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寄生地主制是日本社会从封建制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出现的、以地主佃农关系为基础的农业制度,是研究日本封建时期土地制度的重要研究课题。关于寄生地主在日本近代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学界一般以明治维新为界,主要从政治上考虑,且大多使用宏观视角。由此,本文试从寄生地主制与幕藩领主制关系的讨论到以寄生地主制中某一阶层,即既具小地主身份又多为农村治理者的田乡绅士为切入点,浅析寄生地主制在日本近代的作用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对日本近代史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学术界争论颇多。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封建制度的残余,它的存在和发展是明治维新这场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重要表现。但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我认为有必要对这一课题重新进行探讨。本文试图通过具体分析地主制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阐明地主制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代日本,经过明治维新革命后,在世界资本主义重围压迫下,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成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亚洲仅有的一个成功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明治维新过程中,形成的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权,它一面代表着地主和资本家的利益,对内压迫人民,对外推行军国主义扩张侵略政策;另一面,又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跨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行列。正因如此,近代日本天皇制引起了史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关于地主制经济发展机制和历史作用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地主制经济发展机制和历史作用的思考李根蟠一、问题的提出讨论地主制经济的机制和作用,可以把地主制经济区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地主自身的或自营的经济,可称之为“地主经济”;二是地主经济与佃农的相结合的经济,可称之为“地主制经济”;三是包括地主经济、农民经...  相似文献   

5.
英国和日本资产阶级革命初期的地主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英国和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时间相差两个多世纪,但两个国家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就是: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地主阶级作为统治集团中的主要成员,积极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从而使这一历史时期带有浓厚的地主色彩。过去我们未能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因而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一些误解。本文试图以英国、日本两个国家为例,探讨一下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燎 《史学理论研究》2022,(5):119-129+160
近代日本乡村史研究肇始于对幕末明治以来日本发展道路的现实反思,是20世纪日本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领域的发展壮大奠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资本主义论争中的讲座派与劳农派,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近代日本乡村社会性质及其矛盾。二战后,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蔚然壮大,以地主制研究为代表的乡村史研究成为当时日本史学界的显学,日本史学界的阶级史观成形。20世纪60年代后,伴随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乡村史学者在既有领域深入的同时开拓出农民运动史、自治村落论等多元路径,研究范式受到修正。20世纪末,乡村史研究盛极而衰,渐趋碎片化,退为隐学,但呈现注重市场因素等新趋向。乡村既是日本近代史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对象,也是马克思主义剖析日本型资本主义社会的关键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战后农地改革是战后日本政治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性步骤。在占领军总司令部的指导下,战后农地改革被强制向创设自耕农、保护租佃权的方向转变。以寄生地主制为特征的土地制度冈之解体,战后日本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度。与二战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土地改革相比,战后日本的农地改革显然非常成功。  相似文献   

8.
战后农地改革是战后日本政治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性步骤.在占领军总司令部的指导下,战后农地改革被强制向创设自耕农、保护租佃权的方向转变.以寄生地主制为特征的土地制度因之解体,战后日本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度.与二战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土地改革相比,战后日本的农地改革显然非常成功.……  相似文献   

