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火作为民间传统演艺活动,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独一无二的艺术载体。社火表演扎根民间,在百姓大众中发展壮大。随着宋金城市居民结构的重大变化,市井文化日趋繁荣,社火表演摆脱勾栏瓦舍,从道教社火布道、儿童乐舞表演等全方位流行于广大城镇与乡村。文章结合文献记载与出土金代墓葬砖雕文物简述金代社火表演中的儿童乐舞。  相似文献   

2.
宋金元仿木结构砖雕墓及其乐舞装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金元肘期,河南、山西、河北一带盛行仿木结构砖雕墓葬,这类墓葬有三个突出特点:一、墓室为砖雕仿木结构,模仿人间居室建筑样式雕造。二、墓葬装饰多采用乐舞场面。三、墓主人身份都是没有功名的平民。这些墓葬大量使用市井流行的乐舞样式作为建筑装饰,直接反映了当时民俗文化的发达景况和各门类表演艺术的历史演变状况。  相似文献   

3.
《文博》2017,(6)
临夏东公馆砖雕代表了河州地区民国民居砖雕装饰之大成,体现出民国时期临夏民间建筑砖雕装饰艺术风格特点。本文根据砖雕在建筑中的不同位置及特点,分别阐述檐下砖雕、墙面砖雕、基座砖雕的文化特色及内涵。  相似文献   

4.
临夏砖雕历史悠久,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砖雕多用于门廊、龛壁、民居等处,它古朴典雅,有很好的装饰效果。临夏砖雕始于北宋,盛行于明清,臻于当代,现代砖雕中所用的各种手法和技术都传承于宋金时期的墓室砖雕。发现于临夏市南龙乡王闵家村的金代王吉墓便是临夏砖雕历史悠久的实物见证。文章通过选取几件出土于金代王吉墓的精美砖雕,简述砖雕中的故事,分析砖雕的艺术特色,阐述砖雕内容所反映的金代社会面貌,最后落脚于王吉砖雕墓砖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 本世纪初在北京吕家营山西摊位上发现的这幅由38块砖雕组成的“风竹鸣鹤图”(以下简称“鸣鹤图”),宽180、高260、厚6.5厘米,我为其精湛的砖雕艺术所吸引,以高价购回。与其他的砖雕影壁不同,其图稿当出于名画家之手,而非民间工匠所为。  相似文献   

6.
王斐 《丝绸之路》2010,(22):56-57
砖雕作为一种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为民族建筑增添了无限精美与亮丽。在西北回族地区,具有历经千百年传承的砖雕技艺,临夏砖雕更以其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闪烁着奇光异彩。本文结合实地调查,追溯了临夏砖雕的历史渊源,探讨了临夏砖雕的制作、特色及发展、应用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临夏回族砖雕艺术隋建明临夏回族砖雕是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在西北地区颇负盛名。当地的寺院庙观、馆舍建筑及民宅的山墙影壁、大门通道、屋脊栏杆等处,常常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砖雕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临夏回族砖雕有着悠久的历史,北宋年间就已产生,到了明代...  相似文献   

8.
洛阳唐代乐舞艺术初探黄新波唐代是我国古代乐舞艺术高度繁荣的时期。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欣赏乐舞、表演乐舞蔚然成风。涌现出了一大批专业和业余的乐舞人才,活跃在皇城禁地、官府衙门、军营内外乃至民间场所,创作出了大量不朽的乐舞作品。当时的东都洛阳,...  相似文献   

9.
《文物》2016,(8)
2015年6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会同沁县文物馆对位于山西省沁县淳源镇上庄村的一埯砖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墓为一座仿木结构砖室堪,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及耳室组成,墓室平面呈八边形。墓室除北壁外,其余七壁上部均有一组三幅砖雕孝行图,共21幅,部分刻有榜题。根据墓葬结构、砖雕人物服饰和随葬器物等判断,此墓年代应为金代中晚期。上庄金墓的发现,丰富了沁县及长治等晋东南地区金代砖雕墓的发掘资料,其保存完整的砖雕孝行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代的社会风尚,为晋东南及整个山西地区金墓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洛宁县文化馆藏有三组人物砖雕,系1973年出土于该县小界乡上村两座砖墓中。两墓相距10米左右,当时已被拆毁。从砖雕色质、雕刻技法、人物服饰以及人物表演形象诸因素看,应是宋金遗物。三组砖雕表现了社火百戏和杂剧演出的内容,具有民俗学和戏曲史学的研究价值。现分述如下。一、社火杂剧砖雕共8块。皆约高31、宽28、厚4.9厘米。各凸面浮雕双人形象,皆作表演状。砖一,前雕一人作女子装束。头上披有织物,似盖头。身着褙子长至膝,内套长衫,下着裤,鞋上有翘尖。双手绞袖交臂于  相似文献   

