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53年,河北兴隆寿王坟地区战国冶铁遗址中,出土一批成套的战国时代铁工具范,这是解放以来我国考古工作中重大的发现之一,在冶金史和铸造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注意.这批铁范共八十七件,计有:锄范一付(三件);双镰范两付(每付一件),钁范二十五付(每付  相似文献   

2.
<正>"从二里头、二里冈时期具有中国自身特点的复合陶范铸造技术开始形成起,到小屯时期,由于分铸普遍使用以及其它社会因素的促使,出现了商代青铜器铸造的高峰,影响整个西周时期。"①春秋中期以后的青铜器铸造工艺,出现了包括分铸、铸焊、锻打、鉚接、红铜镶嵌、错金银、鎏金等多种成形、装饰技术在内的  相似文献   

3.
1923年,山西省北部浑源县李峪村有一处铜器窖藏被发现,数十件青铜器先后入藏海内外博物馆。1957年,浑源铜器的可能产地在田野考古中发现,它就是南距浑源500公里,位于山西省南部侯马市的侯马铸铜遗址。1957年至1965年,侯马铸铜遗址共清理发掘了数千件带有精美花纹的泥质铸铜用具残件,其中包括陶范(图1)和其他铸具。相同的纹样把浑源铜器和其他地方出土的青铜器同侯马铸铜遗址联系起来。侯马在公元前六、五世纪是春秋五霸之一晋国的都城所在地,而浑源铜器之为前五世纪的晋国产品几乎是无疑的。本文论及的青铜器大都出自浑源,其中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侯马铸铜遗址出土鼎模入手,在对鼎各个部位陶模进行详细分类与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探求制模过程中工匠如何分型。根据各部位鼎模分型特征结合典型的晋式青铜鼎复原出鼎的分型图,并与殷墟孝民屯出土鼎模相比较,指出商周青铜器制模工艺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进一步说明分型制模的进步性。本文得出了鼎耳、鼎足、鼎腹部、捉手等部位分型的新认识,这些部位的分型都与纹饰的复杂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侯马盟书》中的相关史料,初步探究《左传》作者在叙事方式中体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6.
钟为众乐之首,又是先秦乐器系列中唯一用金属铸作的重器。由于编钟地位的重要、所费不赀,历来都把铸钟作为一件大事,它们荟萃着该时代工艺技巧的精华,是没有疑问的。商周钟铙历代多有出士。据我们初步统计,解放前后所出西周到战国的编钟、编镈已近四十组,其中,以曾侯乙编钟数量最多,重量最大,铸制也最为精美。因此,研究这一编钟群及其(?)铜构件的冶铸技术就具有代表性。欧洲和印度的钟都是正园形,唯独中国的编钟是合瓦式的,因为钟体扁园,衰减较快,所以能成组编列,作为旋律乐器使用。  相似文献   

7.
《天工开物》是我国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科学技术名著.《天工开物》中的《陶埏》在该著中又占有一定的份量.《陶埏》卷分“瓦”、“砖”、“罂瓮”、“白瓷”(附青瓷)、(附窑变、四青等).他指出陶瓷器的用途有:人上栋下室以避风雨瓴建焉”,砖瓦可以建造房屋以避风雨;2、“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而城垣雉堞,寇来不可上矣,”砖可以作城墙,以防敌人的攻击;3、“泥瓮坚而醴酒欲清,瓦登洁而(?)以荐”,陶瓷器可以作日常用器;4、“商周之际俎豆以木为之,……后世,……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陶瓷器还可以代替铜器,木器以作祭祀之用,美观而又实用.江西是“瓷器之乡”,景德镇号为“瓷都”,瓷器考古方面的资料十分丰富,本文拟就《陶埏》中提出的各节,结合江西解放后的考古情况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从出土文物看汉代农业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的传统农业技术,在西汉前期走上了成熟的道路,导致了一次农业生产的高潮。总结汉代农业生产经验的农学著作,据《汉书·艺文志》等书的记载约有十四部,可惜都已失传。只有《汜胜之书》和《四民月令》中的部分内容为后代农书所摘引,近  相似文献   

9.
萧巍 《丝绸之路》2012,(6):44-45
本文从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不同种类的丝绸、麻布,论述我国古代纺织手工业技术的发展过程.通过敦煌出土的纺轮,阐明敦煌汉唐时期的原始纺织技术。  相似文献   

