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漕河因地为号,分为白漕、卫漕、闸漕、河漕、湖漕、江漕和浙漕共七段。江南运河即浙漕,起自京口闸,终于杭州北郭务,全长近七百里。明代国家财赋主要仰赖东南,每年有二百余万石粮通过运河北运。因此运河是明代经济的重要命脉, 常镇运河是江南运河的西北部分,是明代东南漕运的关键地段。“三吴之粟,必由常镇”,它可以说明常镇运河在明代漕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分析明代常镇运河的利用和整治,以恢复明代常镇运河通航的历史,从中了解运河利用中的得失,以指导我们现在的运河利用和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农业文明鼎盛时期的"运河时代",京杭大运河作为国家统一的保障线、经济交流的大动脉、文化融合的主纽带、沿岸城市的母亲河、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开放之河,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历史作用。它是内涵与外延最为丰富的线性的、活态的、依然在发展变化着的世界文化遗产。江苏省不仅是中国大运河的摇篮与最早生长点,而且一直是中国的第一运河大省、第一运河  相似文献   

3.
正一、运河的来历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水道,天然的水道不叫运河。"运河"是到了近代才有的比较规范的名称,古代的史志上不一定能找到"运河"的名称,因为它有不同的叫法,有的称渠,有的称沟,有的称渎,例如南京的破岗渎实际上就是运河。江南的运河比较发达。今天打开江南水乡那些大比例尺的地图,可以发现有些河道很规整,比如就是个直角或方块,其实这些河道在古代有一部分就是人工开挖的。由于江南地势低平,水源丰富,天然的水体很密集,在这里开挖运河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4.
王晓 《东南文化》2016,(6):20-26
遗产运河具有文化线路的典型特征,既囊括了种类繁多的遗产类型,同时具有整体价值大于各部分价值相加的特征。运河遗产在申遗的过程中尽管是以遗产点、段的方式申报,但是鉴于运河作为文化线路的遗产特征,其"统一体"和"整体价值大于部分之和"的遗产特征便不得不强调从"整体性"方面来认识其保护方法。后申遗时代,大运河(杭州段)遗产保护要以整体性保护思路为指向,在强调运河遗产历史层积"原真性"和历史地区环境"完整性"前提下,使遗产保护行为能应对当代变化,并实施"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5.
阿MAY 《风景名胜》2010,(10):94-97
拱宸桥西面,运河至小河路之间地带,俗称桥西。桥西的历史很久远,在古代是运河湿地的一部分,有农田竹林、鱼塘河港。后来有了拱宸桥,这里成了运河水路进入杭州的标志,很多的生意人、香客在这里靠岸。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分析运河沿线垄断性旅游资源、市场对运河旅游的感知和偏好程度、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改善情况,以及沿线地区对运河不断整治和古运河旅游项目开发的积极性等因素入手,阐明了大运河旅游开发和旅游线路开辟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也许你没有到过镇江,但无论如何总应该听说过"水漫金山寺"的神话传说;也许你没有记住镇江,但无论如何都应该品尝过这里盛产的香醋! 其实,你只要在中国地图上找到东西向的长江和南北向的大运河,这座坐标的原点就是镇江。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是这样描写镇江的: 吞天吐地是镇江的位置决定的,运河在它臂间浩荡,长江在它脚下雄浑,一个力重千钧的"镇" 字写出了它的壮夫本色。"地雄吴楚东南会,水接荆扬上下游"。这里襟带江海,提挈吴越,永远总是艨艟连翩的浩大景观……滔滔不息的长江与绵绵不绝的运河在这里交汇, 孕育着3000多年的悠久文明。  相似文献   

8.
这次我和社里的同仁分头采访京杭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虽是走马看花,但运河两岸的美丽风光、名胜古迹、风俗民情真是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所到之处无论与当地的干部或群众谈心,他们几乎都说自己这里是大运河畔最重要的城市。北京、杭州自不必说,是大运河的起讫点,干百年来无数南东北往的船只都以它们为最终目的地。济宁的朋友说: "济宁就是中国运河之都,元、明、清三朝督理运河的最高机构在济宁,官员可达正一品啊!"淮安的朋友说: "只要想想为什么大运河国家博物院选址在淮安?再看看近来发现的漕运总督衙门遗址那种气派,一切都明白了。"扬州朋友说: "大运河最早是春秋末吴王夫  相似文献   

9.
运河山东     
一个北方运河之旅,大半落在了山东。多用临清金砖砌成的紫禁城倒是依然巍峨壮观,只是北京积水潭已经是车水马龙, 一点也看不出当年漕运终点码头的痕迹。自河北以上大运河的萧条衰败让人叹息。直到山东,大运河才有一点生气。运河通航最北也就到这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的山东自古文化发达,而大运河与微山湖共舞,从泰山脚下流过,徘徊于孔子故里,这条经济动脉与之交相辉映,齐鲁大地异彩纷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过了济宁,便是东昌。运河山东,别样精彩。  相似文献   