11.
郭迎春 《丝绸之路》2012,(22):24-26
本文通过对《周礼》中乐舞职官的整理,追述周人的乐舞教化制度,列举周人乐舞职官设置属员、级别及主要职掌的范围等,分析乐舞的主要内容及其文化意义和文化观念,肯定了《周礼》乐教的积极意义及其超越历史时代的进步性,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宫廷及民间乐舞演艺的发展变化做一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2.
浅谈日本动漫文化的草根性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若冰 《民俗研究》2007,(3):169-173
动漫,究其根源是对各种传统民间工艺(剪纸、皮影、木偶等)、民间绘画(素描、版画、水彩画、水墨画、油画、漆画等)民间雕塑(木雕、砖雕、陶艺、石雕  相似文献   

13.
宋金时期陇山地区流行仿木结构砖室墓,墓室砖雕内容有孝子故事、家居活动与动植物等,在墓葬形制、砖雕装饰与丧葬习俗方面与其他地区既有相似性,又有地域特点。部分砖雕的异域风格表现了宋金时期陇山地区居民在墓葬文化上的兼容并包。陇山地区的宋金砖墓为研究本地区宋金时期丧葬文化特点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地域文化特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14.
近期4块汴京宋杂剧艺人肖像墓葬雕砖在中州的发现令世人瞩目。4人一字排列镶嵌,脚色特征明显,3人姓名见于《东京梦华录》,皆为当时京都当红杂剧艺人。其中"丁都赛"雕砖与此前传世雕砖系同模所制,说明当时民间模制墓葬雕砖的风习。中州墓葬汴京杂剧艺人肖像雕砖的集中出土,以及杂剧砖雕墓葬的流行,是宋杂剧演出在民间盛行的反映。北宋墓葬杂剧装饰的形制各异,有砖雕、壁画、石棺雕刻等,而以杂剧砖雕最为常见,此类墓葬集中出土于中州地区的黄河两岸,宣示了当地曾经的历史文明状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洛阳关林宋墓出发,提出该墓中出土的杂剧、散乐、庖厨砖雕与偃师酒流沟宋墓、温县前东南王村宋墓中发现的人物砖雕在构图与细节方面完全相同,为砖雕模制技术的产物。在砖雕工艺讨论的基础之上,本文将利用墓葬题记与考古资料,进一步探讨宋金时期砖雕壁画墓的营建以及工匠在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试图理解特定区域内墓葬图像呈现出的模式性。  相似文献   

16.
2014年8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华南城二路基建工地发掘了一座穹顶六角形金代砖雕壁画墓,由墓道、封门、甬道及墓室组成,墓葬穹顶外形呈塔式结构。墓室穹顶略呈弧形,其下为砖雕斗拱,墓室墙壁壁画为行孝图。墓葬顶的塔式结构为我们认识这一时期丧葬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山西壶关南村宋代砖雕墓砖雕题材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97年第2期,《山西壶关南村宋代砖雕墓》一文介绍了该砖室墓壁上嵌饰的一批砖雕。这批精美的砖雕用生动的人物形象向人们展示了在当时日益流行的古代孝子故事。它对于了解宋代儒家孝义思想的内容及著名的二十四孝的形成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原报告只简单地说明:“内容为常见的武士,侍女及孝子故事。”而没有进行详细的注解。类似的孝义故事图画及雕刻在宋、辽、金、元的北方墓葬中是经常出现的重要墓室装饰,但在以往的简报中,对没有题榜的这类图画雕刻往往不能准确地注明其名称,并且缺乏综合研究。我们在此尝试对这批  相似文献   

18.
张从军 《民俗研究》2011,(3):273-F0003
这是山西灵石县王家大院一座照壁的砖雕.内容是“五福捧寿”,时代是清朝初年。图案中心是变形的“寿”字.四周环绕着五只蝙蝠,蝙蝠象征“福”字。让蝙蝠作为“福”的象征是取其谐音,“蝠”“福”同音.让不识字的人也容易理解图案的含义.这是民间图案最实际也最简便易懂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19年11月,邢台市信都区柳林村南天然气管道施工工地发现4座金代墓葬,邢台市文物管理处等单位及时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其中M2保存较完好,除墓顶有残损外,墓室内砖雕完整,壁画精美,纪年明确。截至目前,河北地区发现的宋金时期纪年砖雕壁画墓较少,此墓的发现丰富了河北地区宋金纪年墓的资料,可以为研究河北地区金代社会生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山西侯马1959年发掘的金代大安二年(1210年)董玘坚墓,和1965年发掘的65M102金代砖雕墓,都发现砖砌墓顶八角藻井上有八仙人物作为装饰。两座墓中的八仙除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六仙外,蓝采和、何仙姑可有可无,倒是徐神翁必不可少。董玘坚墓墓室的屋檐上砌舞台和正在进行杂剧演出戏俑,起到"神人同娱"的效果,说明全真道教于金代中期兴起,到了晚期已经深入到民间普通百姓家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