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53年,包惠僧受毛泽东之命,写了《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的回忆》。回忆的结论是:毛泽东是“突出的天才”,包惠僧是“一个庸人”。那个时候,空气还不太紧张。包惠僧不经意间透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信息,他说:中共一大“选出三个中央委员即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两个候补委员即李大钊、周佛海,并决定……陈独秀未返沪以前,书记暂由周佛海代理”。周曾任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委员会代理书记,并与李大钊并列!包提到这一段几乎被埋没的重要历史,对被盖棺论定为汉奸、同侪惟恐避之不及的周佛海来说,也不枉生前相交一场了。生活中的人际…  相似文献   

2.
胡学亮 《纵横》2011,(7):31-34
1921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的各地代表共13人,分别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陈独秀指派)。  相似文献   

3.
1979年7月2日,“一大”的亲历者包惠僧去世了。由于悼词迟迟没有写好,追悼会到7月22日才召开。盖棺方可定论,为何包惠僧的悼词这么难写?死者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包惠僧,原名包道亭,湖北省黄冈县人,1894年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1917年,包惠僧毕业于湖北省第一师范学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作了新闻记者,先后在《大汉报》、《汉口新闻报》等报社做过记者。由于他敢于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加之文笔又好,因此在武汉青年学生中小有名气。这时,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的是陈独秀。包惠僧曾两次采访了到武汉文华大学…  相似文献   

4.
五十年过去,世界忘记这个人了吗?似乎没有。在历史的每一个拐角,陈独秀的名字总被人们这样那样反反复复地说着。直到1979年他诞辰百周年的时候,终于开始有了中肯的评价。此后陈独秀的墓两次扩建,立在墓前的“无字碑”,给后人留下一个再评说的机会。五十年过去,今天我们又提起他。 1942年5月13日,曾是中共一大代表的包惠僧来到四川省江津看望隐居于此的陈独秀。陈独秀正在写作《小学识字教本》,见老友来,匆匆完成笔下的“抛”字起身相迎。然而,这个抛弃的“抛”字,竟是他一生落笔的最后一个字。5月27日,陈独秀撒手而去,享年63岁。 从晚清秀才…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一个青年团组织是1920年8月22日在上海霞飞路新渔阳里六号诞生的。发起人有八个:俞秀松、李汉俊、陈望道、施存统、沈玄庐、袁振英、金家凤、叶天底,前六位都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会议把青年团的名称定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即S.Y青年团。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书记陈独秀也参加了会议,指派这八个人中最年轻的21岁的俞秀松为“负责人”,参加会议的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维经斯基提议称为“书记”。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的13名代表中,有包惠僧的名字。包惠僧还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变节,曾任国民党军中将。新中国成立后,落魄的他给曾经的战友毛泽东、周恩来写信,迷途知返,并留下一些珍贵的回忆史料。早期的记者生涯积累了改造社会的最初想法1894年,包惠僧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乳名包道亭。青少年时期的他  相似文献   

7.
1952年7月1日,《解放日报》披露了一条重要消息──中共“一大”会址在上海发现。很快,制作精致的模型送到了北京。毛泽东审视后,说了一句话:“叫包惠僧到上海去看看。”于是,1954年3月,正值花甲之年的包惠僧来到上海,以中共“一大”亲历者的身份,审视了会址,并对“一大”纪念馆的布展提出了重要建议。 时隔几年,又一重大发现使中共党史专家们为之震动。从莫斯科归还的几箱档案里,专家们惊喜地发现了中共“一大”文件的俄译稿。为了确认这批长期封存在共产国际资料库里的文件是否可靠,1958年8月,有关部门将还…  相似文献   

8.
包惠僧(1894—1979),湖北黄冈人,党的一大代表,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脱党。1957年4月任国务院参事。本文叙述了这两位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之间的真情实谊,颇为感人。  相似文献   

9.
一、包惠僧,曾经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 包惠僧,曾经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党员,是中共"一大"的出席者,当然也是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原名包道亨,又名包晦生、包一德、包一宇,1894年生于湖北黄冈县一个农民家庭,1917年毕业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汉口新闻报》、《大汉报》、《公论日报》、《中西日报》的外勤记者。  相似文献   

