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民初桐城派学人在史学领域颇有作为和影响,尤其是中国史编撰方面。他们或编纂贯通古今的中国通史,或以史学家敏锐的意识记载亲身经历的民国史,或参修政府组织的官方正史。他们的中国史编撰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宣扬进化之史观,撰写历代兴衰之内容,注重史料之搜集和征引,追求真实之历史,书写雅洁之语言。清末民初桐城派的中国史编撰新旧杂糅,既能因时而变,又能坚守着传统史学的一些特点,真实地存在于那个时代的学术谱系之中,不应被忽视和遗漏。  相似文献   

2.
现已年逾古稀的我,一生中的洞房花烛之大喜,是在1962年国庆节中欢度的。在那个特殊年代,新婚大喜之节俭,是现在年轻人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3.
来信     
善变是大时代的宿命将善变作为评价梁启超的关键词,乍看起来,似乎有些吊诡。但其实,这位被黄遵宪视为是"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的近代思想家和革新者,之所以善变,全然是那个时代多数拥有浓烈家国情怀的读书人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提起敦煌,人们一定会联想起茫茫戈壁中那个美丽的月牙泉,还有那个秘境之地——莫高窟,或者是洞窟中让人浮想联翩的飞天,石龛中佛像静谧的禅悦,亦或九色鹿的传说。如今敦煌早已是世人向往的文化圣地,是诗与远方的网红打卡点。意外获得藏经洞文献1900年,王道士在清理洞窟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个藏经洞。之后,他偷偷地与英国人、法国人进行多次秘密交易,从此,藏经洞中数万件珍贵古代文献,被外国探险家们整箱整箱、堂而皇之地盗运出境。以致国学大师陈寅恪顿足捶胸道:"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相似文献   

5.
<正>现已年逾古稀的我,一生中的洞房花烛之大喜,是在1962年国庆节中欢度的。在那个特殊年代,新婚大喜之节俭,是现在年轻人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6.
去杭州拜访马云,你只需对出租在司机说一声“阿里巴巴”,不用解释,司机自然知道具体地址,二话不说就驱车带你前往那个著名的宝藏之地,仿佛你刚才念出的是一道咒语,就像我们都听过的那个芝麻开门的阿拉伯传奇。只不过,如今这成了中国式的传奇。  相似文献   

7.
张宇 《神州》2012,(1):106-107
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人,每次想起他或她的时候会觉得一点点心痛。但我们依然愿意把那个人留在心底。即使我们今天不知道他或她在哪里,在做什么,但至少知道,是那个人让我们了解什么是"初恋这件小事"。好久没有如此陶醉在这样一部简单的电影之中。安静下来发现,融合过去  相似文献   

8.
在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在那个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一条欢快的河流,从雪山之巅,蜿蜒着长长的怀想,穿过克拉玛依蓝天、白云、河流、园林。  相似文献   

9.
郑和奉朝廷之命七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其船队规模之大、航程之远,到达国家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在那个时代所达到的综合国力和中华海洋文化的发展水平,而且也象征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开拓与进取精神,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此而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10.
李国文在《大雅村言》之《吹的学问》一文中说:“春秋时期,赵国想起用大将廉颇,派了一个使者到魏国去看他。那个使者回来汇  相似文献   

11.
我们常说报效祖国,拿什么报效?既靠知识才干,也靠生命的光和热!由新华社编发的"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在各大报刊出,它是一份生动感人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材,是一座高入云天的革命历史丰碑,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怀着敬畏之心细读英雄谱,我看到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在那个黑云压城的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以坚定的信仰投身革命,以大无畏精神出生入死,以慷慨从容之浩然正气献身革命,谱写了一曲曲义薄云天的英雄壮歌,叫人感佩,令人崇敬。  相似文献   

12.
牧野之地,周武王一战立国,开创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宏图伟业。纵观牧野之战的前因后果,还是那个古老的道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到黄埔去!”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岁月如梭,但在南方这片土地上,对于黄埔军校的一切记忆犹新;我们游走在城里,才惊觉黄埔军校留下的踪迹竞如此之多。  相似文献   

14.
身为50后,我庆幸自己出生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虽然经历过许许多多或艰辛或磨难的日子,但它们都是我最宝贵的收藏,每一次回望,都会有很多感慨!  相似文献   

15.
与其追问美国媒体为什么老挑中国的毛病,我们不如问问自己:为什么美国媒体老要挑他们自己国内的毛病?来到国内,经常会被同仁和记者问一个相似的问题:美国怎么看待中国的这个或那个问题?美国的学术圈怎么看待这个或那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游心于美     
万物有灵,物周为器。方寸之上,常有动人之美。每一件古物,都沉淀着时间的力量,凝聚着匠人的巧思,诠释着时代的风尚,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灵性和气度。它们的美,足以傲视时光,睥睨岁月。《国语·周语》曰:"周之兴也,鸣于岐山。"凤鸟对于周人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妖娆多姿的凤鸟纹点缀在坚硬冰冷的青铜器上,从造型到纹饰无不渗透着那个时代的奢华与考究之美。周人对凤鸟的崇拜和喜爱无处不在。那个神出鬼没、险象环生的世界,凤鸟纹不单是装饰,更寄托着周人与上天神灵沟通以获得庇佑的殷殷期望。  相似文献   

17.
论秦襄公     
人们读史,常不免有这样的感慨:一个国家或一个朝代的肇始之君,大都刚毅睿智,胸怀宏博,功业昭著,远非其后世子孙所能企及。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历史现象。那些声望显赫的开国之主,首先是特定环境中的产物,他们所处时代社会发展的种种因素造就了他们,培育了他们的思想和气质,并把他们置于那个历史的前台位置。不是他们决定着历史情节,他们是历史情节的组成部分,此即所谓“时势造英雄”。  相似文献   

18.
“蒹葭苍苍,自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整首诗里,不停地出现重章叠唱的“伊人”。在刚学这首诗时,我的老师告诉我,这里的“伊人”可以理解为暗恋的对象,也可以认为是河神水鬼什么的。在那个遥远的也许真有湘水洛神的年代,在那个靠天过活的年代,那一个或两个,还有后来的很多个,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念这首与种田养蚕维持生活完全无关,我们都为之惊叹的诗的呢? 这在我学过一篇文章后,将其称为“与生存技能无关”。我说的文章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它引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功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我永远难忘60年前——1945年8月14日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投降的那个夜晚,那激动人心的狂欢之夜。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一个封建时代倾毕生心血从事变法的政治家,虽然他的变法在他的那个时代失败了,但“其所设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像这样思想超前的改革者,在世界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