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代前期,特別是洪武、永乐、洪熙、宣德(1385~1435年)间,画坛上的许多画家承袭元代绘画秀润清灵的风格,他们的画风对于中国文人画的延续和发展,以及明中期以吴门画家沈周、文征明为首的吴派绘画的兴起,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这些明前期画家的代表人物有王绂、杜琼、刘钰、夏(日永)、姚绶、陈録等,他们又被称为"吴门派"的前期画家。他们以影响大、作品多而为人们所熟知,但也有一些画家由于流传下来的作品较少,画史中对他们的记载又较简略,所以鲜为人知。陈宗渊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2.
杨丹霞 《收藏家》2000,(7):40-42
19世纪,在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上海云集了众多的画家,有几位任姓画家尤为突出,他们是任熊、任薰、任颐、任预,人们称之为“四任”。“四任”的关系:任薰是任熊之弟,任预是任熊之子、任颐则是任熊和任薰的弟子,与老师并无血缘关系。在艺术上他们以自然活泼的平民画风,取代惯有的文士画风,大量的作品展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并以作画题材广泛而享誉画坛。“四任”中得名最早的就是任熊,他作为“海上画派”的先驱者,成为近代画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  相似文献   

3.
分析画派这一概念的内涵,从时代、题材、师从、技法等对金陵八家和金陵画派的画风作一比较。认为明末一些金陵画家称其“金陵八家”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14,(2)
<正>明清时期是我国绘画流派林立的繁荣时代,是"浙派"、"吴门画派"、"松江画派"、"虞山画派"、"娄东画派"频繁活动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西方绘画流派崛起的重要历史时期。东西方绘画流派同时进入盛期,成为世界绘画史上颇为壮观的历史时代。"虞山画派"、"娄东画派"继承了明末"松江画派"的绘画观念以及绘画创作理念,取法五代董源、元代黄公望、倪瓒等人的画风,创立出深具自身特色的绘画风格特征,其绘画风格、审美情调深受宫廷和文人的喜爱,后来师法者不绝于缕,"虞山画派"、"娄东画派"成为我国明清时期最为重要的主流画派之一,被奉为明清山水画的"正宗",有"正统派"的称誉。"娄东画派"、"虞山画派"的山水画风绵延影响达二、三百年之久,长期以来对我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邹建平  马健 《南方文物》2014,(2):199-200
<正>査士标(1615~1698年),字二瞻,号梅壑散人,懒老,明末清初著名的山水画家,新安画派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一位遗民诗人。他与同乡的弘仁、汪之瑞、孙逸画名相齐,世称"新安四家"。新安画派以学倪瓒为主,而査士标在此基础上参入米氏、董其昌笔意,旁涉诸家,同时又注重写生,形成了荒寒淹润而又放逸的画风,树立了当时画坛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6.
贾德江 《收藏家》2013,(12):J0066-J0067
花鸟画中的水墨和小写技法都从元代开始流行,以明代早中期宫廷画家林良、吕纪和吴门画派沈周、文征明等人的不断发展,到明代中后期的陈淳、徐渭,终于完成了向水墨大写意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陆治是吴门画派继文徵明之后的领军人物。董其昌在《唐宋元名画大观》册中题写道:"吴中自陆叔平后,画道衰落"1,对陆治的绘画评价甚高。一、陆治的生平及交游陆治(1496~1576)字叔平,号包山,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先祖由开封迁居至苏州包山(今太湖西山)。生于士儒之家的陆治"生而磊落,负文采有姿制"2,被王鏊所赏识,且游于祝允明、文徵明门下。但陆治的科举之路并不顺遂,不第后无心仕途。作为研究陆治生平的重要资料,王世贞所做《陆叔平先生传》中以较多的笔墨描述陆治的高洁品质和恪尽孝道。  相似文献   

8.
马健 《收藏家》2013,(11):76-78
查士标(1615—1698年)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山水画家,新安画派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一位遗民诗人。他与同乡的弘仁、汪之瑞、孙逸画名相齐,世称"新安四家"。新安画派以学倪瓒为主,而查士标在此基础上参入米氏、董其昌笔意,旁涉诸家,同时又注重写生,形成了荒寒淹润而又放逸的画风,树立了当时画坛的一面旗帜。查士标存世的纪年作品,多集中于十七世纪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这一时期是他人生绘画创作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9.
嘉兴博物馆收藏了5件(组)清代画家文鼎的绘画作品,为画家晚年作品,多取法于吴门画派。  相似文献   

10.
唐寅(1470~1523年),字子畏,另字伯虎,晚号六如居士,江苏吴县人。他是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唐寅幼年时才智早熟,很早就显露出绘画上的天赋。他的绘画师法周臣,追溯至李唐、刘松年诸家,与当时的文人画家们所偏好的元代大师和董巨山水的传统有明显的区别,以细秀温润的笔法入画,兼有文人画家的风流洒脱和职业画家的严谨缜密。善于山水仕女。他的同年、同学文征明对他的画有很高的评价:“子畏画本笔墨兼到,理趣无  相似文献   

