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嘉靖以来首辅传》是王世贞有关明后期政治制度的重要史书,详细记录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首辅事迹,因史实详备,材料丰富,人物褒贬客观公正,为清人修《明史》广为借鉴。关于《首辅传》的文献学价值,主要从该书的编撰情况、为《明史》纂修提供蓝本和补充、较《明史》更为公允的史论、以及优于传记的专题史体例等方面进行分析,充分发挥《首辅传》的文献资料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陆奎勋于雍正元年(1723年)参修《明史》,随后四年,他撰成《明史拟传》五卷。陆奎勋《明史拟传》较王鸿绪《明史稿》有四大特点:一、增补史料,扩充内容。二、纠谬订误,辨正史事。三、润色辞章,语句精炼。四、评价人物,直舒其意。殿本《明史》因袭或参考《明史拟传》,陆奎勋对《明史》修纂的贡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陈寿《三国志·魏书》史论杂糅人物品性和官职,导致学者在讨论其合传原则时莫衷一是。究其原因,《三国志·魏书》史论参考了魏晋时期的举状,既概括了人物的德行,又表明任官的能力,在形式和内容上与汉晋以来的史论都不相同。陈寿此举固然受到了魏晋之际清议风气的影响,但更主要的理由另有两个:其一,他希望表明清议能够选拔出合适的人才,以史论与西晋取士"才性合同"原则相呼应;其二,陈寿要通过自己的历史编纂,为汉魏、魏晋禅代之际的人物建立起正面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4.
我馆收藏原清内阁大库《明史》列传残稿十三卷,竹纸墨书,纸捻装订十三册,每册纵27、横20厘米。这十三卷残稿,立传人物九十六人,附传人物七十一人,与武英殿本《明史》相校,文字内容完全相同的四卷,即:杨士奇等传、黄宗载等传、王恕等传、卢洪  相似文献   

5.
陈诚《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是明代唯一的使西域的亲历记录。明人四裔之书,凡涉西域者,无不以之为根本材料,清修《明史》,其《西域传》亦多所采摭。但对此书的认识与研究,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6.
乾隆元年(1736),全祖望撰《移明史馆帖子》六通,商榷《明史》之《艺文志》、《史表》、《隐逸传》、《忠义传》,由于此期史馆审订《明史》之处甚少,其建议未予以采纳。《明史》刊刻之后,全祖望遂先对《明史》进行纠缪订误、补充史料,撰写了大量墓志传状题跋之文,极力褒扬明末清初抗清人物的忠义气节,充分彰显浙东学派"经世致用"的治史风格。深入探究全祖望对《明史》之检讨,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全祖望史学思想和治史特色,还有助于深入研究清朝官修《明史》之得失。  相似文献   

7.
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对象,范围广狭,各人主张不一。无论如何,历史编纂的体例,总是其研究对象之一,传体又是其中之一。各种史体比较起来,传体又有其特殊性。过去研究者,一般并提“经传”、“纪传”、“传记”等而言,很少单独研究传体的。那些“经”、“纪”等体,早已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废弃了,只有传体沿用至今,仍具有新的生命力。从前论述传体者不少,例如刘知几《史通·列传》、章学诚《文史通义·传记》,对于传体虽有所阐述,究竟各有侧重。今天看来,仍有必要重新认识、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8.
清官修《明史·西域传》中列有专传的“沙哈鲁国”,竟是子虚乌有。许多明清权威史籍不记其国,而且有确凿的资料证明《明史》及若干史籍认定的“沙哈鲁国”所在的两个地址本身即不能成立,那里的政权名称一清二楚。《明史》及若干史籍对“沙哈鲁国”的误记,其由来和形成的具体过程亦有迹可循。这是迄今为止关于清官修《明史》史实误记的一个最大发现。  相似文献   

9.
《文物》1988年第4期刊载的《〈万物〉略说》一文在分析《阜阳汉简〈万物〉》与《神农本草经》不同时,引《神农本草经》"乌头,味辛,温,主中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认为"这是对乌喙效用比较全  相似文献   

10.
一民国年间,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柳诒徵先生主持排印的阮大铖《咏怀堂诗集》前,有近人无想居士(王瀣,字伯谦)的一则题记:“大铖猾贼,事具《明史》本传,为世唾骂久矣。独其诗新逸可诵,比于严分宣、赵文华两集,似尚过之。乃知小人无不多才也。”由此而想起明末“马阮”并称中的另一位─—马士英。马士英与阮大铖一样,名声是早有定论的。也有持异说者,如近代的贵州安顺人姚大荣先生撰著《马阁老洗冤剥二卷为之解说,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的排印本。此书一出,很快便有历史学家容肇祖先生的《〈马阁老洗冤录〉驳议》(载19…  相似文献   

11.
南明历史书法,是清朝官修《明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南明抗节人臣的表彰与南明帝王史事的处理。从康熙中期正式官修《明史》到王鸿绪刊刻《明史稿》,再到殿本《明史》刊布,官修《明史》关于南明历史书法的讨论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对于南明抗节人臣,起初一本"周之顽民,即殷之义士"的忠义原则,主张大肆表彰忠节,到后期则取法《宋史》、《元史》表彰易代之际人物的做法,表示"不没其实",但在历史叙述上更多地叙述明亡以前史事,而略写南明时期抗清事迹。关于南明帝王史事,由最初讨论为依据《宋史.瀛国公纪》体例,附于《崇祯帝本纪》论赞之末,到独成《三王传》,附于《诸王列传》之后,而最终改置于其始封诸王之末。这样的做法,明显地体现了清朝官方弱化南明历史的政治企图和学术倾向。  相似文献   

