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裁决制度是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我国依法行政的实现进程。对行政裁决的法律救济应以行政裁决的价值目标为基点,根据行政裁决范围、种类、行使方式及当事人的诉讼标的的不同,灵活确定不同的法律救济模式。  相似文献   

2.
信用证能在国际贸易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基石独立性原则,然而,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基于此原则的欺诈案件频频发生,本文分析了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价值及其缺陷,并针对欺诈案件提出几点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行政许可制度究其根本,体现的是国家对特定领域的管理控制以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生产创造的自主性的平衡。行政许可的设置关系到公共安全、社会秩序,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基于它的重要性,《行政许可法》第八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擅自从事应当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活动予以制止,并给予法律制裁。囿于法律的笼统规定,在现实中,行政机关的这项监管职能往往不能落到实处,也造成了相对人寻求救济时无从下手。本文拟对行政机关行政许可监管不力的责任追究问题进行定性分析,以期为相对人寻求法律救济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从清代立嗣继承个案看清代地方官对法律正义的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清代立嗣继承案例可以看出 ,地方官员运用手中的行政权威 ,干预司法 ,在具体的司法裁判上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及儒家传统道德伦理对法律的正义进行救济 ,使得社会公正得到更多的实现。这既维护了法律所保障的传统道德伦理与民众的信念 ,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相似文献   

5.
张岭 《沧桑》2009,(2):67-68
行政立法不作为已成为现在行政法学界的一个新热点,在理论与实践中都反映出一定的问题。本文将从行政立法不作为的界定、构成要件、救济途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希望能对我国的法律建设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殿威  曾秉藩 《神州》2012,(5):139-139
言论自由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文章通过分析表明军人同样享有言论自由,由于其特殊身份和公共利益的考虑限制军人言论自由有其正当性。但这不意味着可以对军人言论自由进行无限的限制,本文基于军人言论自由限制之限制必要性的分析,在基础理论层面上阐述了军人言论自由限制必须遵循的原则,进而提出针对侵害军人言论自由的救济措施,以期维护军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王德春 《世界历史》2004,5(5):40-48
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 (以下简称“联总”)孕育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考虑到战后初期战争受害者可能面临的生存困境 ,美英两国决定动员其本土未曾遭受敌国直接入侵的联合国成员国捐资 ,对战争直接受害国及其难民提供大规模善后救济援助。为执行上述使命 ,联总应运而生。短短两年间 ,联总将价值 39.6 8亿美元的 2 4 1 0万长吨 (即“度、量”单位简称 )稀缺资源无偿地馈赠给中国、波兰、南斯拉夫、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意大利等国人民 ,在世界史上留下闪光的记录  相似文献   

8.
李慧丽 《沧桑》2010,(5):39-40
行政救济是一种从行政法的角度以国家机关为主体进行的救济。行政救济早已有之,外国从一战以后就开始有了;而我国从民国初年便也已经有此规定。行政救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行政救济的发展趋势,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面对失业和人才需求关系的矛盾,城市失业知识分子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北京市的失业知识分子虽人数不多,但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复杂性。为此,北京市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从首都社会秩序的稳定和首都建设的人才需求出发,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失业知识分子进行了必要的社会救济,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民国阶段赈济形式主要包括急赈、调粟、工赈和除害四个方面。急赈是一种纯粹的治标措施,也是灾害发生后最急切、见效最快的救济方式,亦是历代灾荒发生后统治者惯用的救济措施。急赈主要包括赈谷、赈款和施粥三种方式。调粟也是历代统治当局在灾荒发生后经常采用的措施。民国时期每遇灾荒政府也沿袭这一方式。调粟政策一般包括移民就食、移民垦荒和平粜三个方面。工赈顾名思义,即以工代赈。工赈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赈济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因而被认为是最合科学原则及最实用的救灾办法。相对于政府的救灾而言,民国时期社会义赈的表现则尤为突出和可贵。  相似文献   

11.
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登来 《攀登》2006,25(4):128-129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区分和把握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活动中的民事欺诈行为,是一项具有探讨价值的法律问题,因为它关系到罪与非罪的区别与界定问题。对此,笔者通过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在构成特征、主观和客观方面的比较,对两者的区别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货物的运输方式主要是海运,签发的单据是提单,货款的收付主要采用信用证方式结算,因为在国际贸易中,无法实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跟单信用证的支付中,提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维护提单的法律地位和便利提单的依法转让。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联合国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对战争受灾国进行善后救济。但是中国的善后救济却面临重重困难,如何有效地将联总物资进行储运和分配,行总和联总有许多截然不同的设计和规划。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与摩擦,不可避免地导致了1946年联总对华物资禁运事件。  相似文献   

14.
社会救济,亦称社会救助,它是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失去最低生活保障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的援助,以维持其最低生存需要,维护其基本生存权利的一种社会行为。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救济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对这一时期救济史的研究状况进行较为细致的回顾总结,对明清社会救济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的新疆,一方面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另一方面政局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新疆政府采取了救济措施,加速了社会救济的发展。本文对民国时期新疆社会救济事业的产生及其当时政府对难民、灾民救济采取的措施作一论述,并对救济的特点及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利用《金史》中的史料对金代负责赈灾与救济的机构、赈灾与救济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研究。其机构主要有提刑司、惠民司、普济院等;其赈灾措施主要有减租免税、赈贷、平价减价卖粮、收购余粮、迁移就粮、纳粟补官、赎身、官员捐己俸禄、赐予耕牛等;其救济措施主要有施粥、赡养老人、扶助鳏寡孤独、抚恤遗孤遗属、奖励孝子节妇、救助乞丐、补助多胞胎等。而金代所谓的牛头税,就是征收于猛安谋克户、用之于猛安谋克户的赈灾储备粮。  相似文献   

17.
袁静娜 《沧桑》2013,(2):85-85,100
道德与法律都作为社会调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德调整与法律调整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显著的区别,大多数情况下,二者在作用发挥上是相辅相成、协调共生的,但在实践中,彼此发生冲突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本文将从法律与道德相冲突的视角,分析二者相互关系,简单阐述在冲突发生时,对服从法律和遵守道德的选择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解放初期,黔西南地区自然灾害频繁,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人民生活雪上加霜。面对多发的自然灾害,黔西南州各级人民政府成立生产救灾委员会,采取各种积极的防灾、救灾措施,帮助人民群众度过灾荒。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更加稳固。解放初期的救灾工作也为以后的救灾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噪声污染投诉占据四大公害投诉之首,这反映了噪声污染法律救济的迫切性。其中私权救济的无力,与噪声污染的法律适用有极大的关系。本文通过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规定的考察,认为其所界定的噪声污染定义在噪声侵权案件中的适用有其局限,在分析原因后,提出了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畅 《神州》2014,(17):193-194
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一种有价证券,流通性很强,在实务中,有些企业由于管理不善、疏忽大意等原因,造成银行承兑汇票丢失,很多人并不清楚应该通过何种途径救济。本文试图通过简单明了的表述,指导单位和个人快捷有效的救济权益和弥补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