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媛 《沧桑》2013,(2):81-84
能源文化在中国不是一个已有而成熟的概念,文化偏重于精神层面的意识,而能源偏重于物质层面的基础,将两者结合起来的能源文化,应该就是建立一种意识:实现能源在推进国家发展中的可持续性;在能源使用过程中,怎样实现能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可持续转型;树立文化的意识形态,让能源在推进国家、区域、城市中的作用持续而凸显出来。现代化理论指出在现代化的后期,文化和生态的因素就会上升,而传统文化一直就有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发展观,那么能源文化战略发展的实质应该就是从这两个角度出发遵循现代化发展的规律,重视文化和生态在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融合、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简析中日能源联合议价的成本收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三的大能源消费国,中国和日本在分散竞争的条件下承受了过多的进口成本。本文在分析能源商品的价格决定因素基础上,探讨中日两国进行能源联合议价的成本与收益。认为这种努力可以在消除能源的亚洲溢价、减少能源竞争成本、促进亚洲能源期货市场发展、增强区域经济联系等方面获得显著收益。同时,联合议价的经济成本比较小,国家安全成本和政治成本则在两国之间存在不对称性,并且难以量化。  相似文献   

3.
《环球人物》2012,(27):3
为了确保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列车平稳前行,国有石油企业不断走向海外,与国际化石油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能源合作,传递友谊,实现共赢。作为在华40年的国际能源企业,BP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建设。在以往的10多年间,BP与中国合作伙伴并肩开拓的身影出现在伊拉克、安哥拉、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家,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共同拥抱世界,以崭新的合作姿态共同接通获取海外油气资源的新通道,既提升了中国的能源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
《环球人物》2013,(32):3
为了确保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列车平稳前行,国有石油企业不断走向海外,与国际化石油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能源合作,传递友谊,实现共赢。作为在华40年的国际能源企业,BP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建设。在以往的10多年间,BP与中国合作伙伴并肩开拓的身影出现在伊拉克、安哥拉、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家,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共同拥抱世界,以崭新的合作姿态共同  相似文献   

5.
王茂林 《世界》2004,(7):7-9
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世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信用问题如此关注。诚信已经成为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建设一个以追求诚信为崇高的价值观、以充分信用为基本保障的世界经济秩序成为人类的共同目标。我们必须从世界的经济发展,从全球信誉时代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信用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6.
泥炭作为能源在近代荷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直为国内世界史学界所忽视。随着能源问题的突出和对早期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度探讨,近些年来,西方学界在该问题上投入了更多的学术关注。今天,我们对近代荷兰经济发展依赖的能源类别、能源利用状况及地区分布、经济兴衰与能源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能源与近代荷兰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近代荷兰经济发展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环球人物》2013,(21):10
新兴经济体经历了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引领了全球经济繁荣。但好景不常在,如今,它们的发展开始急剧减速。中国今年能实现7.5%的增长目标就是万幸,印度的增速为5%,巴西和俄罗斯在2.5%徘徊。虽然这样的速度比发达国家快,但与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巅峰时期的表现相去甚远。不过,新兴经济体发展放缓并不意味着世界经济萧条,而只  相似文献   

8.
论文分析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侨商与外商在华投资格局的大变动情况、侨资强势成长的原因以及中国经济转型下的侨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走向新格局的现状和特点。认为海外华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近八年来强势增长,亚洲华商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比重逐年稳定上升;欧美日韩企业对华投资的比重则在下降。海外华商平均投资额也大幅度增加,超过欧美日韩企业的水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受世界经济大环境特别是全球FDI趋势的影响,也与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密切相关,还与海外华商的投资与经营特点相关。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日益本土化的趋势使侨资企业全面融入中国经济脉动之中,一批华商品牌在中国本土成长起来。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了侨资传统产业的资本形成与技术升级,侨资科技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侨资企业优胜劣汰,呈现新的格局与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基层能源供应公司正面临新的发展趋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创建一个不断变化的能源市场,基层能源供应商必须与时俱进,提高认识,并加强能源营销管理.员工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并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能源商品化水平,使企业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中国能源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世界正在不断变"平’变"小"这使中国与世界渐融为一体。而与此同时,各种全球问题随之凸现,金融危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食品问题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不是我国旅游发展最好的省份,但旅游资源有独特的优势,在冬天有美丽的冰雪大世界,吸引了中外游客,对黑龙江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伦次主要从旅游经济发展概况、存在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研究,阐述了旅游经济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影响。201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在报告中特别提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黑龙江具有良好的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四季旅游产品形象,即春天活力世界、夏天清  相似文献   

