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域旅游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综合和可持续的方式来规划和设计乡村的思路,其理念强调产业支撑、以人为本、生态友好和村民参与等原则,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社会和谐。本文借鉴现有的全域旅游理念,以粤北乳源瑶族自治县(简称乳源县)的乳桂生态绿道为例,结合乡村的特殊性,构建乡村绿道融入全域旅游的规划体系,阐述乡村绿道建设对当地旅游经济、旅游发展措施、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乡村绿道旅游集散地、景点布局、服务设施与产业升级等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推动绿道沿线的旅游与乡村发展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婷 《旅游纵览》2023,(23):71-73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热点领域之一。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红土地景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农田风光、乡村民俗、农耕文化、乡土建筑等。这些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可以为乡村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本文将分析红土地景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并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旨在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泸沽湖旅游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区,其旅游环境的开发对当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繁荣,以及人文环境的延续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泸沽湖旅游风景区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以泸沽湖旅游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旅游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现状,发现泸沽湖旅游区现存的问题,并提出泸沽湖旅游区环境优化管理策略:增强泸沽湖风景区旅游环境综合治理;多渠道筹集湖泊保护治理资金;进行旅游线路调整,实现游客分流。  相似文献   

4.
余磊 《旅游纵览》2013,(8):127-128
搞好乡村休闲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是为农民做好事实事的具体行动。休闲旅游与其它旅游形式有所不同,一般是人们利用自己闲暇的时间到自己认为环境优美,生活方便,而且经济实惠的地方小住一段时间,为自己减压的一种旅游方式,它具有自主性、自由性、参与性的特点。同时把乡村的旅游经济带动起来,注重乡土文化的保护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天人合一的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背景下,平衡乡村旅游发展与乡土文化保护成为重要议题.本文从文化生态视角出发,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视角识别乡村文化内核,从环境布局、民居建筑、民俗风情三方面解构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分析乡村旅游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商业气息浓厚、开发深度不足问题,并从保护性开发、本真性开发、科学性开发三方面给出发展对策,以期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创新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农村生态旅游产业也在与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道路上逐渐创新发展,从而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在这样的发展思路引导下,农村的生态体育旅游资源被不断开发,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保护。本文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河北省承德市现有的生态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现状展开分析,进一步探究承德市生态体育旅游产业开发路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7.
旅游生态足迹初探——以嵩山景区2005年"五一"黄金周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运用旅游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和旅游购物等4个方面计算了2005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嵩山景区的旅游生态足迹,并与郑州市的生态足迹对比。结果表明:黄金周期间,嵩山景区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0.02264gha,是郑州市周人均生态足迹0.00436gha的5.19倍,旅游是一种对自然资源高需求、高消耗的生活方式。指出旅游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的特点,影响旅游生态足迹大小的关键因子,减少旅游生态足迹的途径和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杨茂原 《旅游纵览》2022,(18):182-18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与落实,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乡村旅游经济发展高度的重视。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拓展农业功能、体现乡村价值,而且能够提高乡村自然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因此,要想更好地振兴乡村经济,关键在于促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本文将以江西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为例,对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此拉动当地乡村旅游经济增长,为相关地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乡村是农民聚族而居的地方,是传统农耕生活方式生存的空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和源头。作为一个重要载体,传统乡村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有着合乎地域资源环境条件的、"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的总体适应性逻辑,因此千万年来农民方能世代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融共生并达至"生态自洽"。在社会向生态文明转型过程中,在自上而下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注重对传统村落生态自洽现象的发现、保护和发扬,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余懿  程雯 《旅游纵览》2022,(22):48-50
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为体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相关要素对绿色经济视域下贵州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发展价值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刘萍男 《旅游纵览》2022,(22):44-47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让生态环保、健康养生的乡村旅游成为备受青睐的旅游方式。游客的行为影响乡村旅游地的环境质量。本文以海南省海口市的乡村旅游消费者为调查对象,通过实证检验,探究主客互动对游客绿色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主客互动正向影响游客绿色行为,主客互动正向影响游客体验价值,游客体验价值正向影响游客绿色行为。基于此,当地政府、乡村旅游景区、当地居民等利益主体可以增加主客互动频率,提升价值体验,促进游客绿色行为,保护旅游地的生态环境,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冯安琪 《旅游纵览》2023,(20):107-109
