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纵览》2014,(8):13-14
关于旅游,美学家叶朗认为"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本文从游客的角度来论述了导游员与旅游审美活动的关系,阐述了导游员素质及形象塑造在旅游审美中的地位,同时也探讨了其在旅游者综合审美实践中的巨大作用,还有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超 《旅游纵览》2010,(12):96-97
<正>一、旅游过程中的审美旅游过程中的审美是指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在精神上追求享受的需求。旅游美学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它运用美学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旅游活动的本质,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因而各自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从作为内核的审美与愉悦的见解,旅游本质上讲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就说不上什么旅游。无论哪一种旅游,都是在旅游活动中寻求美的享受(如风光欣赏、休闲娱乐等),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增添生活的乐趣。本文从旅游审美构成、审美心理、审美文化等角度予以探讨旅游本质。  相似文献   

4.
旅游行为是作为旅游文化主体的人的审美活动。这种审美活动主要有两种,一是观赏性行为,二是参与性行为。观赏性行为包括观光、游览、参观和欣赏等等;参与性行为包括登山、漂流、露营、滑雪、冲浪和探险等。 关于旅游行为的美学思考,其核心问题就是审美主体(旅游者)与审美对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关系问题。东西方旅游文化的根本差异就在于对主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的旅游行为。在旅游活动中,对于不同旅游行为的选择,又直接关系着  相似文献   

5.
王毅 《神州》2012,(28):235-235
本文从八个方面较为详尽的论述了导游员与旅行社员工培训的基本原则,结合国内外旅游行业工作实践,总结了导游员与旅行社员工培训发展的五大趋势,较为系统地指导了导游员和旅行社员工的各项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6.
想象力是意象思维的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书法)的审美感悟。审美想象力是审美直观、审美意象、审美理念“道发自然”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刘永飞 《旅游纵览》2023,(13):24-28
文旅融合促进旅游审美的深化研究,为研究者提供了研究旅游活动的新视角。本文首先探讨旅游本质及旅游审美的内涵,其次阐述不同视角下国内旅游审美研究进展,再次指出旅游审美研究的特征,最后发现国内关于旅游审美的研究主要从文学、哲学和心理学等角度展开,据此提出一定的研究展望,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美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的审美活动,因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审美统摄力和审美创造力。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不会缺乏美的发现、美的创造。  相似文献   

9.
《旅游纵览》2013,(8):21-22
本文对水利风景的旅游审美现象进行分析,论述水利风景这一具体的质料成为旅游景观的过程,探讨水利风景的审美价值,是进一步对水利风景景观进行分类的基础,同时也为水利风景区旅游审美利用找到了根据。  相似文献   

10.
赵云梅 《神州》2011,(4X):48-49
影视是现实的梦,旅游是梦的实现。每一个经典的影视空间都可能成为观影者的旅游空间。因影视而引发的旅游称为“电影引致旅游(Movie Induced Tourism)”,即影视旅游。本文尝试从审美实现的视角,对影视审美引发影视旅游的机理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1.
李新 《旅游纵览》2013,(3):68+70
导游工作是一种展示美、传播美、甚至创造美的工作。因此导游员本身的审美修养就显得非常重要。审美眼光也是导游综合素质的反映,是长期的知识积累沉积后参悟而成的,是细致的观察和反复的思索后灵动的闪光,感知于心,而流于挥洒自如的讲解。  相似文献   

12.
《旅游》2015,(2):149
由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协办的第一届北京市“导游之星”选拔推荐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导游员队伍形成“积极向上、钻研业务”的新风尚,塑造导游员“爱岗敬业、诚信服务”的良好形象,弘扬正能量,打造北京自己的导游员品牌,让游客在北京享受到更好的导游服务。活动报名及选拔工作已基本完成,我们期待北京导游员中的佼佼者早日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请大家关注《旅游》杂志及北京旅游信息网的介绍专栏。  相似文献   

13.
《神州民俗》2007,(10):2-4
民族民俗文化和审美心理作为内在因素,决定于整个旅游文化有所不同的形式结构和风格传统。维吾尔族民俗的形成、发展历史和本民族传统审美心理决定了当前维吾尔族旅游民俗的独特性和永恒性。文章从民族民俗文化与审美心理综合渗透研究的方法,探讨了新疆民俗旅游发展趋向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砖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艺术语言丰富,而且还浓缩着中华文化的精华。亳州花戏楼精湛的砖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其清新质朴中饱含着中华文化"和"的审美伦理内蕴。这些砖雕具有极大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砖雕艺术风格和艺术发展成就。它们以审美表征形式生动呈现了图形文化中的器物意识形态,使审美个体在审美的同时受到"和"的审美道德规训。  相似文献   

15.
牛玉霞 《神州》2012,(13):42-42
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传授关于美的知识,更不是把“美”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使之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审美活动,获得更丰富的审美经验,实现审美方面的发展。中专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提供给学生参与艺术欣赏和表现活动的机会,并在艺术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本文就中专美术教学中审美素养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旅游审美观照的发生有赖于旅游审美主客体自身所具有的条件,其一是旅游审美的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其二是旅游审美主体心理机制的建立,其三是作为旅游审美对象的客体具有感性形式并能够作为感性形象自由显现.也就是说,旅游审美观照的发生,主体需要具有审美观念和审美感觉,不被种种实用的、功利的观念所占据;客体必须是可以被感知的实际的对象,具有丰富的美的潜能.这两个条件总体来说就是要求:主体要心“虚”,客体要物“实”(具有实在形象);虚以待物,实可入心,虚实综合作用便发生了旅游审美观照.旅游审美观照发生的过程就是主体的拟物化以及客体的拟人化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吕双双 《沧桑》2008,(1):99-100
五千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旅游文化作为文化的分支,旅游的灵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中国古代旅游文学作品中探析中国古代先人的旅游足迹及其自然审美文化的精髓,将文学作品与旅游自然审美文化结合起来,试图为人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古代旅游文化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8.
董阳 《丝绸之路》2011,(6):84-85
作为艺术作品的照片,离不开摄影家的主观审美创造。摄影家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自然美,然后调动自身的审美情感,运用娴熟的摄影技巧,最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艺术作品,这一切都离不开摄影艺术家对摄影艺术美主观能动的构建。可以说作为摄影第一审美主体的摄影艺术家,其主观能动的审美创造对于一幅摄影作品是否具备艺术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导游是一个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但对于任何一个合格的导游员来说,仅仅掌握好导游业务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求导游员必须对旅行社、旅游法规、地理知识等多方面综合性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要想教好导游学,实训环节是不可或缺的,但要达到运用自如的水平,也离不开对导游相关联知识的认识和实践。教学两长,是这门课程深入开展的突破口,而合理安排课程的方法和思想成为了"打造优秀旅游人才"这扇大门的的金钥匙。导游相关联学科包含多个方面,诸如旅行社管理、旅游法规等。  相似文献   

20.
黎洪 《旅游纵览》2013,(12):30-31
现代旅游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审美追求已成为在旅游活动中实现自由生命的发展与完善,也是一种全新的生命体验。但旅游在某些方面却变成了"放纵"生命的形式,这是不美的。本文主要就旅游审美与生命之意义的关系进行论述。现代人的生活已日趋审美化。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已基本摆脱了物质贫困,就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已不再为基本的衣食住等物质资料疲于奔命,其生命状态已不再是与物质同为一体的存在,而是一种"真正"的生存,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