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燕  陈奕翰  杨平 《江苏地方志》2023,(3):18-21+90
<正>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南京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茶文化形成于六朝时期,都城建康由此成为当时的茶文化中心。[1]有学者认为,从茶产业、茶文化代表人物、标志性茶事、茶文化经典集中之地来衡量,南京堪称东晋、南北朝之“茶都”。[2]以茶代酒、以茶养廉、以茶为赐、以茶为礼、以茶祭祀都源起于六朝的南京;南唐建立了“北苑茶”体系;“茶圣”陆羽踏足栖霞山留下试茶亭;朱元璋“废团茶而兴散茶”,开启“茶为国饮”新风尚;  相似文献   

2.
韶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是闻名遐迩的红色圣地,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其中的中国(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通过红色文化助力"非遗+研学"这一特色文旅融合模式,有效地推动了非物质化遗产的保护与活态传承。"非遗"研学可以提高研学旅游者非遗文化素养,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化了解湖南省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模式,寻求促进"非遗"活化的新路径。以中国(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为例,笔者归纳出了七大文旅融合特色: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下非遗文化与红色文化相互融合、创新非遗研学旅游新形势、非遗资源展现新天地、研学教育多样化、互联网+激活非遗文化发展生命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再现非遗新样貌、文创产品凝聚文化内涵,以期为我国文旅融合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雪  张晶敏 《旅游纵览》2023,(3):115-118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承担着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与精神价值的重要使命。当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与此同时我国大力发展青少年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视为学生教育的一个载体,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缺失。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深入分析辽宁省大连市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游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包括加强对研学旅游的认识,扩大招收非遗保护人才,树立优质非遗研学品牌,加强沉浸式、体验式非遗研学旅行项目开发,以及依托非遗文化,融合研学旅游教育。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动研学旅游行业的发展,要求将研学旅游纳入中小学生的必修环节。相关政策的推动使研学旅游成为热门活动,湖北省咸宁市有着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其茶文化研学旅游发展较为迅速。文章立足茶文化研学旅游发展背景,阐述咸宁市茶文化研学旅游发展的条件,根据当地茶文化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种类单一、市场调研环节薄弱、同质化严重、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等问题,提出针对性开发对策,以此解决这些问题,给咸宁市茶文化研学旅游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5.
劳惠燕 《旅游纵览》2023,(24):109-112
乡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镌刻着世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是留给后人的重要物质和精神财富。而作为教育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全新旅游模式,研学旅行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现已成为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本文将基于乡村发展非遗研学旅行的优势和意义,对广东省江门市乡村研学旅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旨在将乡村非遗与研学旅行充分结合,如此不但有助于乡村非遗文化的开发与保护,还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形成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张婷 《旅游纵览》2022,(18):194-196
自2017年以来,作为“丝路起点”的陕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进研学旅行发展。但因我国研学旅行起步晚,发展不规范,导致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重点探讨陕西研学旅行产品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思路,对于促进我国研学旅行产品的特色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韵琳  张芳 《旅游纵览》2023,(13):132-134
文旅融合背景下,研学旅行已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文旅+教育”业态下的重要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代表,与研学旅行相结合,既能形成研学旅行的特色,也有助于非遗的传承。通过对江苏省苏州市苏绣小镇非遗研学旅行发展现状的调研,发现苏绣小镇非遗研学旅行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提出分类创新课程,孵化衍生主题产品;营造研学氛围,重置教育空间;分层次校地合作,打造培育模式;编创研学手册,融入网络营销模式等发展对策,旨在赋予苏绣小镇非遗研学旅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8.
王宇缙 《区域治理》2022,(13):225-228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世界最大的产茶国,湖北省具有悠久深厚的茶文化历史底蕴.做大做强茶产业对于湖北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突破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茶圣故里天门茶产业发展实际,站在湖北省域茶叶产业发展全局的角度,从现状、问题入手,分析了楚茶品牌做大做强的发展路径选择,特别是打造省域茶叶公用品牌,擦亮茶圣...  相似文献   

9.
以恭城油茶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应该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需求下,遵循研学旅行的原则,同时符合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特点,以具体的项目开发为切入点,探索油茶文化与研学旅行的组合,使油茶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并且丰富本地区研学旅行产品。  相似文献   

10.
神农架探奇     
学森 《旅游》1999,(10)
神农架位于湖北西部,地处长江北崖的群山之中。它因远古神农氏在此搭架采药而得名,是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地方。神农架是华中最大的原始森林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0年,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网络”。据考察,神农架有各类植物2000多种,各种动物500多种,这里不仅有世界濒临灭绝的香果、水青、珙桐等植物“活化石”及无数珍贵药草,还有许多被誉为“国宝”的珍稀动物。神农架山高林密,幽深探奇,历来为考察探奇者所迷恋,特别是千古流传的“野人”之谜,更是给深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笔者…  相似文献   

