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历史评价,即是对历史现象的影响、历史事件的结果和历史人物行为的是非所做的分析和评判。历史评价是历史研究中的一项核心任务,同时它也是历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历史评价的对象、主旨和意义等,我国史学界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很多认识。如有学者认为,历史评价“是要在一定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对以往众多的历史人物和丰富的历史事实表示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正确认识人类复杂、丰富、生动的历史进程,并决定如何借鉴历史经验和教训,为解决现实问题、治理国家与增长智慧所取资”。  相似文献   

2.
借鉴新编志书质量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本拟就年鉴质量问题的思考与实践浅谈几点认识,既有现实的又有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蒋大椿在新时期之初,立足原著,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阐释,特别是探讨如何运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曾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在中国改革开放20年后,他又沿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尝试发展唯物史观的理论。这种尝试尽管不成熟,却代表了他的学术追求,表现出可贵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的基础上阐发了关于历史与现实关系的个人见解。文章认为,历史与现实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是不应割断的。历史与现实之间不是任何一方面的单向运动,而是从历史到现实和从现实到历史的双向的相对运动,根据过去认识现在,根据现在了解过去。历史不单纯是对过去发生的事实的简单描述,而是历史学家从现实角度对过去发生事情所作的选择和评价。现实对历史研究的影响,既表现为生活在现实中的历史学家由于阶级的局限必然对历史产生不同的认识和观点,也表现为他们不能不受到自己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局限。作者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必须反对实用主义历史观和客观主义历史观。这两种倾向都与历史唯物主义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应该并敢于公开申明历史研究应当与现实相结合,为现实斗争服务。  相似文献   

5.
有过战争经历的国家进行共同历史研究、共同编写历史教科书,以达成历史共识与和解,促进和平友好关系的重建,在欧洲有着较长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与法国、德国与波兰的教科书合作被认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欧洲经验可以在宏观认识和具体策略上给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和教科书合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但中日历史问题有着更为复杂的历史和现实成因,在许多方面无法复制欧洲经验,中日历史问题的解决需要参与各方做出富有创造性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袁旭丽 《神州》2012,(13):209-209
历史讲述着人类的过去,它不能再现,也不会重演。然而,历史又是过去与现在永不休止的对话,是我们了解社会,理解变化与延续的唯一途径。历史与现实同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时间链条。历史曾是活生生的“现实”,现实也会转瞬即成“历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它们的形成不是瞬间的,而是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我们常常需要“以史为鉴”,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反省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科学地预见未来。  相似文献   

7.
借鉴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导革命实践的一贯精神,也是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特别强调的一个原则。毛泽东是运用这个原则的光辉典范,他十分重视历史研究,青年时期即展示了史学才华。自投身革命后,他戎马倥偬,尽瘁国事,虽无暇进行专门性的研究和著述,但从没有中断历史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正因为如此,他的读史治史活动更多地带有革命理论家和实践家的特点。他虽无史学专著问世,但在他的不少著作中,却蕴含着许多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点、方法和研究成果,很值得我们学习和领会。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领导发动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和起义后创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邓小平独当一面领导一个地区革命斗争的起点,也是他革命生涯中几个光辉时期的第一个。当年,他以非凡的无产阶级革命胆略,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从中国的现实和广西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囿于共产国际和党内“左”倾错误思想的干扰,既继承、借鉴前人的经验,又敢于突破陈规和外国模式,  相似文献   

9.
赖晨 《文史春秋》2014,(2):52-55
胡也频(1903—1931),福建福州人,"左联五烈士"之一、早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家。他幼年入私塾读书,因家庭生活困难,曾两度辍学。15岁时到一家金银首饰铺当学徒,受尽凌辱。后在京"北漂"时认识丁玲、沈从文等人,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0年11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初被捕,丁玲和沈从文等人对他展开  相似文献   

