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宋时期,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开始有了大规模的刻帖出现。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的北宋官方刻帖一是《淳化阁帖》,一是《大观帖》。北宋雕刻、造纸、制墨技术的巨大进步,为刻帖的兴盛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淳化阁帖》、《大观帖》的刊刻,正是得益于这一时期科技的巨大发展。《淳化阁帖》是历史上第一部大型官修刻帖,亦称《阁帖》、《淳化帖》。宋大观三年(1109年),宋徽宗赵佶命蔡京主其事,更定编次《阁帖》而重刻于太清楼下,史称《大观帖》。《大观帖》在《阁帖》每卷内容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了编次,纠正了一些错误,在雕刻工艺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到了南宋,官私刻帖规模越来越大,遍布全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北宋官方刻帖成为历史上保留魏晋六朝以及唐宋书迹最重要的资料宝库,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现藏于太原双塔寺文物保管所的《宝贤堂集古法帖》十二卷石刻,是明代晋庄王世子朱奇源于弘治二年(1489年),在太原集刻的全国著名丛帖之一。中经明清之交兵火摧残,清康熙问,戴梦熊补刻50余块.又经数度搬迁。其传世拓本的早晚、优劣既难审辨,又因其中大部分帖幅摹勒于宋拓《大观帖》,自成帖始,便有帖商利用此法帖伪装《大观帖》牟取暴利、清代以来,又有以戴补本冒充明拓的作伪拓本。因而有必要认真加以校勘。  相似文献   

3.
“宝贤堂集古法帖”底本溯源王鸿宾(太原市文管会)《宝贤堂集古法帖》与《绛帖》渊源关系密切 ̄①。但是要想全面了解《宝贤堂帖》的书法渊源及其艺术特点,更有必要对此法帖与《大观帖》的关系做一番探讨。明清以来,专家学者们不仅对此法帖的刻帖艺术褒贬不一,且对其...  相似文献   

4.
明代晋世子朱奇源集刻于太原的《宝贤堂集古法帖》(简称《宝贤堂帖》)与宋刻《绛帖》关系至为密切。从朱奇源《宝贤堂集古法帖序》可知,《宝贤堂帖》的书法渊源不是来自一家,而是博采《阁》、《绛》、《大观》诸帖之长,融为已有,《绛帖》是《宝贤堂帖》的祖本之一。清代以来,傅山先生在《补镌宝贤堂帖跋》中进一步提出主要钩摹于《绛帖》的论断。为了弄清这两套法帖的渊源关系,兹从四方面记述如下:一、关于《绛帖》。二、《宝贤堂帖》从《绛帖》中吸取了什么?三、《宝贤堂》石刻中的两块《绛帖》石刻。四、小结。 一、关于《绛帖》  相似文献   

5.
宋拓太清楼帖第七卷残帙 榷场初拓本 《大观帖》以杨荫北京卿所藏第六卷、经苏斋老人题识者为最烜赫,纸墨精古,神采映发,确是宣和内府所拓,今已归美洲人福开森矣。此外则有外舅张简庵侍郎所藏第七卷以及临川李氏榷场本二、四、五卷,皆海内有数之物。此《大观帖》六版亦第七卷  相似文献   

6.
《文献》2017,(3)
《珊瑚帖》诗、文、书、画合一,是北宋米芾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对于该帖书法与绘画的艺术特色与风格等方面的解析已多,然其创作年代,至今说法不一,主要有元祐三年(1088)以后和建中靖国元年(1101)两种意见。本文指出:《珊瑚帖》准确系年的关键在于对该帖题诗中"当日蒙恩预名表"一句的理解。"名表"实际上指代礼部郎官,"蒙恩预名表"即是蒙君主拔擢,得预礼部郎官之列的意思。《珊瑚帖》在刻石过程中"预名表"被妄改为"题名表",正是昧于官制之故。从米芾任礼部郎官这一线索,结合米芾晚期其他作品,可考知《珊瑚帖》的创作年代当在大观元年(1107)。  相似文献   

7.
<正>唐代白居易自編一部類書,被稱爲《白氏經史事類》,又名《六帖》1,後世稱爲《白氏六帖》;孔子後裔、宋代孔傳依《六帖》體例續撰《六帖新書》,初刊時題名《孔氏六帖》。南宋末季,時人將二書合併刊刻,名爲《唐宋白孔六帖》2,也簡稱《白孔六帖》。自此,世間通行合刊本《白孔六帖》,而單行本《白氏六帖》、特别是《孔氏六帖》則難以尋覓。有關《白氏六帖》、《孔氏六帖》、《白孔六帖》(以下分别簡稱《白帖》、《孔帖》、《白孔帖》)的編纂、傳承、體例、版本及其價值等,胡道静先生《中國古代類書》均有論述3,本文主要考察單行本《白帖》、《孔帖》以及校補《白孔帖》的幾個具體問題。  相似文献   

8.
《文物》1979,(2)
唐释怀索,字藏真,俗家姓钱,湖南长沙人,是中唐时期的优秀书法家,毕生致力于草书的学习和创作。流传下来的作品有《自叙帖》(图一、二)、《圣母帖》,《草书千字文》、《藏真帖》、《律公帖》、《论书帖》、《苦筍帖》、《食鱼帖》等十数种。最近在青岛发现的古摹本《食鱼帖》(图版陆,柒),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文物。  相似文献   

9.
《墨缘汇观》法书下卷,元·赵孟頫行书《德俊茂才帖》、《进之帖》、《次山总管帖》(图一)、《明远提举帖》、《子方帖》、《静心帖》等六札合装为一册。后从安岐家转归乾隆内府,又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淳化轩四,称为“赵孟頫尺牍六帖”;亦刻入《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二十一册。  相似文献   

