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旭 《南方文物》2002,(4):97-102
苏州文庙、府学创建于北宋景祐二年(1035),是北宋第一所官办州府级学府.创建者是闻名遐迩的政治家范仲淹.范仲淹,苏州吴县人,官至参知政事,当时他为了培养家乡人才,相中了苏州城内的风水宝地“卧龙街“(今人民路),在此创办了苏州文庙府学,这也是苏州历史上第一所官办学府.……  相似文献   

2.
从汉代开始,苏州一直是“府”一级政权机构的所在地。在这里当过知府”或“太守”的官,少说也有几百人。其中还有一些名标青史的。他们对治理苏州很有贡献,如汉代的朱买臣、唐代的白居易,宋代的范仲淹等,但他们所以在历史上留下姓名。  相似文献   

3.
清代苏州宗族义田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代苏州宗族义田的发展范金民苏州是宗族义田的发源地。但是自北宋皇年间范仲淹首先倡立义庄后,历经南宋、元、明三朝,苏州的义庄义田仍然寥寥无几。截至明末,苏州大体上只有宋代设立的4个和明代设立的8个义庄①。其真正获得发展,则是在清代。而其发展前后也不均衡...  相似文献   

4.
张晓旭 《南方文物》2002,(4):103-104
苏州文庙府学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创建的,它是宋代历史上第一个,又是规模最大的地方州府级学府,在宋代声誉卓著,号称“东南学宫“之首.它的历史地位和雄伟壮观,在古代地方学府中力拔头筹.历史对苏州文庙府学予以垂青,称“学制之雄丽,池圃之幽邃,尤为江南诸学之冠.““今日规模益壮,天下之言学者莫能过之.““吴故以文学称翘楚,而学宫亦巨丽平海内.“……  相似文献   

5.
范仲淹曾经说过:"善国者,莫先育材;育材之方,莫先劝学"。为了普及初等教育,进而提高教育程度,苏州自古就实施了许多帮困助学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6.
苏州是一座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城市。从春秋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阖闾大城到北宋名臣范仲淹首创苏州府学,苏州经历了尚武到崇文的转变。苏州是"吴门画派"的发源地,"明四家"之沈周(长洲相城人氏)、文徵明(长洲人)、唐寅(吴县人)、仇英(太仓人)全部出自苏州地区。明代苏州,更是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增长,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生活的日趋繁华,孕育了文化的大繁荣之势,当时的苏州可称为  相似文献   

7.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文以楼显,楼以文传,自此之后,岳阳楼名冠天下.但《岳阳楼记》究竟如何创作而成,正史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致使众说纷纭,谜团重重. 是滕子京托名“范仲淹”而作? 湘籍青年作家张一一撰文指出,《岳阳楼记》作者并非范仲淹,而是滕子京.一时引发热议. 张一一认为,在写《岳阳楼记》之前和之后,范仲淹一生从不曾到过岳阳楼,仅凭传说中滕子京寄过去的一幅《洞庭晚秋图》和前人有关岳阳楼的一些诗文记载等二手三手材料,“范仲淹断没有如此通神的手段可以闭门造车,写出如此脍炙人口的千古雄文”.  相似文献   

8.
苏州地区的宗族义庄最早可上溯至北宋时期,其时范仲淹率先在苏州创建义庄,以后世家大族纷纷效法。创办义庄者要么财力雄厚,要么在朝廷为官,或者兼而为之。他们凭借财富和名望,在桑梓创设惠及宗族的义庄。  相似文献   

9.
十一世纪四十年代初,以范仲淹为代表推行的“庆历新政”,揭开了北宋中期改革潮流的序幕。一代名臣包拯正是在“庆历新政”推行的这一年进入了北宋中央统治集团。他虽然没有与范仲淹等人建立直接的联系;但在很多敏感的政治问题上,是与新政派取得了同一认识的。包拯虽然没有提出过整套的改革方案,但他是一位政治上的实干  相似文献   

10.
劳志鹏 《古今谈》2010,(1):66-68
文章太守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言太博大精深、太无可挑剔了,首次将儒家传统的理想人格明确表达出来,以至后代统治者都将之奉为道德圭臬而钦定为“为官之道”的标准座右铭,几乎没有一个明君(昏君)不拿这两句话要求臣子,亦几乎没有一个贤臣(奸臣)不拿这两句话蒙骗皇上。可以这样说:宋以后的官场,已把创作这两句名言的范仲淹捧到了庙堂之上,誉为“百世之师”了。  相似文献   

