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超 《安徽史学》2021,(1):120-127
抗战时期,在"发展华中"的战略认识上,中原局和东南局存在意见分歧.这一分歧是抗战时期"发展华中"战略推进过程中的独特现象.刘少奇与项英在发展华中、新四军发展方向等问题上分歧严重.刘少奇坚持新四军主力"东进北上",完成"发展华中"的战略;而项英反对新四军主力"北上",主张坚守皖南,谋求向南发展.项英与刘少奇的分歧实质上是战略思维的不同.在处理项、刘分歧中,中共中央经过战略权衡后最终支持刘,是顺应抗战形势变化而作出的决策.中共中央正确应对中原局与东南局的分歧,并采取妥当方式化解分歧,最终达成战略目标,是领导智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在长期革命生涯中,为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卓越贡献。邓小平高度评价刘少奇为我们党的建设“付出了毕生的精力。”①时值刘少奇诞辰一百周年、在我们党全面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及即将跨入21世纪的伟大历史时期,探讨刘少奇民主集中制思想,对于我党在现阶段进一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确保党领导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刘少奇一贯重视组织建设。早在1926年,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指出:工会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组织真正的工会代表会和完善的工会基本组织…  相似文献   

3.
付志波 《神州》2012,(9):58-59
罗马是西方文明的起源,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几千年来,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丝毫没有减退人们对罗马历史的追寻和热情。罗马对后世西方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罗马的教育,作为罗马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个民族前进的方向和脚步。现有的书籍文献,在论述罗马教育时,大多与古罗马的历史阶段(王政时期、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相结合。而本文则是把古罗马教育与历史分期结合起来,通过对罗马共和国时期(BC510年-公元BC30年)家庭教育的研究,加深我们对西方早期家庭教育的认识,从而体会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民族未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光美在《与君同舟,风雨无悔》这篇为纪念刘少奇而撰写的文章中谈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史实,她说:“党的八大结束的第三天,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对刘少奇说,党的八大关于我国基本矛盾的提法不正确。少奇十分震惊,只答道:‘呦,《决议》已经通过了,怎么办?’毛主席在党的八大前和会议期间从没有提出异议。现在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了,意味着全党中心仍然是阶级斗争,而非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5.
王作坤、柏福临同志合著的《刘少奇的思想论稿》(以下简称《论稿》),最近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经作者数年来研究、学习刘少奇著作,并吸收近年来有关学术成果而写成的。全书共22个研究课题和一个年谱,凡26万余言。《论稿》观点正确,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层次清晰,语言流畅,无疑是刘少奇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论稿》阐述了刘少奇在新民主主义革  相似文献   

6.
忆刘少奇     
师哲 《文史精华》2002,(1):4-11
由师哲口述、其长女师秋朗执笔的《忆刘少奇》一文,系首次发表。由于作者的身份及职务,能与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共领袖们长期接触,得以近距离地观察了解,加以秉公无讳、实事求是的分析,对刘少奇在延安整风、重庆谈判、解放战争及建国前访问苏联等重要历史时期和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表现,作了真实生动的回顾,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党制定和实施的抗日救国政策,在实现抗日战争的发动、发展、坚持和胜利的历史任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的刘少奇,严格遵循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不但对抗日民主政府制定和实施抗日救国政策作了深刻的科学的论述,而且对一系列抗日救国政策作了原则的甚至是明确的规定,从而为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府制定和实施抗日救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出了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8.
刘少奇在中原局任职时期的历史贡献李新市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举行。会议决定撤销长江局,成立中原局和南方局,任命刘少奇为中原局书记,领导长江以北,陇海路以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一带党政军民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这是...  相似文献   

9.
在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刘少奇同志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1957年上半年,刘少奇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以下简称“三性”)的思想。这一思想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要成果之一,反映了刘少奇在当时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总体认识,并蕴含着丰富的关于改进我国经济体制的思想和主张。  相似文献   

