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幅秦代的陈兵图——论秦俑坑的性质及其编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始皇陵兵马俑从葬坑的发现,引为世界的一大奇迹。“奇”之于气魄之雄浑、内容之丰赡,使我们进而认识到秦人创造力之伟大,中华文明之璀灿。从更深的意义上说,秦俑坑及其文物,已不独为中国人之骄傲,而应属于世界人民共有之文化财富。无为之作,绝无仅有。秦俑坑之构筑,也当然地毫无例外地受着某种意识的支配和总体规划的制约。作为考古研究者和历史研究者,透过欣赏奇迹的表层,揭示它隐匿的思想脉络,更有必要。责无旁贷,非此莫属。但本人见识浅陋,面对学界同人,郢所之望实是诚焉。 (一)关于设置兵马俑坑意图的研究现状和我之蠡测  相似文献   

2.
卷首     
在西藏诸多雪山圣湖景观中,巴松错如出名门,她高贵淑雅,仪态万方。其大美涵盖了湖泊之静谧,雪峰之奇伟,冰川之瑰丽,溪流之清新,森林之幽深,草场之绚烂,村落之独特,民俗之繁盛……凡此种种,几乎无所不包,她是广袤藏东南当之无愧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缩影,堪称一部大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大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有赖和谐的家庭为基础。然而“家”怎样才能“和”呢?古往今来,多少人欲寻其道而不得,为之迷惘,为之烦恼,痛苦—生。  相似文献   

4.
疏延祥 《古籍研究》2001,(3):95-100
在《二拍》中,有不少书生形象,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卷之一、之六、之九、之十、之十一、之十二、之十五、之二十三、之二十四、之二十七、之二十九中都有他们的身影,而且多是主角,即若不是,在书中也占有相当的篇幅,其主题,或是描写他们商业上的发迹史,或是他们的爱情生活,或是赞扬他们的勇敢和智慧,更可贵的是,作者还能直面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和弱点,甚至对他们人格问题也有暴露和批判,从而使这些人物一个又一个鲜活地走到我们面前。下面我们将对上面几个问题逐一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海外华侨华人投资潮汕地区侨乡建设的过程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和对内经济搞活的基本国策,迎来了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投资广东潮汕地区侨乡建设的热潮,给潮汕地区侨乡带来了勃勃生机。这次投资热潮的规模之大、地区之广、覆盖面之宽,以及行业之多和效益之显著,都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6.
重要概念词义之嬗变蕴藏着极其复杂的历史动因。清人使用中国管辖之"外洋"一词,通常与外国战船侵入、海匪活动猖獗、海难救助和水师巡洋活动等相关。通过考察晚清与之相关的事件和活动,可以发现,中国管辖之"外洋"在《清实录》中使用频率的减少,与晚清水师职能之蜕变存在某些关联。除了上述因素之外,中国管辖之"外洋"词义之嬗变,又与西方领海观念的输入和传播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高志其说:"姚君画虎,集物之大成,所谓虎头、狮眼、豹嘴、兰须,亦世之奇绝也。兼夫秦汉瓦当,隋唐壁画,京昆净谱,无不汲取精华也。" 姚少华先生以画虎著称于中外,他笔下的虎有一种气吞山河的凛然之正气,王者之风范,尽显阳刚之美,傲骨雄风, 给人一种强悍的视觉冲击力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之气概,展示出虎的超然内在精神之实质,开创了自己画虎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色,令人观后耳目一新,心灵为之一振,充分体现出了一种奋然崛起的时代精神和民族之魂魄。  相似文献   

8.
魂乃何物?魂,乃能让人感知和体会之非物质性客观存在。魂。有生有灭,有美有丑,有善有恶。其依附于不同客体而表现各异:国家之魂,显露着国家民族之脊梁;军队之魂,体现了军队之作风;企业之魂,凸现着员工之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阅览服务中的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阅览室的宁静舒适之美到文献布局的科学便利之美,从馆员的优雅知性之美到读者和馆员之间的友好和谐之美,都需要每一个馆员的努力和智慧。  相似文献   