10.
邓国芬 《神州》2013,(9):215-215,217
本文从认识几个概念入手:媒介环境学、技术垄断。在深入分析技术垄断的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出波兹曼在技术垄断中提出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现代意义。波兹曼绝不是‘技术决定论’者,他只是先天人之忧而忧,预见性地看到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文化的摧残事实。他的‘技术垄断’这一理论的提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1.
12.
一批精美的玉器在山西省侯马博物馆展出,笔者曾两次前往参观,获益良多。这批玉器有礼仪类的璧、环、璜、圭、璋、琮;佩饰类的耳块、镯、牌饰、端、龙纹佩及串饰、芯料等,而最吸引笔者注意的是一件淡黄色的玉舞人(图一)。玉舞人玉质温润细腻,呈淡黄色,厚片状,轮廓透雕而成,阴线刻出面部五官和衣纹。舞女身着曳地长裙,轻舒长袖,一袖上扬,水袖高举过头,恰如“长袖擅舞”之谓,另一袖横置腰际,垂袖款摆,腰部束带,衬托出舞姿的曼妙,袖褶用凹弧面表现,刀法简洁有力,展现出动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13.
从古荥遗址看汉代生铁冶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8,(2)
河南省郑州市博物馆在古荥镇发掘的一处大面积汉代冶铁遗址中,出土了两座炼铁炉基,附近有大量炼渣和矿石堆积区,还出土了大量完整的陶范、铁器以及与冶铸有关的遗迹和遗物。尤其是从炉前坑中清理出的几块巨大铁块,对认识当时的冶炼技术具有重要价值。我国早在春秋末叶即距今两千五百年就能冶铸生铁,到西汉时期冶铸技术巳发展到较高的水平,生铁铸件获得了广泛应用。这次古荥遗址发掘的成果,使我们对汉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EDXRF、EPMA和Raman光谱等技术对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黄河流域案板遗址、西坡遗址、陶寺遗址、瓦店遗址、桐林遗址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衣涂层进行组成结构分析,研究陶衣的原料特征和制作工艺,并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陶衣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为探讨陶衣技术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与釉的起源关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案板遗址发现的青色光亮涂层中含有较多量的钾(约14%)和磷,这与植物燃烧后的草木灰中含有高含量的钾和磷相似。西坡遗址除了彩陶上具有两种类型的白色陶衣,还发现部分红陶上存在深红色陶衣,铁含量10%,原料为赭石。陶寺、瓦店和桐林遗址都发现了黑色陶衣,原料特点相似,铝含量(20%)都明显较高。二里头遗址原始瓷釉釉层厚度超过100μm,并且连续覆盖于表面。这些陶衣涂层中熔剂氧化物R_XO_Y的总含量有高有低,按时间序列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递进而未表现出规律性的增长趋势。新石器时代的陶衣涂层由于烧成温度较低以及胎体易熔的特性,达不到在高温不变形的器物表面呈现玻璃状釉层的效果,但是陶衣工艺长期积累的技术形式应该为早期釉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和科学与工程计算(简称科学计算)的兴起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技进步之一,引起了科学方法论上的巨大变革,使计算成为科学研究的第三手段,“实验、理论、计算”三位一体成为现代科学研宪的基本模式。计算已无所不在,作为一种方法论和一种科学手段,它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数字化生存》一书的作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Kempnte)说,“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考古学以古代人类物园遗存为研究对象,这种物质性特征决定了其研究手段为自然科学和技术,并成为与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  相似文献   

16.
明代宰相制的废除,将绝对集权的独夫统治推至高潮,更加严格的封建礼法秩序使得更多的人们向往世外桃源般的避世生活。园林发展也因此被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明代造园技术在选址布局、叠山理水、建筑营造、植物配置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文人与园林的关系也发展为相辅相成,这个时期留下了大量山水画作品为明代园林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VR技术全称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科技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其在博物馆文物保护领域拥有着其他科技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两者的交叉渗透,不仅促进了数字技术研究开发,也创新着文物修复的手段和科学保存的方法。可以说,VR技术研究使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和展示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我国的物保护科学技术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在石质物、金属物、纸张物、竹木漆器物、壁画物、石窟物等的保护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并且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许多珍贵的化遗产得到了抢救和有效地保护。  相似文献   

19.
从渑池铁器看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渑池出土的汉魏至北朝的铁器,不仅数量大、品种多,而且包含丰富的技术内容,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对其中一些典型样品进行金相考察和化学分析,除了过去曾经发现过的白口铁、展性铸铁(亦称可锻铸铁)、灰口铸铁和炒钢锻件以外,还首次发现了铸铁脱碳钢和类似现代球墨铸铁的球墨组织。这对研究我国古代冶金技术,总结冶金技术发展的历史经验,古为今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在检验报告的基础上,简要阐述渑池铁器的科学价值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冶金技术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古文化的瑰宝中,越王勾践剑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有其独特的传世意义。而这把剑独特的铸造工艺也引起了我国广大学者的浓厚兴趣,其罕见的菱形纹饰花纹工艺和青铜冶炼手段体现了数千年前中华民族领先于世界的技艺水平。本文借由对越王勾践剑的铸造工艺的研讨,对春秋时期青铜这种器物文化做出技术性的探讨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