国家政权已逾2O0余年。ZO(多年来,随着清王朝阶级压迫的日益加重,“反满”已成为国人共同的政治心理。至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定,更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社会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因此,国民的…  相似文献   

19.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21,(6)
正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总结中国近百年革命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科学概念。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80%一90%。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他指出,我们还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愤于清政府的腐朽、软弱、愚昧,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革命同仁在大江南北进行了数次反清武装起义,力图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为使革命的火种撤向闭塞、落后的西北,一批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