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易堂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 徒,国民党元老。孙中山先生曾赞扬说:“易堂焦君,秦中杰士也,为国事奔走有年,于民国创造颇有功焉。其为人也,端直温厚,不类近世子。”长期以来,世人知其甚少,概因焦当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多从事秘密活动。因此本文主要就焦易堂与孙中山先生的往来以及其早年的革命活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焦易堂与中央国医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的20~30年 代,有着数千年悠久历 史的中医药学,因受到统治当 局的歧视和压制,以及外来的 西医西药的冲击,而处于风雨 飘摇的境地。正当中医界处于 危难之际,一位在政界身居高 位而颇具远见的有识之士勇 敢地站了出来。他本人并非医 家,却竭尽自己的力量,为中 医界撑起了一块生存的空 间。他就是焦易堂先生。焦易 堂先生力主设立并亲自主持中央国医馆,为处于逆境中的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 今年是焦易堂先生诞辰120周年暨逝世50周年,作者谨以此文表达对焦先生的敬仰与缅怀。 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青年时代(1886年)曾在广州博济医院学医,部分孙中山传记称孙中山曾就读南华医学堂(或南华医学校)。南华医学堂确实存在,作者在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资料室及广东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也曾见过挂有南华医学堂招牌的建筑物照片。所以博济医院与南华医学堂的关系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4.
被孙中山誉为“秦中杰士”的辛亥革命老人焦易堂,在上世纪30年代任国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长、最高法院院长期间,恰值中医存废大辩论,他力挺中医,兴办国医馆,振兴中医中药,并主张中西医结合,甚至和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汪精卫反复较量,成为民国弘扬中医药、促成中西医结合第一人。  相似文献   

5.
1901年孙中山全家在檀香山合影中坐为孙中山的母亲杨氏。左四为孙眉,左五为孙中山。左六为孙中山的妻子卢慕贞;前排左为孙中山之子孙科。[编按]  相似文献   

6.
不信青春唤不回, 不容青史尽成灰; 低回海上成功宴, 万里江山酒一杯。 这是国民党元老、诗书大家于佑任的一首题照涛。说起来这幅照片是1912年(民元)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后,在上海爱俪舍园与其文臣武将及长期追随者的合影,34人分坐3排座位,其中前排右起为唐绍仪、陈其美、熊希龄、黄郛、于佑任、胡汉民、程德全、谭人凤、蔡元培、张謇、汪兆铭、曹亚伯、孙中山居中。于佑任生前常将此诗书与至亲好友,以表其长期萦绕心中的怀念  相似文献   

7.
近80年来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各种论著可谓灿若星河,硕果累累,惟有关孙中山先生照片研究的论著为数不多,屈指可数。其实照片是历史的记录,是无言的自传,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可以弥补文字资料的不足。孙中山先生一生奔走革命,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照片,对这些留影进行系统研究,也许是孙中山研究领域里可以有所作为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8.
正黄埔军校是孙中山为建立革命军队、培养军事骨干而建立的,是孙中山救国救民的希望所在。孙中山曾数次前往军校视察,并留下了珍贵影像。在这些影像当中,有一张照片究竟摄于何时一直存在争议。余齐昭认为此照是1924年11月3日孙中山视察黄埔军校时的合影;王耿雄则认为此照应是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开学典礼时的照片。两人各执己见,谁也无法说服对方。与之相对应的是,有一部分图录的编辑采用了余的看法,而另一部分图录的  相似文献   

9.
如果人们到了首都北京,去参观鲁迅博物馆,一张放大的鲁迅与爱罗先珂世界语同仁合影照片,就会映入观众的眼帘。照片的前排中央坐着一位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前排右起第四人),盲诗人右边坐的是鲁迅,他左边坐的就是张弹林(见封底)。我们从这张照片中清楚地可以看出,这位盲诗人爱罗先珂,对于他的门生张禅林,是多么的器重啊!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张摄于1924年的老照片。照片上31位青年英姿勃发,神采奕奕。前排有周恩来、聂荣臻、李富春,后排有邓小平。这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区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的合影,记录了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20世纪20年代远涉重洋,在欧洲寻求救国真理的一段历史。而生前珍藏着这张照片达半个世纪的,是照片中第二排左起第一人柳溥庆。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桑兵由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主办的"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8日至ZI日在广州中山大学永芳堂举行。这次会议既是中山大学70周年校庆的重要议程,也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张闻天等七人合影照的拍摄时间与人物进行了考证,说明该照片拍摄于1924年秋季,照片中的人物前排从左到右依次为田汉、张闻天、左舜生,后排从左二起依次为沈泽民、周伯棣、俞秀松。  相似文献   

