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误解与反思——武夷山案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观点常被视为旅游开发与管理中的常识,不少开发者也因此对文化旅游地开发付诸极大的热情,但现实中并非所有的文化遗产地都能因为其厚重的历史文化而成为游客追逐的热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观点需要进行深入思考。本文通过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研究发现,大众游客只能感知到文化的一些表层元素,他们希望对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包装与充分展示。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观点进行了深入思考。本文认为,文化元素在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但只有经过充分解说与合理展示、让文化不断“活化”、能够让游客真正感受到的文化,才能发挥“灵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淑楠  曹霁麒鼎 《旅游纵览》2022,(14):125-127+134
如何在这个大众旅游娱乐化、产业化的时代,将各地璀璨的历史文化积淀转化为旅游价值,使历史名胜焕发新彩,是各地旅游业发展要考虑的重点问题。而河北省秦皇岛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滨海文化名城,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因此,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尤其丰富。本文将从秦皇岛历史文化类景区的实地情况出发,分析现阶段各大历史文化类景区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并关联当下流行的网红打卡模式,对景区进一步的改革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何江梅  田原 《旅游纵览》2022,(13):111-114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要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将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和传承好。由于受到文化全球化、城市规划建设以及旅游资源粗放式开发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以传统的“限制型”保护为中心的文化资源保护理念亟待转变。“活化”是文化遗产的一种新型保护与利用的理念。本文以钓鱼城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钓鱼城文化资源的历史、科学等价值,借鉴前人的研究,从自然、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探究“活化”的原因,结合钓鱼城文化遗产资源的实际状况,从遗产本体活化、游客活动活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活化等方面探索文化遗产资源“活化”策略,推动其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景区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瑞 《旅游纵览》2023,(15):105-107
本文从地域文化角度展开分析,阐述地域文化在旅游景区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首先分析地域文化要素在旅游景区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必要性,其次总结地域文化要素与旅游景区园林设计的辩证关系,最后提出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景区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对策,希望能够在赋予旅游景区园林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提升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我区草原旅游景区中对蒙古马文化应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到草原旅游当中蒙古马文化应用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点,提出了完善蒙古马文化在草原旅游中的应用建议。内蒙古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如草原、森林、沙漠、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等为草原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蒙古马文化资源是草原旅游资源中的最具有代表性民族特色文化,成为草原旅游景区中的重要吸引物。这些年来蒙古马文化得到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高度重视,特别是草原旅游景区中得到  相似文献   

6.
陈玉 《旅游纵览》2015,(1):33-34,36
准确且高质量的旅游景区的翻译,不但可以起到吸引外国游客游览兴趣的作用,同时更能透过旅游景区的游览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功能。外国游客看到旅游景区介绍的英文翻译,能够增加对景区的了解和向往,在游览景区过程中也能够根据介绍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无限魅力,从而加深外国游客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最终达到中国文化传播的目的。那么,如何才能使旅游景区翻译体现"跨语言、跨地域、跨文化"的多重特征,做到准确、高质量的翻译,从而满足外国游客需求,真正的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文章以我国一些著名景区的翻译为例,找出翻译中存在的错误,分析其对文化传播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吴秀清 《旅游纵览》2023,(5):129-131
旅游行业通过利用文物资源或者文化遗产发展建设文化旅游景区的方式有力推动了行业发展,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出现了破坏文物或者文化遗产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文化传承。目前,如何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的关系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文化旅游行业也在尝试探索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建设有机融合的路径,以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本文简要分析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对文物保护的影响,阐述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的基本原则,研究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景区建设融合的策略,以期促进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8.
准确且高质量的旅游景区的翻译,不但可以起到吸引外国游客游览兴趣的作用,同时更能透过旅游景区的游览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功能。外国游客看到旅游景区介绍的英文翻译,能够增加对景区的了解和向往,在游览景区过程中也能够根据介绍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无限魅力,从而加深外国游客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最终达到中国文化传播的目的。那么,如何才能使旅游景区翻译体现"跨语言、跨地域、跨文化"的多重特征,做到准确、高质量的翻译,从而满足外国游客需求,真正的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文章以我国一些著名景区的翻译为例,找出翻译中存在的错误,分析其对文化传播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吴秀清 《旅游纵览》2023,(3):129-131
旅游行业通过利用文物资源或者文化遗产发展建设文化旅游景区的方式有力推动了行业发展,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出现了破坏文物或者文化遗产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文化传承。目前,如何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的关系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文化旅游行业也在尝试探索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建设有机融合的路径,以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本文简要分析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对文物保护的影响,阐述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的基本原则,研究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景区建设融合的策略,以期促进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10.
