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兴农 《史学月刊》1999,(4):115-116
包惠僧作为“一大”代表,目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他是陈独秀的指派代表。但笔者认为,包惠僧在他的回忆录中不厌其烦地申明自己是广东代表而不是陈独秀的指派代表的回忆是可信的。认为包惠僧不是广东代表的一个重要的依据,是强调包惠僧不是广东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而是武汉小组的成员。然而,这个在逻辑上说得通的推论却不符合历史事实。当我们将考察的视角“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加以考察时,我们就会发现,“一大”召开前,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有很大的流动性,而且也往往认可这种流动的事实。初创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那时谁也不…  相似文献   

2.
中共“一大”会址的选定 党的“一大”会址是由李达夫人王会悟选定的。当时李达要她安排会址和代表住处,她找到比较熟悉的博文女校校长黄绍壮,说要借空教室开个“学术讨论会”。又买了苇席,铺在楼下的教室里。毛泽东、何叔衡、陈潭秋、邓恩铭、王尽美等代表抵沪后,就住在那里。王会悟又借到李书城的空房子,党的“一大”就是在贝勒路树德里30号李书城家中召开的。 后来“一大”被法国巡捕觉察,在上海已不能开会了。到哪儿把会开完呢?代表们意见不一。王会悟想起她家乡嘉兴的南湖,建议在那里包一个画舫,在湖中开会。李达与代表们商量同意后,遂…  相似文献   

3.
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时,自告奋勇为中共“一大”服务的年仅23岁的王会悟,她虽然不是中共“一大”代表,但中共“一大”几个重要关头她都在场。不可否认她为中共“一大”胜利闭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1979年7月2日,“一大”的亲历者包惠僧去世了。由于悼词迟迟没有写好,追悼会到7月22日才召开。盖棺方可定论,为何包惠僧的悼词这么难写?死者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包惠僧,原名包道亭,湖北省黄冈县人,1894年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1917年,包惠僧毕业于湖北省第一师范学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作了新闻记者,先后在《大汉报》、《汉口新闻报》等报社做过记者。由于他敢于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加之文笔又好,因此在武汉青年学生中小有名气。这时,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的是陈独秀。包惠僧曾两次采访了到武汉文华大学…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的13名代表中,有包惠僧的名字。包惠僧还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变节,曾任国民党军中将。新中国成立后,落魄的他给曾经的战友毛泽东、周恩来写信,迷途知返,并留下一些珍贵的回忆史料。早期的记者生涯积累了改造社会的最初想法1894年,包惠僧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乳名包道亭。青少年时期的他  相似文献   

6.
正包惠僧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一员,他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积极贡献。未加入共产党之前,他已关心国家兴亡,百姓疾苦,利用记者身份揭露教育界及社会的黑暗,公开支持五四学生运动;加入共产党开启了他革命生涯的旅程,不畏险境出席党的一大、开展工  相似文献   

7.
1953年,包惠僧受毛泽东之命,写了《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的回忆》。回忆的结论是:毛泽东是“突出的天才”,包惠僧是“一个庸人”。那个时候,空气还不太紧张。包惠僧不经意间透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信息,他说:中共一大“选出三个中央委员即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两个候补委员即李大钊、周佛海,并决定……陈独秀未返沪以前,书记暂由周佛海代理”。周曾任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委员会代理书记,并与李大钊并列!包提到这一段几乎被埋没的重要历史,对被盖棺论定为汉奸、同侪惟恐避之不及的周佛海来说,也不枉生前相交一场了。生活中的人际…  相似文献   

8.
烟海觅圣地──寻找中共"一大"会址经过文图吴志明中共"一大"会址:上海望志路106号(现为兴业路76号)1921年7月1日,上海市某处一幢居民小楼里,秘密地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当年"一大"的会址富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但上海的住宅浩如烟海...  相似文献   

9.
一、包惠僧,曾经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 包惠僧,曾经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党员,是中共"一大"的出席者,当然也是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原名包道亨,又名包晦生、包一德、包一宇,1894年生于湖北黄冈县一个农民家庭,1917年毕业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汉口新闻报》、《大汉报》、《公论日报》、《中西日报》的外勤记者。  相似文献   

