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年前,我在去北京西山植物园途中,无意中见到路旁一个极不显眼的路标“梁启超墓园”。这次北京之行让我走近了梁启超的情爱世界……  相似文献   

2.
变法维新运动时期的梁启超,是以政治家、思想家、宣传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他当时提出的革新鼎故的主张,不仅涉及政治、文化方面,而且涉及经济方面。  相似文献   

3.
高海林  杨芳 《史学月刊》2003,(10):44-48
梁启超晚期的文化观,以《欧游心影录》的发表为主要标志,建立在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之上。他以资产阶级的哲学观点和方法去整理中国的传统文化,力图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纳入资产阶级的文化体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哲学去搭救破产的西方文明,却有抵制马克思主义新文化在中国传播的用心,其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李宁 《沧桑》2014,(4):67-70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穿于党的一切工作中。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继承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本文从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为工作标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注重制度建设的保障作用三个方面,阐述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5.
教育救国思想和子女教育理念是梁启超教育思想的两大组成部分。在教育救国方面:梁启超否定旧的教育制度,提倡变革科举制度;提出设立师范教育;较早关注妇女权利;阐述幼儿教育重要性。在子女教育方面:他重视兴趣对学习的影响;引导孩子正确学习;培养孩子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孩子树立社会责任观念。其教育救国思想对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子女教育观念亦可为我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在综合考辨前辈学者整理古籍的基础上,从事古籍整理实践,认为整理古籍是旧学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整理古籍要有大胆的怀疑精神,求真是其终极目的,又归纳了四种校勘方法,提出检验辑佚优劣的四个标准。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古籍整理与研究仍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曾致力于报刊编辑事业,为改良主张呐喊,又以政论学术著称于世。他23岁开始跻身报刊编辑业,驰骋报坛20多年,一生创办编辑报刊十多种。他在长期的报刊编辑实践中,树立了学者编办报刊的典范,拓宽了报刊编辑思想领域,为中国近代报刊编辑事业发展建树颇多。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新闻人,他在新闻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他的新闻思想以戊戌政变为界分析,可看出两种不同的思路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早年新史学思想考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孝迁 《史学月刊》2007,1(3):12-18
梁启超早年新史学思想主要内容是取"家谱"说以批判"君史",倡导"民史",而"家谱"说和"君史"、"民史"概念的形成又与西方史学存在学缘关系。斯宾塞的史学理论构成梁氏早年新史学思想的核心,而他又直接受康有为思想的启示,康在梁早年新史学思想形成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康有为的教导下,万木草堂的学生或许都有与梁相似的新史学主张,只是没有像他那样见诸于文字。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理论的开创者。他猛烈地批判了封建旧史学,提出了属于资产阶级体系的新史学,在近代中国史学界起了积极的启蒙作用。但梁启超没有随时代前进去发展自己的史学思想,相反地是在惶遽、倒退中最后否定了自己的新史学理论。从梁启超较全面提出他的史学理论的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半期他逝世的这段时间里,他的史学思想所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多变”。梁启超史学思想的形成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日本这一阶段。当时,他接触了大量的西方史学论著,并结合现实斗争的需要,写成了《中国史叙论》、《新史学》等书,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新史学理论。首先,他激烈地批判了封建的旧史学,提出“史界革命”的口号,并把“史界革命”当  相似文献   

11.
论梁启超民国初年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旧秩序的捍卫者自任”,“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的竭诚拥护者”,“倡导袁世凯称帝的新帝制派”,这是史学界从建国初期到粉碎“四人帮”以来,对民国初年梁启超的基本评价。这些观点广泛流传几成定论,但是我们只要认真分析一下梁启超民国初年的政治思想,对上述观点便不能不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12.
改良,无疑是与革命相对立的概念,因此,辛亥时期的改良派曾被视为“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派”,是“封建主义的同盟军”。但是,历史是否象理论这样规范呢?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变化,资产阶级要革封建主义的命,是时代的基本课题。运动的领导权从改良派转到了革命派手里,改良派坚决反对革命,给革命制造了不少阻力。但是,改良派仍然是资产阶级的一个政治派别,他们所向往,所追求的是资本主义,而不是封建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改良思想又是革命思想的补充。本文试以梁启超的改良思想为例,来剖析这  相似文献   

13.
万红 《黑龙江史志》2012,(15):13-15
梁启超宪政思想的理论渊源既有儒学基础,亦有西学渊源,其中尤以西学为核心,且无论儒学还是西学,都受到其老师康有为的深刻影响.然而,梁启超将传统儒学及西方近代政治和法律思想只是作为理论渊源和参考,都左右不了其宪政思想的独立性.儒学作为理论基础,可使梁启超的宪政思想更贴合中国实际;而西学作为理论渊源,可使梁启超接受西方先进宪政理论的指导.梁启超宪政理论研究上的实事求是精神,独立自主而又博采众家之长的气魄,应当是学界特别是法学界坚持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股份制经济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孔会 《安徽史学》2002,25(2):50-53
股份制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和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作为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对股份制经济的认识更有许多真知灼见。他把对股份制的认识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同他的政治改良主张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他独特的股份制经济思想。他在法治、责任心、国民素质、企业能力以及建立金融辅助机关等方面对股份制的阐述,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的思想家中,梁启超较早地认识了开办铁路的重要性。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此间他先后发表了很多直接论述中国铁路的章,而学术界对这一问题鲜有论及,本认为梁启超铁路利权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不乏珍贵之处。  相似文献   

16.
学术大师梁启超曾对地方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过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有过许多前人未发的宏论,对中国近代方志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然而目前对梁启超方志理论的研究较粗略,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撰写此文,希望从梁氏的方志理论中求得某些启迪,对我们今天建立新方志理论体系有所帮助。 一、最早提出“方志学”学科概念 地方志的历史源远流长,史志学界一般都认为方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周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在赵翼《廿二史札记》的基础上,娴熟运用比较研究法,从纵、横的角度研究历史,这对于创立新史学和中国近代学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存在不科学、不完善等不足,但梁启超对比较研究法所做的一切努力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毛泽东的民主执政思想历经萌芽、形成、逐步完善和曲折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的民主执政思想对于我们如何全面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寻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建设之路,切实推进党的民主执政的进程,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的目录学思想及其书目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录学是书目工作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目录学做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学科,是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我国历代的政治家和学术界都重视目录工作,借目录以为政治目的服务,梁启超就很重视目录学。梁启超(1873—1929年)广东新会人,清末著名政治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他与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流亡国外,辛亥革命后归国。一定的目录是为一定的政治服务的,戊戌变法的内容之一是学习西方民主思想与科学技术以求自强。梁启超的目录学主导思想便是“国家欲自强,以寻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寻译西书为功”,以此通过书目宣传西方思想、文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