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40多年来,日本国内外对日本人及其心理、文化、社会的评价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而每个时期又都曾出现过具有时代特征的“日本文化论”。“日本文化论”一般亦称“日本论”、“日本人论”或“日本社会论”,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日本文化论”因人们看问题的立场、视角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林其钱教授所归纳的内涵为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的“五缘”文化论,已引起海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这是一个首创,是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建树。无庸讳言,就目前研究成果而言。“五缘”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理论模式,尚处于探索和草创阶段,其理论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在此,仅就“五缘”文化研究中的若干理论和方法问题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就正于学界同仁,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一完善和深化“五缘”文化论的理论体系“五缘”文化论的产生,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理论结晶。经过林其镇教…  相似文献   

3.
徐丹 《民族译丛》2005,(6):53-57
加拿大种族主义的产生和盛行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原因。二战前,殖民主义的长期历史在欧洲社会培育了“种族优越论”。“种族优越论”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意识形态,持这种观点的欧洲白人认为人种与个性、智力、文化特征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势力在美洲大陆的扩张,“种族优越论”的观点也逐渐在美洲盛行开来。基于这一论断,加拿大的高加索白人被认为是“优等种族”,理应凌驾于其他“劣等种族”(如非洲黑人、非白人种族)之上,因此天生就有享受自由的特权,并具备创建民主体制的能力和统领世界各国的权力。与此同时,在殖民掠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福利制度也使部分欧洲公民养成了利益独占的心理。  相似文献   

4.
光全 《收藏家》2004,(9):32-32
朋友家藏,颇为可观,其瓷品中有一青花人物瓶,更值得大家欣赏品评。瓶高17.8、口径5.3、足径6.3厘米,底足内青花双圈行楷“大明成化年制”。此瓶侈口、丰肩、鼓腹、颈部饰有象耳。肩部有一道弦纹。圈足高深外撇呈喇叭口式。足底凸起为馒头形状,有著述称其为馒心底。此器端庄纤秀,侈口自然,足式稳重。肩上饼状饰物.怡如丽人佩以华美披肩,丰满却不失婀娜。象耳装饰寓“太平有象耳”,此乃古人期盼太平、祈求平安之意。胎质细润洁白,胎体坚致规整,迎光照视器身透亮,所透光亮呈浅杏黄色,底略厚不诱光。  相似文献   

5.
在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为一体的关东地区,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关东文化。关东文化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其中重“实”轻“文”的价值取向就是一种贯通古今的文化底蕴。本文以黑龙江地域资料为主,探索关东文化重“实”轻”文”价值取向的根源,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6.
修志编鉴是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项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优秀文化传统,记录时代足迹、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事业工作。在“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进程中,地方志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志鉴的优势,为“文化江苏”建设增光添色,让“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在志鉴中“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7.
孙颖  邵长波 《神州》2012,(18):21-22
“绘画迹象论”是由钟孺乾首次提出的,井在绘画活动中可以作为一个共通的、基础的概念。“迹”指艺术束手工或半手工半机械的操作痕迹,即笔墨、肌理、笔触、质感、色彩之类;“象”指艺术作品的轮廓、形泉、造型、构成等。“绘画遗象论”解释了绘画这种事体.是拿工具在材料上造成痕迹,并因之成“象”的绘画过程。这种绘画领域的“作迹造象”的过程亦可用来解释服装从设计到制作完成的过程。而随着服装艺术的产生、演变,社会的进步发展及媒介物质的自主自立等因素.服装艺术中的“迹因素”选择范围不断扩大.因此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在许多作品中,“迹因素”占主导,“象因素”被挤出了中心地位,从而显示了“迹大于象”的艺术现象,而这种艺术现象在由非纺织材料构成的概念服装中尤为凸显。  相似文献   

8.
裴京汉 《民国档案》1998,11(3):86-91
汪精卫与其追随集团为确保其自身在政治上的合理性,为建立其思想理论基础而极力利用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并将之作为其宣扬“中日和平”的根据,汪伪政权为进行对民宣传而主导发行了《大亚洲主义》、《东亚联盟月刊》、《大亚洲主义与东亚联盟》及《大东亚月刊》等杂志,从分析这四种杂志内容的结果,我们可以知道汪精卫及其追随者们利用孙中山提出的大亚洲主义,作为使其“和平建国论”得以合理化的手段,并错误地将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与“大亚洲主义”等同起来,进而,连这种被歪曲的“大亚洲主义”也逐渐被日本侵略亚洲的理论,即所谓的“东亚联盟论”、“大东亚共荣圈论”所吸收,汪伪政权最终成为其代言人。  相似文献   

9.
河南,在两汉时期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封建统治集团苦心经营、盘根错节的地方。特别是东汉时期,开国皇帝刘秀发迹于南阳,定都于洛阳,他手下的云台二十八将及其他贵戚近臣,多是河南人,真可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后汉书·刘隆传》)。这些权贵豪门,不仅生前骄奢淫逸,显富夸侈,而且死后崇丧厚葬,争相仿效。正如王符《潜夫论·浮侈  相似文献   

