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秦汉统一的地理基础─—兼评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葛剑雄秦汉的统一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篇章,秦始皇灭六国后的一统局面尽管没有能像他自己所设想的那样“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①,但取代秦朝的汉朝却持续维持了三百多年,不仅保持了秦朝的疆域,并...  相似文献   

2.
秦汉徒刑散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秦汉徒刑序列中,城旦舂、鬼薪白粲为一个等级,隶臣妾、司寇则属另一个等级,它们与死刑一起共同构成了秦汉刑罚体系中的三个等级。三个等级的构成为加刑和附加刑等非正式刑名提供了存在的空间,也体现出秦汉刑罚由轻到重循序渐进的特征。就肉刑和徒刑的关系而言,秦及汉初正处于肉刑地位逐渐下降,徒刑地位逐渐上升的过渡时期,其具体表现是,秦及汉初刑罚以徒刑为主,以肉刑为辅;特别是汉初,更将肉刑的使用上移至城旦舂。到汉文帝时期,肉刑的废除终于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3.
从新石器时代起,灶就成为人们烹饪食物的重要生活设施。半坡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告诉我们,当时的灶比较原始,就是位于半地穴式房屋中心的火塘,形态多呈不规则的圆形、方形或者瓢形。火塘的周围往往又是人们取暖或议事的场所。伴随着居住环境由地下到地上的变迁,灶也经...  相似文献   

4.
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和军队,在中国这块辽阔广袤的地理舞台上,演出的一幕打倒国内外反动派,解放和建立新中国为目标的胜利活剧。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国情"。又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相似文献   

5.
三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秦汉历史地理研究》(2004年12月出版)一书,是徐卫民长期研究成果的汇总。本书共由40余篇论文组成,其主体内容集中在秦汉都城、苑囿、园林、宫殿、建筑、关中地理环境的研究方面,约有30篇,另有关于秦人物和文化方面的论文10余篇。这些论文分散看都单独成篇,合在一起则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学术整体,特别是对都城、苑囿、园林、宫殿、建筑、关中地理环境的研究,集中以后,就是秦汉关中历史辉煌的复原。纵观本书(以下简称《研究》),有如下几点值得称道。第一,从方法上看,《研究》将考古成果、文献研究、实地考察有机结合。关…  相似文献   

6.
秦汉三公制度渊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汉三公制度渊源论卜宪群秦汉以降的三公制是较为明确的,但秦汉及以上的三公制度却是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班固在《汉书·百官公卿表》中把太师、太傅、太保,或司徒、司马、司空视为三公。班固的说法与汉儒的解释基本一致。但是,秦汉人又常把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  相似文献   

7.
一焚书坑儒和历史教育的灾难秦国在关中,僻处西陲,文化教育落后。秦孝公用商鞅,以刑法为教,于是秦人妇孺都能说商君之法。到吕不韦入秦,有宾客三千人,号称智略士。《史记·吕不韦传》说:“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日《吕氏春秋》。”今观其书,有儒、墨、名、法、道、农、兵、阴阳、小说家言,于是东方显学,所谓九家  相似文献   

8.
中华大地上在远古时代就逐渐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民族集团和文化区,这些民族集团经过长期的相互交往、征战和融合,到秦汉时期形成了并立和相互依存的南北两大统一体,这就是以农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汉族为主体的民族集团,和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民族集团,以后又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宋辽金元和明清三次民族融合高潮。这些民族融合过程,主要是在这两大民族集团之间,也就是在南方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汉民族集团和北方少数游牧民族集团之间进行的。北方的少数民族从匈奴统一北部草原开始,不断开发建设祖国的北方,建立地区性的民族政权,并且一次又一次地入主中原。  相似文献   

9.
论秦汉王朝对巴蜀的改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统一政治经济和整合多元文化,是秦汉史上的两大时代主题。大致说来,秦汉王朝对于新归并的异质文化区域,着重针对其原先的独立王国政体,从政治上进行大刀阔斧的彻底的变革,铲平割据势力,消除分裂基础,维护统一局面;在经济上,根据异质文化区域的实际经济结构和生产...  相似文献   

