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采取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实地考察的形式,从经济生活、政治参与、社会交往、文化认同四个方面,对美国密西根州老年华人和老年墨西哥人这两个移民群体的社会融入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两个群体的就业参与率、公民投票率等量化指标要远远低于外来移民的平均水平,文化认同上表现出对母国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坚守,社会交往呈现出族群内交往的特征。而两者相比较,老年华人的社会融入程度比老年墨西哥人更低。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是导致老年华人和老年墨西哥人社会融入程度偏低的外部原因,老年华人与老年墨西哥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民族特性是导致其社会融入程度偏低的内部原因。他们往往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政治权利,坚守文化认同而疏于社会参与,缺乏融入美国社会的环境和动力,从而形成了美国社会中的"隔坨"和"平行社会"。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荷兰华人后代佛教徒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宗教信仰方面如何对融入当地社会和保持祖籍文化认同进行选择与平衡。结果显示,在融入和认同方面,华人后代(或称华人第二代、华二代)是一个特殊群体。与其说他们传承了具有族群特色的中国佛教,不如说他们选择了佛教这个世界性宗教下的大乘佛教。荷兰华人后代的佛教信仰是个积极的选择和建构过程。他们融入荷兰社会的事实,促使他们在宗教实践中淡化族群文化特色,以本土联系为导向,扎根荷兰本土,推动全球性佛教文化的建构。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叠合身份认同模式:荷兰人认同和佛教徒认同为主;族群认同与宗教认同的分离;族群认同相对弱化、全球组织成员意识增强。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心理等层面的融入,而价值观、身份的认同是社会融合的最终体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在社会生活和心理上的彼此排斥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认同"是个人对自我社会身份的认知,与特定社会群体的关系及归属感,是当代社会发展重要的心理保障。文化遗产与特定群体的发展历程和发展需求紧密联系,在认同中起到催化和强化的作用。促进认同将对博物馆的收藏、研究、陈列、教育及观众服务等各项工作提出新的任务、带来新的活力。博物馆必须运用其收藏的文化遗产,揭示遗产蕴涵的多层面信息,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发展历程,认清自身特点,强化自我认同。加强公众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社会认同和国家认同,是当代中国博物馆不容推卸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英国人伊恩作为红歌里批判的帝国主义一分子,站在舞台上,那种讽刺感,让中国观众增强了身份自豪感。对伊恩来说,红歌是他融入中国最好、最快的方式,还让他获得了政治资本,这种政治认同,也是他在中国生存的法则之一  相似文献   

6.
伴随在美中国留学生群体的不断扩大,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社会中的体验和经历备受关注。本文主要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在美中国留学生与美国本土社会及国内社会的互动,及互动对其塑造社会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来自美国社会的刻板印象一方面阻碍了该群体的深度融入,另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留学生群体的“自我规训”,使该群体对于美国社会产生一定的疏离感。此外,在教育流动的过程中,留学生增强了其国家认同,中国人身份和留学生身份处于共生共荣的关系。然而,来自“群体内”的刻板印象增加了留学生群体社会认同建构的不确定性。因此,在美中国留学生群体的身份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在“人-人”和“人-地”的互动不断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7.
肖宝玉  朱宇  林李月 《人文地理》2021,36(2):120-126
利用福厦泉城市群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多维耦合的视角评价了流动人口主观社会融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流动人口主观社会融入度总体水平较高,但各维度的协调度较低;融入意愿和融入体验的融入度及其协调度较高,观念习惯和身份认同的融入度及其协调度较低;②户籍制度的障碍作用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所淡化;来自流入地...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美国加州圣地亚哥中国大陆的专业技术新移民为个案,通过问卷形式,从双语能力、认同类型、文化保持与文化适应、跨国活动和跨国倾向等方面对受访的华人群体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梳理分析,得出三点结论:一是大部分受访者具有较强的中英双语能力,这既是其高度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基础,也是其较强文化适应程度的表现;二是在受访的华人群体中,规律性、经常性的跨国活动并不明显,但其跨国认同度较高;三是在受访的华人群体中,跨国认同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结合体,它既包括以中国人的族裔认同为主、美国人的国家认同为次的双重认同,也包括混杂性的中美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
以田野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生活习俗,以及华人社团的宗旨及活动等方面分析探讨了棉兰华人族群融入主流社会的程度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印尼棉兰华人族群目前已处于融入主流社会的进程中,这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一个缓慢渐进的社会过程。这种融入是一个非强制性的行为,是双向的、群体性的运动,其程度和速度受时空和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何建华 《中国地方志》2022,(4):76-89+127
自然景观可以经由人的活动变为文化空间,反过来对地域社会产生影响。桐城县北郊的龙眠山凭借李公麟等乡贤的文化赋值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成为桐城的重要“景观”,对桐城的日常生活和家族发展影响深远。随着地域社会的发展,“龙眠”这一文化意象融入士人的身份意识和地方文献的编纂中,成为构建地方认同的工具。通过考察明清时期桐城士人围绕龙眠山进行的日常活动和历史书写,探究自然景观进入社会生活的途径、景观在构建地方认同中的作用以及景观对区域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华侨农场和生活在农场里的归侨作为研究对象 ,运用社会记忆的相关理论 ,通过参与观察及口述访谈 ,剖析社会记忆如何作用于归侨的认同建构。本文提出 ,在对国家或地方的认同建构上 ,“归侨意识”始终贯串着归侨的集体记忆 ,认同建构是情景性的 ,流动的 ,是一个交织着多重利益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本文希望通过实证研究 ,达到反思移民安置与地方融入这一社会现象的目的。对移民的安置不但是提供物质性安排 ,更重要的是营建一个和谐宽容的社会心理环境 ,使移民与安置地尽快融为一体 ,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旅居泰国之潮汕人在泰国社会举足轻重,他们大都已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与泰国本土原居民和睦相处,成为建设泰国国家的一支巨大的力量,然而,泰国潮人尽管他们的生活情趣、社交圈子和事业基础不尽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认同祖居地——中国,认同中国的化。  相似文献   

