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公元1634年,信奉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西藏统治势力藏巴汗联合占据青海的蒙古喀尔喀部和康区的白利土司,计划消灭藏传佛教格鲁派。这时格鲁派由享有崇高威望的扎什伦布寺法台洛桑却吉坚赞和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等人商定,秘密派人到新疆,请蒙古所属的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出面到西藏保护格鲁派。固始汗所属和硕特部信仰格鲁派,接到消息后马上策划行动。1637年,固始汗消灭青海的蒙古喀尔喀部  相似文献   

2.
青海至北京“五千零七十里,东及北界甘肃,西界西藏,南界四川,袤延二千余里。”明末清初,黄教经青藏高原北部传入青海,而播于蒙古新疆,及塞北草原至云贵高原边缘,故青海遂成黄教传通,回馈宗教必经地域,且自顾实汗护教成功,青海成为顾实汗护教的屏辅,战略价值遂显现;就中国边政而言,青海处于河西走廊之南,青海治乱,影响清朝通往西藏、新疆之遥控力,故青海有其特殊战略地理价值。清廷不是不知,然受限于时代态势,无法加强对青海的控制,只能采取相互依赖之关系。虽历皇太极、福临、玄烨祖孙三代,几经转折,也无法突破相互依赖之关系,迨罗卜藏丹津事件爆发,清廷始能因应时势有所突破,使青海完全纳入清廷直接管辖中。本文拟据清代档案、文献、及前人研究之成果,对青海归附清朝的历史渊源,及其历朝周折之形势,与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及清廷接纳年羹尧等对付之策而平定此件,并作跟进颁布善后事宜、禁约事宜,使青海主权自后全操清廷之经过试作粗浅分析说明,以总结青海归附清朝历史之概。谬误之处,尚祈前辈时彦多予指正。  相似文献   

3.
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 1720年10月,清军驱逐准噶尔部出西藏后,在平逆将军延信的主持下,着手进行西藏政权的体制改革。清朝决定排除蒙古诸部长期对西藏的影响,转而启用西藏地方上层人物执政,通过他们推行中央对西藏的施政方针。1721年2月,清朝把平准(噶尔)战争中立有战功的藏族官员康济鼐、阿尔布巴封为贝子,拉藏汗统治时期曾任孜本的隆布鼐封为辅国公,授命他们三人为噶伦,共同掌管西藏事务。到了1723年,清朝又把康济鼐的主要助手  相似文献   

4.
唐晓军 《丝绸之路》2014,(12):39-45
拉卜楞寺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由活跃于青藏及河湟地区的蒙古贵族支持下创建的。15世纪以来,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直接统治了青海及河湟地区,分封诸王,划分领地,支持格鲁派的发展。当时,因藏传佛教部派之间、蒙古各部落之间及蒙古诸王与清政府之间的斗争非常残酷,黄河南前首旗亲王察罕丹津为了自身的发展,积极寻求西藏高僧创建了拉卜楞寺。在历代亲王的坚定支持下,拉卜楞寺逐渐发展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安多藏区佛教信仰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正1705年藏历7月,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后裔拉藏汗杀害了第巴·桑杰加措,1706年以"真假转世"之由,仓央嘉措在前往京城途中,于1707年初在青海病逝。仓央嘉措膳食官洛追旺久所著《火阳狗年跟随至尊第六世达赖喇嘛洛桑仁钦·仓央嘉措骑队从拉鲁噶彩出发到贡嘎诺尔圆寂,由湖岸、汉西宁等到拉萨的纪要》(简称《纪要》),详细记  相似文献   

6.
《攀登》2014,(1)
罗卜藏丹津事件善后事宜的实施,不仅使清廷对于青海地区的治理模式与方略产生了较大转变,也使青海湟水流域汉族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产生了较大变迁,为其逐渐演化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传统社会奠定了基础,并促成了清后期湟水流域汉族社会的复兴。  相似文献   

7.
石德生 《攀登》2014,(1):116-121
罗卜藏丹津事件善后事宜的实施,不仅使清廷对于青海地区的治理模式与方略产生了较大转变,也使青海湟水流域汉族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产生了较大变迁,为其逐渐演化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传统社会奠定了基础,并促成了清后期湟水流域汉族社会的复兴.  相似文献   

8.
活佛转世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仪轨申新泰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三期上发表了题为《从历史定制和宗教仪轨看达赖擅自宣布班禅转世灵童之非法和政治图谋》的文章。文章说,班禅这一名号,最初是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于公元N45年赠送给西藏扎什伦小舟寺卞罗桑...  相似文献   

9.
十七世纪三十年代蒙古和硕特部顾实汗入藏,是清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汉文史籍却鲜有记载,蒙、藏文文献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这一问题的珍贵史料。首先,关于顾实汗入藏的历史背景。通过蒙、藏文文献,我们可以看到:宗喀巴创建的格鲁派经过二百余年的发展,到十七世纪初叶时,影响所及,上至阿里三围,下及多康六岗。尤其是在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时将黄教传播到蒙古地区并与土默特蒙古势力组成比较稳定的福田—施主关系以来,形成了比较强大的格鲁派寺院集团势力。黄教势力的蒸蒸日上,必然会影响到其它教派属区封建势力的利益,从而引起…  相似文献   

10.
昌都地区古称“康”或“喀木”,以区别于卫、藏、阿里等地区。唐代为吐蕃王朝的一部分,元朝统一西藏后,在甘孜地区和昌都地区一带设立了朵甘思宣慰司都元帅府,明朝则在这一带设置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委任各地的部落酋长和大头人与寺庙的大喇嘛管理。明末,蒙古和硕特首领固始汗灭白利土司后,“喀木”地区归入其治下。固始汗去世后,清朝在这里封委了一些大活佛和土司各辖其地,受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的领导。清朝还在昌都设立粮站,委派粮台、游击等文武官员驻守,并从四川、云南派有制兵130名驻扎,传递谕旨奏折,保护昌都寺大活佛和粮…  相似文献   

