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文化遗产大国,为了能够更好地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准确认识和阐释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和遗产构成.通过对国外和国内的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对比我国文化遗产价值评估及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申遗)价值评估与阐释,结合大运河申遗研究,探索和完善了一种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评估与分析方法.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评估和遗产构成的确定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和核心的工作,本文介绍的分析评估方法可为文化遗产突出普遍价值评估和遗产构成分析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2.
杭州拥有三项不同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复杂的城市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让杭州必须整体考虑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OUV)的发挥和利用。文化生态理论将杭州的文化发展视为一个有机的生态场域,需要全面考虑三项世界文化遗产与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以及遗产地社区间的关联,主张构建一个从整体上关照三项世界遗产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环境,使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对伦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总结分析,杭州可以从整体统筹文化和遗产资源、在地方遗产保护法规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赋予不同类型世界文化遗产不同的价值定位、设计好城市景观线路等四个方面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2014,(15):11-15
2014年6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丝绸之路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超大型线性文化遗产。此次申报成功,表示大运河、丝绸之路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中国政府为保护这些珍贵遗产付出的艰苦努力,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际专业咨询机构的一致认可。至此,中国世界遗产的总数已达到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  相似文献   

4.
湖北现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3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以及1项中遗筹备项目。"十二五"以来,为促进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效与合理适度利用,发挥遗产的文化与社会价值,实现世界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湖北省在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建设、开展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完善遗产监测体系、进行保护与管理机制建设、实施文物保护工程、采用科技手段与多学科交流、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研究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逐步建立起以法制建设、保护规划、管理机制、保养维修、学术研究为保障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中国,任何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突出普遍价值"提炼过程,必将成为一次遗产价值的重塑——因为引入了国际视野.并促成了多学科的有效合作,任何一次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过程,都将是对遗产保护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因为采纳了国际标准,并形成了多部门、多层级的协同工作。因此,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定标准与保护理念进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正中国申报2015年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土司遗址"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今年九月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家现场评估工作顺利完成。为此,本期特别推出"土司遗址申遗专辑",全方位解读湖南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址、贵州海龙屯等三处土司遗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格,为什么是它们能成为中国遗留的众多土司遗址的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世界文化遗产所应具有的突出而普遍价值有明确的规定。《土司系列遗产潜在的突出普遍价值分析》在历史、考古、社会、民族学等相关学术领域对土司制度及土司遗址的研究基础上,以世界遗产理论体系中"系列遗产"的价值认知视  相似文献   

7.
侗族村寨是中国西南山地村落文化景观遗产的典型代表,需要人们以动态的过程和眼光看待这一人类与自然长期交融发展的过程产物。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策略采取联合式、捆绑式、扩展式的做法,在统一编制申遗文本时需要对遗产区内的文化遗产点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理念与标准从文化遗产学的角度进行价值认定和数量遴选,重点梳理遗产区内能够代表该遗产所具备突出的普遍价值,并能够体现该遗产真实性、完整性的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潜力的文化遗产点。侗族村寨的申报与保护工作应对遗产地的价值属性有清醒认知并制定有效的保护机制,推动文化遗产可持续计划公众的参与程度,最终实现世界文化遗产充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世界遗产现状及面临的威胁 世界遗产是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是了解我们居住地球的演化历史、认识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理解不同民族的习俗文化的"物证"。截至2012年7月,共有962项遗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745项,自然遗产188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29项,分布在157个国家。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城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成果形成的《中国工业遗产价值导则(试行)》,核心为工业遗产价值评估的12项指标。这12项指标均可与我国现有文物价值的体系进行对应性分析,继而构建工业遗产价值的三级框架,其中一级框架为对比分析、价值标准、真实性/完整性;对比分析的二级框架为稀缺性、代表性、脆弱性,价值标准的二级框架为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价值;三级框架对应价值标准的五个因子进一步阐述。在该框架下,12项工业遗产指标既突出了新型文化遗产的价值特性,也明确了文物价值框架的布局。而且呼应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需求,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村落文化景观是文化遗产的一个新类型,也是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在美国圣菲(Santare)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大会上,与会专家提出,将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景观纳入《世掳擀名录》。  相似文献   

