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最近品读到南京大学著名教授贺云翱的的随笔《"考古发掘报告"是考古学的核心成果》~([1]),颇受启发和感慨。"考古发掘报告是考古学的核心成果",一语道出了考古学者们的共同心声。一部好的考古学报告,具备客观翔实的科学特性,能冲破时代局限,历久弥新,永远闪烁着光芒,为研究者带来启迪,指引学术前行,如《辉县琉璃阁》《白沙宋墓》等  相似文献   

2.
苏秉琦先生为中国考古学留下的论述不多,但字字珠玑,篇篇经典;令人咀嚼,回味无穷。发表在《考古通讯》1956年第2期上的《西安附近古文化遗存的类型和分布》就是一篇中国考古学的经典文献(下文简称"《西安附近》")。  相似文献   

3.
资讯     
正《海洋考古学》第九卷第一期(2014年6月)《海洋考古学》是首本囊括陆地海洋考古和水下海洋考古等海洋考古学全部领域的国际性期刊,内容涵盖与地形、结构、遗址及遗产管理等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考古学及文化地理学、历史学、人种学、海洋学和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海洋研究渠道,以涵盖各历史时期及遥远的史前时期人类在海洋环境中的全方位历史。本期内容包括《公海自由:海洋废弃物未开发的考古潜力》:海洋废弃物已引发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海床垃圾的出现却被海洋考古团体广泛忽视。本文讨论了海洋废弃物近代历史中涉及考古学的  相似文献   

4.
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考古学家。1943年生于天津,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8—2006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考古学报》、《中国考古学》(英文版)和《中国考古学年鉴》主编。1998年被聘为德意志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  相似文献   

5.
张萌 《南方文物》2012,(1):124-131
本文将1987年以来的中国环境考古研究称为"现代中国环境考古研究",并将之归纳为"考古地理的环境考古研究模式"、"文化历史环境考古研究模式"和"资源环境考古研究模式"。本文对这三种研究模式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接下来,从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假设出发,指出环境考古学、文化历史考古学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继承关系,中国环境考古研究的最大问题是核心概念的不匹配。最后,通过考察西方环境考古研究和考古学史,本文提出应该用文化适应,即"考古学中的文化"取代考古学文化而将之作为核心概念进行环境考古研究,让中国环境考古摆脱文化历史考古学概念体系的束缚。  相似文献   

6.
考古出版物学术规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0月16日~18日,由考古杂志社组织的“考古出版物学术规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方文物》、《北京文博》、《东南文化》、《故宫博物院院刊》、《华夏考古》、《江汉考古》、《考古》、《考古学报》、《考古学集刊》、《考古与文物》、《南方文物》、《内蒙古文物与考古》、《农业考古》、《上海博物馆集刊》、《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四川文物》、《文博》、《文物》、《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文物春秋》、《文物天地》、《中国考古学(英文版)》、《中国历史文物》、《中原文物》等24家刊物及中国文物报…  相似文献   

7.
<正> 对考古资料进行量化研究从而获得某种解释的研究潮流,于60年代初在欧美开始出现。60年代后半叶,利用电子计算机来进行的研究亦相继问世。1968年,D.L.克拉克写了《分析考古学》,系统地阐述了数学模型与统计方法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发表此类文章的学者还有L.R.宾福、F.波尔多、G·L·凯克尔等。进入70年代,量化分析的对象扩展到遗物、遗址或遗迹诸方面,且利用电子计算机与更加复杂的统计方法,使考古资料的数量分析更趋发展并确立了在考古学研究中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地位。1971年,F、R、霍多逊与D·G·肯托尔出版了《数学在考古学与历史科学中的运用》一书,收辑了54篇论文。1973年,英国爱丁堡大学主办召开了首届“计算机在考古学中的运用”会议,提高了在考古研究中使用计算机的必要性与有效性的认识。1975年,J·E·托朗与霍多逊共同编著的《数学与计算机考古》一书出版了,其中对模拟与资料基础进行了叙述。I、霍达与C.R.奥尔顿编写的《考古学的空间分析》也进行了遗物和遗迹的空间位置关系的数量分析的尝试。奥尔顿于1980年还出版了《数理考古学》,对考古学中数学方法的应用作了通俗易懂的举例说明。《世界考古学》1982年14卷1号是讨论数学方法的专集,其中收录了9篇文章。  相似文献   

8.
《东南文化》2001,(11):96-96
2001年10月16日~18日,由考古杂志社组织的“考古出版物学术规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方文物》、《北京文博》、《东南文化》、《故宫博物院院刊》、《华夏考古》、《江汉考古》、《考古》、《考古学报》、《考古学集刊》、《考古与文物》、《南方文物》、《内蒙古文物与考古》、《农业考古》、《上海博物馆集刊》、《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四川文物》、《文博》、《文物》、《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文物春秋》、《文物天地》、《中国考古学(英文版)》、《中国历史文物》、《中原文物》等24家刊物及中国文物报…  相似文献   

