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慧  周强  赵宁曦  程菻 《人文地理》2012,27(6):151-157
旅游的发展对旅游地人地关系突出的影响反映在旅游者与居民地方感差异上。本文以黄山市屯溪老街为研究区域,从地方认知、地方依恋感、地方行为意向三个维度对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行为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地方认知层面,旅游者更看重旅游地与己之间的互动,而居民则更关注"自我"、"环境";在地方依恋感层面,旅游者要比居民更具地方依恋感;在地方行为意向层面,均以赞成保护为主,但在旅游地的"现代化"因子上有显著差异性。综上分析建议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继续挖掘老街特色传统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习俗,向旅游者展现老街的整体魅力;并授予老街居民以更多的权力和灵活性,提高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肖潇  张捷  孙上茜  朱建华 《人文地理》2012,27(6):130-136
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是旅游者地方文化感知的重要符号元素。本文选取了我国陕西汉中著名的书法碑刻群-"石门十三品"作为案例地,将游客地方感分为情感依恋、景观原真性、社会文化氛围、书法功能四个维度,构建了书法景观旅游地游客地方感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得出游客年龄、对景区的熟悉度、旅游动机在情感依恋维度上的差异显著。距离对游客地方感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社会文化氛围维度上,而不同书法背景的游客则在书法功能维度上差异显著。地方理论与书法景观的应用研究为书法旅游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粟路军 《旅游科学》2011,25(5):41-56
旅游地竞合关系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旅游地竞合关系的实质是客源市场的竞合,它主要通过旅游者忠诚来体现。本文通过构建旅游者满意与旅游者忠诚的结构方程模型(SEM),以观光旅游者、乡村旅游者和城市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旅游者满意与旅游者忠诚3个维度的具体关系来考察3种类型旅游者忠诚的异同,并探讨了不同类型旅游者忠诚差异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不同类型旅游地竞合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大酒店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酒店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市场竞争其实在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酒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高时,酒店的竞争力也会相应的增强。酒店管理人员具备自我效能感,但是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自我效能感主要是通过工作满意度进行体现,并且对离职倾向有着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何西伟  陈治中 《旅游纵览》2013,(2):55-56,58
旅游者通过对旅游地的认知而赋予这些地方特定的意义与价值;在参与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与旅游地之间各种形式的情结关系正逐渐加深,这种关系影响了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由于旅游开发,当地人也会表现不同的态度与方式。本文在阐述认同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认同与旅游活动的关系,具体分析了认同在旅游者心理、情感、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旅游行为表现。最后,归纳旅游者与居民认同对旅游产品开发启示,希望借此提高旅游开发效用与质量。  相似文献   

6.
地方感已成为旅游研究的新热点,国内外关于旅游者、旅游地居民的地方感实证研究不断涌现,但关于重大外部事件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以湖南崀山为例,通过设计量表以测量世界遗产申报作为外部事件对社区居民地方感的影响,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等方式进行实地调研.研究发现,世界遗产申报使居民对崀山有了全新认识,并对地方认同、地方依赖、自然环境感知和社会文化感知等4个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虽然不同利益群体的居民对待申遗和旅游业的态度不同,但总体上世界遗产申报强化了居民的地方感,提高了其对当地旅游发展的期望和支持度.  相似文献   

7.
