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族语言文字的应用和保护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族语言文字的使用现状 关于土族语言文字,土族自古有语言,而无文字。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国内外专家、学者就研究土族的语言及使用状况,如比利时传教士德·斯迈德、蒙古语学家田清波于1929—1930年间就发表了《西部甘肃蒙古人所说之蒙古尔方言》(即土族方言)第一部《语音》。  相似文献   

2.
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没有文字,到1979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形式,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的土族文字。 在土族语言内部划分为互助和民和两大方言,同仁保安、五屯上下庄、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土族语划归保安语同仁方言。 对土语的调查研究基本始于19世纪80年代,如俄国伊尔茨博物院副院长坡塔宁(G.N.PoTanin)于  相似文献   

3.
土族有自己独特灿烂的传统文化。口传文化是土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字,土族的口传文化世世代代口耳相传。又由于现代强势文化的不断冲击,土族口传文化处于青黄不接、濒临消失的状态。土族文字的创制使口耳相传的土族口传文化变为有记录的传承,极大地拓展了其传承的时间和空间,起到了其它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土族是甘青特有少数民族,土族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于是,他们便用“歌”、“舞”、“说”、“颂”来传承民族文化。 “歌谣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可以歌唱和吟诵、并以口头方式传播的一种民间韵文样式,它以篇幅的短小和抒情性与其他民间韵文相区别,高度集中地来反映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其语言简洁而富有音乐性。”从歌谣的本体(内容和形式)与客体(有关背景)出发,可将其分为8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和其他。作为民间口头文化的一部分,歌谣在土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从各个方面体现土族人民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土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并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民间文学长处,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独特风格。就内容和体裁而言,大致可分为神话、传说、童话、寓言、民歌、叙事诗、歌谣、谚语等。由于过去土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民间文学以口头流传的形式代代相传,加以保存。  相似文献   

6.
叙事,通俗地说就是讲故事,叙事诗就是故事歌,是用富有韵律的诗歌语言配以不同的曲调讲述(演唱)某一历史传说或某个故事。土族叙事诗《祁家延西》、《拉仁布与祁门索》、《太平哥儿》、《布柔哟》、《幸木斯里》、《混沌周末歌》及《霍尼》(即《福羊之歌》)等以不同曲调讲述了土族历史、社会生活、生产技能和生活方式。口承语言民俗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同时弥补了土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发展历程所带来的一些缺憾。同时口承语言民俗是一部部“活的历史”,它不仅艺术地完成着土族对自己历史的延续,而且把自己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认识论乃至基…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土族女学者邢海燕的《土族口头传统与民俗文化》一书近日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土族民间流传着大量的口承语言作品,它们以鲜活的形式记载了土族在各  相似文献   

8.
值此《中国土族》杂志创刊十五周年之际,我写下这样一段文字,一则表示庆贺,二则寄希望于《中国土族》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9.
土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长河中潺潺流淌的一脉小溪,土族歌舞以风格独特、积淀深厚、色彩斑斓、历史久远和少、独、奇散发着它的内在魅力。它主要扎根于青海这片肥沃的土壤,源于民间传承。土族由于没有文字,许多歌舞文化没有详细记述一直口传至今.致使在传承过程中出现遗漏.逐渐凸显出土族歌舞种类比较单一、优秀作品甚少等现状,因此。大胆创新、大力发展是打造土族歌舞品牌的灵魂和支点,只有创新才能使土族歌舞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0.
褐子是由羊毛线织成的传统纺织物,在古代有广泛的用途。目前关于土族织褐子技艺的详细文字记录寥寥无几,本文通过对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织褐子技艺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以文字和图片形式记录将要消失的传统手工技艺,以期提高社会各界对土族织褐子技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花儿”是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以及新疆等四省区的一种用汉语演唱的山歌,表现为粗犷、奔放、悠长、山野气息浓厚等特点,是西北民歌中最有影响的民歌之一,它是汉、回、土、撒拉等民族共同创造的,是一种以歌唱爱情为主题的情歌.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和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等地,信仰藏传佛教,有本民族语言,无文字,土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土族人民和汉、藏、回等族人民交错杂居,创造了丰富的土族文化。这里本人仅就土族语言中"三"的丰富含义探讨一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已有土族民间音乐研究的基础上,从种类与曲目、唱词语言两方面对土族民歌的特点进行系统论述,并对其“互助”、“民和”两大色彩区土族民歌的区域性特征作了进一步深入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土族人,对于土语的数字知之不多。在一些地区,老人们还可以说一些,但是青年人尤其是少年儿童能说上几个土语数字的就很少了。作为一名土族人,传承土族语言、风俗、信仰、文字是每一位土族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它是我们土族人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土族是鲜卑慕容部的直系后裔,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仅存的一支鲜卑族,这已成为学术界的主流共识。土族的传说、语言、民俗、宗教等都和吐谷浑文化有着紧密的传承关系,土族文化就是吐谷浑文化的延续。当然,在今日土族的文化中,不可避免地融入了藏、汉、蒙古族等民族的文化因素,这也是土族文化与鲜卑文化有所区别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贺词     
尊敬的曹文虎副主任,尊敬的马顺清副省长,尊敬的鲍义志副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土族同胞们: 上午好!今天很荣幸参加青海土族研究会成立暨《中国土族》创刊20周年庆典,与大家一起分享青海土族研究会和《中国土族》杂志成长壮大的欢乐.在此,我谨代表土族地区的土族同胞,向青海土族研究会和《中国土族》杂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青海土族研究会和《中国土族》杂志多年来对土族地区的发展付出的艰辛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记者 郭晓芸)9月29日上午,青海会议中心昆仑厅内花团锦簇、春意盎然,青海土族研究会成立暨《中国土族》杂志创刊20周年庆祝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发来贺信.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文虎,副省长马顺清,省政协副主席、青海土族研究会会长鲍义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青海土族研究会名誉会长李玉兰,省政协原副主席、省政府参事蒲文成等领导与各界来宾欢聚一堂,热烈庆祝青海土族研究会成立暨《中国土族》杂志创刊20周年.庆祝大会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青海土族研究会副会长赵永祥主持.  相似文献   

18.
约稿信     
《中国土族》2001,(1):71
《中国土族》杂志是青海土族研究会主办的民族性、综合性刊物,肩负着贯彻中央和省委意图、振奋民族精神、繁荣民族经济、宏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人才等多种任务。本刊既发表纪实性稿件,如报告文学、纪实性散文、理论文章、工作体会、调查报告等,也发表虚构性作品,如散文、诗歌、杂文等;既发表文字性稿件,也发表照片、书画作品。文稿内容着重反映土族人民、土族地区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反映土族人民的精神风貌,歌颂西部大开发,也要适量刊登其他民族干部、群众  相似文献   

19.
(一) 根据《西宁府新志》记载,清雍正、乾隆年间,土族人口有45,900人。马家军阀割据甘青期间,曾多次下令土族人民改变服饰和语言,企图同化和消灭土族,致使土族人口下降,1933年只有28,000人。到1949年青海解放时土族人口逐渐发展到47,891人。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实施以及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纳顿节是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三川地区土族独有的民俗活动。纳顿节是土族人民喜庆丰收的社交游乐节日,也称"庄稼人会"或"庆丰收会"等。关于纳顿节的历史渊源,目前还没有发现文字记载。比较认同的一种说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