10.
秦汉文字瓦当当面结构形式,主要承继于战国图案及图像瓦当,而变化更富,主要有无界格式、十字四分式、×形四分式等多种。秦汉匠师们,灵活运用文字、纹饰、图像以及当心凸堆、界格、线栏诸因素,大胆创新,巧思迭出,依据均齐与平衡、动与静、统一与变化等形式法则,创造出千姿百态、丰美瑰奇的文字瓦当,并对后世瓦当及形式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战国时期我国已普遍使用印章,几千年连绵不断,传世遗物甚多,这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鉴别方法,以便把它们的时代、类别区分开来,并剔除杂在其中的赝品。秦汉南北朝官印在古印中属于同一印系,纽式、印体大小、印文风格乃至印文内容大同小异,属于最难区分的一类,更需有一种正确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2.
乡官在东周秦汉社会是官系统中的最底层吏员,甚至不属于朝廷的正式命官,职卑禄薄或根本无禄。但乡官却是广大农村的最高长官,担负着直接治民的重大职责,在监督考核制度相对疏陋之时,行政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乡官又往往与聚族而居的宗族组织紧密粘合,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威望和权势.在乡里社会一言九鼎。因此,乡官的选任及其行政直接关系到地方的治乱和王朝的安危,对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琍 《南方文物》2005,(1):72-75
在献中,有关“江南”的地域范围说法不一,各有所指。本所说的“江南”。是泛指岭南以北、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它包括会稽、丹阳、豫章、南郡、江夏、长沙、桂阳、零陵、武陵等郡,还有沿长江南岸的巴蜀之地也在其列,也就是汉代扬、荆二州的大部分和益州的一部分地区。江南地区有着悠久的社会明。在东汉一朝。  相似文献   

14.
秦汉时期养马业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养马技术的进步。而秦汉时期的相马术较之先秦时期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是养马技术进步的标志之一。东汉时人马援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创立的相马骨法取代了其它的相马方法而日渐流行。良种马的引进和繁育对于促进汉马的改良无疑是一大进步。新饲草的引进,对饲料精细加工和精粗并用,采用分槽单养,夜间加喂,注意马匹的使用和保护,以及医马技艺的进步和马匹去势术的盛行,都标志着马匹培育和饲养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秦汉历史地理与文化分区研究》,2007年9月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中央民族大学雷虹霁博士在同名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完成的专著,7章约25万字,李学勤、陈连开先生作序,值得阅读,也引人多思。  相似文献   

16.
西南地区先秦及秦汉时期彝族先民服饰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游牧为主的氐羌族群“巂”、“昆明”头饰皆辫发(编发)。巂人“穿长裤,老人多喜蓄长须,佩长剑,盘发于脑后为长形髻”。白狼人被发左衽。估计“旄牛”羌服饰与“白狼、服饰基本相同。叟又服饰特征主要是“英雄结”,披毡、赤足。川西南安宁河流域以滇为中心的靡莫之属和以邛都为中心的农耕民族头饰皆“椎髻”。滇池地区滇人男女均穿对襟无领外衣。哀牢人有“身”习俗,“衣皆着尾”。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经济状况等因素都对服饰有一定影响。彝族服饰有深厚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郭炳洁 《史学月刊》2002,(12):73-81
崇势利是秦汉之际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社会风气。它是继春秋战国社会变革后,新兴统一封建政权的政治、经济以及思想化的产物,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秦汉魏晋时期的家族墓地制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礼·地官·大司徒》说“以本俗六安万民……二曰族坟墓。”郑注曰:“族,犹类也,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追。”这就是说,商周时期存在一种族葬制或称为族坟墓制度。而《汉书》、《后汉书》中常讲“丧归旧茔”、“归茔”、“丧还乡里”等等①,说明两汉时期(至魏晋)...  相似文献   

19.
论秦汉简牍中的“稗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睡虎地秦简中的"稗官"指官啬夫的佐、史、士吏等职官,地位在令史以下,龙岗秦简中的"稗官"可能指乡啬夫或其属吏,汉简中的"都官之稗官"俸禄为一百六十石,大致与官啬夫、乡啬夫相当。且"稗官"之"稗"在秦汉皆含有"别"的义素,因"别"而产生"小"的意义,"稗官"的使用与秦汉简帛文献"从大数到小数"的称数法有关,这种称数法在汉代之后近于消失,是"稗官"一词不再使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论秦汉私人藏书及其历史作用周秀文,田丽君公元前213年,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黑色年份。这年,秦帝始皇为了消灭异端,永保秦王朝世世代代相传,接受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焚书运动。这一举措使秦朝长期积累和统一后所搜集的浩瀚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