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霞 《民俗研究》2006,(3):250-253
中国的民俗学在近十几年来似乎处于某种尴尬的状态。一方面,民俗学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恢复以来,其研究进展似乎走到了某种困境。这些年,民俗学的研究路径,在调查方面,仍主要是通过“采风”,按照已设定的民间口传文学各种体裁(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等)和民俗事象分类(包括生产民俗、生活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标准进行资料搜集;在研究旨归上,大多可归为单纯的事象记录、民俗事象类型比较研究、民间文学母题研究,以及由调查事象与文献结合的(往往是简单化了的)溯源研究等。这些调查和研究在不断丰富民俗学这一学科知识…  相似文献   

2.
民俗学是一门通过对历史传承的、积淀于民间的风俗、习惯、信仰与文艺等方面进行研究来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文化与现时生活关联的人文科学,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因此,对民俗事象的研究,不能只限于从一个角度单纯地研究民俗事象本身及其源起、传承与发展的过程,而应是把民俗事象根据它们所置身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民俗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风俗与习惯。志书为反映深层次化现象而记载民俗事象,以增添志书的社会性和使用价值。本从四个方面论述编纂民俗志应遵循的原则、记述方法,认为民俗志应该把握民俗事象的特征,褒抑分明,纵向记录传承和变化。横向反映风俗全貌。注意民俗的观念系统、行为系统、物质系统的分类,以达到“见善以思迁,见恶以为耻”之“教化”目的。  相似文献   

4.
金陵 《黑龙江史志》2013,(17):35-36
蛋生殖崇拜意识不仅在古书中广有记载,在各种民俗事象中也有浓郁的体现。蛋生殖崇拜对道教哲学、民族精神、审美心理都产生了不同寻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叶舟 《民俗研究》2011,(1):242-254
传统社会中的节日民俗活动有着丰富的事象,同时也呈现出复杂的多重内涵。本文便以明清时期常州端午节盛行的云溪竞渡为例,研究传统社会中节日民俗的多重内涵,来探讨节日民俗所体现的大众文化与精英世界之间的冲突和互动。  相似文献   

6.
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在民俗的规训之中。民俗在志书中占有重要地位。二轮志书的民俗志重在断限内事象的记述;要适度引入个案,使事象具体化;要多用图像使事象形象化;要引用谣谚使事象记述生动可读;还应有语言民俗和民性的记述。  相似文献   

7.
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在民俗的规训之中。民俗在志书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二轮志书的民俗志重在断限内事象的记述;要适度引入个案,使事象具体化;要多用图像使事象形象化;要引用谣谚使事象记述生动可读;还应有语言民俗和民性的记述。  相似文献   

8.
孙宜志 《民俗研究》2000,(3):115-122
民俗词语是用来指称民俗仪式及其相关事象的词语。对民俗词语进行调查和研究,近期引起了学者的注意。笔者拟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以自己家乡安徽宿松方言中有关婚嫁和丧葬的民俗词语为例,谈谈个人对这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武琴  薛洁 《丝绸之路》2011,(8):58-61
人生仪礼是社会民俗事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维吾尔人生仪礼对维吾尔女性有着重要影响,所以,维吾尔女性与人生仪礼关系极为密切。本文从维吾尔女性在人生仪礼这一重要民俗事象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和人生仪礼对她们的深刻影响方面来阐释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密切关系,即维吾尔女性传承、发展着维吾尔人生仪礼民俗文化,维吾尔人生仪礼民俗文化也深刻影响、塑造了维吾尔女性。  相似文献   

10.
王永超 《民俗研究》2009,(1):123-144
《朴通事》是一部用日常口语写成、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课本,对话结构复杂,内容涉及宽博。凡衣饰、岁时、节令、宴饮、婚丧、经济、娱乐、竞技、诉讼、宗教、民间体育等民俗事象均有明确记载或侧面反映,都体现出元末北方官话区民俗的丰富而独特的情貌。  相似文献   

11.
田野作业的模式并非固定不变.即使在一个学者的治学生涯中,其模式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而选择的关键在于意图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的视角."以事象为中心"的田野作业,注重对特定民俗事象的历史、结构、一般性实践过程及其生存现状的考察.民族志式田野作业方法更注重民俗事象所生存的语境,特别是情境以及实践者的主位视角.对大众文化产业和信息技术影响下的神话主义进行田野研究时,民族志式田野作业依然是根本性方法.但由于研究对象具有流动性、虚拟性等新特点,这一方法的使用也显示出其特别之处,尤其在研究电子媒介时,更体现出网络民族志的特殊性.此外,"以事象为中心"的田野作业方法及其所体现的"文本中心观"依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相关研究促使中国神话学内部日益呈现出明晰的"朝向当下"的取向.  相似文献   