10.
王元军 《收藏家》2004,(2):17-22
米芾曾称王羲之两件作品为“天下第一法书”,一是《兰亭序》,另一件是《王略帖》(又名《桓温破羌帖》)。米芾尤其推重《王略帖》,说:“吾阅书一世,老矣,信天下第一帖也。”并认为王羲之草书除《王略帖》之外,其他都是伪帖。可见老米对《王略帖》崇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墨妙轩法帖》内容、特点及相关问题。考证了《景福殿赋》、《苦笋帖》、《张好好诗》、《买田帖》等重要单帖为墨迹上石,并考析了这些帖的真伪、书写时间。  相似文献   

12.
明代户帖,又称户口勘合帖,有的史籍中或称之为官帖。早在60多年前,著名经济史学家梁方仲曾撰专文对明代户帖予以介绍和学术探讨(见《明代的户帖》,原载《人文科学学报》第二卷第1期,1943年6月。后收入《梁方仲经济史论文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他征引明清两代十几种历史文献对明代户帖的内容、明初统治者颁发户帖的目的,以及明代户帖制度废止的原因进行论述。在梁教授的这篇文章中,对《崇祯嘉兴县志》所载浙江嘉兴县零宿乡林荣一户帖(《崇祯嘉兴县志》卷9《食货志·户口》)、《嘉禾征献录》所载嘉兴县思贤乡杨寿六户帖(盛枫《嘉禾征献录》…  相似文献   

13.
《墨池堂选帖》为明代著名刻帖。该帖原石拓本流传甚少,翻刻杂乱,前人评说多有矛盾。本文通过对故宫藏明拓原石本及两种翻刻本的研究、对比,考证了是帖的镌刻卷数、成帖年月,论证了镌刻人章藻的父亲章简甫并未参与该帖的摹刻等问题。研究中还发现容庚先生《丛帖目》中所录郭尚先《芳坚馆题跋》中的一部《墨池堂选帖》系故宫所藏,特将该拓本的题跋重录于此,以补《丛帖目》所阙。  相似文献   

14.
一《澄清堂帖》是以王羲之书牍为基础的汇帖。自明末以来都认为是唐贺知章手摹,南唐后主李煜所刻,为《淳化阁帖》的祖本。《澄清堂帖》的名字,在宋人论法帖的著作里,如曾宏父《石刻铺叙》、曹士冕  相似文献   

15.
懋勤殿本《淳化阁帖》是故宫博物院所藏众多《淳化阁帖》中最为知名的一部。本文由《石渠宝笈》著录入手,结合实物特征,确认懋勤殿本《淳化阁帖》曾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又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相关史料,推断懋勤殿本《淳化阁帖》于雍正十二年(1734)入藏宫廷,并被重新装裱。此后于乾隆三年(1738)鉴定为宋代拓本,被列为上等。由此基本厘清了懋勤殿本《淳化阁帖》入藏清宫的经过。  相似文献   

16.
《宝贤堂集古法帖》的过去与现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贤堂集古法帖》是明代晋世子朱奇源奉其父晋庄王朱钟铉之命,于弘治二年 (1489年)在太原集刻的十二卷石刻丛帖。“宝贤堂”为朱钟弦堂名,以堂名为帖名,俗称《宝贤堂帖》。又因时隔二百多年后的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太原府知府李叔达 (字清钥)也刻了一套名叫《古宝贤堂帖》的四卷石刻丛帖,其规模、形制、选字等都与这套法帖不同。为区别起见,这套十二卷法帖又名《大宝贤堂帖》、《古宝贤堂帖》,四卷俗名《小宝贤堂帖》。本文所谈的是朱奇源集刻的《大宝贤堂帖》。 晋藩王自明太祖第三子朱(木冈)始封于太原,到世子奇源历时五代,都是崇尚文艺、收藏精富、游心翰墨的书家。朱奇源临仿古法书就“不下万余纸”,其父庄王好博古,喜法书,尝以《绛帖》岁久断脱,令世子奇源采旧所藏古今名人墨迹摹刻以传,号《宝贤堂集古法帖》。这套大型丛帖较北宋庆历、嘉祐(1041年——1063年)间,潘师旦刻于  相似文献   

17.
清代宫内所刻法帖与诗文不下百余种,但比较著名和有影响的,是其中的几部丛帖。如乾隆年间所刻的《三希堂法帖》、《墨妙轩帖》、《重刻淳化阁帖》和《兰亭八柱帖》,等等。由于这些法帖都是取内府收藏的珍贵拓本和名人墨迹编选摹刻的,刻成后  相似文献   

18.
章易 《福建史志》2005,(1):51-52
2003年9月24日至10月31日,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的书法国宝《淳化阁帖》最善本四卷特展在上海博物馆举行。同时展出的还有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图书馆珍藏的《阁帖》有关刻本、其他法帖佳本,以及后世书法家临摹《淳化阁帖》等作品。《淳化阁帖》是中国法书丛帖之祖,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汇帖,基本将宋以前书法名作一扫而尽。  相似文献   

19.
佘彦焱 《文博》2001,(2):50-56,65
《汝帖》十二卷,目录一卷,北宋王案辑并刻于大观三年(1109)。该帖收录历代各家法书,自苍颉《戊己帖》至五代郭忠恕《尧舜帖》止,计77家又作者不明法书23种。  相似文献   

20.
罗芸 《文物世界》2013,(1):55-57
现收藏于太原市双塔文物保管所碑廊的《宝贤堂集古法帖》是明代晋世子朱奇源于弘治二年(1489年)集刻的十二卷石刻丛帖。该帖是明代藩王府集刻的三大丛帖之一,也是《绛帖》既毁之后山西境内最大的丛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