10.
正这里提及的"一条鱼",是指英国泰晤士河里的"最后一条"鲑鱼(Atlantic Salmon,Salmo salar)。为什么要关注、研究和讲述泰晤士河里的"最后一条"鲑鱼?简单来说,这与环境史的兴起、发展以及创新密切相关。一迄今,关于环境史的兴起和发展问题已有诸多论述,但对环境史如何创新的认识,则依然见仁见智,这里在历史研究的范畴内将它概括为五句话,即择自然为题,拜自然为师,量自然之力,以自然为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2010,(10):36-37
明朝永乐年间。在元朝的基础上,运河又得到了一番改进。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派平江伯陈碹疏浚江淮运河。又命工部尚书宋礼修治会通河(包括济州河在内),京杭大运河始畅通。清代继承明代遗制。继续疏浚和整治。  相似文献   

12.
戏水 运河苑     
大象 《旅游》2015,(3):22-27
在寒冷的冬天里,最惬意的事情就是泡在温泉里。在温泉里喝上一壶热茶,是健康、养生、休闲的不二之选。通州的运河苑温泉度假村是一个绝佳的所在。运河苑温泉度假村位于京东大运河源头潮白河公园中,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古运河悠久的历史,还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馈赠,让泉水驱除人身上的寒意。在这里,有无数的惊奇等待着我们。运河苑度假村御泉占地面积8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余平方米,外观宏大壮丽,内里古朴典雅,上下两  相似文献   

13.
烟雨瓜洲渡     
正瓜洲最早形成是在汉代,本为江中沙洲,由于泥沙淤积,状如瓜字,因此得名。历史上瓜洲曾是长江北岸一个重要的渡口。自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位于运河和长江交汇口的瓜洲就渐渐成为水陆交通的要冲和漕运商贸的集散地。"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宋代诗人秦观在这首《长相思》的词中,开篇便描写了瓜洲的繁华景象。在这片由长江泥沙淤积起来的沙洲上,曾有数不清的渡船依次横在岸边,沿街商铺林立,鳞次栉比,商贾在这里交易货物,行者从这里辗转远行。  相似文献   

14.
淮安作为运河之都,名人故里,旅游景点有五十多处。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淮安成为国际化旅游城市是众望所归。近几年,淮安对大运河、洪泽湖、淮河观光带的建设,淮安作为国际化旅游城市的硬件环境已经形成。但就其软件环境而言,还存在诸多问题。就旅游景点英文标识翻译来说,本文提出了除在借鉴陕西、广东、上海等地所制定的翻译标准外,淮安旅游景点译名还需体现出其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所有译名应坚持统一原则。更为重要的是译名要保留"异质"特色,起到促销和"诱导"功能,打造出淮安旅游景点品牌。  相似文献   

15.
当年在运河沿线城市联合申报"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的过程中,内部曾经就有过古邗沟和太伯渎谁是"运河第一锹土"所在地之争。文章从文字学与史学的角度,对古邗沟与太伯渎的"沟""渎"语义、泰伯渎名称的文献记载以及来源、泰伯奔吴时代的环境与生产力,进行分析推断,维持"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申报文本的相关表述。  相似文献   

16.
千年运河拥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孕育了水利文化、城镇文化、文学艺术、饮食文化、商业文化等多元文化形式,具有弥足珍贵的意义和价值.大运河承载动态性文化元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管理探析从其多元文化形式着眼,改革创新,践行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以"文化强国"时代命题为政策依托,打造以文化文本、公园为纲、民生为要的千年运河文...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着的杭州市区河道综保工程,将要在今年10月1日开通西溪—余杭—运河、运河—上塘河、运河—胜利河—钱塘江三条水上旅游线,设立"水上巴士"和游船。这无疑是运河"申遗"杭州模式最大的一个亮点。但也有人认为,此举会加大运河保护的难度。如何细细考量杭州运河游的优劣,如何使运河"申遗"与旅游"双赢",究其本质,还是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保护的老话题。  相似文献   

18.
洪文宇 《风景名胜》2013,(10):118-121
位于杭州市中心的武林门客运码头,曾经目送一批批的夜航船客北上苏、锡。时过境迁,长途客运已经停歇,但运河悠游方兴未艾。从这里出发,我们可以在漕舫上慢慢领略湖墅的繁华,塘栖的风情。我们既航行在漫漫运河之上,也穿行于运河的过去和现在。  相似文献   

19.
桂柳运河因连接桂林和柳州而得名,但它还有许多别名:相思埭运河、临桂运河、临桂陡河、南陡河、南渠、西渠等。当地人俗称"古桂柳运河"或"古柳运河"。桂柳运河这么多别称是怎样得来的?下面不妨让我们一一来探究这些名称的缘由。  相似文献   

20.
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正在如火如荼推进,苏州段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在宝带桥附近出生、喝运河水长大、长期和大运河打交道的苏州人,我见证了40多年来大运河苏州段的发展变化,并参与了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建设的报道和文化挖掘工作。见识运河1972年我生于苏州葑门外小集镇郭巷。这里离葑门直线距离只有6公里,相传系苏州外城(郭)所在地,因此得名"郭巷"。集镇一带是典型的江南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