10.
男女生同窗共读,在今天的中学里已经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了,然而在七十多年前的“五四时期”却是一件十分敏感的事情。那么,这一反封建的壮举究竟是怎样发端起来的呢?回首这段往事,不能不归功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历史人物——袁振英。 袁振英,广东人氏,北京大学毕业生,五四运动的积极分子,后来一度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早期成员。作为陈独秀的学生和追随者,他对新文化的传播也是十分热心的。1920年底,经陈独秀举荐,他被孙中山先生委任为广东省的省立一中校长,从此,开始了他改革中学教育的生涯。  相似文献   

11.
陈劲松 《文史精华》2011,(9):12-18,1
1919年,陈独秀为推动五四运动进一步深入。被北洋军阀投入监狱。毛泽东发表《陈独秀之被捕及营救》一文,表示强烈抗议,热情赞扬陈独秀“为思想界的明星”,并高喊“我祝陈君万岁!我祝陈君至坚至高精神万岁!”在延安,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学习小组会上指出,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现在还不是我们宣传陈独秀历史的时候,将来我们修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2.
炎炎烈日照在旧日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二号的房廊前.正厅里13个男青年正在开会。这是李达、李俊汉、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张国涛、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和包惠僧(陈独秀的代表)参加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向西去1400公里的同一纬度线上的四川省中江县下罗家祠的左厢房内。  相似文献   

13.
正包惠僧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一员,他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积极贡献。未加入共产党之前,他已关心国家兴亡,百姓疾苦,利用记者身份揭露教育界及社会的黑暗,公开支持五四学生运动;加入共产党开启了他革命生涯的旅程,不畏险境出席党的一大、开展工  相似文献   

14.
武汉黄土坡27号 革命先驱黄负生是湖北早期共产主义战士之一。他家住武昌黄土坡27号。湖北省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于1920年前成立、1921年成立了中共武昌区执行委员会(即省委),“一大”代表包惠僧任书记.陈潭秋任组织委员,黄负生任宣传委员。后又相继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马克思主义学会研究部、妇女读书会和武昌区党委机关刊物《星期评论》,黄任《星期评论》主编。黄土坡27号即是黄的家,是武昌区党委驻地,又是许多革命先驱者汇聚与战斗之地。 其实,这幢房子是个很普通的住所,原是一家报社的旧址…  相似文献   

15.
袁振英是中共建党史上的重要人物,是中共最早的50多个党员之一,他既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也是广州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还是《新青年》、《共产党》月刊与《劳动界》的编辑与撰稿人,外国语学社的英文教师,陈独秀的英文翻译。  相似文献   

16.
1923年4月和12月,陈独秀先后发表的两篇文章:《资产阶级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以下简称《两篇文章》),历来被认为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代表作。的确,陈独秀在两篇文章中提出了“二次革命论”的观点,但陈独秀写作这两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和意图并不是为了阐述他的“二革命论”,而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党史学界对“一大”前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是否已经建立的题,有肯定与否定两种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说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于“一大”前,目前尚缺乏材料证明。我们的看法是,“一大”前湖南没有共产主义小组,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汉俊脱党原因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黄春秋》1996年第2期姚松蛟的《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功与过》一文中说:李汉俊脱党,“从客观上看,他与陈独秀、张国焘政见不一,屡遭打击,以致消极而自动脱党;主观方面,李汉俊组织观念薄弱,性格有‘可留则留,不可留则去’之痼癖(李汉俊语),与陈、张意见不合,又不能采取正确态度,先负气擅自离开党中央,后又不参加武汉地区党的组织生活,以致被党除名。”我看过一本名为《中共一大代表的结局》的书,该书对李汉俊是这样说的:1921年“一大”后脱党,1924年被开除。他所以擅离党中央,是因为与陈独秀、张国焘政见不合。…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在这值得隆重纪念的日子里,使我们想起了陈独秀这位党的主要创建者,这位第一届到第五届的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早在50多年前就指出:“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又说:“现在还不是我们宣传陈独秀历史的时候,将  相似文献   

20.
一、前 言陈独秀是中共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曾自“一大”至“五大”连任党的总书记。然而,他又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如1942年4月30日,毛泽东在延安中共中央学习组讨论“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会上曾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