12.
《明代人物与史料》一书 ,已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于 2 0 0 1年底出版了。本书是陈学霖教授的自选论文集 ,全书收入作者近几年写成的论文 10篇 ,题目依次是 :《俞本〈纪事录〉与元末明初史料》、《明太祖“龙飞”官史“塑像”之分析》、《洪武朝朝鲜籍宦官史料考释》、《海寿———永乐朝一位朝鲜籍宦官》、《宣宗朝鲜选妃与明鲜政治》、《明代安南籍宦官史事考述》、《成化朝林霄、姚隆奉使暹罗之谜》、《明代宋史学》、《张居正〈文集〉之闽广海寇史料分析》、《明末林时对抄传〈图谶〉资料考析》。从题目中 ,可见这些论文均涉及人物与史…  相似文献   

13.
《文物》1990年第3期《比〈步天歌〉更古老的通俗识星作品——〈玄象诗〉》一文中称:"此前的同类作品,如北魏张渊的《观象赋》……,文献虽有著录,但内容佚而不存。"按此赋辑存于《十六国春秋》卷69《张渊传》中,虽个别处有缺文,但基本内容尚清楚。又该文最后一段引用甲卷《玄象诗》"自天皇已来至武德四年(621年)……"的注语,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这位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在近代著名史家胡思敬心目中,是一位捍卫道统,传承风教的正统大儒形象。为"去其小疵,存其大纯",胡思敬著述《王船山〈读通鉴论〉辨正》一书,较为系统地考察了《读通鉴论》的偏颇之处。本文在详细论述《王船山〈读通鉴论〉辨正》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史论特点后认为,是书不仅是研究王夫之学术思想不可忽视的参考资料,而且也是清末民初保守派史家历史撰述的一个典型,其在中国史学史和思想史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明史》卷二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李三才传》一开头便有“李三才,字道甫,顺天通州人”的记载。大约由于《明史》被做为正史流传下来的缘故,后来的不少书籍在叙述李三才的籍贯时,皆从《明史》之说。如《中国人名大辞典》即载李三才为顺天通州人;《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一书中,在李三才条籍贯一栏中就有“顺天通州(今北京通县)”语。对于李三才的籍贯,在古文献记载上说法不一,明朝的“进士题名碑录”就清楚的写有李三才的户籍为陕西武功卫,乡贯为陕西临潼  相似文献   

16.
《宋史》卷364,〈韩世忠传〉记载,绍兴十二年八月“显仁皇后自金还,世忠临诣平朝谒。后在北方闻其名,慰问者良久。”其它史书也有同样记载。如: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卷13,〈韩忠武王世忠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记载:“显仁皇后騩驾来归,王朝谒于临平。后以北方独闻王名,特召至帘前曰:‘此为韩相公耶?’慰问良久。”《金石萃编》卷150,〈韩蕲王碑〉载:“其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回溯中国古代藏书史的研究历程时,我们不难注意到,叶昌炽(字鞠裳,长洲〈今江苏吴县〉人,1847——1917年)的《藏书纪事诗》实是一部开山发凡之作。在此以前尽管已有我国第一部藏书家传行世,但这部《吴兴藏书录》(1830年刻)仅是吴兴一地共十五个藏书家的传记资料集,殊难称为研究藏书史的专著。唯有这部《藏书纪事诗》,因为它史料收集的广泛、史论内容的精当、编著体例的适洽,才在中国藏书史上奠定了其开山发凡的特殊地位,且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方志》2009,(3):5-6
为保证第二轮《新疆通志》人物部分的编纂质量,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轮〈新疆通志〉编纂实施方案》的要求,现就具体编纂问题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刘知几的《疑古》、《惑经》,是他对《尚书》、《春秋》的史学价值所做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却触怒了儒学经师,群起而攻之。自唐末柳璨别有用心地撰《史通析微》十卷。说刘知几评“汤之德为伪迹,说桀之恶为厚诬,谤周公之不臣,褒武庚以殉节”,甚至“弹劾仲尼”,遂痛斥刘氏“妄诬圣哲”(转引自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七)。宋孙何复有《驳史通》之作,宋室南渡之初,著名史学家郑樵在其所著《通志·艺文略》中,竟著录《史通》于正史类通史目中,而“博学如朱熹犹以未见《史通》为恨”(张之象刊史通序),具见自宋元以降,此书淹没不彰,为时已久。自明嘉靖以后,虽渐有刻本流传,其中以清乾隆初浦起龙《通释》传世较广且久,而浦氏于此两篇,既曲说《疑古》为“读史寄愤”,并谓其揭陈《尚书》之失,是“浮翳障日,日岂陨明”。而于《惑经》之五虚美,竟怒其“公然指斥(指孔子),罔知忌惮”(均见浦氏《通释》按语)。至纪昀作《史通削繁》遂削去《疑古》全篇及《惑经》篇中之五虚美部分,盖以其离经叛道也。今人又多盛誉其对儒家经典之“叛逆精神”,其毁誉虽有天壤之隔,然皆未能深知刘氏论史贵在直书,以征实传信。他在这两篇中,既疑《尚书》、《论语》轻事重言,其书缺略,不足以传信。又惑于《春秋》重名,势难征实。  相似文献   

20.
马其昶的《桐城耆旧传》记叙上起明初、下迄清末桐城地方人物九百余。《桐城耆旧传》征引文献广泛,主要有《明史》、《桐城县志》、传主文集、谱牒、墓志,以及口述史料和个人见闻等。其学术旨趣就是通过记叙乡贤的事迹,重建以程朱理学为行为准则的乡村社会,总结人才之盛与天下兴亡息息相关的历史经验;同时重视地方学术流变,维护理学正统。该书为人们研究明清时期桐城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