13.
叶恭绰是民国名人,学问好,官做得也大。先后在南京国民政府做过交通部长、铁道部长。叶恭绰官做得大,其中一个原因是他的社会活动能力特别强,用眼下时髦的话说是会公关。试举一例,即他到处认同乡。他祖籍广东番禹,生在北京。于是他碰到广东人认同乡,碰到北京人也认同乡。少年时代,其父在江西做官,他侍父左右,于是遇到江西人,他也认同乡,说自己自小在江西长大。所以受到萍乡人、与梁启超一起组织强学会的文廷式的赏识。碰到苏州人,他也能认同乡,套近乎。他说他的先祖就是宋代词人苏州叶石林,所以他与苏州人当然是同乡了。同浙…  相似文献   

14.
彭建超  钱畅  吴群 《人文地理》2015,30(2):134-140
传统封闭式"自上而下"土地利用规划模式在包容社会主体的土地利用需求矛盾、协调土地利用对人地关系的复杂影响、统筹区域多元增长目标等方面存在不足。地域性认同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创新国内土地利用规划模式提供借鉴。本文以社会建构论为切入点,在剖析封闭式、公开式等两种主要土地利用规划模式的基础上,将以社会建构为核心的地域性认同理论融入我国现有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构建基于地域性认同的土地利用规划模式,以提升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和结果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由美籍韩裔学者朴尹正撰写的《荣誉至上:南非华人身份认同研究》一书,于2004年9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以作者博士论文为基础,立足于在南非田野调查和第一手资料,以认同为主线,考察南非华人的社会认同——种族、族群、文化和国家认同问题,并借此追溯新一代华人移民的认同轨迹。在种族差异和分裂的南非,微小族裔群体的认同建构充满了挑战,使得华裔南非人的认同建构复杂化。本书试图揭示华人如何应对认同建构带来的挑战,探讨他们如何与主体族群黑人和手  相似文献   

16.
《湖南文史》2010,(1):22-22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不同的国家、地区和城市,越来越多的人为理想和生活而奔波于他乡。 也许,您经过努力,已经在他乡站稳脚跟,并渐渐融入当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湖南文史》2010,(2):27-27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不同的国家、地区和城市,越来越多的人为理想和生活而奔波于他乡。 也许,您经过努力,已经在他乡站稳脚跟,并渐渐融入当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外来移民在高句丽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族群认同的维系与嬗变是理解外来移民与高句丽社会关系的关键要素。夫余人迁入并与桂娄部结成联盟,塑造了共同的祖先记忆,奠定了高句丽族兴起的基础。沃沮、东夫余、北夫余、韩秽等族裔政治体成为高句丽藩属,经过城邑建设、政治体离散,在语言相通和文化相近的助力下,完成了族群融入,为高句丽疆域扩大和人口增长创造了条件。大量进入高句丽的中原流寓民,以边疆族团、聚族而居、妻以游女、与高句丽人错居等不同方式融入高句丽社会,其融合速度和程度均呈现不同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9.
《文史博览》2010,(3):59-59
<正>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不同的国家、地区和城市,越来越多的人为理想和生活而奔波于他乡。也许,您经过努力,已经在他乡站稳脚跟,并渐渐融入当地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文史博览》2010,(10):40-40
<正>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不同的国家、地区和城市,越来越多的人为理想和生活而奔波于他乡。也许,您经过努力,已经在他乡站稳脚跟,并渐渐融入当地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