11.
李国英 《神州》2014,(2):37-37
<正>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松阳是一个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而松阳的茶文化在南宋时期已相当繁荣。为大力弘扬内涵丰富、历史悠久的中华茶文化,促进各国、各地区、各民族茶风情的传播,茶知识的普及,进一步推动茶经济、茶文化的繁荣和昌盛;为广泛交流各地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茶经验,进一步推动茶经济、茶文化的交流、合作和发展;松阳县政府依托茶文化节的窗口作用,将松阳的茶叶和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观众在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中认识松阳的茶叶、感受松阳的茶文化,展示我县生态茶产业深厚的资源,为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搭建平台。在国茶叶流通协会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单位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世界美食之都,扬州的早茶文化极为发达,其中富春茶点是扬州早茶的杰出代表,一直是世界美食之都扬州的“闪亮名片”。2022年,富春茶点制作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极具代表性的茶类项目。魁龙珠作为唯一的拼配茶闻名,富春茶点制作技艺也以其独特的美食风味脱颖而出,从包点到菜肴、宴席,每一道美食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也因此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中唯一一个饮、食兼具的非遗项目。  相似文献   

13.
高霖 《旅游纵览》2023,(2):109-111
随着国民教育水平的提升,群众文化精神需求的增长,研学旅行成为当今社会备受青睐的旅游形式,在国家多项政策的支持下,研学旅行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研学旅行难以界定“学”与“游”之间的标准,市场上的研学旅行产品呈现“重游轻学”“只游不学”或完全为旅游服务导致的内容“不真实”等问题。本文从“真实性”理论出发,探讨研学旅行产品“客观主义真实”“建构主义真实”及“不真实”的表现形式,通过分析3种形式之间的关系,寻求平衡研学旅行中“学”与“游”之间关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巴蜀史志》2013,(4):1-1
6月15日-23日,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国家非遗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承办,成都市文化局、青羊区政府和国际非遗博览园具体执行的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国际非遗节”),在四川成都隆重举办。  相似文献   

15.
四川九寨沟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1997年,又被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惟一同时获得这两项殊荣的景区。 2003年,九寨天堂·申蕃古城开业。2004年,九寨沟边边街开业。四川黄龙 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后又被列入“绿色环球21”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1996年,“快乐的小路”骑马即现在的顺江马帮成立。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 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2004年,从1999年开始的峨眉山冰雪节增加了温泉休闲,更名为“峨眉山冰雪温泉节”,口号为“玩冰雪,泡温泉,品美食”。四川青城山-都江堰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87年春天,成都第一家农家乐诞生在著名的“中国盆景之乡”-郫县友爱乡农科村。农家乐的发展势头很快蔓延到整个成都周边,临近的都江堰以及青城山很快也相继出现了一批规模大小不等、经营内容名种多样的农家乐。  相似文献   

16.
缪倩 《福建史志》2004,(3):47-49
茶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也可谓“国饮”,而擂茶则是茶文化中的“出土文物”,也是茶作为“国饮”具有极大历史生命力的一种延伸。自古以来,擂茶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唐诗宋词中多有描叙,作家汪曾祺,也曾书一擂茶诗“红桃曾照秦时月,黄菊重开陶金华,大乱十年成一梦,与君安坐吃擂茶。”加上擂茶古老的传说.更使这枝茶文化中的奇葩增添了几分神秘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曾丽华 《旅游纵览》2023,(10):95-97
随着研学旅行的迅猛发展,研学旅行的内容不断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积累下来的瑰宝,是研学旅行中的重要内容.广东省惠州市有丰富的非遗资源,立足惠州特有的非遗,发展研学旅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目前非遗与研学融合研究的情况,了解当前二者之间融合发展的问题,基于惠州的非遗资源,提出惠州市非遗研学旅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茶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也可谓“国饮”,而擂茶则是茶文化中的“出土文物”,也是茶作为“国饮”具有极大历史生命力的一种延伸。自古以来,擂茶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唐诗宋词中多有描叙,作家汪曾棋,也曾书一擂茶诗“红桃曾照秦时月,黄菊重开陶金华,大乱十年成一梦,与君安坐吃擂茶。”加上擂茶古老的传说,更使这枝茶文化中的奇葩增添了几分神秘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和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的支持,我国掀起了一股研学旅游热潮。2021年7月,“双减”政策提出后,研学旅游成为教育界和旅游界学者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首先从研学旅游的概念和发展阶段出发,分析“双减”政策背景下研学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其次总结出其发展过程中的限制因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提供理论参考,促进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赖文俊 《旅游纵览》2023,(19):79-81+85
自2013年提出研学旅行以来,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旅游+”的新业态新模式,获得了高速发展的机会。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专业的研学旅行人才。本文通过对福建省研学旅行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分析,提出福建省高职院校应分析市场对研学旅行从业人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点,并依托“三教”改革,从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入手,提升研学旅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研学旅行新业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