11.
张彬 《收藏家》2002,(3):14-18
清初绘画承元、明余势,文人画仍然占据画坛主流。清初的“四王”崇尚董、巨和元四家,以摹古为主旨,讲究笔墨的情趣,追求用笔技巧,画风影响了整个清代。与此同时,在江南出现了一批反正统的画家,如以“四僧”为代表的遗民画家,以龚贤为首的“金陵八家”及以地域风格划分的“常州派”、“新安画派”、“海阳四家”、“江西派”、“武林派”等等,可谓“派系林立”。这时的流派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活跃在扬州画坛的画家就不下百余人。除去这些有门有派的画家外,尚有一些无门派的画家。这  相似文献   

12.
徐建融 《收藏家》2001,(11):36-40
画史上的浙派,是指以明中期(偏前期)钱塘戴进为代表的一个画派。但论画风,并不限于浙江籍的画家,如湖北江夏和宫廷锦农卫中的不少职业画工,均属干这一派系。而专就地域而论,则这一路画风一直笼罩着浙江(以杭州为中心)的画坛,最典型的便是明末清初的武林派,包括稍前的徐渭大写意花卉画。历史上浙派画风的基本特色,大体上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笔墨粗硬刚烈,从好的一面讲,是有气势,从不好的一面讲,便是粗野,狂放,缺少含蓄蕴藉,甚至沦为野狐禅。这一作风的形成,当与浙江的水土地理条件有密切的关系。试与苏州地区的吴门画派相比较,俗话说“杭铁头,苏空头”,又说“宁愿与苏州人相骂,不愿与宁波  相似文献   

13.
文征明是明代吴门四画家之一。生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死去,一共活了九十岁。他的艺术创作活动持续了将近七十年。文征明是一个杰出的山水画家,人物、花卉也都画得很出色。他的山水画从学习沈周入手,深入探索了古代绘画遗产,熟练地掌握了元四家和宋代郭熙、马远、夏圭等的技法,并能在创作中依据现实生活和作品内容的需要有所创造。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的  相似文献   

14.
安徽芜湖画家萧云从(1596-1669),相对清初画坛的主流群体如"四王画派",一向被视为非主流画家。论者多认为他与皖南诸派有密切关联,其作品亦往往被认定与黄山有关。查实萧云从未曾踏足黄山,其生活和重要艺术活动多集中在南京和扬州,活动地区和生活经历建构出萧云从丰富多样又迥异于皖南诸派画家的艺术风格。萧云从既建立了个人风格,又不能简单地归入某一画派,作者透过对这位非主流派画家生平和画艺的探讨,为研究明清之际复杂多元的画坛情况提供另一审视角度。  相似文献   

15.
正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以山为德,以水为性,坚持其内在修为及咫尺天涯的视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回望明清两代,曾出现盛世之期,绘画亦得到了空前繁荣。明代山水画派别众多,名家无数,并出现了浙派、苏松派以及吴门画派等。清代大山大水的全景山水画风持续兴盛,并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以王鉴等为代表的"四王画派"以全景画风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以摹古为宗旨,受到了皇室的重视;而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  相似文献   

16.
徐欢 《南方文物》2008,(1):156-157
在中国绘画史上,明代画风迭变,画派繁兴。明代肖像画在人物画中较为发达,民间画工中尤多写真能手,至明代后期更有发展,曾鲸为其中富有创新精神的代表画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中期,在苏州地区崛起的“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不仅称雄于当时画坛,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沈周、文征明是典型的文人画家,他们开创的“吴派”,替代了明初院体、浙派的地位,成为支配画坛的重要流派。唐寅本系  相似文献   

18.
<正>戴进(1388-1462年),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生活在明代前期洪武、永乐、宣德、正统、天顺年间,终年75岁。戴进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一个民间职业画师家庭,其父是职业画工,永乐时曾征为金陵宫廷画家。戴进从小受家庭熏陶,也喜欢绘画。戴进传世人物画很少,《达摩至慧能六代像》卷是他幸存的早年作品,可看出他早年工细谨严的画风与当时流行的雄健一路的南宋院体画风接近。中年时,由于画艺超群,宣德时由金陵贵族(戴曾随父到过金陵)推荐到宫廷画院供职,遭到宫廷画家嫉妒,因进呈《秋江独钓图》遭谗言而被宣宗逐出宫廷而流寓京城。居京  相似文献   

19.
9世纪以来,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上海,逐渐成为一个新兴城市,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化活动相继活跃起来,上海的画坛也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大批艺家纷纷涌入。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上海画坛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画家队伍。他们根据买画的需要,以新颖的绘画技法和审美趣味锐意进取,大胆革新,彼此影响,互为风气,创造出清新恬淡的画风,形成一个极具影响的绘画派别,即“海上画派”,简称“海派”,为中国绘画史写下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在18世纪的北京,应王府和显宦之需,出现了相当规模的人物画家群。他们以冷枚父子、莽鹄立、陈枚、崔鏏、徐玫、徐璋等为代表,最早曾受清宫画家焦秉贞的人物画风的影响,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或多或少地与宫廷有过关联,受过宫廷艺术的影响,因此绘画风格形成了具有院体人物画的写实技巧并融合了西洋绘画的透视技法。他们的怍品描绘了王府和市井生活的情趣,为一方所重。其风格取向、活动地域与谋生方式均有许多相近之处,是一个既有风格联系,又各自为阵的人物画家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