浅论历史名人文化是旅游景区的灵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名人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历史名人文化具有观赏旅游价值、寻根旅游价值、体验旅游的价值、教育旅游价值和学术旅游价值。历史名人文化能够提升旅游资源的品味,为旅游景区注入新的活力。历史名人文化是旅游景区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刘丹  梁保明 《东方收藏》2022,(4):126-128
合浦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出土了众多的历史文物,这些历史遗迹和出土文物见证了古代合浦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由于北海拥有厚重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底蕴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就为当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北海可以从改造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入手,打造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公园、文化旅游节、观光旅游项目以及特色民宿等,提升北海作为旅游城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谢俊斐 《旅游纵览》2023,(23):139-141
本文主要研究旅游景区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首先分析旅游景区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其次指出旅游景区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问题;再次从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社区参与和公众教育、科技手段与创新应用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阐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景区文化资源的策略,以期为相关景区开展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景区的文化建设是旅游景区的重心所在,本文以历史文化为视角对旅游景区进行了考察和分析,以净月潭森林公园、伪满皇宫、长影世纪城为例对长春景区提出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步骤,以促进长春旅游景区的文化建设和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吴海 《旅游纵览》2022,(13):189-19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业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与其他经济实体相比较,旅游业作为服务业,是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其不仅资源消耗小,而且经济效益也更为显著。而旅游文化传播作为提升景区文化形象并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促进旅游文化传播是当前景区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旅游文化传播对景区形象提升可采取引导文化传承、合理挖掘资源、完善服务设施、加强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入、提升旅游文化翻译水平等策略,推动我国旅游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鹏欣 《旅游纵览》2023,(11):105-107
都江堰地处四川省成都平原,是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巧夺天工的引水灌溉渠道、庞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独特的人文景观,构成了别具一格的都江堰旅游文化,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本文基于态势分析法(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WOT)对都江堰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都江堰景区虽然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景点组合状况良好,旅游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但是也存在景区文创产品与地方文化结合不足,缺乏带有地域性的特色产品等劣势。在这一背景下,当地政府大力支持都江堰开发旅游景区,并提出一系列开发措施,为推动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由于该地区周边景点资源丰富,其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竞争。基于此,本文将结合都江堰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能够进一步促进都江堰景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鹏欣 《旅游纵览》2023,(6):105-107
都江堰地处四川省成都平原,是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巧夺天工的引水灌溉渠道、庞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独特的人文景观,构成了别具一格的都江堰旅游文化,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本文基于态势分析法(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WOT)对都江堰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都江堰景区虽然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景点组合状况良好,旅游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但是也存在景区文创产品与地方文化结合不足,缺乏带有地域性的特色产品等劣势。在这一背景下,当地政府大力支持都江堰开发旅游景区,并提出一系列开发措施,为推动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由于该地区周边景点资源丰富,其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竞争。基于此,本文将结合都江堰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能够进一步促进都江堰景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海灵 《旅游纵览》2023,(13):32-34
沉浸式体验可助力文旅消费升级,深度挖掘与利用现有的可沉浸文旅资源成为中小城市在网红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发展契机。本文以常德市桃花源景区旅游演艺为研究对象,运用ROST CM 6分析软件,对多个旅游网站上游客的点评文字进行内容挖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桃花源景区发展沉浸式演艺项目的思路和策略,进而建议常德市基于文旅资源的类型,从桃花源景区沉浸式旅游演艺开发入手,结合“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农耕文化名片,逐步打造成为沉浸式文旅目的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愈发强烈。当各景区开发文化资源的同时,问题也接踵而至,因此关于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显得更加重要。峨眉山是全国知名的风景名胜,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本文重在以此景区为例,引出一些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旅游景区的旅游活动"导引"设计探讨--以都江堰为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王昕 《人文地理》2002,17(3):44-46
本提出了景区旅游活动“导引”概念,并对旅游活动“导引”特征、设计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景区旅游活动“导引”应该包括解说系统、路径系统、标识系统和服务系统。章最后对都江堰的景区特征和资源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工作原理提出了都江堰旅游景区旅游“导引”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江淮生态大走廊构建涉及扬州的大部分地区,是国家规划型项目,也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战略工程。江淮生态大走廊视野下水文化旅游的发展构想是以水文化为基础的发展模式,通过水文化与景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景美、水秀以及内涵文化方面的探索,打造景区资源,利用地理优势,将江淮生态大走廊打造成以景区文化为核心,人文历史为辅的水域景区。本文分析了江淮生态大走廊视野下水文化旅游发展构想,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