旅游开发给乡村旅游地带来了深刻影响,作为东道主的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情感和行为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文章从个体心理角度,通过对婺源34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内归因对积极应对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对剥夺感的中介效应和自我效能感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内归因对积极应对行为有正向影响;②相对剥夺感在内归因与积极应对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③自我效能感负向调节了相对剥夺感和积极应对行为的关系,即对于自我效能感高的居民,其相对剥夺感对积极应对行为的负向影响会被削弱。研究结果不仅从理论上丰富了归因方式、相对剥夺感、应对行为的关系研究,也为乡村旅游地社区治理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旅游地居民与多元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和冲突,是旅游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表现。相对剥夺感是认识旅游地居民行为逻辑的新视角,也为化解旅游地居民与多元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冲突、改善旅游领域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从研究源起、概念内涵和测量维度、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行为效应、应用范畴和研究方法等6个方面对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研究进行了分析回顾。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研究对于新时期我国旅游地社会治理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同时构建了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研究框架,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目前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的中层危机,建构了职业阻隔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模型,分析了职业阻隔对离职倾向的作用机理,识别并验证了职业阻隔与离职倾向关系中的两个重要调节变量,即性别与自我效能感.通过对31家三星级以上酒店的260名部门经理的调查和数据分析表明,职业阻隔对离职倾向有良好的预测作用,职业阻隔各维度均对离职倾向存在显著影响;交互效应分析结果还显示,性别、自我效能感在职业阻隔对离职倾向的预测作用中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酒店管理者自我效能感越高,职业阻隔对离职倾向的预测作用越显著,即面临同样的职业阻隔时,自我效能感高的酒店中层管理者,其离职倾向也较明显;而且从性别角度看,男性中层管理者职业阻隔对离职倾向的预测作用较显著,即面临同样的职业阻隔时,男性酒店中层管理者比女性更容易产生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10.
刘美汐 《旅游纵览》2023,(1):140-144
如今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除了传统的旅游地,新的旅游地也层出不穷。在大力发展旅游的背景下,旅游地形象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形象效应可以唤起潜在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意识和初步印象,使其产生好奇感,进而驱动旅游者前往,所以做好旅游地特色的抓取、表达与形象的构建对于旅游地的宣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概括经典名胜地形象的文本进行分析,得出概括性语句的普遍规律,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旅游目的地特色抓取、表达、形象构建和目的地形象营销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全球的地方感”理论述评与广州案例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地方文化意义的研究在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全球化背景下,地方的意义正在被全球性力量中和与消解.在这种断裂之下,原有的对于“地方性”的想象反而在认同形成的过程中被不断加强.本土社会力图在一个“时空压缩”的“超空间”时代中,保存其自身基于地方意义的身份认同.哈维认为,一切基于地方意义形成的认同都是反动与禁锢的.他提出,应从资本运作的角度出发,理解地方差异的形成,从而理解地方建构中的社会关系与权力关系的建构.但马西则在批判哈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球(进步)的地方感理论,指出应从多样的社会建构出发,理解地方性的形成过程.马西认为,地方的本质特点包括:开放以及与外界密切的社会联系;地方本身是一个过程,认同在不断的再建构过程中;地方内部具有其认同的多样性;进步的地方感并不否认地方性的存在等.基于马西的进步地方感理论,研究通过对广州关于移民以及粤语传承问题讨论中出现的话语进行的文本分析,指出广州本地社会在上述讨论的过程中,其少部分话语已经呈现出进步地方感所批判的禁锢性,因此需要在重新认识地方的过程中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12.