12.
《沧桑》2011,(5):133-133
朱忠磊在《广西地方志》2010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指出,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在民俗的规训之中。民俗在志书中占有重要地位。二轮志书的民俗志重在断限内事象的记述;要适度引入个案,使事象具体化;要多用图像使事象形象化;要引用谣谚使事象记述生动可读;还应有语言民俗和民性的记述。  相似文献   

13.
民俗阐释美学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中有大量对民俗事象的文化审美性阐释。阐释都有一个思路:即不是力图通过解释来重建民俗原貌,也不是在民俗事象所由产生的历史环境中去理解,而是把民俗事象看作一种开放性结构,从现实需要、生活美学理想、个人理论建构去理解、阐释它的历史美学意蕴。如孔子讲尸祭之俗:“祭祀之有尸也,宗庙之主也,示民有事也,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  相似文献   

14.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化事象(即事物和现象),是区别该民族与他民族、这个社会群体与那个社会群体的重要依据之一。”民俗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种类,我国学把一般的民俗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游艺民俗和信仰民俗四类。信仰民俗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某种观念、意识、主张的极度信服与尊重,并以此作为自己思维和行为的准则”的习俗,即对某种“事象”的崇拜习俗。民俗具有传承性,同时又有变异姓,信仰民俗也不例外。但无论其怎样变化,都会留下一些痕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考  相似文献   

15.
浅谈民俗文物的特征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是历史的产物 ,它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因而 ,民俗学被称之为“历史之学”。许多物质的、精神的文化事象 ,都总汇到民俗之中 ,所以研究历史不能不研究民俗。目前 ,在我国民俗学研究上 ,大体有两个途径 ,“一个是理论民俗学 ,一个是应用民俗学。理论民俗学侧重理论规律的研究和学科体系的建设。应用民俗学则方面较广 ,重在实际的应用 ,有实际的效益。”① 而作为一个民俗类型的博物馆 ,研究民俗不能不研究民俗文物 ,研究民俗文物离不开对民俗文物的调查、搜集、分类、研究、整理 ,所以侧重点要放在对物即民俗文物的研究上 ,以民俗文…  相似文献   

16.
张勃 《民俗研究》2001,(3):170-176
节日民俗是各类民俗事象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内容。虽然对于什么是节日,即节日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大家对节日是一种与常日不同的时段的看法还是一致的,并且不否认节日都有特定的民俗活动,这些民俗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是各种民俗事象的集中展现。正是由于节日习俗涉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社会交往和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万建中 《民俗研究》2012,(6):154-156
中国古代民俗文献浩如烟海,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整理与研究。在民俗学学科圈内,少有学者肯在这个方面下硬功夫。民俗文献研究是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民俗文献比较繁杂、零散,不如其他学科典籍文献相对单纯,且时间维度模糊,梳理起来难度相当大;二是民俗文献仅仅是民俗事象的载录,不是学问的书写,对其研究难以进入学界一贯所推崇的“考据”的学术境界,或者说研究者的学问和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显现。而张勃的《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专著则另辟蹊径,瞄准学科前沿,有效地摆脱了这种困境,为民俗文献学研究确立和实践了一种崭新的高度,大大提升了民俗文献研究的学术品位。  相似文献   

18.
以《民俗研究》刊发的论文为主要考察对象,可以探索新时期民间信仰研究的基本走向,总结民俗学在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以及在方法论上的突破。民俗学的研究传统是以民俗事象为中心,继而结合对于民俗事件的跟踪,运用民俗学者的切身感受和身体经验,探究在动态的事件过程中得以呈现的民俗多元主体与多面相生活文化之间的互构关系。民俗事件所对应的是民俗作为生活的存在形态,其研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事象即民俗文化的层面,经由民俗学者的理论抽象建构起社会/文化共同体(民)与知识体系(俗)之间的联系。研究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理应成为民俗学学科的追求方向与立足点。  相似文献   

19.
民俗词语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振兰 《民俗研究》2004,(3):133-139
民俗词语即负载民俗事象的词语,也包括了少部分兼表民俗事象的词语。前者如“春节”“端午节”“踏青”“踩生”“抓周”“赶庙会”“耍龙灯”“烧周年”等,后者如“红布”“红枣”“栗子”“桃枝”等。它们是民俗事象的语言符号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20.
刘亚虎 《满族研究》2015,(2):105-106
戴嘉艳老师的专著《生存智慧与文化选择——达斡尔族农业民俗及其生态文化特征研究》是一部关注农业民俗及其映射的生态文化方面的论著。作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选取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地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一个典型农耕村落为个案,以生态文化特征为视角,对达斡尔族农业民俗进行全面、整体的考察。既结合传统生活背景,深入分析和阐释农业民俗的文化本质与社会功能,又从文化变迁的角度,联系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对农业民俗的现代传承与价值提升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这无疑是在应用民俗学领域拓展视野和思路,并在实践层面进行的有益探索,体现了民俗学者的社会担当与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