栾川县采取包括品牌建设、文旅融合、产业链整合,以及普惠金融与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内的多元化营销策略,将市场化运营思维融入乡村振兴的每个环节,确保了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注重旅游环境的品质,平衡旅游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从而带给游客多元、深刻的旅游体验。但是栾川县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以促进栾川县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乡村旅游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三峡库区依托当地资源实现脱贫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库区整体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首要选择。本文以重庆奉节五坝村为研究对象,对如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进行了探讨,并梳理了五坝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结合其地理位置、生态资源和绿色产业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攀登》2021,40(4)
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助推美丽乡村文化以及培育生态治理主体等方面,是乡村生态振兴的核心内容,更是乡村生态治理的丰富内涵。后脱贫时代的生态宜居建设被赋予新的内容要求,同时,具有缓解乡村相对贫困治理的压力,衔接生态振兴和脱贫攻坚成果以及进一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创性意义。然而在乡村治理和乡村全面转型的后脱贫时代,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机遇和挑战并存。基于此,有必要从理念构思、资源转化、文化引领、体制保障以及体系健全等方面不断加强乡村生态宜居建设,从而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的发布,关于生态旅游的目标已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部委基本的认同;生态旅游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生态旅游还应该突出对旅游者的环境教育意义,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者也更应该重视和保护自然。十大最受欢迎生态景区的提出正是这样符合历史潮流的举措,它呼唤着更理性更符合自然的旅游方式,不但是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保护人类自身环境的需要。目前,在国内,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按开展生态旅游的类型划分,我国目前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分为以下九大类:1)山岳生态景区,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为代表。2)湖泊生态景区,以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为代表。3)森林生态景区,以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为代表。4)草原生态景区,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为代表。5)海洋生态景区,以广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红树林海岸等为代表。6)观鸟生态景区,以江西鄱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等为代表。7)冰雪生态旅游区,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等为代表。8)漂流生态景区,以湖北神农架等为代表。9)徒步探险生态景区,以西藏珠穆朗玛峰、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为代表。  相似文献   

16.
神农架旅游生态补偿实施系统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勇  胡孝平 《人文地理》2010,25(6):120-124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逐步关注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问题。旅游生态补偿作为一种调节生态环保各利益主体间关系的一种有效工具,在平衡生态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神农架实施旅游生态补偿的依据及典型意义的基础上,从旅游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旅游生态补偿标准、旅游生态补偿方式以及旅游生态补偿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构建了神农架旅游生态补偿的实施系统。通过研究,希望能够对神农架旅游生态补偿的运行提供科学指导,提升神农架旅游生态补偿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苏婕 《旅游纵览》2023,(1):180-182
发展乡村旅游是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传统乡村旅游目的地如何在众多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并保持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运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从到访游客和潜在游客的视角出发,对甘南州的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环境、乡村旅游经济以及乡村旅游管理四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甘南州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尤其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管理方面值得借鉴。基于其他传统乡村旅游目的地有效配置当地资源、合理开发和建设生态环境、发挥经济协调作用、连接利益相关主体的经验启示,传统乡村旅游目的地能够在新兴旅游目的地冲击的背景下保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丁艳 《旅游纵览》2023,(20):134-137
在我国居民休闲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其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产品也日益多样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规划和策划、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文化传承和保护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为此,本文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传承和保护、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可以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和规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安全性,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实现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旅游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价值,更要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创业关注社会价值,为解决我国乡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可能的路径。文章聚焦明月村的社会创业实践,从“主体-实践-效应-保障”这一过程视角探讨社会创业推动乡村旅游地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作用机理与适用情境。研究发现:社会创业主体兼顾经济与社会的双重创业目标,在创业实践过程中通过创新发展与资源共享持续推进主体赋能与社区资本提升,并建立制度化的共享机制,从而提升了乡村旅游地的发展程度与共享程度,推动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文章的研究发现对于探索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和平 《风景名胜》2008,(3):106-107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一种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促进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步入21世纪物质丰饶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这将是一个"生态觉醒"的时代:围绕着"保护"中心论,以自然景观为主要环境资源的"生态旅游"应运而生;而生态旅游景区则涵盖了山岳、草原、湖泊、荒漠,以及森林、海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