肖佑兴 《人文地理》2011,26(6):19-23
论文介绍了国外旅游社会文化变迁研究状况,分别从旅游者、旅游地社区、旅游业以及全球化与地方互动的视角总结了国外旅游地社会文化变迁研究在理论与方法上的主要进展,评述了旅游者类型、旅游凝视、旅游者表演、旅游者阅读、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社区响应模式及其各种理论解释、文化环理论、旅游创造性破坏模型等在旅游地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中的贡献与不足,并指出了近年来国外旅游社会文化变迁研究具有流动性与表演性、社会文化生产与创造性破坏、非线性与复杂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张圆刚  余润哲 《人文地理》2020,35(5):141-149
本文运用元分析方法,综合国内学者的定量研究结果,最终选择27篇文章详细的数据,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影响因素的关系强度做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漏斗图和FSN值检验,均显示样本具有代表性,不存在发表偏倚;(2)验证了地方依恋、游憩涉入、态度、满意度、规范、知识以及感知价值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满意度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强度最高,其次为地方依恋、游憩涉入、知识、规范和态度,感知价值最低;(3)研究样本量的差异在感知价值、规范、满意度及态度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关系中调节作用明显;(4)研究案例地类型差异在地方依恋、感知价值、满意度、态度、涉入及知识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之间具有调节作用;(5)研究的年份差异在地方依恋、态度、游憩涉入、知识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立足新媒介时代“网红打卡”现象,采用实地考察与半结构访谈等研究方法,借助媒介朝圣理论,探索非景区型网红旅游地的内涵特征、类型与形成逻辑。研究表明:(1)非景区型网红旅游地是“网络亚文化”现象下的新型旅游地,其产生根植于旅游者的自我身份想象与社会互动需求,反映了年轻群体对旅游空间叙事的个性化解构。其具有生命周期较短、无前期景观改造与设施投入等特征,主要呈现地域意象、影视景观、氛围感知、美食商业等4种类型。(2)旅游者通过媒介化凝视与自主符号化建构方式实现对非景区型网红旅游地的虚拟在场,在社会语码、意义与符号等方面形成统一的后现代主义网红叙事话语体系。(3)旅游者基于暂时的圈层认同建立临时共同体,引发群体性互动下的网络朝圣,实现身体从虚拟世界向现实世界的穿梭与跨越,在统一朝圣动作与个性化身体实践的双重具身体验中完成身体在场。(4)旅游者借助非景区型网红旅游地的景观与空间意义,将自我身体作为图像叙事核心,在景观消费与互动中实现自我身份的想象与建构,通过社交媒体空间的仪式呈现完成自我展演,并再次投射于符号化建构过程。文章关注中国特色“网红”语境下的新型旅游地特征与形成逻辑,为微观尺度的旅游...  相似文献   

15.
旅游景区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行为是影响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社区居民对景区开发企业社会责任的感知直接影响旅游地企业与社区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社区居民的调查研究,分析社区居民地方依恋、遗产价值认知与他们对景区开发企业社会责任感知的关系,研究发现:①社区居民认为景区开发企业应对股东、游客、员工、遗产和政府承担责任,特别是要对周边环境与社区居民负责;②地方依恋感和遗产价值认知较强的居民对景区开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着更高的预期;③地方依恋通过加强居民的遗产价值认知深化其对景区开发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的感知。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成就动机量表》(AMS)对189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来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以期对大学生、家长和教育界提供心理层面的认识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廊坊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研究方法,了解了高职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状况和影响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探讨了提高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教育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旅游地感知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梳理与介绍。研究将国外旅游地感知研究分为四个阶段,深入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研究特点。研究还对旅游地感知研究的主要方法按时间顺序进行了综述。研究将国外旅游地研究的切入视角分为心理行为视角和时空差异视角两个角度,分析了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旅游地感知研究的研究重点与思路。研究还对国外旅游地感知研究的主要领域进行了总结,研究分析了国外旅游地研究主要使用的影响因素,指出目前影响因子研究的关键在于因子的约简和总结。研究还从旅游者和旅游地的角度分别分析了旅游者相关要素以及旅游地相关因素对于旅游地感知的影响。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国外旅游地感知研究中感知对于心理行为影响的研究链条,并且提出国外旅游地感知应用研究主要被运用在旅游地定位与营销领域。最后,研究对于国外旅游地研究的动向作出了全面的观察,并且结合在国内研究的适用性提出了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何肖芸 《神州》2013,(20):266-266
本文以廊坊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研究方法,了解了高职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状况和影响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探讨了提高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教育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黄予勤  杨艳 《旅游纵览》2023,(19):33-35
本研究基于经典游客凝视理论,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照片引谈法,对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凝视现象展开研究。通过让受访者对选出的12张湖南湘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进行排序,发现脱离城市后慢生活的向往、充分的旅游地营销都会影响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凝视。基于调查得到的结果,本文提出深挖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增强游客的沉浸体验感;整合当地特色旅游资源,提升游客体验满意度;培育当地居民主人翁意识,实现居民与游客的价值共创三点建议,帮助湘西地区打造景区凝视元素,提升旅游地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