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奕圻  哈悦  李润民 《世界》2014,(12):24-33
“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汪国真眼中随心变化的天气在马苏身上看到了异曲同工,对她来说,旅行是随心的游走,到了一个地方,她会随自己的心情去行走,没有规定,没有压力,因为旅行不是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启户见晴     
《中华遗产》2021,(3):7-7
假如今日天气晴,甲骨文该如何表达?答案是:今日启。可是,为何用“启”表晴呢?启,本义是开门,后引申出天晴、告诉、说教、先导之义。既然古人曾以“启”为晴,那么今日之“晴”,又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3.
明代学者王世性,在《黔志》中把贵州地理特征概括成两句话,也就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是对贵州天气状况的客观描述,本身并无褒贬之意。但不知怎的,贵州人听起来总觉得有点刺耳,认为是别人有意要贬低贵州瞎编出来的,不敢理直气壮地面对。“天无三日晴”可不信口开河,它抓住了贵州天气的特点,用语形象、生动,所以广为流传。“天无三日晴”无非是说,晴天不长,过三两天又下雨了。如果换句话说,用“三晴两雨”或“两雨三晴”来表述,不但感觉不同,而且很容易发现它的优点。平心而论,这正是…  相似文献   

4.
4月20日 天气:晴 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平常的天气,平常的函谷关,平常的老人,骑了一头平常的青牛。散漫的卫兵,慵懒的过客,老子选择在这片混沌的土地上整理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洞庭西山觅幽胜夏珊时令已入春分,可是江南大地仍因乍晴还雨的天气变化而显得春寒料峭。闻说洞庭西山的梅园花已俏,友人相约决意作一次洞庭西山消闲游。是日云淡风寒,我们一行驱车出姑苏城西行,经灵岩山麓折向西南疾行片刻,即到达我国内陆湖上的第一长桥——全长43...  相似文献   

6.
想念红妹     
仲春二月,天气乍阴乍晴,寒意没有马上要减退的样子,校园里还是一片灰黄,望得久了,有一种眼酸的感觉。柳枝藏芽,生怕冻坏了嫩生生的身体,山雀也更愿躲在窝里享清福,不想出来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每年冬季,"PM2.5""空气指数爆表""机动车限行""重污染天气""避免室外活动"等都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话题,而这些话题引发广泛关注的原因就是一种似雾非雾的洗染现象——霾。"雾霾"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也是危害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实,"霾"的历史年龄并不年轻,也并非当今社会的专有之物。关于"霾"的解释,最早出自《尔雅·释天》:"风而雨土为霾"。  相似文献   

8.
广谱革命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西方考古学者提出对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生计方式发生的显著变化的一种认识,它的意义在于导致了食物生产的开始。其一般使用系统分类对动植物资源进行研究,但这种分类体系对人类活动的敏感性不高。近年来,考古学者通过成本与收益对出土的动植物遗存进行等级分类。这种分类对人类活动具有敏感性,反映了史前人类劳动强度及人类与动植物关系的变化,从而为深入认识农业起源的动力、途径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南极岛民     
正由于气候极其严寒、冰川广布、营养物质缺乏,再加上没有土壤,致使南极洲相较北极而言,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也少很多,但那些生活在南极的生灵,也在恶劣的天气中练就了一身的本领。庞大的企鹅家族企鹅是一种最古老的游禽,经过数千万年暴风雪的磨炼,企鹅全身的羽毛已变成重叠、  相似文献   

10.
迟到的夏     
正冰心有一篇文章叫《一日的春光》。在她心中,那年的70天中,仅有一日的春光。今年的夏天,和那年的春一样,姗姗来迟,犹如在暖被窝的人不愿起床一般!做着功课,拿本子时猛地一抬头,双眸中映入一个惊人的日期,心中一颤——6月13日,再看看门外半阴半晴的天气,自己被这天气左右着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前几日气温高升至31度,才穿了不到2天的短袖,天气就又仿佛和我作对似的,我尚未来得及庆贺夏姐姐的到来,就又得重拾长袖衣衫。回想以前在校度过的4个6月,哪一个不是烈日炎炎?且不说大汗淋漓,至少风扇们是成日勤勤恳恳地为同学们驱热的。近  相似文献   

11.
<正>航班大面积延误,口罩成为热销品,喜欢晨练的人们不得不待在家里……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影响着我国多个地区,其中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最引人关注。不可否认,雾霾天气和PM2.5污染,确实对公众的健康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危害。雾霾细颗粒物严重超标,也让亿万人揪心,舆论哗然,一时间"十面霾伏""自强不吸"等词在媒体上被热  相似文献   

