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古以来,雄伟的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由于灾害、战乱等多种原因,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及皖北、苏北等地的大量百姓背井离乡,走出山海关谋生,中原文化迅速在关东地区扩散,并与关东文化和谐并存。这就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迁徙人数最多的移民运动——闯关东。  相似文献   

2.
正关东,俗称东北,是指山海关以东以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三市一盟,是中国北方一个比较完整而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关东地区何时出现挂幌子习俗已无从可考,但根据文献记载,清代时关东幌子文化已经相当完备,并独具特色。最具特色的便是实物招幌。顾名思义,就是商家卖什么就挂什么,给予顾客直观的感受。这种方式简单便捷,取材灵活,而且成本低廉,最主要是直观  相似文献   

3.
当“闯关东”作为几代人的情结将要被记忆尘封的时候.“振兴东北”让东北又一次光鲜地站在了世人面前。山东人是“闯关东”的主力军。那这些移民到东北的山东人现在怎么样了呢?为此,我特意走访了三个东北的山东屯。  相似文献   

4.
这里所说的“关东”,是指位于山海关以东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清代,东北三省有句谚语叫“关东三件宝,人参、貂皮、靰鞡草。”《柳边纪略》和《黑龙江外记》等书都有这样的记载。所谓“三件宝”,是当地较为独特,而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很大依赖性的几种土产品,因而当地人视之为“宝物”,于是便产生此谚。首先说人参。人参,满语称“额尔和多”,为药品中最贵重之义,俗称棒槌,有巴掌、灯台、二夹子、四披叶、五披叶、六披叶之名,土语曰“货”,又曰“根子肉”。人参属草本,方梗,对节生叶,多“产于吉林省、乌苏里、绥芬、英额岭等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至1930年,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伪满洲国成立后,伪满政府倚仗日本关东军,强行侵占了我国东北各地海关。中国东北地区长期出超的局面在1933年反转,并且入超额出现扩大趋势。伪满政权极力促进所谓的“日满一体化”,使得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更加向对日贸易集中。随着列强的经济利益争夺日趋白热化,伪满洲国逐渐步入统制贸易之途。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河壮丽,名山大川各具特色。而中国的“关”也颇具匠心,千姿百态。 “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与辽宁两省交界处。它北临燕山,东临渤海西石河。古人称之为:“两京锁阴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可谓精辟之至。它的城楼高14米,墙厚7米,建于明洪武年间。上有“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苍劲雄浑,为明进士萧显所书。附近有老龙头,它直插海边,海浪击墙,异常壮丽。明末吴三桂由此引清军入关。明、清两代为长城九边重镇之一。  相似文献   

7.
2001年8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10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就是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其评价为“山海关于1381年建城,自古即为我国的军事重镇。现其山海关城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开城的历史风貌,东西罗城、南北翼城、威远城、宁海城等大量文物古迹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间关,在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是长城的起点,所以又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山海关历史悠久,是古代军事要塞,早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这里劳动生息了。《明史》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  相似文献   

9.
晚清常关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美琴 《清史研究》2002,2(4):104-111
清代的税关 ,史称为榷关或“关榷”① ,其税收即为关税或“榷税”② 。而这些税收因为其来源不同 ,又可分为内地关税和国境关税 ③ 两种。清代的国境关税是指以贸易行为为目的而进出中国国境的商品所征收的关税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海关税 ;内地关税是指以贸易行为为目的而进出国内各关卡的商品所征收的关税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常关税。近代海关出现之前 ,榷关税收业务包括海关税与常关税两部分④ ;近代海关建立以后 ,榷关出现分化 ,原来的海关税业务被近代海关接管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近代的海关制度 ;原来的常关税业务及其管理制度仍然保持…  相似文献   

