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阴山南北的河套地区,截至目前共发现157座战国-秦汉时期城址①,广泛分布在河套地区的这些城址,对秦汉时期当地文化的形成和发育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利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这批城址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类,并进行分期的尝试.河套地区自古就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互发生和不断冲击碰撞的地区,也是中原王朝和北方民族政权之间的必争之地.战国-秦汉时期,该地区承载着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经济秩序的历史文化使命,为统一汉文化的早期形成和初步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促进河套地区秦汉考古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峡江地区瓮棺葬主要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本文通过对该区瓮棺葬结构与形制、随葬品以及相关问题的综合分析,认为峡江地区瓮棺葬具有明显的区域和时代特征,是战国秦汉时期除黄河下游及辽东地区之外的重要瓮棺葬流行地区。峡江地区瓮棺葬的大量发现为研究这种葬俗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砖瓦生产的繁荣时期。在砖瓦生产中,窑炉是最重要的技术基础之一,故对砖瓦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秦汉时期的砖瓦窑型制众多,结构各异。就地域而言,秦汉时期的核心地区即陕西省和河南省出土的砖瓦窑数量最多,型制也最丰富。而从发展阶段来看,该时期的砖瓦窑呈现出随着时间推移类型逐渐减少、型制趋于统一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爵制是秦汉时期比较重要的一项典章制度,与皇权、官僚制、礼制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来是史学界所关注的研究对象。但由于史料的缺乏,有关秦汉爵制的某些问题一直颇有争议。20世纪以来简牍的大量出土,为秦汉爵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相关研究掀起高潮。下面对秦汉爵制研究(主要限于大陆地区)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5.
略论秦汉时期河北手工业的发展吕苏生满城汉墓出土的嵌金片花纹铁匕首秦汉时期,是中国手工业空前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河北作为经济文化最为发达昌盛的地区之一,在手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内,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地下文物的不断出土,...  相似文献   

6.
郑红莉  孙周勇 《文博》2014,(4):19-25
2005~2007年,周原遗址及其方围揭露了一批秦汉墓葬,包括位于遗址南缘的纸白墓地及马家墓地,核心区域的云塘、刘家墓葬。这批墓葬的发掘与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周原地区商周时期以后的聚落形态演化过程,而且对探讨秦汉时期京畿周围地区普通民众丧葬习俗及社会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周原秦汉时期墓葬在随葬品组合及器物形制方面与关中东部一带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但也存在一定地域特色;其出土遗物的典型特征为探讨秦汉美阳县地望提供了重要依据;周原东汉时期墓葬具有北方欧亚草原地区游牧民族青铜炊具铜鍑的发现为少数民族移居美阳城提供了考古学线索。  相似文献   

7.
目次一墓葬形制分析二随葬品分析三三峡地区秦汉墓的分期三峡地区秦汉墓的发现最早可溯至1871年。此后经过长时间的沉寂,直到抗战期间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大量迁渝,在重庆掀起了一个发掘和研究秦汉墓的小高潮。其中比较重要的发现有:曾家岩求精中学(今重庆六中)、国立中央大学、江北培善桥、江北相国寺、  相似文献   

8.
略论秦汉时期河北农业的发展吕苏生秦汉时期,由于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全国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甚至是空前的进步,第一次出现了封建社会鼎盛的局面。当时,河北作为最为发达昌盛的地区之一,在...  相似文献   

9.
秦汉考古学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西方考古学传入中国以来,秦汉考古就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和重视,先后编撰出版了一系列秦汉考古教材,但由于理论构建与体系建设的滞后,阻碍了秦汉考古学的学科发展,重新构建秦汉考古学体系已刻不容缓。全球史从一种编纂世界历史的方法演变成为研究历史的一种新的视角,为从动态角度研究文化和历史变迁提供了新方法。在秦汉考古学体系的重构与建设中,我们在坚持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同时,应有选择地吸收借鉴全球史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秦汉地方行政结构中,内郡与边郡在行政职能、吏员设置、民族构成、法律制度上存在着诸多差别。研究秦汉边郡,对于探索秦汉时期边地制度与内地制度相互影响融合的规律、秦汉边疆治理、民族关系、秦汉国家结构发展变化、地方行政机制的运作规律等有重要的意义。本世纪初,西北简帛的发现,极大推动了边郡研究。进人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外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分别从秦汉中央政府分层次、差别化治理,边郡防御系统,边郡职官设置,屯戍,文书运行等不同方面探讨了秦汉边郡的情况。笔者根据搜集到的相关论著,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秦汉边郡研究做一简要综述,以期对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疏漏之处,祈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1.
<正>犯罪现象长伴人类社会,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和影响了人类历史。秦汉时期得益于《史记》《汉书》等文献的记录,相关犯罪问题受到较多关注,寓于史论、史考之中。并且,秦汉律令的历史地位举足轻重,在还原汉律的过程中,秦汉犯罪的整体面貌也得到展现。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史学的转型与发展,以及社会转型时期犯罪加剧,在学术与现实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古代犯罪研究逐渐兴起。秦汉犯罪研究在承接和完善固有研究的同时,发展出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秦汉两代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建的时期。研究秦汉时期的历史地理有重要意义。我国二十世纪著名史学大师、我国历史地理和边疆史地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顾颉刚先生曾说:历史就象演出的一幕幕戏剧,而地理就是舞台,地理为历史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北京大学著名老一辈史学家邓广铭先生说,研究历史要掌握四把钥匙:年代,地理,职官,目录。两位前辈学者的话,充分说明研究历史地理的重要性。广西地区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设立南海、桂林、象三个郡时,才正式建立直属于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所以秦汉时期常成为研究广西历代行政区域和历史地理的开始。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和河池学院都在申报广西历史地理的科研项目,有的已获批准并正式启动。但是,有关秦汉时期岭南和广西的历史地理和行政区划就存在很多争议,一些权威性的历史地图的画法极不一致,与文献资料的记载极不统一。  相似文献   

