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年到了金秋时节,正值红薯上市。我家的儿孙们颇喜爱吃红薯。隔上一两天饭桌上都有红薯供应。尤其是用烤箱烤出来的红薯香气扑鼻,甜蜜可口,吃起来有滋有味。每当我们家吃红薯的时候,几十年前《长江日报》编辑部十几个年轻编辑记者在那艰苦岁月的一次"红薯宴",那种快乐的精神风貌,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肉类、副食等物资都按计划、凭票供应,人们的生活相当艰苦。  相似文献   

2.
熬红薯糖     
<正>故乡人制作红薯糖的过程有个很接地气的叫法,名曰:熬红薯糖。一个“熬”字,就说明是个缓慢的过程,性子急的人是干不了这事的。红薯收获的季节,多在苦霜落下、薄冰初结的时候。红薯叶被寒冷蹂躏着,由墨绿开始变得深黑,甚至被西北风吹着,被太阳晒着,变得枯黑而脱离藤蔓。于是,生产队长开始吹哨子起红薯,这也是一年的农事中,最后一个被运回家能够填饱肚子的粮食了。  相似文献   

3.
煨红薯 在我的记忆中,最难忘的是母亲煨的两个红薯。我永远也忘不了上个世纪饥饿年代中那个很可怕的晚上。  相似文献   

4.
飘香的野菜     
徐锐  木子 《旅游》2012,(5):11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那些生长于田野、山间路旁、房前屋后的花草野蔬菜类的东西虽然不能和人参、鹿茸、猴头、燕窝相提并论,然而它们土生土长,蕴含着大自然最原始的韵致,享用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心和春天的脉搏一起律动,我的思绪不由飞回了家乡,飞到了遥远的童年时代。小时侯家乡很穷,整整一冬,乡亲们基本上是用红薯和酸菜打发着日子。"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是那时生活  相似文献   

5.
刘老汉这辆卖红薯的小车也是刘帅午休的床,他们跟着到珠海打工的刘帅的父母到了这里。由于家里没钱,上不起幼儿园,刘帅只能跟着爷爷走街串巷卖红薯。目前,全国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弟有近2000 万,他们当中近半数不能及时入  相似文献   

6.
1981年,《中国地方志》创刊。为了重温《中国地方志》创刊30年来,特别是创刊之初的艰辛岁月,总结《中国地方志》期刊工作的宝贵经验,2012年9月18日,《中国地方志》编辑部在北京召开《中国地方志》创刊始末采访座谈会。特别采访《中国地方志》原编委、中国地方志协会原学术委员傅能华,《中国地方志》原编委、中国地方志协会原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方志记载,明朝万历、天启年间,陕西、河南、广西、福建、云南各地已经普遍种植玉米和红薯。而生活在隆庆年间的徐渭更是咏过马铃薯"似芋而此差松甘"。明朝晚期,许多有识之士大力推广种植这两种高产作物,比如徐光启就为推广红薯种植而总结了"甘薯十三胜"进行宣传,也在其《农政全书》中最早称呼了"玉米"。虽然玉米和红薯至迟在  相似文献   

8.
餐桌     
丁杰 《文史月刊》2011,(8):15-16
现在人们生活好起来了,绝大多数人也都讲究起来了,除了早餐之外,吃饭没有菜是不行的。就是早餐不炒菜,咸菜最少也是要有一小碟的。吃饭只要有菜,哪怕只有一个,也是要用餐桌的。以前生活困难的时候,尤其是生活贫困的农村人,可是没有那么多讲究,多数人吃饭是不用餐桌的。在我的老家农村,生活困难时期,当地的农作物就是红薯,因此人们的主要食物也是红薯。  相似文献   