10.
八思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藏族政治家,藏传佛教的一代宗师。他出生于西藏萨迦派世家,幼年学习佛教,10岁时来凉州,在这里生活、学习、成长。19岁离开凉州,跟随元世祖忽必烈,并被“尊为国师”,之后又“升号帝师大宝法王,更赐玉印,统领诸国释教。”他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超人的智慧,毕生致力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弘扬佛法。他在凉州的十年间,对藏族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注重把风俗与政治得失、国事治乱、王朝兴亡联系起来考察,善于抓住影响风俗变迁的主体,阐幽洞微,揭明历史盛衰之故;他对风俗淳浇的的辨正、对士风良莠的辩驳及对移风易俗的探究,具有鲜明的历史批判精神,体现了自觉的历史总结意识;尤其强调"有志者所不容不以叙伦拨乱自责也",充分彰显了传统知识分子"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些认识至今仍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论,所以,这种认识不是抽象的认识,而是一种现实的、历史的、具体的认识。认识的发展与事物的发展一样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特征,即认识是动态的、发展的,因此,实践不仅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础,而且也确立了人,实现了人,认识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人自身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现实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3.
罗烨 《收藏家》2006,(4):71-71
从艺术史的角度看,深刻反映社会历史重大题材又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总会受到历史的垂青,成为人类社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重新崛起、整个中国社会迅速迈向现代化的今天,则更是如此,呼唤崇高、呼唤阳刚大气的英雄精神正是时代的需求。陈可之具有这种表现社会历史的情结。这位据说六岁就能画巨幅领袖画像的画家,可算是从幼年起就以社会性题材踏进画坛。1978年陈可之进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他仍然沿袭幼年时专注于历史情结的兴趣,可以说,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相交融的思想轨迹延续至今。从对文革的“伤痕”反思,到对革命历史的…  相似文献   

14.
贿赂之行古已有之。然而,历史上许多有识之士,对贿赂之危害有着清醒的认识。我们不妨回望古时的一些清官廉吏,他们的品行和做法依然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公孙仪是战国时期鲁穆公的宰相,他有一个爱好,就是特别喜欢吃鱼。于是想求他办事的人纷纷送鱼上门,  相似文献   

15.
借鉴新编志书质量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本文拟就年鉴质量问题的思考与实践浅谈几点认识,既有现实的又有长远的意义。质量是志书的生命,是志书的价值所在。地方年鉴和志书一样,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特定的时代意义和“资政、教化、存史”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注重提高年鉴质量。一、指导思想要坚定、明确俗话说,思想指导行动。指导思想是否坚定、明确,是年鉴质量的首要问题。本文所讲的指导思想,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编纂年鉴的目的意义的认识、看法问题。编写地方性综合年鉴的主要目的意义在于为续修下一届志书做好资料准备;…  相似文献   

16.
孔夫子云 :“贤哉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刘颜涛当然不是圣贤 ,但他贫而乐道、穷且益坚的精神却是不输于颜回的。他196 5年出生于安阳市一个贫穷的乡村 ,幼年时村里一个工才三四毛钱。母亲早逝 ,父亲又有病 ,真是雪上加霜。幸运  相似文献   

17.
景月楼 《攀登》2022,(5):26-30
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带领中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肯定。历史主动精神本身所反映的哲学意蕴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哲学发展的特有样式。历史主动精神作为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的总结,凝聚着百年党史发展历程的时代精华,一方面凸显了哲学对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过程的概括功能,另一方面确立了哲学对未来生活的生成及其构筑样式的指导功能。深入挖掘历史主动精神的哲学意蕴,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内在实践要求,可以在新时代征程上提供奋力前行的坚定力量和信念指引。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与现实     
<正>编者按:历史与现实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需要现实的支撑,现实不能脱离历史。人们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为了推进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研究,我们邀请了六位教授就此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9.
时平 《郑和研究》2001,(2):2-10
郑和研究要继往开来,这是历史科学的使命。历史本身不仅是人类遗产的文化现象.而且对其主体的认识和研究也是一门科学。研究郑和是历史的需要.把郑和研究推向深入.是历史发展和现实的要求。历史科学的特征就在于它的规律性、继承性和借鉴性。  相似文献   

20.
姚继荣 《史学月刊》2001,(2):140-144
历史教育思想是白寿彝先生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传统史学功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从现实和科学的角度关注历史教育,从理论上回答了什么是历史教育和如何进行历史教育的问题.他的历史教育思想,反映了他对于历史科学与社会现实生活之间关系的自觉认识,对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