11.
范君博(1897—1976),名广宪,字子宽,号百词人,吴县人。南社社友,星社创办人之一。曾在民国时期担任苏州救火联合会主席,吴县商会监事长,吴县参议会参议员。范君博世居苏州城内范庄前,为范仲淹堂弟郎中房一族之后。其父祥,在卧龙街开有范成泰戏衣店,有此渊源,范君博后成为吴县刺绣工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范君博虽出生于商人之家,却爱好文学,早期活跃于苏沪报界文坛,喜为各报写稿,尤以《吴声报》为多。1920年与赵眠云合办月刊《游戏新报》,是苏州较早的刊物之一。抗战胜利后,加入江苏省新闻记者工会任监事,并任《苏州日报》社社长。时人称其“擅书法,工文章,而于诗词一道,尤所精湛”①。范君博工行楷,又擅北魏体,民国初年苏州各报刊报头及书册题签,多出其手。早年以赋《鹦哥词》著名,人称“范鹦哥”。1922年9月29日(农历七月初七),范君博与族侄范烟桥及赵眠云、郑逸梅等9人在苏成立文社,因农历该日民间有双星渡河之说,故取名“星社”。该社十周年纪念集会时,由范君博撰写雅集小启,其氵云中写道:“乃者暴日熏天,胡尘扑地。吴都词客,心迟暮而兴悲,海角诗人,发伤秋而渐短,杞忧靡已,吾恨有因。共济危亡,遑论文字。今则止戈黄歇,暂告安澜,尝胆...  相似文献   

12.
“老苏州茶酒楼”在苏州的酒楼饭店中当排列第几?没人作过调查统计。但因为它是著名作家陆文夫开的茶馆,且是地道的“苏式”,于皇,“老苏州茶酒楼”便成为苏州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窗口。“美食家”为你点将苏帮菜,老苏州茶酒楼当姓苏。以一部中篇小说《美食家》驰名海内外的陆文夫,对于苏州传统的饮食文化自有一番独到的研究。而在他发起建造的老苏州茶酒楼,更是集正宗苏帮菜肴、点心之精华,甚至散落于苏州民间之菜系。这座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南角十全街上的老苏州茶酒楼,为一座约六百平方米的仿古建筑。抬眼所见,门楣上方高悬一丈余…  相似文献   

13.
范文正公遗像碑现藏苏州碑刻博物馆.碑青石质地,身长2.14、宽1、厚0.34米.碑座长1.23、宽0.50、厚0.48米(见拓片)碑分上、中、下三方面内容.上为宋代(?)灏撰、宋之才书范文正公真赞;金代大文学家元好撰问范文正公赞;明代吴县知县冯渠跋范文正公像.中为冯渠所画范文正公像;像右侧有明代“钦差提督、监察御史谢廷杰立石”等字样;像左侧署名“长洲县知县邓鹤,吴县知县冯渠镌石”等字样.下为明代范仲淹的十六世孙范惟一“谨奏建并识”、“十六世守祠孙范以益、十七世主奉太学生允恒重督镌”等字样.整个碑由“郡人吴应祁刻”.该碑记有两个年号:“识”于万历元年(1573),“刻”于万历十三年(1585).  相似文献   

14.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合称,主要流传于我国吴方言区域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及上海地区。2006年5月20日,苏州评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以“吴侬软语”来形容苏州话,初到苏州来的外地人虽然觉得苏州话好听,却闻而不明其意,原因就是“时有古今,地有南北”析形成的各种方言在音、韵、调上的差异。苏州话中“黄”、“王”不分(或称同音),因此,在提到这两个姓时,必定要讲清楚“三划  相似文献   

16.
苏州印象     
苏州闲话 我一直以为,地方性的“性”,更多的部分是被方言所决定的。 苏州人在话的前面加一“闲”字,闲话闲话,苏州闲话,这个“闲”字极有底蕴,读一点古文旧诗的都  相似文献   

17.
闲情苏州     
被“SARS”耽误了一年之后,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就要在苏州召开了。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世遗”大会,苏州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评价是:”苏州古典园林摘取最具多重价值的国际名牌,  相似文献   

18.
金运昌 《收藏家》2005,(1):73-73
范仲淹(989-1052年)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名篇《岳阳楼记》脍炙人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  相似文献   

19.
宋殿儒 《文史春秋》2014,(11):62-63
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人类文明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留、“多少春秋事.几度夕阳红”.而在千年历史的滚滚尘埃中.我们心中总是清晰地矗立着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伟岸人物——范仲淹.  相似文献   

20.
赵炎 《湖南文史》2012,(3):60-60
范仲淹那篇著名的《岳阳楼记》,以一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让滕子京成了闻名遐迩的历史人物,但这位滕大人被贬的原因却鲜为人知:他是因为“三公”消费过于生猛而获罪的,即公款吃喝、馈赠、大兴土木搞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