11.
固原西南郊北朝、隋唐墓地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遗址,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突出的普遍价值,被列为中国与中亚五国政府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推荐申报点。  相似文献   

12.
《世界遗产》:会稽山古香榧群最核心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够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遗产》2012,(5):30-36
正自1985年中国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以来,公约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中国各级政府及各遗产地为践行公约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制定专项法律法规或保护管理规划,划定保护区和缓冲区,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遵守承诺,承担起保护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及其真实性、完整性不受破坏的责任和义务。中国现有43处世界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0处,稳居世界前列。从1987年中国第一次有了世界  相似文献   

14.
巫鸿 《山茶》2011,(11):70-75
顾名思义,“不可移动”的文物就是不应该、不允许从其原属地点搬动和转移的人类文化遗产,有关定义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有明确陈述。该公约将这种文化遗产归纳为三类:一是“古迹”,即“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的成分或构造物、铭文、窟洞以及景观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是一项极具人类文明与文化交流影响的文化线路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此于1988年发端、直接策划和推进这一跨越洲际的超大型文化线路的申报。"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是指丝绸之路东段由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独特性的遗址点串联而成,并具备突出普遍价值的一项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是丝绸之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经由丝路申遗这一具有国际性的文化遗产保护行为,我们将重新发现和认识民族先祖的杰出智慧;进而,可在世界语境中、即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史的体系中定位中华民族的特性与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明显陵,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虽经明末战乱,但主体建筑格局犹存,周围自然环境基本上保留着原有风貌和完整的风水形势,是现存明代帝陵中环境最为优美的一个。它以独特的环境风貌,精巧的布局构思,宏大的建筑规模、丰富的地下宝藏及其珍贵的历史价值,成为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帝王陵寝之一,是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遗产。明显陵在多年来的修缮保护中始终坚持"原真性"、"完整性"的原则实施保护措施,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与利用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科学深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有助于揭示遗产对象的真实面貌、历史细节、年代特征、独特内涵和演变过程,进而提炼出世界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以助力申遗行动,也有利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及其可持续发展。明孝陵这一案例说明了考古发掘对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及其保护管理的重要作用。在申遗成功后,考古发掘及遗产研究、遗产教育等工作仍需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18.
价值评估是我们认定文化遗产构成、开展保护工作的依据,全面、整体阐释遗产价值对遗产保护与地方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遗产具备突出的普遍价值,这种普遍价值的概念强调了国际与国家层级的价值,较少顾及当地与社区层级的价值,可能造成价值阐释的不完整,从而带来遗产保护与管理的问题。以清西陵世界文化遗产为例,陵寝机构在时代转变之中留存为守陵村庄,家族历史赋予守陵人后代独特的身份认同,村庄历史与当地民俗可以作为清西陵建造、管理历史与礼制文化内涵的生动解说。同时,遗产地居民在地方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当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遗产管理之中,重建他们与遗产的联系,从而赋予遗产地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公约》)通过,其初衷旨在创造一种国际机制,促进合作,鼓励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自愿性保护.世界遗产名录自1977年设立以来,不断迎来新成员,截至2014年,全球世界遗产数目已突破千项.  相似文献   

20.
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年度报告是我国履行世界遗产监测义务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内容和形式特点不仅继承了实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要求下的定期报告的目标和要求,同时也反映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需求,具有以保护突出普遍价值为核心、为定期报告提供信息支撑、是遗产地定期实施监测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模板、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提供重要数据来源、成为遗产地横向交流的重要工具等特点。随着世界遗产保护理念、视野的扩展和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需求的提升,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年度报告需在保持内容动态更新、深化数据成果向保护管理决策的转化、制定有针对性的行动计划等方面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