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成丽  漆诗征 《文物》2021,(1):75-85+97
<正>厦门鼓浪屿于2017年7月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的闽南古厝是鼓岛原生态聚落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本土传统民居建筑,也是闽南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古厝外檐留存了许多珍贵的清代灰塑彩绘,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外檐灰塑彩绘主要为福建、广东、台湾等地传统建筑常见的装饰手法,其附着在抹灰层表面,如水车堵、水车出景、运路等部位[1],兼具保护与装饰作用,也承载着诸多吉祥图像和传统技艺。因彩绘颜料常年暴露在外,  相似文献   

2.
龙海古大厝     
<正>闽南建筑文化的特色在于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涵丰富、变化无穷。传统的闽南建筑文化是人缘文化。它的建筑格局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内外有别等思想。一落古厝总是以厅堂为中心,因为厅堂是祭祀祖先的地方,然后才按辈分,先左后右依次安排居住在前落、下落和护厝。传统的闽南建筑文化还是工艺文化。古民居中,木雕、彩绘、石刻、透雕、泥塑,剪贴等民间手工艺精品随处可见。传统的闽南建筑文化又是多元文化。它不仅表现在各  相似文献   

3.
正福州鳌峰坊13号古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有关文献记载曾是宋陈诚之、明陈谨二状元故第旧址。尽管它已不是创建时的原貌,但其L形大宅等所承载的宋、明、清时代的建筑文化,以及典型的山地建筑特色,值得珍视。保护好这幢古建筑,必将成为福州历史名人建筑的重要标杆和城市文化的重要名片。一、鳌峰坊宋明二状元故第有关文献记载(一)宋代状元陈诚之宅陈诚之(1093—1170年),字自明,一作景明,  相似文献   

4.
正南安中宪第,又名"九十九间",位于郑成功祖地——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延平街道,与金门仅距6海里,系南安石井人郑运锦前往台湾经商致富后,于清代雍正六年(1728年)回乡建造成为一座规模宏大、号称"闽南第一古厝"的府第式建筑群。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一、建筑布局与特色中宪第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延平东路,坐南朝北偏西18度,白石红砖围墙,占地面积7780平方米,现存建筑  相似文献   

5.
<正>福建泉州、厦门、漳州及台湾省分布着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其最大特色是以红砖、红瓦为主要建筑材料,故称为闽南红砖古厝。那么,这里独有的红砖从哪来?为什么我国只有闽南一隅才能看到红砖建筑?对此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主要观点有"舶来说"和"本土说",目前"舶来说"的支持者人数多,"本土说"人数相对较少。笔者根据出土文物、田野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6.
闽南台湾古厝民居建筑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民居形式多样,美轮美奂,其中以砖木石混合结构的传统古厝民居最为常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遍布闽南厦门、漳州、泉州的大部分地区和台湾西半部及金门、澎湖,涵盖了闽南语系的分布地区。  相似文献   

7.
丛绿 《中华遗产》2005,(6):136-137
新奥尔良和海岸地区的建筑及社会与当地的名人、音乐、食品一样,是当地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个地区的建筑是本地区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标志。我们需要重建这些标志。”密西西比历史档案局代表Ken P'Pool说。  相似文献   

8.
谢惠雅 《南方文物》2009,(3):162-164
闽南与台湾有着深厚和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文化、习俗一脉相承,以砖木石结构、红墙赤瓦的传统古厝民居最为典型和常见,被称为“红砖民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遍布闽南的厦门、漳州、泉州的大部分地区和台湾西半部及金门、澎湖,涵盖了闽南语族的分布地区。  相似文献   

9.
祠堂是中国传统的纪念性建筑,一般分为宗祠和官祠两类。宗祠是同一姓氏的族人为祭祀祖先而立,如陈氏宗词、田氏宗祠、唐氏宗祠等,其建筑规模大小,是根据族人繁衍人口及权势、财势大小来决定。官祠的建造一般要经官方批准,由民众集资,用以纪念出生于当地的官员或外地人在当地为官并有建树的  相似文献   

