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六十年来,我们党召开过两次规模盛大、意义深远的全面讨论知识分子和文化工作的会议。近的一次是1956年初,在北京举行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主持了这次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远的一次是1940年初,在延安举行的“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未用党中央名义,实际上是党中央召开的。毛泽东的名著《新民主主义论》就是在这个大会上发表的。近的那一次有一千多人参加,远的那一次在延安有123个各行各业文化人的个人代表和107个与文化工作单位有关的274人参加。那次大会上没有用“知识分子”这个词,而是用“文化人…  相似文献   

2.
朱安平 《百年潮》2011,(9):37-41
巍巍宝塔,滚滚延河,延安这座庄严雄伟的古城,曾令多少追求光明的进步人士向往不已,曾令多少进步青年不远万里争相投奔。1940年,国统区《塞上风云》摄影队利用远赴塞外拍摄外景的机会,突破重重困难取道延安。他们在延安有哪些独特的见闻,延安带给他们怎样的心灵震撼呢?  相似文献   

3.
靳树鹏先生是《陋室漫笔》一书的作者,《陈独秀诗集》的编者之一。去年秋天,靳先生托友人将他的新著《陈独秀往事》的清样送给龚育之先生,请龚先生作序。龚先生回信,以对陈独秀没有深入研究为由表示辞谢,但对清样排印上的误漏提出了十数处校正,对文稿的编选提出了若干条建议,还同靳先生探讨了几个问题。靳先生表示感谢,并要求将这封信即作为《陈独秀往事》的一篇代序。盛情难却,龚先生遂对这封回信又作了补充和修改。下面发表的是改定的此信。信中几处附注,是靳先生加的。  相似文献   

4.
《百年潮》1998,(5)
一、胡绳、许立群来信《百年潮》编辑部:《百年潮》今年第三期龚育之同志写的《〈二月提纲〉和东湖之行》一文中,写到“东湖之行:向毛主席汇报”时有下列一段话:对于吴晗,毛主席还问彭真,吴晗能不能算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呀?彭真说,那他总是站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罢了官的人一边,不是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边,可以说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陈独秀的一封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面刊出的是陈独秀的一封信。原信无上款,受信人姓名不详,似为北京大学某一新派教员;信末未署年月日,根据内容推断,约写于一九一九年春间。一九一七年一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了“思想  相似文献   

6.
庄月江 《古今谈》2004,(1):39-41
今年是农历甲申年,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甲申三百年祭》写于1944年,是为了纪念1644年明朝的灭亡而撰写的。从1644年到1944年,正好三百年,甲申第五个周期,故日《甲申三百年祭》。  相似文献   

7.
自本世纪50年代唐人所著《金陵春梦》一书问世之后,关于蒋介石名叫“郑三发子”系“河南许昌人”之说,很快风靡海内外。《金》书虽系小说,但书中所写的“郑大发子”(即郑发)是确有其人其事的。据郑发本人所言:因清光绪年间许昌遭灾,父亲饿死,家中没法生活,母亲...  相似文献   

8.
1942年,是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流年不利的一年。 这一年,在极短的时间里,《中央日报》发生两起风波,都因抢发新闻出了差错。 风波所及产生领导层的大换班,从社长到总编以及编辑部主任、采访部主任,撤职的撤职,辞职的辞职,众多人员纷纷落马。 起因于发布废除中美 不平等条约的消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人民愤起抗日。抗日战争进行的最初三个年头,作为世界强国之一的美国,对日本侵略者采取姑息怂恿态度,甚至将战争必需的物资卖给日本。直到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9.
10.
1940—1941年两次印度支那危机与英美远东关系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0—1941年两次印度支那危机与英美远东关系的转变曹大友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英美两国在对付日本侵略扩张的问题上基本上是各行其是。英国竭力遵循对日妥协的方针,以保证其远东殖民地的继续存在;美国则执行一种“非纵容不抵抗”政策,防止日本过...  相似文献   