10.
1963年,刘少奇以国家主席的身份出访柬埔寨.在即将动身时,我情报部门获悉,台湾国民党特务将在那里暗杀刘少奇,并已作了一年多的准备工作.情况十分紧急,西哈努克亲王要求刘少奇推迟访问,但毛泽东作出批示:“如期访问,限期破案”…… 1961年初秋,台湾情报部门得到情报,刘少奇主席将率中国代表团于1963年访问柬埔寨.得到这个情报后,台湾特务机关感到有机可乘,在美国和南越情报机关的配合下,他们策划了一个暗杀刘少奇的计划,这个计划取名为“湘江计划”.台湾“国防部情报局局长”叶翔之向蒋经国推荐了一个叫张霈芝的来主导这个计划.  相似文献   

11.
翻开共和国的红镜头,人们很难看到刘少奇身着军装的照片。有人据此推断说,刘少奇建国后,就不管军队了,所以同国防已经没有关系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2.
一些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书籍和论文,在论述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时。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往往没有介绍刘少奇对这一理论的贡献,这是有违历史事实的。实际上,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刘少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理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王慧 《安徽史学》2010,(4):55-59
刘少奇在长期从事和领导中国新闻事业的实践中,作出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形成了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新闻观点.刘少奇的新闻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尤其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对新时期新闻工作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贤安 《攀登》2004,23(2):57-58
只有准确把握道德建设的历史方位,才能保证我国道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本认为,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正确把握新时期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和“相一致”的问题;必须正确把握承续“传统”和反对“封建”的问题;必须正确把握“自律”和“他律”的问题;越须正确把握“先进性”和“广泛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百年潮》1997,(5)
目前国内比较具体地反映1949年刘少奇秘密访苏经过的著述,一是1991年出版的师哲回忆录,一是同年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组朱元石发表的文章,二者都利用了中国方面保存的部分档案资料。但是,访问是在前苏联进行的,俄国方面保存的档案资料又是怎样的呢?它和我们所看到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出入呢?根据俄方近来公布的有关档案资料,我们发现,无论师哲的回忆,还是朱元石的文章,比较起来都还有一些明显的缺陷。他们甚至没有说清楚刘少奇究竟是何时开始访  相似文献   

16.
傅学正 《百年潮》2006,(5):29-3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抓紧平反"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1979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央组织部对刘少奇一案进行复查.经调查证明,林彪、江青一伙炮制的<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是用伪证写成的,是全党最大的冤案.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  相似文献   

17.
刘少奇面对骤然降临的“文革”灾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历史悲剧。这,刘少奇恐怕是怎么想也没有想到的。虽说刘少奇身在最高层,是党内的第二号人物,但那时在党的最高层里,民主生活已很不正常,民主集中制原则已难以实行。许多事情的内情,刘少奇并不知晓,何况又是那样蹊蹊跷跷,扑朔迷离,无法以常情...  相似文献   

18.
豫皖苏边区位于津浦路、陇海路、新黄河及淮河之间的黄淮冲积平原。该区抗日战争时期是华北八路军同华中新四军联系的纽带之一,是我党发展华中抗战,向东挺进敌后,向西接连中原的前进阵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一竹沟是中原地区的革命摇篮,是我新四军第三、第四、第五师的发源地。是刘少奇为首的中原局和朱理治为首的河南省委所在地。1938年2月,面对日寇大举进攻,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纷纷南逃,中原地区危急的严重形势,为了开展华中抗战,党中央、毛主席命彭雪枫率八路军驻临汾办事处六十余名  相似文献   

19.
石维行 《文史精华》2008,(11):10-17
刘少奇(1898-1969)是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半个世纪的中国革命实践中,为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统战工作的实践,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正值迎来刘少奇诞辰110周年之际,特撰此文作为纪念与缅怀.……  相似文献   

20.
七七事变前刘少奇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期间,客观分析了华北形势以及中共党组织在华北的实际情况,针对党内存在的空谈的脱离实际的工作作风与领导方式、"左"的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思想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思考。这些思想为后来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对推动党的策略转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奠定了此后中国共产党与八路军在华北全面抗战坚实的思想基础和顺利的工作条件,同时也展现了刘少奇清醒的战略全局意识、眼光以及独具个人特点的领导风格和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