10.
王睿 《黑龙江史志》2014,(20):56-57
青岛由于历史原因保存有大量的德国建筑,是研究近代德国建筑的重要基地。同时,德国建筑思想的传入必然会与青岛当地的传统建筑思想发生碰撞。本文主要通过简述德占青岛时期的部分典型建筑来说明中德建筑思想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分析中德建筑的异同,从而对青岛德式建筑的保护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11.
许多华侨在海外发财致富后,回原乡建造了靓丽的大型豪华住宅或投资兴建街道、店铺,可统称为华侨民居建筑。这些建筑在当地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成为华侨史和当地地方历史化的重要内容。客家是“世界性”的民系,梅州是“客都”,又是名的华侨之乡,因此,本特以梅州为例加以说明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甘青宁地区是传统村落和乡土建筑研究相对薄弱的地区。本文基于该区域15个村落的初步调查发现,不同于中原地区的农耕村落,甘青宁地区的重要特点在于游牧、农耕两种生产方式的混杂。由于商业和宗教最大限度地调和了两种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商业建筑和庙宇建筑成为当地最为重要的公共建筑,并常常决定了整个村落的布局。另外由于游牧民族的大范围迁徙,甘青宁地区乡土建筑融合了中原、西域以及北方游牧民族三种建筑文化传统,造成了当地多样的建筑形态。通过上述框架,本文不仅解释了甘青宁地区纷繁多样的建筑和村落形态的成因,还揭示了这一地区村落与欧洲中世纪城镇的相似之处,指出了其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陆续出现了外国领事馆、教堂、医院、学校、船政建筑、洋行、别墅等西洋建筑。这些建筑物,采用西方国家的形式和风格,与当地民间建筑的传统格调并存;也有中西融合,形成近代建筑特有的风格。它们丰富了福州的建筑形式,对延续几千年的传统建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资料,福州现存近代西洋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钟方婕 《风景名胜》2021,(4):0059-0060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类型多样,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魅力的传统民居文化便是其中璀璨的瑰宝。通常,人们会将地域特色、人文精神融入当地的建筑样式之中,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特色建筑形式 ---- 干栏式建筑就是代表之一。本文透过生态、人文视野解读三江侗族传统民居文化,并基于对三江干栏式民居的建筑演变的观察,探讨如何创新传承三江侗族民居文化。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16,(10)
正安徽南部的黄山地区,古时称为徽州。明清时期,在当时的社会、经济、地理、艺术、技术等多种条件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当地特色的徽州建筑,属于东方建筑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人们有机会亲临皖南古村落,或只是看看图片,都会被它的建筑之美所吸引。徽州建筑外部是淡雅的白墙黛瓦,造型简单封闭,走入内宅却是雕梁画栋,别有洞天。因为徽州山区盛产木材,建筑也是以木结构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百年间,鼓浪屿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建筑风格流变,反映了当地本土传统和西方建筑风格、建筑技术、建筑文化及价值观之间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并且从多元文化交流的土壤中生发出具有强烈本土建筑文化特征的近代华侨洋楼建筑,以"厦门装饰风格"为其典型代表。而鼓浪屿本土化近代建筑发育形成并表现出强烈活力的历史进程,也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世界建筑近代化进程的国际化大潮中,本土建筑文化如何存留,并且有机地融入本地近代建筑的发展,进而焕发新生命力的生动实例。  相似文献   

17.
近年在青海省东北部的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乡北庄村发现一处明清时期的土族古城堡,有可能是目前留存的最为可靠的土族建筑遗存,仍有人居住。土族古城堡很好地处理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在建筑方面,利用当地可获得的自然资源来营造村民生活的空间,是研究土族建筑形制与建筑环境的优秀样本。古城堡对于了解与研究土族的建筑环境与社会民俗及相关问题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江西广昌的驿前镇上街东头,有一幢形状独特的古代建筑,它座北朝南,建筑整体仿古代官船之形,临江而建,重檐亭式屋顶,穿斗式结构,当地居民称之为船形屋。  相似文献   

19.
唐潮 《世界》2008,(1):126-133
Resort,因为含有“度假胜地”和“经常去的地方”之意,所以被朴实地翻译成一“度假村”。实际上,高品质Resort的时髦和舒适程度丝毫不亚于豪华大酒店,甚至更胜一筹。它必须占地面积大、建筑为敞开的群落型、建筑高度低于当地较高的乔木植物,以及建筑完全与环境相融合。说白了,Resort与一切公务无关,它只为度假而生。  相似文献   

20.
刘俨 《丝绸之路》2022,(2):124-132
南石崖地区建筑形制统一、功能明显,是人类为居住而在崖壁上开凿修建的建筑,具有明显的崖居特征。南石崖崖居群可以直观地了解明、清到民国时期当地人民的生存状态,也为研究该时期的泾川人民的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