11.
青海和硕特蒙古在清朝初期(崇、顺、康、雍年间)经历了由兴起、发展、衰落的历程,从其经济、部族关系、地方区域的变化全面体现了这一过程。这也是清朝中央集权在青海的强化表现。  相似文献   

12.
论康熙末年清军两次入藏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珍 《清史研究》2002,(4):94-103
康熙末年 ,清朝以逐准噶尔部出西藏为契机 ,先后两次派兵入藏。第一次是纯粹军事意义上的行动 ,结果将亡兵败。第二次入藏取胜归于争夺民心政治战的功绩 ,与康熙帝正确审视政治环境、内外政治因素 ,利用卫拉特蒙古内部矛盾 ,区分蒙、藏民族关系等政治策略选择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康熙帝充分利用青海蒙古的军事力量和在藏的政治影响力 ,以“恢复你祖道法”为承诺 ,册封郡王等手段 ,拢得民心 ,使其出兵助战。同时 ,以从政治上取得优势为着眼点 ,册封塔尔寺灵童 ,树立达赖喇嘛这面宗教旗帜 ,大力争得蒙藏民众的支持 ,最大限度的孤立、瓦解准噶尔部在藏势力 ,为顺利入藏的决定因素。值得注意的是 ,在充分利用青海蒙古的过程中 ,康熙帝对西藏问题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转变 ,直到最后的取而代之 ,实现对西藏的直接管理。  相似文献   

13.
青海,是三江之源,"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华夏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大美令人震撼。大美青海有着无与伦比的丰富内涵。其中的藏羊文化,是青海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目前所称的藏羊,已经排除了其近邻藏山羊(国外称"克什米尔"山羊),也完全排除了其更早期(大约600万年前)的远方亲系——藏羚羊。它的数量仅次于蒙古羊,是我国三大原始绵羊品种之  相似文献   

14.
"蒙藏委员会"为维护国家统一的功劳,当为后人铭记。西藏被纳入中国的版图是从元朝开始的。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喇嘛的尊号,是由明代朝廷封的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赠与藏传教高僧索南嘉措而创始的。从此,达赖喇嘛转世灵童确认后,均由中央政府正式册封。  相似文献   

15.
齐光 《清史研究》2013,(1):104-116
本文通过分析今阿拉善左旗档案馆所藏清朝时期阿拉善和硕特部扎萨克王爷颁发给旗内人员的蒙古文"噶舒克文书"内容及其上所记的封号、印章等,阐明该部扎萨克王爷的属众统治方式,同时揭示清朝时期阿拉善和硕特部社会行政的具体运作,以此探讨阿拉善和硕特部或蒙古诸部与清朝间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现藏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博物馆的《阿拉善全旗内三十六巴嘎及周围界牌之全图》是原阿拉善和硕特额鲁特旗王府所藏同名地图的复制本。该地图未注明绘制时间,但通过考察地图中注记的阿拉善旗36巴嘎、阿拉善地区寺庙、邻省地名、喀尔喀蒙古相关问题等,可以确定该地图的绘制时间当在1929年至1938年之间。解读地图内容、考订其绘制时间,是更好地利用该地图,发挥其史料价值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十三世达赖喇嘛受俄国布里亚特僧人阿旺多尔济耶夫煽动,在英军入侵西藏之际,出走喀尔喀蒙古。清廷前后派遣延祉、博迪苏赴喀尔喀蒙古规劝他早日返藏。十三世达赖喇嘛反复推延返藏归期,除涉及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政府的矛盾,英、俄等帝国主义势力也极力干涉,染指中国内政。为此各方在十三世达赖喇嘛返藏与驻锡问题上展开博弈。最终,十三世达赖喇嘛选择以西宁塔尔寺为落脚点,离开了喀尔喀蒙古。  相似文献   

18.
阿拉善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与宁夏、甘肃接壤,属荒漠化草原气候,干旱少雨,人口稀少,交通相对不便.在蒙古民族中,阿拉善旗蒙古族是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的一个分支,系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因其特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等因素,遂形成了一些与其它部落有着一定差异的衣着特征和习俗禁忌,而这些特征在妇女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且自成特色,本文就阿拉善旗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落妇女传统的衣着特征及习俗禁忌作一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白萍 《黑龙江史志》2013,(13):35-36
青海省是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历史上,青海先后出现过许多政权,自汉代以来,中原王朝就开始对青海实行管辖,之后的王朝虽也进行过管辖,但终因种种原管辖的有效性并因,这种未得到充分的体现,直到清代雍正年间罗卜藏丹津的叛乱,才彻底结束了青海地区动乱的局面,清朝统治者在认识到了青海的稳定与西藏和新疆的稳定息息相关时,在青海设置青海办事大臣,充分掌握了对青海地区行政的主动权,同时也加强了对青海地区的控制,使得青海对于中央王朝的向心力不断加强,这一系列举措,就为日后青海的建省奠定了基础,而青海的建省,也成为了近代中国行政区划上的一个重大变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元王朝是一个极重要的历史阶段,而西藏政教首领在元朝统一中国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西藏政教首领不仅主动响应阔端的召请归附蒙古汗政权,而且在结纳蒙古统治者过程中,使藏传佛教成为多元一体的元王朝的精神支柱;他们本身又在中央任职,成为中央政权在多民族国家统一施政的得力助手;协助中央治藏,在西藏建立中央领属下的新行政体制;以八思巴为首的政教领袖不仅协助忽必烈统一中国,还在缓和民族矛盾、创制新文字中做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