10.
唯物辩证法把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概括为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揭示发展方向和道路的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任何事物在整体上的完善和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才能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本文从否定之否定规律出发探寻人与自然之间不断完善和发展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辽和金是10~12世纪分别由中国北方契丹、女真两个游牧渔猎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辽金王朝立国期间,均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屯田生产,颇具时代、地域和民族特色。钩沉史料,比较辽金两个王朝之屯田,我们发现其屯田之目的、屯田之地域、屯田之形式、屯田之政策和措施、屯田之性质等,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同治年间,丁日昌认为中西接触之扩大是千载未有之变局,李鸿章认为西人东来侵略是三千年来之大变局,王韬认为是四千年来之大变局;光绪年间,曾纪泽认为是五千年来之大变局,张之洞则认为是中国自古以来前所未有之变局。有识之士警觉到,巨大的世变正要降临中国。紧随着这样的认知的,是诸多重要观念的出现和与之相应的行动:有了主权意识和自强观念,自然就有了操练西洋枪炮、  相似文献   

13.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之变化丰富,手法之熟练巧妙,堪称中国图案之精华,研究和继承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对繁荣和发展我们的民族艺术,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1.内轻外重的政治状况是孕育军阀和军阀派系的温床。清朝沿用元、明两代旧制,在地方设总督和巡抚等加以治理。在专制王权全盛的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对这些地方督抚还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但到晚清,由于农民起义和列强入侵的内外交困,王权开始走向衰微。而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地方督抚的权力,则在平内乱、御外侮的幌子下,日益坐大。“兵额彼自定之,兵费彼自设厘金以筹之,军队驻在地,彼自择之,彼等以文人而绾兵符,故国家之政,彼与闻之。彼为两江总督,则以两江之军务属之,彼为北洋总督,则以北洋之军务属之”。而且,清政府一旦遇有重大问题与决  相似文献   

15.
人之行止,必系于一时一地,于是有一地之缘、之人、之事、之思、之情、之志,遂成一人生节点。作为坚信“道并行不悖”,兼具融贯东西的襟怀和学养的现代新儒,唐君毅的人格十分拒斥以门户和地域自限,但他对曾经滋养过自己的故土故人又是敏感眷念的.如唐君毅到香港后,应友人、《人生》杂志创办人王贯之先生之邀写的《怀乡记》所述:“我对中国之乡土与固有之人文风教的怀念。  相似文献   

16.
王智慧 《黑龙江史志》2013,(21):269-270
精神生活明显地区别于价值观和理性认知等主观世界的其他方面,而是人之主观世界的内核和根基。精神对人生的支柱作用也不可用数量指标来度量,精神支柱的坚固程度依赖于精神境界的提升。思想品德的意义结构使人精神生活的核心,思想品德中的审美和信仰构成人之精神生活的二大支柱。思想品德之美分为人生美、品德美、政治观之美和法律观之美。思想品德之信包括人生信仰、品德信仰、政治信仰、法律信仰。它们给人以根本的确定感,在变动不居的无限世界中寻找的确定性,使人的精神得到寄托和安顿。  相似文献   

17.
教育要培养有独立人格的人,德性之知是成就人格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德性之知应理解为知识德性、德性知识和德性智慧。重提德性之知和重返人的本真生活是教育的返魅,作为教育的具体体现——课程,应该把德性之知摆在应有的位置,课程内容上突出德性之知,教学过程上突出入的体验。  相似文献   

18.
“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珠江文踪》的作者黄伟宗先生,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是颇具影响力的新型文化学家、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耳顺之年,凭借对文化的热爱和对学术的执着,黄伟宗先生以敏锐的眼光和顽强的毅力,义无反顾地投身珠江文化研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刘守强 《神州》2013,(32):186-186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说,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示其数学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编者按】近代中国仁人志士赴汤蹈火,所为者,就是民族的复兴大业。回溯中国数千年来,其间虽也有兴有衰,但整体上看,与其他国家、民族相比,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是世界上的强盛之邦、富庶之邦和文明之邦,被称为"天朝上国"。然而,近代以来,中国却遭遇数千年来未见之变局,外则屡被西方列强侵略,订屈辱城下之不平等之约,越来越陷入任人宰割和奴役之深渊;内则统治者懦弱腐朽,纷争内乱,人民处于战乱和贫困之中。故而近代的爱国者起而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