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伦春人在日常生产劳动、宗教信仰、教育和培养下一代、对社会生活和动物的模仿、民族间文化的传播、日常交往和娱乐的过程中孕育出富有魅力的鄂伦春族传统体育文化。针对鄂伦春族传统体育文化渊源的研究,对于推动鄂伦春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弘扬优秀民族体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鄂伦春族世代生活在黑龙江沿岸,伴随民族的发展逐渐形成独特的鄂伦春族游戏。鄂伦春族游戏可分为冰雪游戏、体能游戏、跳跃游戏、绳类游戏以及生活游戏等种类。通过各项游戏的训练,鄂伦春人增强了民族体质,锻炼了狩猎能力,被纳入八旗后又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3.
鄂伦春族的历史地域分布及生存方式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伦春族是1953年才结束原始游猎生活的少数民族。今天的鄂伦春族是由东北的一些古老民族经分化融合形成的。历史上鄂伦春人分布在外兴安岭(斯塔诺夫山脉)至黑龙江各支流的广大地域。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取得完全依赖所处的地理环境。处于封闭的环境中,社会发展极为缓慢。对于这个民族,人地关系的这段历史基本上由地理环境起决定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黄南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总面积为1.8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占96%,全州共辖同仁、尖扎、泽库、河南四县和李家峡工委,总人口为18.3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89%。解放前,黄南地区教育事业极为落后,仅在少数汉族和回族居住区有8所小学,共有学生530名,教师31人,而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因没有学校也就失去了学习文化的权利。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全州民族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1953年,黄南自治州人民政府成立后,全州民族教育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并积极兴办民族学…  相似文献   

5.
陈经畬一生经历了清朝、民国,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度过了最后的18年。他一生奋斗,为兴办工商事业历尽艰辛。发展规模虽不算大,但从为谋生计到萌发民族思想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宣  相似文献   

6.
陈经畲一生经历了清朝、民国,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度过了最后的18年。他一生奋斗,为兴办工商事业历尽艰辛。发展规模虽不算大,但从为谋生计到萌发民族思想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7.
鄂伦春族生活在大、小兴安岭一带,信奉萨满教。伴随现代化进程,萨满教信仰虽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仍能通过其丰富的民间文学作品看到萨满文化的遗留。鄂伦春族"摩苏昆"中,无论是"莫日根"降妖伏魔的故事,还是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又或者普通的生活故事歌,大都带有萨满文化的印记。这种信仰深深扎根于鄂伦春人心中,最终沉淀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烈勤泰     
烈勤泰鄂伦春库玛尔浅古拉依尔(汉译关姓)氏族人,清光绪初年的鄂伦春骁骑校。他首倡维持鄂伦春,创设兴安城,废除谙达制度。鄂伦春族被清朝统治以后,即被谙达分管。“鄂伦春有布特哈官五员分治,三岁一易,号曰谙达。谙达岁以征貂至其境,其人先期毕来,奉命惟谨”。谙达不仅在政治上统治鄂伦春人,而且鄂伦春族的经济也一手垄断,给鄂伦春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烈勤泰挺身而  相似文献   

9.
王根贤 《神州》2011,(2X):13-13,19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定居前长年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深处从事迁徙的游猎生产,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刻绘在桦皮上的图案设计就成了他们表达生活情趣和精神诉求的重要形式,这些图案源于自然、源于生活,体现了鄂伦春人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以“鄂伦春民族桦皮工艺的图案设计”为课题,从图案的题材分类、构成形式、造型特点、象征内涵、象征内涵等几方面对鄂伦春桦皮工艺的图案进行分析,探讨鄂伦春族桦皮工艺图案中的审美情趣,能为现代设计提供大量的设计元素,而且对鄂伦春民俗文化的研究和现代设计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珊 《满族研究》2022,(3):106-110
东北三少民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文学史在文学史观、研究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有高度的一致性,充分反映了三少民族文学互相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过程。文学史问题的论述其核心要义是以“文学性”为基准,追求开放而多元的文学史观,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三部民族文学史更重视物质文化发展对文学的影响,相对于以往以朝代断代、将文学史与政治史重合,则更强调文学、文化的历史发展自主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和所居住地都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对少数民族人口空间结构的了解,有助于更好的施行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团结稳定发展。文章以鄂伦春族为例,在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基础上,从人口要素结构和地域结构两个方面来探讨鄂伦春族的人口空间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民族教育,在中国,特指对汉族以外民族实施的教育。清代以前,无民族教育这一名称,但实际上存在有民族教育。民国时期,民族教育先后有蒙藏教育和边疆教育,在贵州则有苗民教育。民国18年(1929年),教育部设蒙藏教育司,为我国专设民族教育机构之始。民国24年(1935年),贵州省教育厅成立特种教育委员会,是我省专设的第一个民族教育机构。民族教育的名称,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才出现的。贵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30%。明清两代,少数民族所占比例更大。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边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在武力征服的同时,也比较注意“文治”,通过在少数民族地区举办教育事业,用儒家学说实施“教化”。可以  相似文献   

13.
苏联学者论通古斯满语民族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古斯一名是苏境鄂温克人(又译“埃文基人”)三十年代以前的旧称,我境鄂温克人一直到解放初期还沿用这一名称。西方和日本的一些学者则把操通古斯满语的所有民族泛称为通古斯人。目前,苏境的通古斯满语民族主要有:埃文基人、埃文尼人、涅吉达耳人、那乃人、乌耳奇人、奥罗克人、鄂伦春人、奥罗奇人和乌德盖人;居住在我国境内的通古斯满语民族有:满族、锡伯族、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据《苏联大百科全书》(莫斯科,一九七  相似文献   

14.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他为我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平民教育思想更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今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方向,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对我国如何改进和发展民族教育有重要启示意义,深入学习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有助于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快速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巨大的影响,也为近代博物馆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首先,城乡普遍兴办学校,开展新式教育.据民国元年度(1912年8月至1913年7月)的统计,全国大专院校(公立、私立)115所(其中专科学校111所),学生40114人;中学500所,学生59971人;小学(包括幼稚园)86318所,学生2793475人.而清宣统元年(1909年)的学生总数还不及民元时小学校的  相似文献   

16.
秋浦在《鄂伦春社会的发展》一书日文版序言中指出:“阿伊努人和我国东北的各族人民其中包括鄂伦春人早就有过接触,并且也早就为我国人民所熟悉。历史上阿伊努人与包括鄂伦春人在内的我国东北各族人民的交往,应该看作只是整个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友好交往的一个片断。”细检我国历史文献有关阿伊努人先世和虾夷人、倭人等民族的历史资料,发现阿伊努人同我国一些民族的先世存在过同流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民国年间,太原县(今晋源区和小店区)有四所著名的小学,即太原县高等小学校、太原县第二区高等小学校、太原县第三区高等小学校、太原县第四区高等小学校。当时,这四所小学是太原县的高等学府,优秀校长倍出,著名教师云集,勤奋学子齐聚,办学理念先进,教育质量较高,从1920年至1937年,短短十几年时间,培养了好多人才,为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太原县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之笔。  相似文献   

18.
赵民 《满族研究》2005,(4):19-24
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而且还是关系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问题。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看作。是一个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大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于明士 《旅游纵览》2013,(3):298-299
鄂伦春民族文化是内蒙古北疆三少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鄂伦春族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实地田野调查和统计,获取可靠资料,并针对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深受列强侵略,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思潮也随之兴起。清末状元张謇实干兴业,兴办了一批实业和教育事业,极大地推动了南通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