10.
天下第一雄关王秀玲众所周知,山海关称为“天下第一关”,嘉峪关称为“天下雄关”,而“天下第一雄关”则知之者甚少。其实它就位于北京昌平县境内西北约20余里的关沟之中,也就是长城上的著名关城居庸关。1993年———1997年,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投巨资将这一古...  相似文献   

11.
史上一次主动和有意义的移民纪实一部经典的电视剧《闯关东》,让更多人了解了历史上这次悲壮的移民运动。但鲜为人知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了躲避战乱和灾荒,山东人也曾携家带口“闯关中”。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考古学界的一代宗师,苏秉琦先生乘龙袅云,东翔仙去,白山黑水,风为之起,松辽渤碣,海为之涌,默哀、悼念、缅怀,从考古者心中发出。 苏先生有句名言:“山海关不是关”。1983年7月,先生率同一批考古学者出了“关”,先在喀左,后在朝阳,召开了“燕山南北长城地带考古座谈会”。就在此次会上,  相似文献   

13.
蒋义  张克  黄强 《文史春秋》2012,(5):56-58
中国近代史,可说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这一时期发生的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使中国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遭受严重破坏,数千万人丧生。而从清末到抗战时期,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移民大潮——“闯关东”,则拯救了山东、河北、山西、河南、淮北、内蒙中部广大北方地区千百万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人民生命。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有意炮制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为了掩饰这一不可告人的罪恶,蓄谋在上海制造事端,以转移国际视线,并把上海变成它侵略中国内地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5.
悲情山海关     
陈弛 《世界》2007,(3):68-69
山海关已在燕北,再往北,就到了心理上的“关外”。倘若西去,沿着古长城的残垣颓壁向西、再向西,在与黄河九曲十八弯的“弯”头交汇处,便是“西口”。西口不具有“关”的意义,它只是逃难的人潮经年累月踏出来的一条求生之路,而山海关却虎踞辽东,扼锁咽喉,是通往东三省必经的关口。在  相似文献   

16.
山东人"闯关东"与乡土观念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史学月刊》2005,2(9):103-107
山东人从清初就开始“闯关东”,近现代时期更是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闯关东”浪潮。这些浪潮虽然都与山东同年份严重的旱灾和战乱有直接的关系,但却反映了山东人乡土观念的变化。鸦片战争之前,乡土观念中的土地情结和宗族观念非常严重。近代以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山东,使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市场规律的整合作用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超越了地缘与血缘关系的范围,农民的乡土观念发生了变化,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海关的设立肇始于1864年,随着20世纪初东北地区主要城镇对外开放,国际经济交往日趋活跃,于1907年起在各口岸陆续设关.清政府设关的本意在于实施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和缉私以增加税收,然而设关伊始就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是在日俄两国的一再要挟下,清政府多次被迫与之订立不平等的关税协定,使日俄两国获利甚巨.东北地区海关的设立不但没能保障本国的经济利益、反而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对东北地区进行经济掠夺的门户.  相似文献   

18.
旅游风向标     
《旅游纵览》2007,(9):62-63
<正>烟花九月腾山海2007年9月8日至13日,中国山海关首届国际烟花节暨烟花艺术作品大赛将在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老龙头推出。据悉,赛事已经邀请到德国、澳大利亚、韩国、葡萄牙、中国内地和香港等国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地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纸《盛京时报》,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舆论宣传阵地.热河事变前后,《盛京时报》违反尊重客观事实的报道原则,战前宣扬日本为“自卫”被迫发动战争谎言,战争中渲染关东军与热河人民和谐共处、贬损张学良及东北军的形象;战后批评蒋张的“不抵抗”政策、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等,充分暴露了《盛京时报》为日本侵华战争服务的殖民性质.  相似文献   

20.
<正>山海关,隶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古城。山海关是明长城的入海口,自古就是我国的军事重镇。山海关的城池约4公里,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天下第一关"匾额,长5米多,高1.5米,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字为楷书,笔力苍劲浑厚,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堪称古今巨作。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