12.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与欧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全球史的视角对中国和欧洲两千年来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对比探讨。本文注意到在前工业化时期欧洲历史表现出某种周期性循环的特征。地理大发现后,陆上和海上远程贸易帮助欧洲打破了经济发展的马尔萨斯式生态资源瓶颈。中国历史发展显现出以朝代为单位的短时段的周期性循环和跨越数个朝代的长时段的周期性历史变迁。明以来中国社会文化心态的“内卷化”,清中叶后的人口剧增,形成中国人文和经济地理环境的总体恶化态势,再加上中国未能及时大规模参与当时正形成的全球性生产与贸易体系的经济活动,终酿成19世纪末叶的贫弱落后状况。全球史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13.
辛力 《世界》2004,(3):14-15
2003年,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1%。2004年,仍将是中国经济备受全球瞩目的一个年头。这一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将不断深入,消费结构继续升级,消费需求将明显加速,投资需求依然强劲,出口增势趋缓,三大需求结构更加合理,物价涨幅可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计全年GDP增幅可达85%左右,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低,资源能源短缺等多重挑战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压力。因此,中国应抓住发展低碳经济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同时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5.
李慧 《攀登》2010,29(4):95-98
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在人类自然资源和能源日趋紧张的环境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文章就青海作为一个生态地位十分突出的省份,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丁苗苗 《旅游纵览》2014,(4):124+126
全球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推动着全球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而博彩业,这一项早已为人熟知的产业在推动着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各国博彩业竞相发展,在亚洲地区以新加坡赌场和澳门赌场最为代表性。本文将以亚洲博彩业发展作为视角,着重分析新加坡博彩业发展状况并与澳门博彩业发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中国博彩旅游的发展前景作出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17.
刊中人     
2007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美国,这是1930年代以来美国以外的国家第一次做到这点;中国还在2007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消费国;在全球各领域,从国际贸易、全球变暖到朝核问题,任何国际事务都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但经济和政治领域的进步能否持续,现在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后半期,德国经济迅速发展,使德国超过法国,赶上英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强国。这一事实,为世人所瞩目,成为许多学者重要的研究课题。本世纪以来,出现了许多著作和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许多学者正确地指出了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种种原因。 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关键在于研究方法的改进。上述著作和文章往往从德国经济发展这一整  相似文献   

19.
正在新能源安全观的指导下,中国能源外交取得了突出成就:在能源外交多元化方面卓有成效,中国在巩固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的同时,深化与拉美、俄罗斯以及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能源多元化格局成效显著;促进能源外交机制化,中国在全球能源合作领域的实践不断拓展,多边能源合作机制逐步完善;新能源国际合作逐步深化,中国不断加强双边和多边新能源国际合作,重视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开始,日本经济的发展采取“技术立国”的新战略。这是由当前日本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国际地位决定的。日本战后几十年来,大量引进了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加以改良和提高,并应用于发展新产品,使许多部门的出口产品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一位,质量上也居世界第一流,促进了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并在国际上成为“经济大国”。但从1973年石油冲击以后,能源成本不断提高,使过去支持日本经济迅速增长的化学、纤维、钢铁、造船、炼铝等工业走下坡路,其产品逐渐失去了竞争能力,占世界市场50%的汽车工业前景也并不乐观。只有电子、电脑、咨询、机器人等工业继续增长。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