13.
又到岁末了,各大电视台大张旗鼓地准备春节的节目,各个单位也热闹地联欢和聚会,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我的青少年时代。那时候虽然条件不比现在,但我们对编排节目展示自己热情很高。这是一张拍摄于1967年的照片,照片上,五个花季少女一脸灿烂的阳光。前排最左面的那个女孩子就是我。我满脸清纯,目光里充满了向往。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不仅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而且是著名的政治家,他的民主思想非常丰富。一陶行知从小家境清贫、自幼同情农民疾苦。他就读的崇一学堂和金陵大学都是教会学校,或多或少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教育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他深受辛亥革命影响,接受了孙中山民主主义革命思想。陶行知于1910年秋进入金陵大学时,辛亥革命浪潮已经兴起,他信仰孙中山的三民  相似文献   

15.
出生于浙江慈溪的吴锦堂,与陈嘉庚、聂云台一起被蔡元培等主持的中国职业教育社并称为"办学三贤"。吴锦堂不仅兴修水利,创办学校,还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与孙中山建立了很深的革命友谊,本文试通过孙中山与吴锦堂的交往过程,了解吴锦堂当时的思想,以及我们如何利用,促进中日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立法院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决定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立法院为五院之一。同年10月8日,国民党中央第173次常务委员会选任胡汉民为立法院院长,林森为副院长。10月20日,国民政府公布立法院组织法,中央政治会议决定立法委员人选标准,并任命焦易堂等49人为立法委员。同年12月5日,胡汉民、林森偕立法委员宣誓就职,立法院正式宣告成立。立法院是国民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有议决法律案、预算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以及国家其他重要事项的职权。立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1947年改由国民政府选任。立法院…  相似文献   

17.
父亲张玉辉是闽西籍的老红军,1997年去世。前些日子,老家福建龙岩地区党史部门来函征集历史资料,我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找出了一张父亲1946年在江苏省扬州邵伯镇和战友们的合影。这张老照片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已有些发黄,但图像依旧十分清晰。照片中的6人,都是当年人民解放军华中军区二分区四团的领导人。前排左为父亲张玉辉,当时是团政委,前排中为团长叶克守,前排右为团政治处副主任张谷良,后排左为团参谋长胡俊杰,后排中为团政治处主任宋之光,后排右为团副政委胡文杰。战争年代条件艰苦,物资匮乏,照相可不像今天这么随便,合影照相一般都是…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与澳门孙中山与澳门关系密切。1866年,孙中山在离澳门仅37公里的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户农民家庭呗抓落地,来到人间。少年时代,孙中山的父亲在澳门板樟堂街的一间鞋铺里当鞋匠并兼理裁缝,他因此而随母亲和兄长经常往返于香山与澳门之间。1878年,孙中山刚满13周岁,便第一次远离家乡,跟随母亲先来到澳门,然后从这里乘船前往檀香山,到“意奥兰尼学校”读书。走向大海天地宽。刚步出家门的少年孙中山在澳门平生第一次见到如此众多的“高鼻子”、“蓝眼睛”,第一次接触到西方文化,这使他心潮萌动,大开眼界,留下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19.
丙寅岁末,喜获友人王耿雄先生捎来的《孙中山史事详录(1911—1913》,捧读之余,再次为王先生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所感动。我与王先生初识是在八十年代初。当时,偶然拜读了他撰写的一篇为孙中山悼念列宁逝世照片辨误的文章。文虽不长,但他那种严谨、扎实而又细致的学风,使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后经晤谈,方知王先生的本职是搞印染工艺的美术设计师,搞孙中山研究不过是他的业余爱好。据悉,早在抗战时期,王先生出于对中山先生的无限崇敬,着手搜集孙中山的生平事迹照片。从此,不论是严寒酷暑,抑或刮风下雨,他从不中辍,将自己几乎所有的假日,都泡到了书肆、图书馆与阅览室之中,苦心孤诣地搜索有关孙中山的资料。经过多年积累,他抄录、复印或收集的孙中山图片、墨迹、文件等资料将近千件,俨然成为一位“孙中山通”。他曾向我谈及,海内外出版的有关孙中山的年谱  相似文献   

20.
我是贵刊的老读者,亲身感受颇深。下面我就详述贵刊一篇文章牵动家人心,激发海外亲人爱国情的感人故事:在2003年8月第116期,贵刊刊登了《孙中山和黄兴联名签发的委任状》一文及委任状原件复印照片,详述了民国元年三月十八日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和陆军总长黄兴联名签发的陆军部委任田应诏为第二十旅旅长的委任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