9.
“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是一句广为传颂的台词,可是它是怎样来的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玉米淀粉、红薯淀粉和土豆淀粉为对象,对其粘性与糊化性质和陈化时间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糊化性质知玉米淀粉的糊化温度最高,土豆淀粉和红薯淀粉相当。达到峰值所需时间差异也很大,土豆淀粉、红薯淀粉和玉米淀粉到达峰值所需时间依次增大;测试了陈化时间对成糊淀粉黏结力的影响,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解释了糊化淀粉降解的机理,为科技数据提供理论依据。以上工作在验证传统经验的同时也给书画装裱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湖南文史》2009,(6):28-28
“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是一句广为传颂的台词,可是它是怎样来的呢?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中国地方主义的政治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续添 《史学月刊》2002,2(6):80-86
“地方主义”一词,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其后至今被较多地使用;中外关于地方主义的阐释也颇为复杂;依据这些阐释和对“地方主义”一词的解构,结合现代中国的实际,地方主义的内涵应是地方心理观念、地方政治意识、地方政治行为及其思维和行为模式这样一个结构。关于现代中国地方主义的界定,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应是基本标准;中央政策是一个重要标准;国家的政治传统是一个参照的方面。界定的立足点应在于:它必须出自地方,是地方的意识和行为;它的基本方面是地方对中央;它的本质是地方同中央争权夺利。  相似文献   

13.
煨红薯在我的记忆中,最难忘的是母亲煨的两个红薯。我永远也忘不了上个世纪饥饿年代中那个很可怕的晚上。那时我只有7岁,对许多事都不太懂,不知道大人为什么要把我家从前住的几间瓦房拆掉, 搬到一个住了几十户人家的大屋场里的一间牛栏里面住?不知道大人为什么要把百年古树砍掉,烧成木炭炼什么钢铁?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方志》2012,(12):65
亲爱的读者、作者朋友:也许您是一位读者,也许您是一位作者,许多年来,一本《中国地方志》期刊将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地方志》在您的大力支持下,伴随着古老方志文化的青春焕发而成长为期刊知名品牌。《中国地方志》是唯一的国家历史类方志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古老文化"青春常驻"的力量之源是不断创新,期刊的健康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创新。《中国地方志》自2009年  相似文献   

15.
地方自治是近代宪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地方自治思潮在中国的出现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本文主要介绍黄遵宪的地方自治思想的内容、地方自治思想的理论来源和他的地方自治实践活动。黄遵宪的地方自治思想体现了中西文化相互碰撞和相互交融的时代特征,也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追求民主、探索宪政之路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来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因家卖红薯"之各不相同:有的以追求"十万雪花银"为已任,有的消极无为得过且过,有的高高在上与百姓形同陌路。任长霞与他们截然不同,其中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她心中充满了对百姓的深厚感情,如果她把公安局长做成了一个"太平官"、"逍遥官",那将是她的耻辱。  相似文献   

17.
读《中国地方史论》王健群张博泉教授、程妮娜副教授合写的《中国地方史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出版)一书,是一部论述如何研究中国地方史、民族史的专著。该书发凡起例,论述精详,对如何进行中国地方史和民族史的研究做了全面而具体的阐述。中国地方史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方志》2010,(12):65-65
亲爱的读者、作者朋友: 也许您是一位读者。也许您是一位作者,许多年来,一本《中国地方志》期刊将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地方志》在您的大力支持下,伴随着古老方志文化的青春焕发而成长为期刊知名品牌。《中国地方志》是唯一的国家历史类方志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19.
《中华百年看天津》是天津博物馆的地方史陈列,主要内容是表现近代天津的风云变幻。为了从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层面来展示近代天津风貌,与以往地方史陈列中对内容的全面,系统的要求和过于强调地方特色的做法不同,而着重突出地方在全国的重要性,地方与全国的关系,由此充分体现天津作为近代中国缩影的历史特色,提示天津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具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方史志协会最近在太原正式成立。它是中国史学会的一个团体会员,将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地方史志工作的发展。自七月二十五日至八月一日举行的中国地方史志协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地方史志学术讨论会上,讨论通过了《中国地方史志协会章程》,并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选举产生出协会的第一届理事会,推选出常务理事会,研究确定了协会近期工作要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梁寒冰任会长,国家档案局副局长韩毓虎、全国政协文史办公室主任董一博、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