12.
关亚新 《史学集刊》2017,(1):105-111
依据清代朝鲜贡使《燕行录》中有关辽西地区沙尘天气的记载并结合现代气象学知识,初步得知清代辽西地区共发生沙尘天气94次,在对其进行梳理后,既发现这里沙尘天气具有季节上集中性、地带上多发性和周期上变化性的特点,又找寻到冬春季的多风与干旱、疏松细软的土质和柳条边外的风沙是导致这里沙尘天气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依据清代朝鲜贡使《燕行录》中有关辽西地区沙尘天气的记载并结合现代气象学知识,初步得知清代辽西地区共发生沙尘天气94次,在对其进行梳理后,既发现这里沙尘天气具有季节上集中性、地带上多发性和周期上变化性的特点,又找寻到冬春季的多风与干旱、疏松细软的土质和柳条边外的风沙是导致这里沙尘天气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正4月20日天气:晴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平常的天气,平常的函谷关,平常的老人,骑了一头平常的青牛。散漫的卫兵,慵懒的过客,老子选择在这片混沌的土地上整理自己的思想。寥寥五千字的《道德经》,越过五千年的时光,识遍了无数浮华与荒谬,一如初生之时光彩夺目。我们以之为智慧。后人对那句"道可道,非常道"众说纷纭,因那句"夫唯不争,是以不去"豁然开朗,而我独为那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折腰。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不同历史时期颁布的3部有关文物保护基本法律中,先后采用了"古物""历史古迹""历史遗产""历史资源"等表述,涵盖了"不可移动文物"这一基本概念;与之相对应,对所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分类也不断精细化。这些概念和分类的变化,反映了美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理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政府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重视程度的持续提升,以及保护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6.
维摩诘图像实例首见于西秦炳灵寺169窟,半个世纪后,北魏云冈石窟中骤然出现维摩诘"问疾品""佛国品""香积品""观众生品""菩萨行品"等题材内容,并以对框式、同框式、多框式等形式呈现,开创了维摩诘造像的新时代,对北朝诸石窟寺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石窟中故事图像雕刻艺术发生的变化与当时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旨在调查云冈中、晚期洞窟维摩诘图像表现样式、题材内容,进而探讨其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7.
电子蜜蜂     
《山茶》2010,(6):I0042-I0043
“在所有动物的交流方法中,唯有蜜蜂的舞蹈才是真正独一无二的”,动物学家马克·W.莫菲特情不自禁地赞美道。在1990年1月号的《国家地理》杂志中,他详细记录了世界上第一只成功的电子蜜蜂同真正的蜜蜂进行历史性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看天行事     
天气状况对户外运动者来说非常 重要,因为遭遇危险多半起因 于天气恶化。勉强在恶劣天气中采取行动而发生事故者实属不该。 当然,预测天气是相当困难的,即使是国家气象局,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也无法达到 100%。有些情况下,预测上1%的误差,对野外的人们来说就是100%的困难,就意味着死神的光临。 而野外的天气变化,通常比想象中还要剧烈。尤其以山区为烈,那是由于山的地形复杂、且海拔过高所致。吹向山峰斜面的风形成上升气流而产生云雾、或因小型气压及峰面的影响而更显激烈。因此,气温与风的变化也转变激烈导致局部地区性…  相似文献   

19.
<正>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其又名"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农历五月天气渐热,细菌容易繁殖,疠疫常常发生。同时,被俗称为"五毒"的蛇、蝎、蟾蜍、蜈蚣、壁虎(一说为蜘蛛)等毒虫纷纷活动。故民间又称五月为"恶月",称五月五日为"恶日"。为了驱邪避祸,人们通常进行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如包粽子和吃粽子、赛龙舟及饮菖蒲雄黄酒等。这些民俗活动也出现在了明代小说《西游记》中。一、端午节民俗活动的内涵与分类可以根据活动的主题,将端午节这天各种民俗活动大体分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的活动与祛五毒活动两大类。  相似文献   

20.
明清动植物谱录中的生物学知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露苓 《文献》1999,4(2):208-219
内容提要 动植物谱录是中国古代记录一种或多种动植物名称、性状、习性、栽培饲养技术及有关艺文、典故的专书.该类著作在明清两代出现最多、文献保留最全.谱录作者一般对所记动植物有特殊偏爱和丰富的种植、养殖经验.他们观察动植物形态及生命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并记在书中,外加体会、认识和评价.其中有的算作可贵的发现和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