9.
1999年6月8—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古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暨庆贺李文治先生九十寿辰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和外地的五十余位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李文治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已经从事科研工作65周年。李先生在长期的科研探索中,以地主制经济为中心线索,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等重大问题提出重要的看法,对中国封建社会作了极具说服力的论述。李先生还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不断扩大,近代日本开始进入战时体制,为了保证粮食供应和确保农村的稳定,军部控制下的日本政府开始实施打击寄生地主、扶植自耕农和保护佃农的战时土地政策。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日本政府不得不对土地和粮食推行严格的统制政策,进一步使战时的土地制度走向极端,同时消弭了农村的寄生地主制。日本战时的各项土地制度是决战体制下的非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法西斯战争。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本农村地域社会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制生产前的诸形态》一文中,曾经指出:共同体型社会(包括村落共同体)解体后产生近代社会(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明治维新后,日本虽然开始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进程,但是明治政府实行的是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近代史研究中,对于明治维新后的地税改革及其确立的土地制度问题的探讨,是与确定明治维新性质有密切关联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日本史学界对明治维新后的地税改革及其确立的土地制度等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观点的对立和争论。争论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地税改革后日本的土地制度和寄生地主经济究竟是什么性质?农业形态是封建性的还是资本主义性的?如何看待小农经济?地税改革在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的主要剥削形式是代役制和劳役制。根据对劳役制下农民份地与地主自营地的数量变化和相互比例、农民为地主服劳役的时间的分析,以及对代役制下农民的各项租税及其农副业收入的变化的辨析,可以发现,虽然因为地主数量的增长、地主经济的扩张、地主消费和债务规模的扩大,农奴制的剥削程度确实有所提高,但由于地主对农民的剥削面临着一系列的约束,因此这种剥削程度并不像传统认为的那样沉重。1861年前,农奴制经济并未丧失发展潜力,农奴制经济危机并非是衰退性危机,而是结构性危机和转型危机。正是这种结构性危机和战争失败后的国家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了19世纪中期沙皇政府废除农奴制。  相似文献   

14.
论明治宪法体制下日本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明治宪法体制下日本内阁与议会的关系武寅一日本的内阁制度作为现代官僚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于1886年。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明治维新以来国家在政治经济领域全面开始的资本主义化进程,建立一种既否定德川幕府封建制度,又有别于欧美先进资本主义诸国的、有利...  相似文献   

15.
清朝灭亡后,随着清室及八旗王公贵族政治权力的丧失,他们对土地的占有权也随之消亡。因此,民初大规模丈放东北的官荒旗地,使身份性地主迅速趋于消亡,代之而起的,是大小普通私人地主、官僚地主和商人地主。与此同时,东北的农村经济关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租佃关系和雇工经营日益发展,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经营地主经济和富农经济在东北农村经济中已占有一定的比重。  相似文献   

16.
关于英国“自耕农”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奉臻 《世界历史》2000,13(3):38-44
农业现代化的“英国式道路”有三个特点 :一是以圈地运动为重点 ,以废除骑士领地制、寺院土地世俗化及拍卖和兼并土地为辅助内容 ;二是以反欧洲大陆盛行的改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资产阶级——农民的方式”,转而用“地主方式”为资本主义“清洗土地”1;三是以牺牲自耕农经济为代价 ,建立近代资本主义大农业体制 ,使封建土地所有制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使古老而封闭的传统农业直接转变为新式而开放的现代农业。在中外有关著述中 ,英语中的 yeoman (复数为 yeomen ,总称为 yeomanry)通常被音译为“约曼”或意译为“自耕农”。由于自…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封建”概念的演变和“封建地主制”理论的形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引言:问题的提出本文所要讨论的“封建地主制”(或称“地主经济封建制”)是指封建社会形态中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既区别于中国战国以前的封建领主制(或把战国以前定性为奴隶制) ,也区别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理论是与对战国秦汉以后至鸦片战争以前这一历史阶段社会经济性质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战国秦汉至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时代,把它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潮中看,它显得很有特色,似乎与众不同。对这段历史如何认识,如何定性,颇费历史学家踌躇。早在2 0世纪2 0—3 0年代,就有人称之为“中国社会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18.
略论中国地主制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略论中国地主制经济方行编者按: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构成中,地主制经济长期居于主体地位,具有主导作用。对于它的历史作用,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评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经济研究所、研究生院历史系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联合召开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19.
浅析清代欠租经常发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本照 《黑龙江史志》2008,(5):11-11,14
在清代,主佃之间的法律地位更加趋于相对平等,定额租制在全国范围内取代了分成租制,永佃制和一田两主的盛行,城居地主的增多,灾害的更加频繁等等都是清代欠租之事经常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清代,主佃之间的法律地位更加趋于相对平等,定额租制在全国范围内取代了分成租制,永佃制和一田两主的盛行,城居地主的增多,灾害的更加频繁等等都是清代欠租之事经常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