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峰 《巴蜀史志》2009,(1):26-28
论述了地方志工作如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地方志业务,介绍了构建方志地情资料库过程中如何使用全文检索系统软件及OCR数据加工技术对地方志及年鉴进行录入、存储、传播等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实施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与适合地方志资料特点的数据加工规范。  相似文献   

2.
一、吉林省情信息库的建设过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奖颁奖大会上指出 :“要应用现代科技成果修志 ,除了出志书 ,还可以出光盘进行电脑联网等。”指导小组还推广了山东省史志办建设省情资料库的经验。吉林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也要求地方志和年鉴工作要一手抓编修 ,一手抓利用 ;副省长全哲洙同志讲 ,志书是老内容 ,但要做新文章 ,要把“死”材料用活 ,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 ,为吉林省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 ,提出了更新、更高的…  相似文献   

3.
建立地情资料信息库是方志事业的战略选择许还平程德发陈豫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我国第一代社会主义新方志陆续成书、硕果累累的时期,也是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络的腾飞时期。目前,INTERNET在中国发展十分迅速,已覆盖了30个省、市、区,装机容量已达3万多台,...  相似文献   

4.
《福建史志》2007,(4):39-39
日前,德化县志办正式建立“方志资料库”和“地情信息库”。“两库”共整理、收集典籍、谱牒、旧照片、手抄本等各类资料3000多册、图片300多张.整理库存的各类志书近万册。此外,还设立社会人士捐书专柜,并聘请资料收集员对民间资料进行抢救、收集、整理。“两库”的建立将为德化县今后修志、用志积累资料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地方志为现实服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其重要功能之一。在市场经济日趋发达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利用现代化手段,在计算机软件及硬件的支持下,收集、充实、存取、编辑、分析、处理合成和显示地方信息,为各级政府、各阶层人士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原始信息以及经过分析、加工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人类迎来了以微电子和信息互联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7.
再谈地情基础资料信息库的建立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黄勋拔修志之初,我们认识到志书是信息的载体,而且是信息密度很高的载体。1986年10月,我在广东省城市志会议上指出修志与使用电脑的一致性,但怎样用电脑储存材料,怎样用现代信息手段管理方志资料,则未列入议事...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学术界关于首轮修志地情记述编纂研究鲜有论述,虽然提出了引进区域史研究方法,却缺少代表性个案的深入研究。刊行于2005年的首轮修志成果《长泰县志》,其地情记述第一次涉及长泰县的侨台、宗教论述、人物考述三个方面,具有立意深远、涉及领域较广、搜集史料较为全面等特点,为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在首轮修志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文物世界》2004,(4):79-80
~~文博报刊信息库  相似文献   

10.
《文物世界》2002,(5):77-80
仰韶化与中国古代明,新中原中心论,略论中原地区明的起源及形成,夏商周断代工程与夏商考古学化研究,清代氅衣霉斑的处理,古代丝绸的老化及其保护,三星堆青铜器“酥粉锈”腐蚀机理的研究和探讨,中国古建“亭”的发展演变浅析。  相似文献   

11.
《文物世界》2002,(6):72-75
战争与王权的形成;古代城市发展的演变历程及其与明的关系;定窑瓷盘模具的去锈处理;关于民俗物的思考;雍正仿汝瓷及其思想背景;古蜀王都与早期古城遗址探讨;成周与王城考辨;铜罂在巴蜀青铜化中的地位及其特点;试析四川汉代葬俗中的商品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物世界》2003,(4):78-80
人文考古 试论兴隆洼文化的传播 刘云伟 伍长云 现滦河下游的先民,因环境决定了以渔业为主的经济生活;又因渔业发展的需要,发明了渔网,并把网纹施在了陶器上,以此为基础,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兴隆洼文化。后来由于海平面的迅猛上升,越过燕山不断北迁的渔民才把兴隆洼文化的二、三段带到北部腹地。由于腹地没有原居住地丰富的渔业资源而更适合农耕和狩猎,所以渔业退居到极其次要的地位,捕鱼的工具也因地制宜的由渔网变成了渔镖。虽然居民的经济生活因居住地的不同发生了变化,但原来的陶器文化却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继承了下来。  相似文献   

13.
《文物世界》2003,(1):77-80
文明探索古城寨龙山城址 与中原文明的形成 蔡全法作为中原地区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址,新密古城寨龙山文化城址的城内宫殿、廊庑建筑基址和其他遗迹遗物的发现,揭示了龙山时代的政治、经济生活状况、土木建筑技术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情况,是最早揭示夏商城市文明重要本质的例证,同时也为研究夏文化以及我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摘自《中原文物》2002年第6期) 从考古发现谈中原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  相似文献   

14.
《文物世界》2004,(1):78-80
人文考古中国史前防御设施的 社会意义考察   钱耀鹏在龙山时代以前,防御设施包括史前城址的发生发展似乎主要体现着史前战争的加剧,而龙山时代城址形态的发展演变似乎更多地体现着社会集团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组织结构的一些重大变化。也就是说,以城垣设施为显著特征,在环壕聚落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史前遗址,可能也经历了两个重要发展阶段,即龙山时代以前的城堡阶段和龙山时代以来的城乡分化阶段,两个阶段既有联系又有较为明显的区别。   (摘自《华夏考古》2003年第3期)地层学…  相似文献   

15.
龙山文化时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文字的发明,铜器的使用,城址的大量出现,薄胎黑陶及快轮制陶技术的广泛应用,说明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由此导致了社会内部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现象的发生。尤其是许多特大型墓葬的发现,大量陶器、成组玉器等的存在,不仅表明这一时期文明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诸项文明因素或文明成果已经基本具备,而且昭示这一  相似文献   

16.
人文考古 兴隆洼文化居室葬俗再认识 刘国祥 居室葬俗延续的时间非常久远,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直到近现代的某些少数民族中仍旧流行。兴隆洼遗址和查海遗址均发现有居室墓葬,这说明居室墓葬并非  相似文献   

17.
18.
文明探索以夏商周断代工程成果为起点,深入探讨中原古文明李伯谦 夏商周断代工程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第一步,在其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应该考虑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问题。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取得的一系列进展,对探讨中原古文明,特别是最早的文明,是一个新的起点。在古代文明的研究中,第一,应很好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第二,中原古文明的研究范围很广,涉及的课题很多,应集中力量,以华夏文明的形成及其早期发展和它与周边地区其他文明的关系作为我们研究的核心。第三,利用区系类型的理论方法,梳理清中原地区的考…  相似文献   

19.
《文物世界》2004,(2):78-80
  相似文献   

20.
《文物世界》2002,(1):71-78
21世纪中国明起源研究的思索,黄河流域农业的起源:现象和假设,中原史前化的优势,从敦煌洞窟到欧洲教堂——解开三只兔子之谜,尉迟寺聚落遗址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