11.
家骏兄: 八月三十日来信收到。一年来,我都在北京,对你们的帮助太少了,想起来实在不安。过去我在北大讲清史专题,凡选习的同时要学满文,是为了懂满文对学清史有很大帮助,入关以后还长期在汉文中加上满洲名词,只靠注解(而且很少)不能明白,懂满文就清楚多了。我因为不懂满文,所以有些问题搞不清。这一点,我四十岁以前不晓得,四十岁晓得了又无师无书,到了五十岁时各种条件都具备了自己又没有努力,至今后悔。  相似文献   

12.
原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是国际上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在长达70年的政治生涯中,为中国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事业。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抗战期间,延安《解放日报》根据党中央部署,在干部群众中重点宣传精兵简政政策的重要性、实施步骤和可喜成效,并廓清错误思想和认识,取得了巨大成功。党制定的一系列关于精兵简政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得到了广泛、深入宣传,有力地保证了根据地精兵简政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纸质文物的保存状况、原料成分、制作工艺及病害原因,特对1940年桂林版《救亡日报》进行科学的分析检测及保护修复。采用Nicolet 870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纸张纤维的官能团结构,采用XWY-Ⅵ型纤维测量仪对纸张纤维进行观察,以鉴定其纤维的种类形态;采用VHX-1000E视频显微镜及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JSM-6700F型)对纸张样品的加工工艺及老化程度和污染物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加填或施胶处理。在此基础上,在修复中采用传统的装裱技术和丝网加固技术相结合,对此件文物进行保护性修复。修复后的文物解决了缺失部分的配补,皱褶部位得以平整舒展,病害得以清除,纸张的强度得以增强,恢复了文物的原貌,从而提高了文物的整体性、观赏性,为展出、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史料。  相似文献   

15.
史瑞龙 《陕西史志》2003,(3):59-60,62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共根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了国共双方、延安与西安应当互相通邮的建议,但遭到国民党政府中反共顽固派的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军队中的有识之士、负责晋陕地区军邮的中华邮政第三军邮视察段少将、军邮总视察林卓午,不顾个人安危,为延安与西安的通邮,做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著名考古学家、中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原主编俞伟超先生于2003年12月5日因病逝世。为了纪念俞先生,本刊特发表《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一封信》和《一座用生命和智慧熔铸的学术丰碑》、《读<盘龙城>思恩师》一组文章,追思俞先生对中国考古学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在学习新版《中国共产党历史》读到"全民大炼钢铁运动"这一节时,我不禁想起曾任冶金工业部部长的王鹤寿同志在1993年写给我的信中曾经谈到这一问题。王老自1956年起担任冶金工业部部长,组织编制了钢铁工业建设规划,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我觉得此信很有史料价值,特抄录如下,以供读者参考。应民同志:  相似文献   

18.
关于李汉俊答董必武的一封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二○年一月,《建设》杂志第一卷第六号上发表了李人杰答朋友的一封数万言的信。信的内容十分丰富,中心议题是如何分析中国社会和怎样改造中国。编辑部将信冠以《改造要全部改造》的标题,并发表编者按语:“这篇本来是李君答朋友的  相似文献   

19.
舒芜 《炎黄春秋》2000,(8):79-80
顷见贵刊2000年第6期上所载吴江先生《从胡适说到周作人》一文,对我殷殷见教,非常感谢,至请代达。但所教也有几点未能透彻领会,还想再请教一二。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这是中国人所熟知的。但它曾经先后是晋冀鲁豫中央局、华北地区的地方性的报纸,并且两次都创刊于河北,这就鲜为人知了。 (一)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 1946年4月,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准备出版张机关报,拟报名为“晋冀鲁豫日报”或“太行日报”。当时的晋冀鲁豫边区,包括太行、冀鲁豫、冀南和太岳四个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副收记薄一波去请毛泽茫席题写报头,毛泽东说:“为什么你们不叫“人民日报”?他认为报名不一定都以地区为名,于是,提笔书写了”人民日报”的报头。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19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