10.
《战国策·韩三》有一章,文字不长,但错乱得非常厉害,几乎不可卒读。这一章的原文是: 韩相公仲珉使韩侈之秦,请攻魏,秦王说之。韩侈在唐,公仲珉死。韩侈谓秦王曰:“魏之使者谓后相韩辰曰:‘公必为魏罪韩侈。’韩辰曰:‘不可。秦王仕之,又与约事。’使者曰,‘秦之仕韩侈也,以重公仲也。今公仲死,韩侈之秦,秦必弗入,(入)又奚为挟之以恨魏王乎?’韩辰患之,将听之矣。今王不召韩侈,韩侈且伏于山中矣!”秦王曰:“何意寡人如是之权也:令安伏!”召韩侈而仕之。  相似文献   

11.
曹操尚俭     
曹操尚俭,有史可察。他在《度关山》诗中说:“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认为节俭是公认的美德。曹操饮食不讲究,魏明带时一尚书上表说,“武皇帝之时,后它食不过一肉”。他也不讲究穿,其《内诫令》中说:“吾衣被告十岁也,岁岁解烷补纷之耳。”所用器物不要求华美,“孤不好鲜饰严具……个方竹严具绿漆甚好。“严具”就是箱子,曹操说他不喜欢华丽的箱子,用徐漆的竹箱就很好。东汉西晋,奢糜之风甚烈。京师显贵的仆佣都穿彩衣,着丝展,用珠玉象牙作妆饰。其时又兴厚葬,三符在《潜夫论·浮侈篇》中说:“今京师贵戚……死乃崇丧。或至…  相似文献   

12.
贾文超 《收藏家》2004,(12):65-65
在商周青铜器的铭文中,常常将“尊”“彝”二字联用,作为青铜礼器的共名。直到宋朝,才把一种盛酒器专称为尊,但实际上还是非常的混乱。甚至于还有的将觯、觚、壶等均称为尊。近数拾年来,才开始将侈口鼓腹,口径特别大的,高圈足的器物叫作尊。尊一般为圆形,也有少数为方形。  相似文献   

13.
荆欣雨 《人物》2020,(1):2-2
为了写稿子,我阅读了一篇名为《东北喜剧小品艺术与文化现象研究》的论文。文章里总结了东北人的两大特征:东北历来土地广袤,游猎和畜牧业发达,东北人有英雄情结,凡事都要“大”过别人,遇事肯干,当这个特征跑偏了,就变成了好面子,爱整景儿;另一个是乐天情结,东北人心宽,遇事大大咧咧,出手大方,爽快直率,以及特别会苦中作乐。  相似文献   

14.
武新明 《湖南文史》2011,(12):66-66
2005年,上海人掀起了“保卫上海话”浪潮,最近在广东又有“普粤之争”。为什么要“保卫”且“争”呢?就是因为方言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不过,在特定的历史情况下,方言问题恐怕不仅仅是“争”的问题,还有可能成为血腥杀戮的测谎仪。  相似文献   

15.
“老粗”优越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文 《民俗研究》2001,(1):150-153
某H看电视连续剧,剧中一匪首斥其军师云:“你们读书人,就是婆婆妈妈的,什么他妈的事情也干不成。”听了这句话,不由心有所动。电视剧中匪首的这句话,明显地表现出一种鄙视读书人,以没知识、没文化为荣的“老粗”优越意识。这种观念或意识,其实是一种民俗心理,  相似文献   

16.
靶碗小考     
靶碗一名,见于清代档案和故宫所藏清代景德镇御窑厂进贡的器物标签上①。所指之物上为侈口,斜弧腹碗,下附一近似直筒形细高足。细高足和大碗的这种结合,不仅给人不稳之感,且实际上确也无法安全地单独摆放使用。就造型论,它们虽可归属在高足碗的大范畴内,但其近似直...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上海人掀起了“保卫上海话”浪潮,最近在广东又有“普粤之争”。为什么要“保卫”且“争”呢?就是因为方言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不过,在特定的历史情况下,方言问题恐怕不仅仅是“争”的问题,还有可能成为血腥杀戮的测谎仪。  相似文献   

18.
在客家地区,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以文章为贵,以知识为荣,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不少客家地区是有名的“人文秀区”、“文化之乡”,这是客家文化最重要的特征。直到今天,还保持这种尊师重教、重视知识、尊敬人才的优良传统。当然,这种习俗有一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客家地区的文教兴起于宋代,发展于明代.至清初以后相当兴盛.成为岭南地区著名的“人文秀区”。  相似文献   

19.
莲花古名芙蕖或芙蓉,早在周代就已經成为人們所喜用的装飾图案了,实物例証甚多。新郑出土的青铜方壶盖部就是用莲、鹤装飾起来的,在盖上鑄接有两重直立而辦尖外侈的莲瓣,內层莲瓣上有透雕紋飾,居中竚立一只振翼欲飞的仙鹤。这种以莲瓣作壶盖装飾的作法,在当时是很流行的,如传洛阳出土的句君(?)子壶也为一例。在山西矦馬地区的东周墓中,有一种陶壶,盖上也飾以直立而尖端外侈的莲瓣(图1、2、3)。除在盖上飾以莲瓣外,也有在器物上绘有整朵莲花的例子。1953年洛阳烧沟612号战国墓中,出土有彩绘陶豆,在盘形豆的盘面上和带盖豆盖部的  相似文献   

20.
近来,“恶搞”现象越来越普遍。随着网络的大发展它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这种现象的存在体现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方式。它之所以产生并如此流行是具有深层原因的,它也以其独特的特点反映出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