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王文华 《旅游纵览》2023,(3):123-125
旅游文创产品的合理开发是新时代高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举措,同时也是传播和弘扬非遗文化的重要途径。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开发具有非遗属性的现代化旅游文创产品不仅有助于推动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品牌的形成,而且有助于传播和弘扬庄浪非遗文化。基于此,本文在概述甘肃省庄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分析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并总结当前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助推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的实践路径,以期对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庄浪非遗文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王文华 《旅游纵览》2023,(5):123-125
旅游文创产品的合理开发是新时代高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举措,同时也是传播和弘扬非遗文化的重要途径。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开发具有非遗属性的现代化旅游文创产品不仅有助于推动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品牌的形成,而且有助于传播和弘扬庄浪非遗文化。基于此,本文在概述甘肃省庄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分析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并总结当前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助推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的实践路径,以期对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庄浪非遗文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4.
文旅融合发展是助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提质升级的有效途径。文章利用民族八省区2012—2020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数据,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民族地区仍存在文弱旅强的情况,文化产业支柱地位不明显;文旅耦合与优质协调层级仍存在明显差距,融合发展水平偏低。因此,民族地区应重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从科技赋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助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柳弯 《旅游纵览》2023,(13):129-13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重要意义。非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要通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更要借助旅游开发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拓宽道路。因此,要深入分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才能确定二者融合发展的路径。江苏省如皋市作为中国拥有丰富非遗项目城市的个案,有其独特性,但也具有大部分城市的共性,面临着文化挖掘、商品化、传播营销、观光体验等问题。本文以如皋为例,展开讨论旅游资源开发和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关系,探寻更为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解决其中问题不仅具有个案意义,也能够为其他地区的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法与逻辑分析法,深入了解广东省河源市现有非遗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及体育资源,进而以文旅体融合为研究视角,探索文旅体融合背景下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实践路径。文旅体融合不仅有利于传承与传播非遗文化,也有利于区域产业联合,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研究认为河源市非遗产业化路径要以非遗文化为总抓手,并依托地方资源打造文旅体产业融合示范区。在积极打造文化品牌进程中,要因地制宜选择更符合地方发展的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法与逻辑分析法,深入了解广东省河源市现有非遗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及体育资源,进而以文旅体融合为研究视角,探索文旅体融合背景下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实践路径。文旅体融合不仅有利于传承与传播非遗文化,也有利于区域产业联合,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研究认为河源市非遗产业化路径要以非遗文化为总抓手,并依托地方资源打造文旅体产业融合示范区。在积极打造文化品牌进程中,要因地制宜选择更符合地方发展的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8.
阳江被誉为“中国风筝之乡”,阳江风筝是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南派风筝的代表之一。然而,据调查,阳江风筝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在传承与发展上面临较大困境。本研究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将阳江风筝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对阳江风筝相关人员的访谈稿运用NVivo 14软件进行三级编码,发现其在活动开展、宣传推广、文创产品、风筝教学4个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然后基于遗产活化理论和文化再生产理论,提出“非遗+”的双轮驱动模式,推动风筝深入校园、深入大众,走向全国和世界,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在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努力发展民族文化,保留下来不少民族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宝贵的,也是重要的。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多民族共生互助的赤峰地区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经济推动价值,值得我们作为文化的传承人去继承、去发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11.
在文旅发展和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背景下,作为传统文化精华的非遗文化在助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以湘西非遗文化助力旅游民宿发展为研究内容,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湘西非遗文化资源概况和运用现状进行了梳理,对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进行调研与分析,依据分析结果,为湘西非遗文化助力旅游民宿发展提出了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疆 《旅游纵览》2023,(9):143-145
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植根于乡土,见证了乡村发展历程,是乡村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文章以河北省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抓手,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希望通过文化产业带动产业融合,调整乡村产业结构,为乡村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景雪敏  栗建伟 《旅游纵览》2022,(23):135-137
甘肃省嘉峪关市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西北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有“戈壁钢城”之称,工业文化资源丰富。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嘉峪关市工业文化旅游存在认识滞后、开发模式单一、与历史文化旅游融合度低、服务配套不完善等问题。本文首先总结嘉峪关市工业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推动嘉峪关市工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嘉峪关的城市文化融入充满现代工业特征的环境背景中,为嘉峪关市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金疆 《旅游纵览》2023,(5):143-145
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植根于乡土,见证了乡村发展历程,是乡村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文章以河北省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抓手,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希望通过文化产业带动产业融合,调整乡村产业结构,为乡村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韩霄  乔海燕 《旅游纵览》2023,(11):175-178
节庆活动是重要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文旅融合是振兴文化、提高旅游者文化获得感、实现旅游优质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节庆旅游得到了各地的重视。嘉兴市节庆活动众多,本文以嘉兴市为例,深入剖析当前其节庆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嘉兴节庆旅游发展对策,旨在促进节庆文化与旅游产业更好融合。  相似文献   

16.
目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越发深入,“非遗文化+旅游”成为旅游发展的新态势,同时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方向。文章以阳新布贴为例,探讨其在产品设计、营销渠道、传承方式3个层面的创新性发展路径,为手工艺类非遗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发展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18.
韩姣姣 《旅游纵览》2023,(19):194-196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表现形式、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具备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本文首先探讨山西传统体育文化的地域特征,其次介绍挠羊赛概况,最后提出文旅融合视域下山西体育类非遗发展策略,以期为当下我国各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的角度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文化遗产的遗存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关系,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重点之一便是寻求一种既满足其遗存价值保留又满足经济价值实现的协调发展方式。为充实和完善这一研究成果,本文以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蚂[虫另]节为个案,分析蚂[虫另]节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壮族蚂[虫另]节传承与保护现状,探讨蚂[虫另]节进行开发式保护的可行性及其意义,并就如何实施保护性旅游开发提出相应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张雪  张晶敏 《旅游纵览》2023,(3):115-118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承担着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与精神价值的重要使命。当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与此同时我国大力发展青少年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视为学生教育的一个载体,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缺失。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深入分析辽宁省大连市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游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包括加强对研学旅游的认识,扩大招收非遗保护人才,树立优质非遗研学品牌,加强沉浸式、体验式非遗研学旅行项目开发,以及依托非遗文化,融合研学旅游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