13.
铜镜是我国古代人们妆奁照容的用具 ,考古资料表明 ,它最早产生于黄河上游的甘青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原地区普遍流传 ,秦汉时期达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制镜高峰 ,在全国出现了多处制镜的中心。长安便是汉代制镜的中心之一。由程林泉、韩国河合著的《长安汉镜》一书 ,选取秦汉时期西安地区考古出土的铜镜为对象 ,进行年代学和类型学等的研究 ,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本书中的“长安” ,实指现在的西安和咸阳地区。这一地区在秦汉时期的地位是可想而知的。咸阳是秦时的都城 ,西安是汉高祖刘邦建都的地方 ,名为“长安” ,因此这里便成…  相似文献   

14.
本书作者山东师大安作璋教授、华中师大熊铁基副教授,是著名的秦汉史专家。安作璋教授很早就致力于秦汉史研究,著述甚多,五十年代就出版了《汉史初探》、《两汉与西域关系史》;熊铁基副教授近年出版了《秦汉新道家略论稿》。二位合作研究秦汉官制史,对不同地区学者之间的合作研究开创了良好的风气,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15.
对武夷山脉以东地区史前文化聚落形态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武夷山脉以东地区史前文化聚落形态研究的几点思考吴春明近10年来,随着田野资料的充实和比较研究的深入,福建考古工作者已初步建立起从新石器时代至秦汉之际早期古文化发展的时空框架。这一成果对于深入探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以福建为中心的东南山地丘陵地区史前...  相似文献   

16.
窑炉是砖瓦生产中最重要的技术设施,此前对砖瓦窑炉的研究,缺乏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的运用。通过综合运用考古学、统计学与陶瓷工艺学理论,对秦汉砖瓦窑炉的工艺技术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该时期的技术交流问题。较之周代而言,秦汉砖瓦窑炉的尺寸有明显增加,从而使得单窑产量大幅提高,而这一现象与砖瓦在秦汉时期得到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在砖瓦窑炉的构筑技术方面,秦汉时期多数地区已形成较为统一的技术规范,彼此间没有明显差异。相比之下,周代不同地区在构筑技术上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异性。此外,与周代相比,秦汉时期各地在砖瓦窑炉类型上的共性也明显更大。种种迹象表明,秦汉时期各地在砖瓦窑炉技术上存在广泛交流,且交流的密切程度超过周代。  相似文献   

17.
余杭七里亭墓地发掘了19座战国两汉时期的墓葬,本文报道其中具有叠压打破关系的9座墓葬。M27墓道一侧设耳室的现象较为少见,M27出土的鍪形罐和M29出土的角形器较为少见。七里亭战国汉墓的发掘丰富了江浙地区战国汉墓的资料,为研究江浙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的丧葬习俗和文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8.
2013年9月15日至16日,“秦汉魏晋时期江淮地域背景中的合肥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合肥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是推动秦汉魏晋时期江淮地区尤其是合肥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为《合肥通史》的编纂提供学术支撑。会议共收到论文30篇,专家学者们围绕主题,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是关于合肥县设立及秦汉合肥之都会地位或输会地位的形成问题;二是江淮地域历史背景中早期合肥地区历史兴衰问题;三是关于周瑜历史、思想等问题的研究,可以说是一次规模小、讨论集中的地方史或区域史研究的高层论坛。  相似文献   

19.
古代青衣江上游的郡县建置与西南丝绸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条从我国西南地区通往东南亚和印度直至西亚、非洲的古代国际通道——西南丝绸之路,近年来成为学术界和新闻界的热门话题。探讨的课题之一,是这条通道的走向。 我们认为,西南丝路应分阶段,第一段,在隋唐以前,应名青衣道,其主要路线,是从成都出发,经邛崃(临邛)往西,沿西河经马湖、水口、油榨、高场、高河、越滇西山口、入芦山(秦汉青衣县)青龙关  相似文献   

20.
秦汉骑兵起源及其发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秦汉骑兵的问题,过去由于缺乏文献和考古资料,一直是学术研究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由于出土了一批这方面的考古资料,为人们研讨秦汉骑兵问题提供了条件。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和大量考古发掘的成果,对秦汉骑兵的起源、发展、装备特点、战术应用等各种状况,进行了多侧面、全方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