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代屯戍生活中的古典人道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屯戍组织中的吏卒间社会地位相对平等 ,并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吏卒的生命健康得到足够重视 ,戍卒享有良好的生活必需品供应 ,屯戍组织内部有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 ,劳动强度也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吏卒的感情生活得到尊重 ,家属居署不受限制 ,并享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家人生老病死 ,吏卒可以依法告假回乡探视 ,体现了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指出:"现代历史著述方面的一切真正进步,都是当历史学家从政治形式的外表深人到社会生活的深处时才取得的."①马克思的这句话,让我们想到几个问题.其一,在马克思讲这番话之前,历史研究基本是在政治史范式下进行的,历史为政治服务,是政治的附庸和工具,历史体现着一种资政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苏州古城区现存的古典园林作为明清时期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如同文化标本一般,体现了明清园林文化和风格。本文从苏州古城区的居住街区空间构成入手,通过重新评价古典园林作为街区空间资源的价值定位,探索居民生活和园林文化相互融合的途径,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以苏州古典园林为资源的社区旅游发展模式,其特征为:旅游者和居民的利益统一在街区生活环境改善之上;以古典园林为平台形成旅游者和居民间的交流;园林资源保护的旅游者和居民双方参与。 相似文献
4.
直接民主制存在两个重大缺陷:其一,它只适用于域小民寡的小国,而不适用于广土众民的大国;其二,因为大多数,尤其是社会中下层的公民,既无闲暇也无兴趣去钻研公共事务,所以直接民主的决策质量不高。为此,混合政体论者主张将民主只是作为构成政府的成分之一,去代表和保护社会中下层的利益。代表民主制的出现使广土众民不再成为推行民主的障碍,也大大提高了民主的智慧水平。 相似文献
5.
作为公元4—5世纪罗马帝国的多神教知识精英,朱利安、里巴尼乌斯、阿米安、攸纳皮乌斯、克劳迪安、奥林匹奥多鲁斯等六位作家在表达各自历史观念的作品中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高度相似的叙述模式。他们以罗马城为帝国的文化象征,赞美罗马往昔的文治武功,谴责当前的道德没落,坚信某位杰出的精英人物能够带领罗马再造辉煌。这种再造罗马的模式继承了帝国早期的意识形态传统,并在基督教势力相对忽视世俗历史的背景下得以生存。这些多神教知识精英的历史撰述为后世留下了重要遗产,它们反映了古典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并与同时代的基督教文化产生了互动,对中世纪基督教政治理论和历史观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人类学思维范式及其从"古典"到"现代"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学(这里指与体质人类学相对的文化人类学)自19世纪产生以来,经过一二百年的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流派众多、思想繁富、视域广阔、影响日隆的“显学”。不仅人类学本身逐步走向成熟,而且人类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姻”也渐成趋势。“换一个人类学的眼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不仅被我国的学者们深入研究,同时也深受国外学者喜爱。但是随着科技经济逐渐发达的今天,民众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少,甚至淡忘,所以在现代社会进行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21世纪传媒的工具有很多,例如网络、报纸、电视等等,下面就利用当今最普及的方式——电视,作为传播媒介的例子,对古典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播进行一系列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摩尔根到塞维斯:酋邦理论的创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塞维斯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否否定了摩尔根的根本学说?本文检视了摩尔根以后文化人类学的发现直至塞维斯的酋邦理论,认为,不像一些中国学者所担心的那样,塞维斯是摩尔根的敌人;而是,前者对后者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十分重要的修正、补充与发展:塞维斯是摩尔根学说优秀的继承者与发展者。 相似文献
9.
《错误》是一首富有古典意蕴的现代诗,通过对《错误》进行赏析解读诗歌中的意象、意境与韵律,表达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意之美。 相似文献
10.
公民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民主行政的表现形式,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因此,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在完善现有的公民政治参与渠道的同时,积极拓宽新的公民政治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社会史在美国的发展,重点讨论了社会史的起源、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作者也考察了社会史研究方法的变迁,包括借鉴人种史、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及计量学的研究方法。美国社会史对于历史研究的贡献在于:普通老百姓不仅有自己的历史而且还对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社会史还使超越政治的各种人类行为成为历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美国社会史的诞生及成长绝非一帆风顺,特别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史学家不仅需要面对其他史学同行的挑战,而且还要在与保守派的斗争中赢得美国公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13.
14.
江西萍乡的田中古城至少历经西周、春秋两个时期,其考古学文化背景是江西印纹陶文化。虽然该城的国属难以考订,但其族属应与百越相关。该城的衰落,很可能是楚国南侵所致。城址的废弃或将楚国势力跨过长沙向南发展并进至株洲、澧陵一线的时间确立在公元前550年前后。该城址是春秋时期楚文化与百越文化接触与融合的见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的"玉飞凤",简述凤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之一,由远古发展到春秋战国时代的基本历程。并以凤图腾的发展演变过程为例,探讨古代先民审美意识的主要内涵和形成、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封建社会,曾多次出现过女主临朝,女主临朝具有重用外戚、手段残酷、宠幸宦臣的特征;而女主临朝的原因大概有皇帝体弱多病、昏庸荒淫,嗣君年幼、不能亲政,后妃本人具有政治才能等。 相似文献
18.
19.
20.
Sarah M. S. Pearsall 《Gender & history》2001,13(2):374-379
Book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Merril D. Smith (ed.), Sex and Sexuality in Early America Beryl Satter, Each Mind a Kingdom: American Women, Sexual Purity, and the New Thought Movement, 1875–1920 Sharon R. Ullman, Sex Seen: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Sexuality in America M. E. Melody and Linda M. Peterson, Teaching America about Sex: Marriage Guides and Sex Manuals from the Late Victorians to Dr Rut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