10.
寻找中共“一大”诞生地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陈毅出任刚成立的上海市军管会主任职务。5月28日下午3时,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陈毅就任上海市市长。随着上海局势的日趋稳定,在1950年夏末的一次会议上,由陈毅市长提议,经上海市委讨论同意后,决定开始寻找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因为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1951年7月1日又是建党30周年纪念日。  相似文献   

11.
何锦 《东方收藏》2022,(10):5-10
<正>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历史事件的主题美术创作,在新中国的主题美术创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常来说,这一题材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与建党相关的革命活动;二是主要集中在会议本身及其相关的会址之上。其中,中共“一大”会址作为革命圣地题材,是建党题材美术创作的主要表现对象。其涉及两个方面:首先是表现上海“一大”会址的创作。由于该会址位于上海市中心,在诸多方面都有着较大的绘画难度,对于其建筑本身以及周边环境的表现,除了采用写实描绘的手法外,  相似文献   

12.
包惠僧(1894—1979),湖北黄冈人,党的一大代表,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脱党。1957年4月任国务院参事。本文叙述了这两位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之间的真情实谊,颇为感人。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委决定寻找中共“一大”诞生地在1950年夏末的一次会议上,由陈毅市长提议,经上海市委讨论同意,决定开始布置寻找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的工作。因为上海是中国共产外,还有市委宣传部干部杨重光和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干部沈之瑜。沈之瑜原名茹志成,曾用名茹茄、鲁楷,浙江杭州人,他的胞妹茹志鹃是著名作家。沈之瑜是个老上海,对上海十分熟悉,接到姚溱电话后连忙赶往福州路上海市委,问姚溱:“有什么线索吗?”  相似文献   

14.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经历与见闻(一)穆欣从1957年10月到1967年9月,笔者一直在光明日报社工作。十年内乱伊始,1966年4月15日到4月底,我奉调去上海参加了文化革命文件起草工作。4月30日,随文化革命文件起草小组回京。5月4日至26日,中共中...  相似文献   

15.
1920年的一个秋日,位于武昌抚院街97号的董必武、张国恩寓所中,一个秘密会议悄然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刘伯垂、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张国恩、郑凯卿、赵子健7人.刘伯垂主持会议,报告了一个多月前上海共产党组织成立的经过和组织状况,与会者还学习了刘伯垂从上海带来的共产党纲领草案,明确了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组织原则,正式宣布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大会的代表人数曾有13人、12人、11人、10人等多种说法。几十年以后,经过党史专家的考证,终于得出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结论:当时的代表为13人,他们是张国焘、刘仁静(代表北京)、王尽美、邓恩铭(代表济南)、董必武、陈潭秋(代表武汉)、李达、李汉俊(代表上海)、毛泽东、何叔衡(代表长沙)、陈公博、包惠僧(代表广州)、周佛海(代  相似文献   

17.
《钟山风雨》2007年第1期发表的《中共"一大"会址发现始末》一文中提到一位叫"黄绍兰"的女子,但对她的介绍语焉不详。恰好笔者近年来所撰的"‘南社’与中共‘一大’"之系列文章中涉及到此人,现将经眼的一些史料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武汉黄土坡27号 革命先驱黄负生是湖北早期共产主义战士之一。他家住武昌黄土坡27号。湖北省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于1920年前成立、1921年成立了中共武昌区执行委员会(即省委),“一大”代表包惠僧任书记.陈潭秋任组织委员,黄负生任宣传委员。后又相继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马克思主义学会研究部、妇女读书会和武昌区党委机关刊物《星期评论》,黄任《星期评论》主编。黄土坡27号即是黄的家,是武昌区党委驻地,又是许多革命先驱者汇聚与战斗之地。 其实,这幢房子是个很普通的住所,原是一家报社的旧址…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近期在整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文物库房时,从厚厚的一摞藏品袋中发现3幅带有宋庆龄签名的彩色宣传画,分别是《给打击者以打击》《光荣出征》《侵略者造成的流亡群》,馆内档案记载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文物,由中国福利会拨交而来,保存状况较为完好.  相似文献   

20.
罗立明 《神州》2011,(2X):4-5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说成立,不能等同于1920年8月“共产党创立说”成立。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创立,其意义和地位不宜夸大;1921年7月中共“一大”其意义和地位不容矮化。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中共早期领导人,作为中共创始人之一的地位是无可置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