9.
《南方文物》2002,(1):92-92
2001年10月16日~18日,由考古杂志社组织的“考古出版物学术规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方文物》、《北京文博》、《东南文化》、《故宫博物院院刊》、《华夏考古》、《江汉考古》、《考古》、《考古学报》、《考古学集刊》、《考古与文物》、《南方文物》、《内蒙古文物与考古》、《农业考古》、《上海博物馆集刊》、《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四川文物》、《文博》、《文物》、《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文物春秋》、《文物天地》、《中国考古学(英文版)》、《中国历史文物》、《中原文物》等24家刊物及中国文物报…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夏鼐在中国较早地开始了考古工作,主编了《新中国的考古收获》和《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主持和领导了《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的编纂工作,还写有许多对后来者有参考价值的论文。夏鼐对甘肃乃至全国的考古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0月16日18日,由考古杂志社组织的“考古类出版物学术规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来自《北方文物》、《北京文博》、《东南文化》、《故宫博物院院刊》、《华夏考古》、《江汉考古》、《考古》、《考古学报》、《考古学集刊》、《上海博物馆集刊》、《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四川文物》、《文博》、《文物》、《文物春秋》、《文物天地》、《中国考古学英文版》、《中国历史文物》、《中原文物》等24家刊物及中国文物报、文物出版社的代表,以及安…  相似文献   

12.
尤悦 《南方文物》2014,(1):195-197,200
<正>动物考古正在考古学研究中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目前还没有一本完整的、系统的动物考古学教科书。伊丽莎白·瑞兹(Elizabeth J.Reitz)和伊丽莎白·维思(Elizabeth S.Wing)编著的《动物考古学》讲授了动物考古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问题,在西方学术界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动物考古学(第二版)》于2007年再版,增加了  相似文献   

13.
<正>以构建人地和谐关系为宗旨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的最强音,而"环境考古"也成为其中的积极参与者。中国考古界高度重视"环境考古"工作,许多大学、考古院所及环境科学研究机构参与其中。1990年,周昆叔、巩启明先生等发起召开了"中国环境考古学讨论会",后主编有《环境考古研究》辑刊,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当时提出:"环境考古之所以被提出,是社会与考古学科发展的需要,在自然与人的关系方面给以科学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考古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虽然我国学界将"考古学"这一术语对应于英文的archaeology,但是"考古"这个术语和概念却是本土的含义,它源于宋代《考古图》。因此,这种将本土术语对应西方的概念,最大的问题是对译的意思并不契合。《考古图》的本意,是用古代器物及其铭文来考证古代的文献记载,因此中文的"考古"也明显带有考证的意思,是文献学的延伸。英文的archaeology由来自拉丁文的词根arche与英文的词尾ology(…学)构成,arche的原意并非中译所意指的"考证古代",而是"开端、来历、起源"的意思。此概念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圣贤最初对世界万物来历的冥想和古希腊哲学家对宇宙、自然、人类和社会起源的思索,后来才专指对人类史前史的探究。今天,考古学被定义为一门从物质遗存来探究人类历史的学科,从该术语的本意出发,这门学科应该被理解从物质材料来探索人类的来历,了解我们的社会和文化是如何产生,以及又是如何发展到今天这种状态的。这篇摘选的译文详细介绍了arche概念的来历,以及考古学早期科学化的过程。作者从老子、孔子、释迦牟尼、《圣经》作家说到汤姆森和蒙特柳斯,为我们梳理了考古学这门学科的诞生过程,是对考古学概念...  相似文献   

15.
《艺术考古》是"西安美术学院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创办的学术园地。她致力于探索艺术起源的考古学证据,揭示考古资料中的艺术特质,实证艺术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考古学史研究的起步很早。1921年中国考古学诞生,卫聚贤在数十年后就相继出版了《中国考古小史》[1](1933年)和《中国考古学史》[2](1937年)这两本书。但此后因为战争的原因,以及五十年代初对考古学中资产阶级思想的全面批判,考古学史的研究一度归于沉寂。八十年代学术环境回归正常后,考古学史的研究又逐渐增多,经过这二、三十年的研究,中国考古学史,特别是民国时期的考古学史,  相似文献   

17.
《江汉考古》2001,(4):90-90
2001年10月16日——18日,由考古杂志社组织的“考古出版物学术规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方文物》、《北京文博》、《东南文化》、《故宫博物院院刊》、《华夏考古》、《江汉考古》、《考古》、《考古学报》、《考古学集刊》、《考古与文物》、《南方文物》、《内蒙古文物与  相似文献   

18.
本期导读     
《南方文物》2015,(1):190
<正>一.《文化的生态观》20世纪60年代美国新考古学或过程考古学的兴起是以研究文化适应的功能观为取向的,这种范式被肯特·弗兰纳利称为"生计聚落"考古。过程考古学并不将考古学文化看作是特定器物类型的集合体,而是某人群在其环境生态位中的适应手段,并希望从人地关系的互动来解释文化和社会的变迁。从狩猎采集群的流动生计到早期文明的兴衰,都在其关注范围之内。虽然我国不少学者对过程考古学的价值取向仍保持距离,但是当下生计聚落考古在我国的流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正>在1920年代安特生发掘仰韶遗址和李济发掘西阴遗址之前,一批文化先驱就已经在向中国社会公众传播西方考古学并产生一定的文化影响了。如1900年章太炎作《中国通史略例》,就提到了欧洲"洪积石层"的史前考古发现,"足以补旧史所不逮"。梁启超也在1901年所作《中国史叙论》中提到了考古一词和汤姆森"三期说"等(1)。换言之,如果将这样的做法看成是公众考古,或者把这一时期看成是中国公众考古的肇始期,也许有人  相似文献   

20.
《东方考古》(第4集)由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发行。本书为16开简装本,有正文521页,文后有彩色图版8版,定价150元。《东方考古》是关于考古学和古代东方文明研究的系列丛书。本系列丛书以中国东方地区和东亚地区的考古学为重点,广泛吸收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体现考古学研究的新思路、新理论和新方法。它的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